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小米阅读 >
            其他 >
            君夺臣妻之朕偏要她 >
            第123章 新婚见礼
        
            小米阅读 >
            其他 >
            君夺臣妻之朕偏要她 >
            第123章 新婚见礼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婚嫁好时节。赫舍里府与马齐府的联姻,由康熙帝亲赐,自是一等一的盛大隆重,几乎牵动了整个京城的目光。
吉日选定,赫舍里府张灯结彩,红绸高挂,宾客盈门,车马络绎不绝,从宗室王公、勋贵重臣到军中同僚、文官清流,几乎囊括了京中所有有头有脸的人物。
这不仅是一场婚礼,更是一次权力与关系的集中展示,无声地宣告着赫舍里家如日中天的地位。
容安身着大红吉服,更显身姿挺拔,英气逼人。他面容沉静,向来冷硬的眉宇间,今日也难得地染上了几分暖意与不易察觉的紧张。
他在众人的簇拥与打趣下,骑着系着红绸的高头大马,领着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一路吹吹打打,前往马齐府迎亲。沿途百姓围观,议论纷纷,无不赞叹这桩天作之合,郎才女貌,门当户对。
马齐府邸同样是妆点得喜庆非凡。萱儿天未亮便起身开脸、梳妆,穿着内务府按制赶制的精美嫁衣,头戴沉甸甸的赤金点翠龙凤冠,珠翠环绕,华美非常。
看着镜中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艳光四射的自己,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一丝离家的怅惘。马夫人拉着女儿的手,细细叮嘱着为人媳、为人妇的道理,眼中既有欣慰,也有不舍的泪光。
迎亲的队伍抵达,经过一系列热闹又隆重的礼仪流程,容安终于见到了盛装下的新娘。盖头虽未掀,但那窈窕的身姿和周身沉静温婉的气质,已让他心中一定。他依礼行事,沉稳周到,一举一动皆显大将风范,引得马齐府众宾客暗自点头。
发亲时辰到,萱儿由兄长背着,辞别父母,在震天的鞭炮和鼓乐声中,坐上了八抬大轿。那浩浩荡荡的嫁妆队伍,绵延数里,家具、器物、绸缎、田契、奴仆……应有尽有,实实在在的“十里红妆”,彰显着马齐府的底蕴与对女儿的重视,也引得沿途围观百姓啧啧称奇。
花轿抵达赫舍里府,又是一番繁复却庄重的礼仪。跨火盆,射箭避邪,拜天地,拜高堂……容安与萱儿在司仪的唱喏声中,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步骤。
当最后“夫妻对拜”响起时,容安看着面前同样躬身、顶着大红盖头的新娘,心中涌起一股奇异的责任感与归属感。从此,他的人生,将与这个女子紧密相连。
礼成,送入洞房。
喧闹被隔绝在外,新房内红烛高燃,一片静谧温馨。容安拿起一旁的玉如意,深吸一口气,轻轻挑开了那方大红盖头。
盖头下,萱儿含羞带怯地抬起眼。盛装之下,她本就清丽的容貌更添了几分娇艳,柳眉杏眼,朱唇一点,在跳跃的烛光下,美得不可方物。
她接触到容安专注的目光,立刻羞得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如同蝶翼般轻颤,脸颊飞起两抹红云,比那嫁衣还要红上几分。
容安只觉得心头仿佛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一种陌生的、柔软的情绪弥漫开来。他沉默了片刻,才依照规矩,与萱儿喝了合卺酒。酒液微辣,却似乎将某种无形的纽带系得更紧。
“累了吧?”容安的声音比平日温和了许多,他看着萱儿头上那顶沉重的凤冠,“先把这些卸了吧。”
他竟主动上前,笨拙却又小心翼翼地帮她取下凤冠,解下繁复的珠钗。动作间,指尖偶尔触碰到她温热的颈侧肌肤,两人俱是微微一颤。
卸去沉重的头饰,萱儿顿时觉得轻松了许多,她悄悄抬眼,看向坐在身旁的夫君。他今日格外不同,褪去了平日的冷硬,在红烛映照下,侧脸的线条似乎都柔和了许多。
“将军……”她声如蚊蚋,不知该说些什么。
“既已成婚,唤我容安便可。”容安看着她,目光认真,“日后府中诸事,要辛苦你了。若有不懂的,或有什么难处,尽管来问我,或是禀明额娘也可。”
他这话语朴实,却带着一种将她视为自己人的亲近与信任。萱儿心中暖流淌过,轻轻点了点头:“嗯,我……我记下了。”
她犹豫了一下,抬起手腕,露出那只羊脂玉镯,声音细软却带着欢喜:“这镯子……我很喜欢,多谢……容安。”
容安的目光落在她腕间,那莹白的玉色果然极衬她。见她如此珍视,他心中那份陌生的柔软感更甚,唇角几不可查地弯了弯:“你喜欢就好。”
新房内,红烛静静燃烧,一对新人虽还有些许羞涩与拘谨,但那弥漫在空气中的,却是逐渐升温的暖意与对未来的期许。
前院的喧嚣似乎远去,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正悄然开启一段属于他们自己的、相敬如宾又暗生情愫的婚姻生活。
