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青娘的商业智慧 > 第21章 标准化的必要性

青娘的商业智慧 第21章 标准化的必要性

作者:喜欢香莓的A梦圆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7:59:41

大乾景和三年冬月中旬,城隍庙前的积雪还未消融,青记染布庄的后院却弥漫着几分焦灼。青娘蹲在晾布架下,手里捏着两匹靛蓝棉布——左边的布色均匀透亮,右边的却泛着淡淡的灰雾,都是今早同一批染出的布,只因换了个伙计操作,便差出这么多。

“老板娘,苏州布庄派人来催‘雨过天晴’罗缎了,说再晚几日就要误了嫁裳工期。”伙计匆匆跑来,手里捧着加急书信。青娘接过信,指尖在“需按此前样品成色交付”的字句上反复摩挲,忽然想起上月给扬州布庄送的货——也是因货计没按标准控制水温,导致十匹布色偏深,最后不仅赔了偿,还差点丢了长期合作的客户。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沈行舟提着暖炉走进来,见青娘脸色难看,凑过来看到两匹差异明显的棉布,瞬间明白了缘由,“咱们之前只凭老伙计的经验染布,新伙计一上手就出问题,得定个统一的标准,让不管是谁操作,都能染出一样的成色。”

温景然的声音恰在此时响起,他手里捧着本厚厚的册子,上面记满了近半年的染色数据:“我整理了所有配方的试染记录,发现问题都出在‘无标准’上——比如黄芩的蒸煮时间,有的伙计蒸半个时辰,有的蒸四刻;甘草水的浓度,有的按一斤水配二两甘草,有的配三两,这样染出的布怎么可能一样?”他翻开册子,指着其中一页,“你看,这是上月染偏深的那批‘雨过天青’,就是因为水温多了一成,云母粉的用量少了一钱。”

青娘接过册子,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据,忽然想起前几日成果展示会上,织造局刘管事说的话:“若你们能保证每批布成色一致,往后宫里的冬装棉布,都从你家采买。”那时她还拍着胸脯应下,如今才意识到,没有标准化,再好用的配方也守不住客户。

“咱们得从现在开始,把所有流程都定成标准。”青娘站起身,雪落在肩头也没察觉,“从原料处理到染色火候,从水温控制到漂洗次数,每一步都得写清楚,让每个伙计都能照着做,不能再凭感觉来。”沈行舟当即点头:“我茶庄之前也遇到过类似问题,后来定了茶叶烘焙的标准,不管是谁烤茶,口感都差不了多少。我可以把茶庄的标准化经验写给你,供你参考。”

温景然则补充:“我还可以帮着制定药材鉴别标准,比如黄芩要选直径三分以上、无虫蛀的,蔷薇果要挑成熟度八成以上的,这样从源头就能保证染料质量。”他边说边从袖中取出几片黄芩样品,“你看,这片带虫蛀的,染出的布就容易泛灰;这片完好的,成色就亮,这些都得写进标准里,让采购的伙计一看就懂。”

接下来的三日,三人围着染坊的每一个环节打转。青娘跟着老伙计从原料处理开始记,黄芩怎么去芯、怎么蒸煮,蔷薇果怎么去籽、怎么发酵,每一个步骤都计时、称重,记在纸上;沈行舟则帮着梳理流程,把“原料处理—染料调配—染色—漂洗—晾晒”分成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标注出“易出错点”;温景然则盯着关键数据,比如水温要精确到“八成热”,染料浓度要精确到“每斤水配三两原料”,还特意画了水温计的使用示意图,免得伙计们看不懂。

第五日清晨,青娘将整理好的“染色基础标准草案”贴在染坊墙上,召集所有伙计开会。她指着草案上的“黄芩处理标准”:“往后不管是谁处理黄芩,都必须去芯后蒸半个时辰,再用甘草水浸刻,少一步、多一刻都不行。”说着让老伙计当场演示,新伙计在旁跟着学,温景然则在旁纠正:“蒸的时候火要匀,不能忽大忽小,不然黄芩的有效成分会流失。”

