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九界说书人:一张嘴翻覆三千大劫 > 第4章 茶馆角落偷师学艺观门道,说书三味渐入痴迷境

王先生那一声“指教”,如同惊雷乍响在裴砚耳边,吓得他三魂险些丢了七魄。他死死伏在墙角,大气不敢喘一口,生怕弄出半点声响。好在茶馆内人声嘈杂,那王先生目光如电般扫过,似乎并未发现他这只缩头乌龟,与人寒暄几句,便在伙计的簇拥下进了后堂。

裴砚僵了半晌,才手脚发软地从地上爬起来,冷汗早已浸湿了后背那件破烂道袍。这福来茶馆,是龙潭虎穴,也是他唯一的希望。他咬了咬牙,知道此地不宜久留,但“说书”二字,已在他心中扎下了深根。

自那天起,裴砚痛定思痛,再不敢在窗外偷听。他寻摸了数日,终于在福来茶馆后院的柴房寻了个新据点。那柴房有个小小的通风口,位置隐蔽,虽不及先前视野开阔,但胜在安全。每日午时,他便雷打不动地潜伏于此,“签到”听书。

通风口狭小,裴砚只能看见木台一角,以及王先生偶尔晃动的身影。他索性闭上眼,将全部心神都放在了耳朵上。王先生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眼,每一个腔调的转折,每一次惊堂木的落下,每一次折扇的开合,他都细细揣摩,用心记忆。他学着王先生如何铺垫,如何抖包袱,如何拿捏节奏,何时疾风骤雨,何时和风细雨,何时又该戛然而止,留个让人抓心挠肝的悬念。

夜阑人静,破庙便是裴砚的演练场。白天听来的段子,晚上就在此地反复操练。那尊缺了半边脑袋的山神泥像,成了他唯一的听众。裴砚也不管它听不听得懂,自顾自地说得眉飞色舞。“神君在上,今日小子给您说一段《三打白骨精》,您老可得给点赏钱,没有碎银子,香火也成啊!”他手持那块老乞丐给的冰冷惊堂木,学着王先生的模样,“啪”的一声拍在面前的破砖上,声音倒也清脆。有时说到兴起,他还会对着泥像挤眉弄眼,模仿孙猴子的抓耳挠腮,或是唐三藏的迂腐固执,自娱自乐,倒也忘了白日的饥寒与狼狈。

说来也奇,他那本被青竹观师父斥为“歪门邪道”的破烂道经,里面记载的一些粗浅吐纳法门,虽未能让他炼出半分道家真气,却在这日复一日的练习中,让他的嗓子比常人坚韧了许多。起初喊得久了还会沙哑,十数日下来,竟是越说越亮,声音也渐渐有了几分穿透力,不再是先前那般虚浮无力。

如此“偷师”十数日,裴砚对说书的门道已是初窥门径。他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模仿,开始尝试将听来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和理解重新组织。他甚至斗胆,将那本破道经中记载的一些荒诞不经的志怪传说、民间异闻,悄悄融入到王先生讲过的段子中,试图编出些新花样。

这日,裴砚正缩在柴房通风口听书,忽然后颈一凉,一只手悄无声息地搭在了他肩上。裴砚魂飞魄散,差点叫出声来,回头一看,却是个眼熟的半大少年——福来茶馆的伙计小六。

小六约莫十五六岁,生得瘦小,一双眼睛却贼亮。他咧嘴一笑,露出两颗虎牙:“喂,小道士,天天在这儿偷听,当心被我们掌柜的抓了去,打断你的腿!”

裴砚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知道自己行迹败露,连忙作揖讨饶:“小六哥,行行好,我……我就是喜欢听王先生说书,没别的意思。”他从怀里摸出两个硬邦邦的窝头,那是他昨日乞讨大半日才得来的,“这个……不成敬意。”

小六家境贫寒,在茶馆做活也是为了混口饭吃。他见裴砚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比自己还不如,又见他如此痴迷说书,眼中那份热切不似作伪,倒也动了些恻隐之心。他接过一个窝头,摆摆手道:“行了行了,看你这可怜样。以后小心点,别被人发现了。喏,王先生今日要说《隋唐演义》里‘秦琼当锏卖马’那一段,你仔细听着。”

