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青娘的商业智慧 > 第93章 扩张的诱惑

青娘的商业智慧 第93章 扩张的诱惑

作者:喜欢香莓的A梦圆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7:59:41

通商行会的名声传遍全国后,找上门的合作邀约络绎不绝,甚至有不少商人提出要出资入股,或是邀请行会在各地开设分号。这日,卢文轩拿着一叠厚厚的书信走进行会大堂,脸上满是兴奋:“青娘会长,你看这些!南京的王老板想和咱们合开织染分号,他出场地和资金,咱们出技书和名声,利润六四分;成都的李老板要包下咱们全年的药膏订单,还说愿意帮咱们在西南建药材加工厂;还有西安的赵老板,想让咱们把茶铺开到西北去,他负责打通当地销路!”

青娘接过书信,逐一看完后却并未露出欣喜之色,反而眉头微蹙。卢文轩见状有些不解:“青娘,这可是天大的好机会啊!要是在各地都开分号、建工厂,咱们行会的规模就能扩大好几倍,利润也会翻番,怎么你还不高兴?”

这时,温景然拿着药材清单走进来,闻言说道:“卢兄,你只看到了扩张的好处,却没考虑其中的风险。咱们现在的人手本就紧张,染布庄、茶厂和加工厂都靠着现有工人日夜赶工,若是再在各地开分号、建工厂,哪里有足够的熟练工人和管事?再说,原料供应也是个问题,现在苏州的蚕丝、武夷山的茶叶、吕宋的苏木都刚够支撑现有生产,一旦扩张,原料肯定会短缺,到时候要么降低品质,要么抬高成本,都不是好事。”

卢文轩愣了愣,反驳道:“可机会难得啊!现在咱们名声正盛,要是不趁机扩张,等别的商户模仿咱们的手艺和模式,咱们就没这么大的优势了。人手不够可以雇,原料不够可以找新的供应商,总能想出办法的。”

两人各执一词,都有道理,青娘沉吟片刻道:“卢兄说得没错,扩张确实是机会,但温大夫的顾虑也很实在。咱们先别急着做决定,把这些邀约整理一下,按地域和行业分类,再派人去各地实地考察,看看当地的市场需求、原料供应和人工情况,等摸清情况后再商议。”

随后,青娘安排了十多名得力伙计,分别前往南京、成都、西安等提出邀约的城市考察。半个月后,考察的伙计陆续返回,带来了详细的报告。负责南京考察的伙计禀报:“南京的织染业本就发达,大小织坊有几十家,竞争激烈。王老板的场地确实宽敞,但他的织工手艺一般,若是合作,咱们得派熟练织工去指导,而且当地蚕丝价格比苏州高两成,成本会增加不少。”

去成都的伙计则说:“西南地区药材丰富,建加工厂确实可行,但当地气候潮湿,药材和药膏容易受潮变质,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改造厂房、购置防潮设备。而且李老板的订单虽然大,但他要求压低价格,若是答应,利润会很薄。”

负责西安考察的伙计也道:“西北人确实喜欢喝茶,但他们更习惯喝本地的砖茶,咱们的龙井、大红袍价格较高,恐怕难以打开市场。赵老板虽然说能打通销路,但他要的佣金太高,若是销路不好,咱们会亏很多。”

青娘把这些报告汇总后,召集卢文轩和温景然再次商议。卢文轩看着报告,语气有些失落:“没想到各地的情况这么复杂,看来扩张确实没那么容易。但就这么放弃,实在太可惜了。”

温景然道:“也不是完全放弃,只是不能盲目扩张。比如成都的药材加工厂,虽然前期投入大,但当地药材丰富,长期来看是有利可图的;南京的织染分号可以先搁置,等咱们有足够的人手和成本优势再考虑;西安的茶铺可以先小规模试销,看看市场反应,再决定是否开设。”

青娘点头赞同:“温大夫说得对,咱们要选择性地扩张。成都的药材加工厂可以先启动,派两名熟练管事和十名熬药工人过去,指导当地工人,同时改造厂房,确保防潮;西安先找一家信誉好的商铺合作,寄售咱们的茶叶,若是三个月内销路好,再考虑开设茶铺;南京的合作暂时婉拒,给王老板留个话,等以后有机会再合作。”

就在这时,广州的赵老板派人送来急信,说他联系上了一位西洋商人,对方想订购大量云锦和药膏,运到欧洲销售,订单数量是平时的十倍,而且价格给得很高,但要求三个月内交货。赵老板催促行会尽快答复,若是同意,他就和西洋商人签订合同。

卢文轩看到信后,眼睛一亮:“西洋订单!这可是个大生意!价格高、数量大,要是能做成,咱们的利润就太可观了!就算三个月内赶工辛苦些,也是值得的!”