苏州布庄催的“雨过天青”罗缎,青娘亲自盯着染制——按新标准,黄芩三两、蔷薇果二两、云母粉一钱,水温控制在八成热,染制时辰为两刻,每一步都让伙计记录在案。染好的罗缎挂在晾布架上,色光与之前的样品分毫不差,派去送货的伙计回来报,苏州布庄的掌柜见了布,当场又追加了二十匹订单。

“你看,这就是标准化的好处。”沈行舟拿着苏州布庄的追加订单,笑着对青娘说,“有了标准,不仅能保证成色,还能让客户放心,订单自然越来越多。”温景然则翻着新伙计的操作记录:“这几日新伙计按标准染的布,没有一匹出问题,比之前快了不少上手速度。”

暮色降临时,染坊的灯盏次第亮起。三人围坐在八仙桌旁,桌上摊着“染色基础标准草案”和各地布庄的订单。青娘指着草案上的“待完善项”,对两人笑道:“咱们现在只定了基础色的标准,特殊色和设备维护还没定,得抓紧时间完善,不然开春订单多了,又要出问题。”沈行舟点头附和:“我茶庄的设备维护标准可以借你参考,比如染缸要每日清洗,染料桶要分类存放,这些都能减少出错。”温景然则补充:“特殊色的标准更要细,比如‘流霞色’的凤凰木花瓣,得定个挑选标准,保证每批原料都一样,才能染出一样的色。”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染色基础标准草案”上,映得那些字迹格外清晰。青娘看着身边的两人,忽然想起半年前刚优化完配方时的喜悦,那时只想着把配方做好,却忘了“无标准不成事”——若不是这次出了差错,恐怕还意识不到标准化的重要性。

子夜时分,青娘将“染色基础标准草案”誊写了一份,封面上写着“青记染布标准化草案(第一版)”。她刚要吹灯歇息,却见窗纸上映着两个熟悉的身影——沈行舟正帮着温景然将新整理的设备维护资料搬进库房,两人低声说着话,偶尔传来几声轻笑。青娘望着那两道身影,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她知道,这场关于染布与标准的征途,她从未独行。

第二日清晨,青娘将“染色基础标准草案”分发给每个伙计,还在染坊里设了个“标准监督岗”,让老伙计盯着新伙计按标准操作。刚到午时,织造局的刘管事就派人来,说想订一千匹靛蓝棉布,用来做明年兵士的春装,特意强调“必须保证每批布成色一致”。青娘拿着订单,笑着对刘管事的人说:“您放心,我们现在有了统一标准,不管是一千匹还是一万匹,成色都不会差。”

送走客人后,青娘回到后院,见沈行舟正帮着伙计整理标准草案,温景然则在旁补充药材鉴别标准。阳光透过积雪洒下来,落在两人身上,也落在那些按标准染出的鲜亮布料上,竟比院外的雪景还要夺目。青娘忽然觉得,这冬日的寒冷里,藏着最踏实的希望——有了标准化,往后不管订单再多、伙计再换,青记的染布都能保持最好的成色,这比任何成果都更让人安心。

几日后,扬州布庄派人送来感谢信,说按新标准染的棉布成色一致,客户再也没投诉过,还特意追加了五十匹蔷薇红绢布的订单。青娘将信读给沈行舟和温景然听,两人都露出欣慰的笑容。沈行舟提议:“不如咱们把标准化的好处写进配方手册里,让客户也知道咱们的布为什么能保持一致成色。”温景然则点头赞同:“我还可以做个‘标准操作流程图’,贴在染坊和布庄里,让伙计和客户都能看到。”

青娘看着两人认真的模样,心中暖意涌动。她忽然起身,走到染缸旁,舀起一勺按标准调配的靛蓝染料,对两人笑道:“走,咱们再染一匹棉布,就当是为‘标准化草案’的制定庆功!”沈行舟和温景然相视一笑,纷纷围了过来。晨光下,三人的身影被染缸里的靛蓝色笼罩,那些关于标准化、梦想与情谊的故事,正随着染料的流转,在大乾的冬日里,缓缓续写新的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