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青娘的商业智慧 > 第22章 锦华庄验布立口碑,旧染缸藏祸起风波

锦华庄内的绸缎香混着客人身上的脂粉气,在暖融融的空气里飘着。李掌柜快步从柜台后迎上来,目光先落在陈货郎身上,随即转向青娘与沈砚,视线在青娘攥着布包的手上顿了顿——那布包用粗棉线缝着,边角却齐整,看得出来是仔细收拾过的。

“这位便是青娘姑娘吧?”李掌柜声音洪亮,带着生意人的爽朗,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陈货郎把你那野艾青布夸得天花乱坠,今日我倒要亲眼瞧瞧,到底是何等好手艺。”

青娘跟着他走到靠窗的八仙桌旁,指尖轻轻抚过布包的系带,深吸一口气后将布展开。淡青色的细棉布在天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布纹里藏着若有若无的艾香,不是市面上染料的刺鼻味,倒像是雨后后山的清新气。李掌柜原本带着几分审视的眼神,此刻渐渐亮了,伸手捏了捏布料,指腹能触到布面的细腻,再捻着布角轻轻拉扯,布料挺括却不易变形。

“这布……染得扎实。”李掌柜语气里多了几分认真,又把布凑到鼻尖闻了闻,“果然有艾香,还不冲鼻。陈货郎说这布能驱虫,可有凭据?”

青娘早有准备,从随身的小布袋里掏出个纸包,里面是她特意留的几只晒干的艾草虫——前几日在青石村晒布时,这虫子总往普通布上爬,却绕着野艾染的布走。她将纸包放在桌上,又取了一小块普通粗布铺在旁边,把艾草虫撒上去:“李掌柜请看,这虫子喜潮,普通布上它会停留,但若放在我的染布上……”

话没说完,桌上的艾草虫果然动了起来,爬到野艾青布边缘时,竟真的绕了个弯,又爬回了普通粗布上。周围看热闹的客人发出一阵惊呼,有个挑嫁妆的妇人凑过来,伸手摸了摸青布:“这布要是做里衣,夏天岂不是不用怕虫咬?我家姑娘下月出嫁,正愁天热穿嫁衣闷得慌,要是有这布做衬里,再好不过了。”

李掌柜眼睛更亮了,他做绸缎生意二十多年,最懂客人的需求——夏天的衣料讲究透气,若还能驱虫,便是独一份的卖点。他转身对伙计喊了声:“去把后院那缸清水抬来,再拿块肥皂!”

伙计很快搬来水缸,李掌柜亲自上前,将青娘的染布裁下一小块,放进水里揉搓。清水渐渐泛起淡淡的青色,却不浑浊,搓了半晌,布的颜色依旧鲜亮,没有出现大块掉色的情况。他把布捞出来拧干,递给那挑嫁妆的妇人:“您摸摸,还是软和的,颜色也没差多少。”

妇人接过布,脸上满是欢喜:“好布!李掌柜,这布怎么卖?我要十匹,给我家姑娘做嫁妆里衣!”

这话一出,店里另外几个客人也动了心,有个老嬷嬷说要给孙儿做夏衣,还有个布商模样的人凑过来问能不能批发。李掌柜笑得眼角堆起皱纹,转头对青娘道:“青娘姑娘,你这布我定了!我给你每匹二百文,每月你给我供三十匹,若是能按时交货,我再给你加两成利。你看如何?”

二百文一匹!青娘心里猛地一跳——在青石村,她染一匹布最多换两斗米,折算下来不过百十来文,如今李掌柜给的价,几乎翻了一倍。她强压着激动,点头道:“李掌柜放心,我定能按时交货,而且每匹布都会跟今日验的一样,绝不掺次料。”

“好!爽快!”李掌柜拍了下手,让账房先生取来纸笔,当场写了契约。青娘虽不认多少字,但陈货郎在一旁逐句念给她听,确认没有问题后,她才在契约上按了手印。沈砚站在一旁,看着青娘认真的模样,嘴角悄悄勾起——他就知道,青娘的手艺定能被人认可。

签完契约,李掌柜留他们在店里用了午饭,又特意叮嘱:“县城西头有个闲置的染坊,原是我一个老友开的,后来他去了江南,染坊就空着了。你要是不嫌弃,明日便可去用,染缸、木架都还齐全,就是得打扫打扫。”

这可解了青娘的燃眉之急——她原本还在愁去哪里染布,总不能在客栈里折腾。她连忙起身道谢:“多谢李掌柜周全,这份情我记在心里了。”

“客气什么,你把布染好,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李掌柜笑着摆手,又跟陈货郎聊了几句镇上的生意,才送他们出门。

走出锦华庄,阳光正好,沈砚见青娘脸上带着笑意,忍不住道:“这下你放心了吧?你的手艺,在县城也能立足。”

