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到民国后,我靠演技杀疯了 > 第42章 渡轮看夜景,此生有你不孤单

知书堂的玻璃窗外,夜色浓得化不开。昏黄的光把书桌照得亮堂堂的,也把摊在桌上的剧本映出一层暖光。艾颐手里捏着支红笔,笔尖悬在纸页上方,眉头微蹙,耳边是褚砚秋轻摇蒲扇的“哗啦”声,还有墙角那盘蚊香燃着的细微的“滋滋”声。

“这里‘士兵剿匪’的台词得改,”褚砚秋把蒲扇往桌上一放,指尖点了点剧本里的某一行,“别写‘匪患不除,民不聊生’,改成老妇人拉着士兵的衣角哭,说‘我家阿福昨天被拉去当兵了,你们要是再打,谁来给我送终啊’——这样才够真,也够软,软到能戳中人心。”

艾颐立刻在纸上圈改,红笔划过纸页的声音在安静的房间格外清晰。她改完抬头,才发现窗外已经起了风,梧桐叶被吹得“沙沙”响,偶尔有一两片飘落在窗台上。桌上的咖啡早就凉透了,杯壁上凝着一层水珠,她拿起抿了一口,苦得皱起眉:“这都快半夜了,没想到改起来这么费神。”

“急不得,”褚砚秋递过一块桂花糖,“这剧本是给白军看的‘幌子’,却是给百姓看的‘真心话’,每一句都得仔细。”她话刚说完,就传来轻轻的敲门声,不重,却很有节奏——是许应麟来了。

艾颐立刻起身,往楼下走去。推开大门时,果然见许应麟站在门廊下,身上穿件浅灰的长衫,手里拎着个漆皮食盒,额角沾着点薄汗。见她出来,他立刻把食盒递过来,声音带着点笑意:“猜你们改到现在肯定没吃晚饭,在巷口张记买了热馄饨,还有你爱吃的那家杏仁豆腐。”

艾颐接过食盒,指尖碰到盒壁,还是温的,心里瞬间暖了半截。她侧身让他进来,朝楼上喊:“砚秋,应麟送吃的来了,先歇会儿吧!”

褚砚秋从楼上下来,见了许应麟便笑:“倒是会赶时候,再晚一步,我们俩就要把这冷咖啡当夜宵了。”三人围着一楼的方桌坐下,打开食盒,热气裹着馄饨的鲜香飘出来,还有杏仁豆腐的甜意。艾颐舀了一勺杏仁豆腐,冰凉清甜的味道滑进喉咙,白天改剧本的疲惫顿时消了大半。

“剧本改得怎么样了?”许应麟一边给褚砚秋递筷子,一边问艾颐,眼神里满是关切。

“差不多了,”褚砚秋替艾颐回答,“关键的‘剿匪’戏都改成百姓诉冤的戏,台词也软了下来,白军那边要是不细查,肯定看不出问题。”她顿了顿,看向许应麟,“明天你们再去找张编剧补几个百姓劳作的镜头——比如田埂上的稻子被踩烂,妇人蹲在地里哭,这样更能衬出‘生活不易,百姓反对内耗’的意思,这部分张编剧比我有经验。”

许应麟点头:“我明天一早就去。”复又转头,看着艾颐,“现在很晚了,我送你回去。”

艾颐跟褚砚秋道别,跟着许应麟走出知书堂。巷口的路灯亮着,昏黄的光晕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黄包车夫已经在路边等着了,见他们出来,立刻拉起车辕:“许先生,艾小姐,这就走?”

