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青娘的商业智慧 > 第47章 荒坡育苗解危局,染坊结盟扩生路

初夏的青石村,日头刚过晌午,村北头的草木基地就热闹了起来。青娘蹲在新开辟的荒坡上,指尖捏着一株刚冒芽的蓝草幼苗,小心翼翼地放进挖好的土坑中。泥土带着雨后的湿润气息,混着草木的清香,漫过她的指缝——这是她和村民们花了半个月开垦的十亩荒坡,专门用来培育新的蓝草品种,可眼下,幼苗的长势却让她犯了愁。

“青娘掌柜,这幼苗怎么还是蔫蔫的?”负责育苗的王伯蹲在旁边,手里拿着水壶,眉头拧成了疙瘩。只见刚种下的蓝草幼苗,叶子微微卷曲,颜色也不是鲜亮的翠绿,反倒带着几分发黄,和旁边老基地里的幼苗比起来,差了一大截。

青娘站起身,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目光扫过整片荒坡。荒坡的土层虽然厚,但透气性不如老基地,加上前几天刚下过一场暴雨,土壤有些板结,幼苗的根须怕是没法好好呼吸。她沉吟片刻,对王伯说:“咱们得给幼苗松松土,再在根部铺一层碎秸秆,既能保水,又能透气。另外,浇水不能太勤,不然根容易烂。”

说着,她拿起小锄头,轻轻刨开一株幼苗根部的泥土,果然看到根须有些发白,没有新根冒出来。王伯见状,连忙招呼其他村民:“大家都按青娘掌柜说的做,先松土,再铺秸秆,浇水的时候慢着点!”

村民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用小锄头松土,有的去村里的打谷场搬运碎秸秆,有的则拿着水壶,小心翼翼地给幼苗浇水。陈砚提着一个竹篮走过来,里面装着刚采摘的野艾叶,他把竹篮递给青娘:“李郎中说,用野艾叶煮水浇在幼苗周围,能驱虫,还能给土壤增肥,你试试看。”

青娘眼睛一亮,接过竹篮:“还是你想得周到!咱们现在就去煮艾水。”两人快步走到基地旁的小棚屋,陈砚生火,青娘则把野艾叶切碎,放进大铁锅里。不一会儿,锅里就冒出了袅袅热气,艾香弥漫开来,飘得整个基地都是。

等艾水放凉后,村民们用瓢舀着,小心地浇在每一株幼苗的根部。青娘蹲在地里,看着幼苗被艾水滋润后,叶子似乎舒展了一些,心里稍稍松了口气。可她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办法,要想让新基地的幼苗长得好,还得从改善土壤入手。

当天晚上,青娘在染坊的账房里翻找资料,希望能找到改良土壤的方法。她记得小时候,娘曾说过,草木灰和腐熟的农家肥能改善土壤结构,让土地更肥沃。可村里的农家肥大多被村民们留着种庄稼,草木灰也不够用,怎么才能弄到足够的肥料呢?

就在她发愁的时候,老周匆匆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纸条:“青娘掌柜,府城的张掌柜派人送来消息,说下个月要追加三百匹蓝布的订单,还说邻县的‘裕丰布庄’也要订两百匹浅青布,咱们的染料怕是不够用了!”

青娘心里咯噔一下——现在老基地的蓝草刚到采摘期,新基地的幼苗还没长大,要是订单突然增加,染料肯定会短缺。她站起身,来回踱步:“老周,你明天去周边的村子问问,看看有没有多余的蓝草和野艾,咱们高价收购。另外,让府城染坊的狗蛋把染布的进度放慢一些,先保证已经订出去的布能按时交货。”

老周点点头,又想起了一件事:“对了,青娘掌柜,今天我去县城买工具,听说刘老板的染坊倒闭了,他之前欠了不少钱,现在躲起来了,好多布商的订单都没完成,大家都在找他呢。”

青娘愣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刘老板虽然之前多次找她的麻烦,但如今落得这般下场,也让人唏嘘。她摇摇头:“不管他了,咱们先顾好自己的生意。你明天去县城的时候,顺便打听一下,有没有染坊愿意跟咱们合作,咱们可以提供染料,让他们帮着染布,这样既能解决订单多的问题,也能让更多人了解草木染。”

第二天一早,老周就去了县城。青娘则带着几个村民,继续在新基地里改良土壤。她让人把村里的鸡粪、鸭粪收集起来,和草木灰混合在一起,堆在地里腐熟,准备用来给幼苗施肥。陈砚则去了深山,想找找有没有新的染料草木,或许能缓解染料短缺的问题。

傍晚的时候,老周从县城回来了,脸上带着几分兴奋:“青娘掌柜,有好消息!县城里有三家染坊愿意跟咱们合作,他们说只要咱们提供染料和染布工艺,他们就帮咱们染布,工钱按每匹布五文钱算。另外,我还打听了,周边村子有不少村民种了蓝草,就是不知道怎么卖,咱们可以跟他们签订收购协议,以后他们的蓝草咱们全包了!”

青娘喜出望外,连忙让老周把那三家染坊的掌柜请来,商量合作的细节。第二天,三家染坊的掌柜如约而至,他们分别是“福顺染坊”的张掌柜、“同兴染坊”的李掌柜和“永泰染坊”的王掌柜。

青娘把他们请进账房,拿出染好的蓝布样品,递给他们:“各位掌柜,咱们的草木染布,大家也看到了,颜色鲜亮,耐洗不掉色,现在订单越来越多,单靠咱们自己的染坊,实在忙不过来。要是咱们能合作,我提供染料和染布工艺,你们出场地和工人,赚到的利润咱们按六四分成,你们六,我们四,怎么样?”