裴砚千恩万谢,心中对这小六充满了感激。自此,小六偶尔会给他通风报信,甚至悄悄塞给他一些客人吃剩的点心,裴砚则将自己乞讨来的食物分他一些,两人倒也算有了份“君子之交”。

这日,王先生讲的正是“秦琼当锏卖马,穷途落魄潞州城”。王先生技艺纯熟,将秦琼的英雄气短、悲愤无奈演绎得淋漓尽致,引得满堂喝彩。裴砚听得入神,待到王先生讲完秦琼卖了黄骠马,心中郁结难舒,下意识地便从通风口嘀咕了一句:“此处秦琼卖马,若能先抑后扬,多几分英雄末路的悲凉,再添些许卧薪尝胆的隐忍,更能显其忍辱负重,为后文三鞭换两锏、沙场扬威名铺足张力,如此前后呼应,岂不更妙?”

他声音压得极低,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殊不知王先生耳力过人,虽未听全,却也捕捉到三言两语。待散场后,王先生特意走到后院柴房附近,负手踱了几步,却空无一人。他微微皱眉,心中暗忖:“方才那话,倒有几分见地,不似寻常茶客之言。”

裴砚对这一切浑然不觉,依旧每日苦练。他发现自己对故事节奏的把握、悬念的设置,似乎有种天生的直觉。听来的故事,在他口中“演练”几遍,便能自然而然地添上几分自己的味道。他甚至开始尝试自己编些小段子,多是些神神叨叨的“落魄书生偶遇仙人指路”、“穷道士梦中得宝”之类的胡话,内容荒诞不经,却也自得其乐,权当是练嘴皮子了。

闲暇时,裴砚便会摩挲那块老乞丐给的惊堂木。此物入手温润,不似寻常木料那般干涩,轻轻敲击,声音也比他用破砖试演时更为清越悠长,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韵味。他隐隐觉得,这块惊堂木,或许并非凡品。

日复一日,裴砚完全沉浸在了说书的世界里。走路时,他在心中构思情节;吃饭时,他在嘴里嘟囔台词;就连夜里睡不着,脑子里也全是各路英雄好汉、才子佳人。有时在街边乞讨,遇到些孩童,他也会忍不住说上一小段,换几个铜板或是半块饼子。他常常对着空气比手划脚,口中念念有词,引得路人纷纷侧目,以为他是个失心疯的小道士,他却毫不在意,乐在其中。

转眼便是一个多月过去。裴砚自觉说书的技巧已是突飞猛进,腹中也记下了七八段能完整说下来的故事。他觉得自己不能再这般偷偷摸摸下去了,是时候寻个地方,真刀真枪地“公演”一次了!

可说哪个故事好呢?王先生拿手的《三国》、《隋唐》,他虽也学了个七七八八,但终究是拾人牙慧,怕是难以出彩。他想起了那本破烂道经中的一些奇闻异事,又想起老乞丐那晚所言的“九界秘辛”。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萌生:何不将那些神鬼精怪的故事,用说书的方式讲出来?这洛水镇的百姓,听惯了英雄好汉,乍一听些鬼狐仙怪,或许会耳目一新?

他反复琢磨,最终选定了一个他私下里编排过多次,自觉颇有几分意思的志怪短篇,讲的是一书生夜遇青楼女子,实则为狐妖所化,最终人妖殊途,令人唏嘘的故事。他将此段命名为《青丘客》。

裴砚深吸一口气,将那块陪伴他多日的惊堂木紧紧握在手中。他决定,明日便去镇上最热闹的东市街口,寻个空地,开讲!

当晚,裴砚在破庙中最后一次演练《青丘客》。他全情投入,说到那狐妖为救书生,耗尽百年道行,最终魂飞魄散,自己也不禁有些伤感。他下意识地将体内那丝微弱的,自道经吐纳法中修出的“气感”,顺着手臂灌注到手中的惊堂木中,想借此平复心绪。

就在此时,异变陡生!

那块看似平平无奇的乌黑惊堂木,在他掌心猛地一震,竟发出一声极其轻微却异常清晰的“嗡”鸣。紧接着,惊堂木的表面,那些天然形成的深色纹路之间,竟隐隐浮现出一丝极其黯淡、一闪即逝的奇异符文微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