许应麟扶着艾颐坐上黄包车,自己也坐了上去,车身轻轻晃了一下。车夫拉起车,轮子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巷子里很静,只有蝉鸣偶尔传来,还有远处洋行招牌上的霓虹灯,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

“要不要去江边坐会儿?”许应麟忽然开口,声音被夜风轻轻裹着,“今天月色好,江风也凉,比家里舒服。”

艾颐点头,心里泛起一阵柔软。黄包车往江边去,路过街口的馄饨摊,热气腾腾的,摊主正用粗瓷碗给客人盛馄饨,吆喝声带着烟火气。到了江边,渡轮码头的灯亮着,橙黄色的,像一颗落在江边的星星。渡轮刚靠岸,汽笛声“呜”地响了一声,惊飞了江边的几只夜鸟。

许应麟买了两张票,扶着艾颐走上渡轮。木板铺成的甲板有些晃,江风迎面吹来,带着咸湿的味道,把艾颐额角的碎发吹得飘了起来。她走到栏杆边,扶着冰凉的铁栏杆,看着江面上的灯火——远处的外国领事馆大楼亮着灯,窗户像一个个明亮的格子;货轮上的灯闪着,在江面上拖出长长的光影;还有岸边的商铺,霓虹灯闪烁着,把江水映得五颜六色。

“你看,”许应麟走到她身边,顺着她的目光指向远处的灯火,声音低沉而温柔,“这乱世就像黑夜里的海,到处都是暗礁,看不见方向。可只要有这些灯在,有你在,我就不觉得孤单。”

艾颐转头看他,煤油灯的光落在他脸上,把他的眉眼照得格外清晰。他的眼神很亮,像盛着星光,里面满是她的影子。她的心跳忽然快了起来,指尖攥着栏杆,冰凉的触感让她稍微镇定了些。心里暖暖的,像揣了个小暖炉,从心口一直暖到四肢百骸——这还是她来到民国这么久,第一次觉得,这兵荒马乱的日子,也没那么难熬。

她想跟他说点什么,想说“我也是”,想说“有你在,我也不怕”,可话到嘴边,却只化作一个轻轻的笑。她转过身,靠在栏杆上,看着江面上的波光,佯装镇定地说:“江风有点凉,我们进去坐会儿吧?”

许应麟看了她一眼,眼里带着点笑意,没戳破她的紧张,只点了点头:“好。”

两人走进渡轮的船舱,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舱里人不多,大多是晚归的工人,低声说着话,还有人在抽旱烟,烟雾袅袅。艾颐看着窗外,渡轮慢慢往前开着,江面上的灯火在她眼前摇晃,像一串流动的星星。她心里却没了刚才的暖意,转而泛起一丝隐忧——刚才改剧本的时候,她越改越清楚,剧本里的百姓苦难,全是照着沪上的现实写的。

她想起前几天在码头看到的场景,白军的士兵在检查货轮,对脚夫呼来喝去;想起报上隐晦的消息,说北边的战事又紧了;想起褚砚秋白天说的,最近洋行里的人都在囤粮食,说怕再过些日子,沪上也要乱了。如果剧本里的世界是照着现实创作的,那么按照现在的时间线,沪上怕是真的要出事了。

“在想什么?”许应麟的声音拉回她的思绪,他递过来一块手帕,“你刚才看窗外,脸色有点不好。”

艾颐攥着手帕,勉强笑了笑:“没什么,就是觉得今晚的江景好看,有点走神了。”她不想让他担心,这些隐忧,她想自己先藏着,等真的有了办法,再跟他说。

渡轮靠岸时,已经快凌晨了。许应麟扶着艾颐下了渡轮,江边的风更凉了。他把自己的长衫脱下来,披在艾颐肩上,带着他身上的温度:“别着凉了,我送你回家。”

艾颐裹着他的长衫,走在江边的石板路上。长衫上有淡淡的皂角味,还有他身上的烟草味,让她觉得很安心。她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月亮,很圆,很亮,把江面照得像铺了一层银箔。

“应麟,”她忽然开口,声音很轻,“明天改完剧本,我们去吃张记的馄饨吧?”

许应麟转头看她,眼里满是温柔:“好,明天我陪你去。”

艾颐笑了,心里的隐忧被这温柔压下去了些。她知道,不管以后沪上会不会乱,只要有他在身边,她就能撑下去。就像这黑夜里的渡轮,不管江面上有多少暗礁,总能找到亮着灯的彼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