青娘点点头,心里却没敢放松:“只是每月三十匹布,得抓紧时间。明日咱们去看看染坊,要是能用,就赶紧把村民托的染布先染出来,再开始做锦华庄的订单。”

两人回到客栈时,陈货郎说要去镇上给刘掌柜送布,约好明日一早陪他们去染坊。青娘把契约小心收进沈砚做的小木盒里,又清点了带来的染料——野艾粉还够染十几匹布,浮萍干却不多了,得想办法在县城找新的原料。

“县城里应该有草药铺吧?”青娘忽然想起,“或许能在草药铺买到浮萍干,实在不行,咱们也能去城外的河边捞些新鲜的。”

沈砚记在心里:“明日看完染坊,我去打听草药铺的位置,你安心收拾染布的东西。”

第二日天刚亮,陈货郎就来了客栈。三人提着工具,往县城西头走去。那染坊在一条僻静的巷子里,门口挂着块褪色的木牌,写着“周记染坊”四个字。李掌柜已经让人把钥匙送来了,青娘推开木门,一股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

染坊不大,前院是晾晒的空场,立着几根光秃秃的木杆;后院有三间土坯房,一间堆着废弃的布疋,一间放着四口大染缸,还有一间是煮染料的灶房。青娘走到染缸旁,弯腰查看——缸壁上结着一层厚厚的绿苔,缸底沉着些发黑的染料渣,显然是许久没用过了。

“这缸得好好刷一刷,不然染出来的布会沾杂质。”青娘伸手摸了摸缸壁,“灶房里的锅也得清理,要是有铁锈,会影响染料的颜色。”

陈货郎环顾四周:“我去找个挑夫,再买些石灰来除霉;沈小哥力气大,帮着拆了那些坏木杆,换几根新的;青娘姑娘你就先把能用的布疋挑出来,看看能不能给村民染布用。”

三人分工明确,很快忙了起来。陈货郎请来的挑夫挑着清水和石灰,沈砚拿着斧头劈掉坏木杆,青娘则在废弃的布堆里翻找——大多是些褪色的粗布,却还结实,正好可以给村民染成青布,省得他们再从村里运布来。

忙到晌午,染坊渐渐有了模样。霉味被石灰压下去,染缸刷得干干净净,灶房的铁锅也擦出了亮。青娘煮了锅艾草水,倒进染缸里试了试——水色均匀,没有杂质,她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这下可以开工了。”青娘擦了擦额角的汗,脸上露出笑容。陈货郎看了看天色:“我得回镇上了,你们在县城要是有难处,就去锦华庄找李掌柜,他会帮衬你们。”

送走陈货郎,青娘和沈砚简单吃了些干粮,便开始准备染布。青娘将村民托的粗布放进温水里浸泡,沈砚则按照她的吩咐,把野艾粉和少量浮萍干混合——野艾能出青色,浮萍能让颜色更持久,这是她在青石村摸索出的配方。

染料在铁锅里慢慢煮着,艾香弥漫在染坊里。青娘守在灶台旁,时不时用木勺搅拌一下,眼神专注。沈砚坐在一旁,帮她整理浸泡好的布疋,偶尔看她一眼——阳光从灶房的窗棂照进来,落在她的发梢上,竟让这简陋的土坯房多了几分暖意。

“沈砚,你看这染料的颜色怎么样?”青娘忽然开口,指着锅里的染料。沈砚凑过去看了看,水色呈淡绿色,却透着清亮:“比上次在你家染的更亮些,应该能染出好看的青布。”

青娘点点头:“这是因为县城的水比村里的软,没有那么多杂质。等会儿染布时,咱们得多翻几遍,让布吸足染料。”

两人忙到傍晚,终于染好了第一批布。青娘把染好的布挂在木杆上,淡青色的布在夕阳下随风飘动,像一片小小的青云。沈砚看着这些布,忽然想起什么:“明日我去城外的河边看看,能不能捞些新鲜浮萍,总买干浮萍也不划算。”

“好啊。”青娘笑着应道,“不过你要小心,听说县城的河边有芦苇,别被划伤了。”

第二日一早,沈砚就提着竹筐去了城外。青娘留在染坊,准备染第二批布。她刚把染料倒进染缸,就听见染坊门口传来脚步声。抬头一看,是个穿着短打的汉子,约莫四十多岁,脸上带着几分不善。

“你就是青娘?”汉子双手叉腰,打量着染坊里的布,“这周记染坊是我老友的,你凭什么用?”

青娘愣了一下,连忙解释:“是李掌柜让我用的,他说周掌柜去了江南,染坊闲置着,让我暂时用着。”

“李掌柜?”汉子冷笑一声,“他算什么东西!这染坊的地契还在我手里,周掌柜欠我五十两银子,把染坊抵给我了!你要么给我五十两银子,要么现在就搬走,不然我就把你这些布都烧了!”

