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青娘的商业智慧 > 第69章 沈行舟的商队扩张

青娘的商业智慧 第69章 沈行舟的商队扩张

作者:喜欢香莓的A梦圆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7:59:41

秋日的码头格外繁忙,沈行舟站在栈桥上,望着远处驶来的三艘货船,眉头却微蹙。货船甲板上堆着的江南绸缎和景德镇瓷器虽捆扎整齐,却有几箱瓷器的木箱边角已被磕碰得变形。待船只靠岸,他立刻跳上船,招手叫来商队管事:“打开那几箱受损的瓷器看看,损耗多少?”

管事连忙撬开木箱,里面的稻草已被压得凌乱,几件粉彩瓷碗的边缘崩了口,还有一个青花瓷瓶直接裂成了两半。“沈公子,共损坏瓷器八件,都是许掌柜要运去京城的货。”管事低着头,语气带着愧疚,“这次船只是临时雇来的,水手们不熟悉瓷器运输的规矩,靠岸时没控制好力道。”

沈行舟沉声道:“把受损瓷器登记在册,稍后按成本价从商队运费里扣除赔偿。”他走到船尾,看着码头上零散停靠的几艘货船,心里愈发清楚:随着跨域合作越来越频繁,货物运输量激增,仅靠临时雇船和现有的二十人商队,早已难以应对。不仅运输效率低,货物损耗也大,长此以往,定会影响行会的信誉。

回到行会办公处时,青娘正和温景然核对与京城合作的账目。见他脸色凝重,青娘连忙问道:“怎么了?是不是运输出了问题?”

沈行舟将瓷器受损的事一说,温景然当即皱眉:“临时雇船确实不是长久之计,水手不熟货物特性,很容易出纰漏。而且北队商队去京城,南队要对接江南,人手也确实紧张。”

“我正是想和你们商议商队扩张的事。”沈行舟走到案前,铺开一张纸,提笔勾勒起来,“我打算把商队分成陆路和水路两队。陆路商队再细分为北、中、南三路:北路由京城延伸至塞北,负责药材、皮毛运输;中路覆盖周边府县,周转本地与外地货物;南路由江南延伸至闽地,对接绸缎、茶叶和瓷器。水路则组建专属船队,打造三艘专业货船,专门负责江南至本地的货物运输,再雇一批熟悉航道和易碎品运输的水手。”

青娘看着他画的商队分布图,眼睛一亮:“这个规划很周全!陆路按地域划分,能提高运输效率;水路组建专属船队,能减少货物损耗。只是扩张需要不少银子吧?船只、人手、护卫,都是不小的开销。”

“开销方面我已有打算。”沈行舟放下笔,“一方面从行会的互助基金里暂借一部分,等商队盈利后再分期归还;另一方面,我和几个核心商户商议过,卢文轩、苏掌柜、许掌柜他们都愿意出资入股,按出资比例分红。这样既能解决资金问题,也能让商户们更支持商队扩张。”

温景然补充道:“我可以帮着联络造船厂,定制货船时争取些优惠。另外,护卫方面,我和镖局谈长期合作,按年度结算费用,比单次雇佣更划算。陆路商队的管事,也可以从府衙退役的捕快里招募,他们熟悉路况和治安,能更好地应对沿途风险。”

三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次日召开商户大会,商议商队扩张的具体事宜。消息传开后,商户们纷纷响应,不少人都表示愿意出资入股。卢文轩第一个报名:“我出五百两!商队扩张后,江南的绸缎能更快运到本地和京城,对我来说也是好事。”许掌柜也道:“我出三百两!只要瓷器运输能安全,这点银子值得。”

商户大会上,沈行舟公布了商队扩张的规划和入股方案:“入股金额最低五十两,最高一千两,按年分红,分红比例根据商队年度盈利和出资额计算。商队的账目由行会和入股商户共同监管,每月公示一次,确保公开透明。”

话音刚落,林掌柜便举手道:“我出一百两!我这茶叶运输一直靠搭便车,商队扩张后,就能有专属运力了。”巴特尔也不甘落后:“我出两百两!塞北的皮毛要是能更快运到江南,肯定能卖更好的价钱。”

短短一个时辰,就筹集到银子三千八百两。沈行舟拿着入股名册,笑着说:“多谢各位信任!我明日就去造船厂定制货船,同时招募人手,争取下月就能让新的商队和船队投入使用。”

接下来的日子,沈行舟彻底忙了起来。他先是去江南的造船厂,定制了三艘长十丈、宽三丈的货船,特意要求在船舱内设置分层货架,配备防潮木板和固定货物的铁钩,专门用于运输瓷器和绸缎。造船厂老板听闻是通商行会的订单,又有温景然的人脉背书,不仅答应工期缩短十日,还赠送了一批加固木箱。

随后,他开始招募人手。陆路商队需要管事、伙计和护卫,他从府衙退役捕快里选了五名经验丰富的人当管事,从商户伙计和青壮村民中招募了三十名伙计,再由镖局派来二十名护卫,组成了五十人的陆路商队。水路则雇了十名熟悉江南至本地航道的水手,又选了两名有造船经验的工匠当船工,负责船只的日常维护。