而坤栩宫内,舒云听着梁九功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弟弟大婚的盛况,脸上露出了由衷的、放松的笑容。弟弟成家立业,娶得贤妻,她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安然落地。
她低头亲了亲怀中咿呀学语的胤祚,只觉得这春光,从未如此明媚动人。
新婚次日,天光微亮,容安与萱儿便已起身。萱儿忍着初为人妇的羞涩与些许不适,由丫鬟伺候着精心梳妆。
换上了一身正红色百子缂丝旗袍,既喜庆又端庄,发髻挽起,簪了象征已婚妇人的扁方和几支精致的珠花,褪去了少女的青涩,更添了几分温婉娴静的风韵。
容安看着她这般打扮,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两人一同先往正院去给额森格与赫舍里老夫人请安敬茶。
正厅内,额森格与老夫人早已端坐上位,满面红光,笑意盈盈。容安与萱儿并肩跪下,恭恭敬敬地奉上新妇茶。
“阿玛请用茶。”
“额娘请用茶。”
萱儿声音清柔,动作标准流畅,姿态恭顺而不卑微。额森格接过茶盏,饮了一口,说了几句勉励夫妻和睦、开枝散叶的吉祥话,赏下了一对成色极好的和田玉璧。
赫舍里老夫人更是喜得合不拢嘴,连饮了两口茶,拉着萱儿的手细细叮嘱,赏了一套赤金镶宝的头面,又特意将自己腕上一只跟随多年的通透翡翠镯子褪下,戴到了萱儿腕上,与容安送的那只羊脂玉镯交相辉映,其爱护之意不言自明。
接着,又见了叔父图海。图海虽严肃,今日也和颜悦色,勉励了容安几句,又对萱儿道:“日后便是一家人,府中事务繁杂,需你多费心辅佐容安,孝顺翁姑。”赏下了一套珍贵的文房四宝,寓意书香传家。
后又见了容平,最后见的,是年纪尚小的容保。小家伙被嬷嬷领着,像模像样地受了兄嫂的礼,好奇地打量着新嫂嫂。萱儿早有准备,笑着送了他一个亲手绣的、装着驱蚊草药的五福香囊,针脚细密,绣样活泼,很得容保喜欢,脆生生地喊了声“嫂嫂”,逗得大家都笑了。
这一圈见礼下来,赫舍里府上下对这位新奶奶皆是满意非常,觉得她知书达理,举止得体,又心思灵巧,确是宗妇风范。
用过早膳,略作休息,赫舍里老夫人便亲自带着容安与萱儿,乘坐马车前往紫禁城,觐见皇贵妃娘娘。这是极大的恩典,也彰显着舒云在宫中稳固的地位以及对弟弟婚事的重视。
踏入坤栩宫,萱儿虽已不是第一次来,但此次身份不同,心境更是不同。她深吸一口气,跟在婆母与夫君身后,垂首敛目,姿态愈发恭谨。
舒云今日也特意装扮过,穿着杏黄色皇贵妃常服,气色红润,比之前次生产后相见时更显雍容华贵。她端坐主位,看着母亲领着弟弟与新弟媳进来,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
“臣妇(臣\/臣妇)给皇贵妃娘娘请安,娘娘千岁金安。”三人依礼参拜。
“快起来,自家人不必多礼,看座。”舒云连忙示意宫女扶起,目光首先落在了萱儿身上。见她新婚装扮,容光焕发,眉眼间带着新嫁娘的羞涩与幸福,与容安站在一起,当真是一对璧人,心中更是欢喜。
宫女奉上茶点后,赫舍里老夫人便笑着将今早家中见礼的情形说与舒云听,言语间满是对儿媳的夸赞。舒云含笑听着,不时点头。
“萱儿如今既进了我赫舍里家的门,便是自家人了。”舒云看向萱儿,语气温和亲切,“容安性子直,在朝在军,难免有思虑不周之处,日后还需你多体贴,多帮衬。家中事务,也要劳你与额娘一同操持,辛苦你了。”
萱儿忙起身回道:“娘娘言重了,此乃臣妇本分。能侍奉翁姑,辅佐夫君,是臣妇的福气。定当尽心竭力,不敢有负娘娘与家族期望。”她言辞恳切,态度恭谨,令人心生好感。
舒云满意地点点头,又看向容安,玩笑道:“如今成了家,可不能再像从前那般只顾着军务,也要多体贴妻子才是。”
容安在外人面前向来冷峻,但在长姐面前,还是保留了几分少年时的情态,闻言微窘,低声道:“阿姐放心,弟弟晓得。”
舒云见他这般模样,不由笑得更深。她又细细问了萱儿些家常,可还习惯等,赏下了早已备好的厚礼,除了一些宫缎、首饰外,还有一套上好的官窑茶具,并一对寓意“佳偶天成”的赤金鸳鸯佩,可见其用心。
在坤栩宫坐了约莫半个时辰,气氛始终温馨融洽。临告退时,舒云特意对萱儿道:“日后得了空,常进宫来陪本宫说说话。”
这是极大的殊荣,意味着皇贵妃真正从心底接纳了这位弟媳。萱儿心中激动,连忙应下。
走出坤栩宫,萱儿只觉得心头一块大石彻底落下,浑身轻松。阳光洒在宫道上,明亮而温暖。她悄悄侧目,看了一眼身旁身形挺拔、面容坚毅的夫君,又感受到婆母投来的慈爱目光,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无限的信心与期待。
容安虽未多言,但在无人注意时,轻轻握了握她的手,虽一触即分,却足以让萱儿脸颊飞红,心中甜意弥漫。
赫舍里老夫人将这小动作看在眼里,心中更是乐开了花。这家宅和睦,夫妻恩爱,兄友弟恭,宫中又有娘娘照拂,赫舍里家的兴旺,真真是肉眼可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