青娘心里一沉——她哪有五十两银子?这汉子分明是来讹人的。她强压着慌,尽量平静地说:“这位大哥,你是不是弄错了?李掌柜说他会跟周掌柜打招呼,若是地契在你手里,你能不能拿出来给我看看?”

“我拿不拿地契,轮得到你管?”汉子上前一步,伸手就要扯木杆上的布,“你要是不搬,我现在就毁了你的布!”

“住手!”青娘连忙拦住他,“这些布是村民托我染的,你不能毁!有话咱们好好说,五十两银子我没有,但我可以给你染布抵钱,我染的布在锦华庄能卖好价钱,肯定能还上你的钱!”

汉子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她会这么说。他上下打量着青娘,又看了看那些染好的布,眼神里多了几分犹豫:“你说的是真的?你染的布能卖好价钱?”

“是真的!”青娘连忙点头,“我跟锦华庄的李掌柜签了契约,每月供他三十匹布,每匹二百文。我可以每月给你染十匹布,抵欠你的银子,你看行不行?”

汉子摸了摸下巴,心里盘算起来——十匹布就是二千文,五十两银子是五千文,不到三个月就能还清,倒比让她搬走划算。他哼了一声:“行,我就信你一次!要是你敢骗我,我不仅烧了你的布,还要把你赶出县城!”

青娘松了口气:“你放心,我绝不会骗你。你贵姓?以后我染好布,给你送到哪里去?”

“我姓王,你叫我王大哥就行。”汉子语气缓和了些,“我在县城东头开了家布铺,你每月初一把布送到我铺里就行。”

王大哥走后,青娘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汗。她坐在染坊的门槛上,心里又怕又气——要是王大哥真的毁了布,她不仅没法给村民交代,还得赔锦华庄的订单。幸好她反应快,用染布抵了钱,不然这次真的要栽了。

“青娘,我回来了!”门外传来沈砚的声音,他提着满满一筐新鲜浮萍,脸上带着笑意,“城外的河边有好多浮萍,够咱们用一阵子了。你怎么了?脸色这么难看?”

青娘抬头看见他,眼眶忽然有些红。她把王大哥来讹人的事说了一遍,沈砚听完,脸色顿时沉了下来:“这王大哥分明是故意的!说不定是有人指使他来为难你!”

“有人指使?”青娘愣了一下,“会是谁呢?我刚到县城,没得罪人啊。”

沈砚皱着眉:“说不定是其他染坊的人,见你跟锦华庄签了契约,眼红了,所以找人来捣乱。你别担心,以后我每天都早点回来,帮你看着染坊,要是那王大哥再来找茬,我来跟他说。”

看着沈砚坚定的眼神,青娘心里暖了暖。她点了点头:“嗯,有你在,我不怕。咱们先把浮萍晾起来,明日继续染布,可不能耽误了订单。”

沈砚把浮萍倒在空场上,摊开晾晒。青娘站起身,走到染缸旁——刚才王大哥来闹时,她还没来得及把染料倒进缸里,此刻染料还在铁锅里温着。她看着锅里的染料,忽然想起李掌柜说的话:“生意场上,难免会遇到小人,只要你手艺好、人品正,总能站稳脚跟。”

她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就算有人来捣乱又怎么样?她有手艺,有沈砚的帮忙,还有李掌柜的支持,只要她守着真诚,好好染布,就一定能在县城活下去。

接下来的日子,青娘和沈砚每天都在染坊里忙碌。沈砚早上去城外捞浮萍,回来后帮青娘煮染料、翻布;青娘则专注于染布,时不时调整染料的配方——她发现,在染料里加少量槐花,能让青色更柔和,还多了淡淡的花香。

转眼到了月底,青娘不仅完成了村民的染布订单,还按时给锦华庄送了三十匹布。李掌柜见她染的布比上次更好,又给她涨了十文钱一匹。而给王大哥的十匹布,他也很满意,说在布铺里卖得很快,还跟青娘说,以后要是有客人要染布,就介绍给她。

青娘拿着李掌柜给的银子,心里满是欢喜。她给村民寄了信,说染好的布会托货郎送回青石村,又给王阿婆寄了些县城的点心——她还记得阿婆说过,从来没吃过城里的点心。

“沈砚,咱们今晚去吃碗面吧,就去上次那家。”青娘笑着说,“庆祝咱们在县城站稳了脚跟。”

沈砚点点头,脸上露出笑容:“好啊,我再给你加个荷包蛋。”

两人走出染坊时,天色已经暗了。县城的街上挂着灯笼,昏黄的光映着石板路,行人三三两两,说着笑着。青娘看着这热闹的景象,忽然觉得,县城虽然有麻烦,却也有希望——这里有认可她手艺的人,有帮她的朋友,还有她想好好做下去的生意。

“沈砚,你说咱们以后能不能在县城开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