张掌柜拿起样品,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揉搓了几下,满意地点点头:“青娘掌柜,你的草木染布确实好,在县城里很受欢迎。六四分成很公道,我们愿意合作。不过,你得保证染料的供应,还有染布工艺得教给我们的工人。”

青娘笑着说:“这是自然。染料我会按时送到你们的染坊,染布工艺我会派专门的师傅去教,保证你们的工人能尽快上手。另外,我还会给你们提供‘草木染质量标准’,只要按标准来,染出来的布就不会有问题。”

其他两位掌柜也纷纷表示同意,当天就签订了合作协议。青娘还和他们约定,每个月召开一次交流会,分享染布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看着三位掌柜满意地离开,老周兴奋地说:“青娘掌柜,这下咱们再也不用担心订单多的问题了!有了这三家染坊的帮忙,咱们的生意肯定能做得更大。”

青娘点点头,心里却还有一件事放心不下——新基地的幼苗。她和陈砚商量后,决定去邻县的农业园请教经验。邻县的农业园有位姓赵的老园主,种了几十年的庄稼,对土壤改良很有研究。

第二天一早,青娘和陈砚带着两匹染好的布,作为礼物,去了邻县的农业园。赵老园长听说他们是来请教土壤改良的,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还带着他们参观了园里的田地。

“你们的问题,我知道了。”赵老园主听完青娘的介绍,指着园里的一块地说,“那块地之前也和你们的荒坡一样,土壤板结,幼苗长得不好。后来我们用了‘绿肥还田’的方法,就是在地里种上紫云英,等紫云英长到一定高度,就把它翻到土里,让它腐烂后变成肥料,这样既能改善土壤结构,又能增加肥力。另外,还可以在地里撒一些河沙,增加土壤的透气性。”

青娘恍然大悟,连忙记下赵老园主的方法。赵老园主又给了她一些紫云英种子,笑着说:“这些种子你们拿去试试,要是有什么问题,随时来问我。你们的草木染布我很喜欢,既环保又好看,以后我园里的工人衣裳,就订你们的布。”

青娘连忙道谢,带着紫云英种子和满满的收获,回到了青石村。她立刻组织村民,在新基地的地里种上了紫云英,还让人去河边拉了几车河沙,撒在土壤里。村民们虽然不知道这样做有没有用,但看到青娘信心满满的样子,也都干劲十足。

日子一天天过去,新基地的幼苗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渐渐有了起色。叶子变得翠绿鲜亮,根须也扎得更深了,长势甚至超过了老基地的幼苗。村民们看到这一幕,都高兴得合不拢嘴,王伯更是逢人就说:“还是青娘掌柜有办法,咱们的新基地总算有救了!”

与此同时,和三家染坊的合作也进展顺利。青娘派去的师傅已经教会了染坊工人染布工艺,第一批合作染的布也已经完成,质量和自家染坊染的一样好。张掌柜拿着布,高兴地说:“青娘掌柜,你们的工艺真是好!这些布一拿到市场上,就被抢着买,下次我还要多订一些。”

燃料的供应也有了保障。青娘和周边村子的村民签订了收购协议,村民们种的蓝草、野艾,都由联盟统一收购,价格比市场价高两文钱。村民们看到种草木能赚钱,都纷纷扩大了种植面积,有的甚至把自家的闲地都种上了草木。

七月初,府城的张掌柜又传来好消息,说要和青娘合作,在府城开一家“草木染体验馆”,让更多人了解草木染的工艺,还能让客人亲自体验染布的乐趣。青娘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得一夜没睡,她知道,这是草木染走向更多人视野的好机会。

第二天一早,青娘就带着染坊的师傅,去了府城,和张掌柜一起筹备“草木染体验馆”。体验馆选在“锦绣阁”旁边的一间铺面,面积不大,但布置得很温馨。墙上挂着各种颜色的草木染布,展示架上摆放着染布用的工具和染料,还有几张桌子,供客人体验染布。

七月十五这天,“草木染体验馆”正式开业。开业当天,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参观,有达官贵人的夫人小姐,有普通的市民,还有不少学生。青娘亲自上阵,教大家染布的基本方法,还耐心地解答大家的疑问。

一位夫人拿着自己染好的布,高兴地说:“这草木染真是太有意思了!自己亲手染的布,比买的还珍贵。以后我要经常来体验,还要把我的姐妹们都带来。”

张掌柜看着热闹的场面,对青娘说:“青娘姑娘,你看,咱们的体验馆多受欢迎!以后咱们还要在其他州府开更多的体验馆,让更多人喜欢上草木染。”

青娘笑着点点头,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她想起自己刚到青石村的时候,只是一个想靠手艺活下去的孤女,如今却带领着一群人,把草木染做成了一份事业,不仅让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还让这门古老的手艺焕发了新的生机。

傍晚的时候,青娘和陈砚一起走在府城的街上,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陈砚握着青娘的手,轻声说:“你看,咱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以后,咱们还要把草木染传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知道青石村的名字。”

青娘靠在陈砚的肩上,看着街上往来的人群,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或许还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有陈砚在身边,有乡亲们的支持,有这门代代相传的手艺,她就有信心,把“青石草木染”做得更大、更好,让这草木的清香,永远飘荡在人间烟火里。

回到青石村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染坊的灯还亮着,老周和几个染工还在忙着整理订单。看到青娘回来,老周连忙迎上去:“青娘掌柜,您可回来了!邻县的‘裕丰布庄’又订了三百匹布,还说要跟咱们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呢!”

青娘笑着说:“好,明天我就去跟他们谈。咱们的草木染,一定会被更多人喜欢的。”她走进账房,看着墙上挂着的“为民兴产”匾额,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手艺传承下去,让青石村的草木染,成为永远的传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