青娘和温景然则忙着协助他处理后续事宜。青娘制定了商队的货物交接流程和损耗赔偿细则:“陆路运输损耗若超过三成,由护卫和管事共同承担部分责任;水路运输瓷器损耗若超过一成,水手需按成本价赔偿。”温景然则帮着办理商队的通关文书和船队的航行许可,还联系沿途驿站,设立了商队专属的补给点。

半个月后,三艘新货船抵达码头。船体坚固,船舱宽敞,分层货架和固定装置一应俱全。沈行舟特意安排了一次试航,从本地运了一批染布和茶叶前往江南,全程仅用五日,且货物毫无损耗。试航成功的消息传来,商户们都欣喜不已,卢文轩当即把二十匹云锦运到码头,等着船队运往京城。

与此同时,陆路商队也已整装待发。北队由退役捕快李管事带队,带着二十匹云锦和三十匹染布,前往京城交接货物;南队由王管事带队,去江南接应卢文轩的新一批绸缎;中路由赵管事带队,负责周边府县的货物周转。每队都配备了镖局护卫和充足的干粮、水,还带着温景然联络沿途官府的书信。

出发当日,码头和城门口都挤满了送行的商户和百姓。青娘递给沈行舟一个布包:“这里面是各商队的货物清单和沿途联络人的地址,若是遇到麻烦,及时传信回来。船队的第一次运输,你亲自跟着去江南,也好看看水手们的表现。”

沈行舟接过布包,用力点头:“放心吧!我会把每一处细节都盯好,确保商队和船队都能顺利运转。行会的事,就拜托你和温景然了。”

温景然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一路保重,沿途官府我都打过招呼了,若是遇到劫匪或关卡刁难,直接亮明身份求助。”

随着沈行舟一声令下,陆路商队的马车缓缓驶出城门口,水路船队的船帆也徐徐升起,朝着不同的方向出发。青娘站在高处,看着远去的身影,心里既期待又忐忑。温景然轻声安慰:“沈行舟做事稳重,又有这么多准备,肯定不会出问题。等商队扩张成功,咱们的跨域合作就能更顺畅了。”

果然,十日后,南队商队率先传来消息,顺利抵达江南,与卢文轩交接了绸缎,正准备返程。又过了五日,沈行舟的船队也从江南返回,运来了五十匹绸缎和三十箱瓷器,毫无损耗。沈行舟刚下船,就笑着对迎上来的青娘和温景然说:“顺利得很!水手们经验丰富,航道也很顺畅,比临时雇船快了整整三日。”

北队商队则在十五日后返程,不仅运回了一百斤上等药材,还带来了京城书画商的合作意向。李管事笑着说:“京城的书画商听说咱们商队安全可靠,想让咱们每月帮他们运一批书画到江南,愿意支付丰厚的运费。”

商队扩张的成效立竿见影。不仅运输效率大幅提高,货物损耗从之前的三成降到了不足一成,还吸引了更多外地商户合作。江南的折扇商、蜀地的丝绸商纷纷联系行会,希望能通过专属商队运输货物;塞北的盐商也主动上门,想加入跨域合作,把塞北的盐运到江南。

一个月后,新商队和船队已完全步入正轨。陆路商队每月往返京城、江南和塞北各一次,水路船队每十日往返江南一次,货物周转速度比之前快了两倍。行会的集中市集上,货物种类越来越丰富,不仅有南北特产和异域货物,还有京城的书画、蜀地的丝绸,百姓们不用远行就能买到各地好货,商户们的生意也愈发红火。

这日,沈行舟拿着商队的盈利报表来到行会办公处:“这是上个月的盈利,扣除成本和损耗,净赚五百两!按入股比例,卢文轩能分五十两,许掌柜三十分,其他商户也都有相应分红。”

青娘接过报表,看着上面的数字,笑着说:“太好了!商队扩张不仅解决了运输问题,还能盈利分红,真是一举两得。接下来,你打算再拓展新的商路吗?”

“我正有此意。”沈行舟点头,“我想让北队商队再往塞北延伸,对接回纥的更多商户,把他们的地毯和珠宝运过来;南队则尝试开拓蜀地商路,那里的丝绸和药材都很有名。等这两条商路打通,咱们的商队就能覆盖大乾南北和回纥了。”

温景然接口道:“蜀地的官府我有认识的人,我可以提前写信联络,帮你铺路。塞北那边,巴特尔是本地人,让他跟着北队一起去,能更好地和回纥商户沟通。”

青娘看着两人干劲十足的样子,心里充满了希望。她知道,沈行舟的商队扩张,不仅是行会发展的重要一步,更是他们实现“通南北之商、连异域之货”梦想的关键。夕阳透过窗棂,洒在三人身上,映得案前的商队分布图愈发清晰,也照亮了他们脚下这条愈发宽阔的商业之路。

几日后,沈行舟带着北队商队和巴特尔,朝着塞北出发,去开拓回纥商路;南队则在温景然的书信加持下,踏上了前往蜀地的旅程。青娘站在城门口送行,看着商队远去的背影,坚信他们定能不负众望,为行会带来新的机遇与繁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