温景然则有些担忧:“十倍订单可不是小数目。药膏方面,原料虽然能凑够,但需要日夜赶工,熬药工人肯定不够,而且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容易出错,影响品质;云锦方面,苏州的织工已经满负荷运转,就算再召集临时织工,手艺也跟不上,很难在三个月内完成这么大的订单。”

“可这是打开西洋市场的好机会啊!”卢文轩急切道,“只要做成这一单,咱们的货物就能卖到欧洲,到时候名声就传到海外了,以后的海外订单肯定源源不断!人手不够可以多雇,品质方面多派人监督就是了。”

两人再次争论起来,青娘看着信,心中也有些动摇。西洋订单确实是难得的机遇,若是能抓住,行会就能开拓海外市场,实现更大的发展;但三个月完成十倍订单,难度极大,一旦品质出问题,不仅会损失钱财,还会砸了行会的名声,甚至影响和赵老板的合作。

青娘思索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她做出了决定:“西洋订单可以接,但不能按原计划三个月交货。我让人给赵老板回信,说明咱们的情况,请求将交货时间延长到五个月,同时我们会分两批交货,第一批三个月后交付三成货物,剩下的七成五个月内交清。若是西洋商人同意,咱们就签订合同;若是不同意,就只能婉拒了。”

卢文轩有些不解:“为什么要延长时间?要是西洋商人不同意,咱们就错失这个机会了。”

青娘道:“品质是咱们的根本,不能为了赶订单而降低品质。延长时间既能保证货物品质,又能让咱们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原料和人手,这样才能确保订单顺利完成,也能让西洋商人认可咱们的货物,为以后的合作打下基础。”

温景然赞同道:“青娘说得对,宁可不接订单,也不能砸了招牌。五个月的时间,咱们可以在泉州再建一座临时药膏加工厂,雇些工人培训后上岗;云锦方面,再从苏州周边召集些手艺好的织工,由周会长统一指导,应该能按时完成。”

青娘立刻让人给赵老板回信,说明情况。几天后,赵老板回信说西洋商人同意延长交货时间,愿意签订合同。青娘松了口气,立刻安排后续事宜:让温景然负责筹建临时药膏加工厂,招聘和培训工人;让周会长扩大织工队伍,加快云锦织造;让卢文轩负责原料采购,确保原料充足。

一时间,泉州又进入了忙碌状态。临时药膏加工厂很快动工,温景然亲自设计厂房布局,购置防潮、熬药设备;周会长在苏州周边召集了两百多名熟练织工,分批次进行培训;卢文轩则奔波于苏州、武夷山、吕宋等地,采购蚕丝、茶叶、苏木等原料,确保供应无虞。

青娘则来回巡查各个环节,解决遇到的问题。临时厂房建设资金不足,她就从行会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补足;织工培训进度慢,她就请苏州的顶尖织工亲自授课;原料运输遇到阻碍,她就联系官府帮忙协调。在她的统筹安排下,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卢文轩看着忙碌却有序的景象,笑着对青娘道:“青娘,还是你考虑得周全。虽然延长了交货时间,但咱们准备充分,肯定能顺利完成订单。等西洋商人收到货物,咱们的名声就能传到欧洲了!”

青娘笑着说:“扩张的诱惑很大,但咱们必须保持清醒,不能盲目冒进。只有稳扎稳打,确保品质,才能让扩张真正带来好处,让行会的生意越做越稳。”

此时的泉州港,赵老板已经派来了船只,等待第一批货物完成后运往西洋。青娘站在港口,望着远处的海面,心中充满了期待。她知道,这次西洋订单是行会扩张的重要一步,只要顺利完成,就能打开海外市场,让通商行会的名声不仅传遍全国,更能走向世界。但她也明白,扩张的路上会有更多的挑战,她必须带领行会众人,谨慎前行,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