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到民国后,我靠演技杀疯了 > 第16章 工厂拍外景,巧遇许应麟

艾颐捏着黑色的电话听筒,指节微微泛白。听筒里传来阮汀筠带着担忧的声音,像浸了温水的棉线,软乎乎地裹着她紧绷的神经。

“爱颐,许会长那边我一时间联系不上,不过我托商会的老陈问了,”阮汀筠的声音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措辞,“说是最近忙着南边的展会,手头上压着好几桩事,没说准见不见……你别太急,我再帮你探探口风?”

艾颐对着空荡的书房轻轻吐了口气,目光落在桌角那卷米白色的棉纱上——大哥说那是厂里新织出的样品,手感细腻,却因为钱庄资金周转不开,连运往北平的货舱都订不下来。她指尖蹭过棉纱的纹理,声音里听不出太多情绪:“不用了阮姐姐,你已经帮我很多了。我知道许会长很忙,也不是说见就见的。”

“那庄铠平……”阮汀筠没说下去,却足够让艾颐攥紧了听筒。

庄铠平的话还在耳边环绕着。

“我不会松口的。”艾颐的声音沉了沉,指尖几乎要嵌进听筒的外壳里。电话那头的阮汀筠叹了口气,又软声安慰了几句,说会再留意许应麟的动静,才挂了线。

艾颐握着没了声响的听筒站了会儿,直到秋风卷着凉意从半开的窗缝钻进来,才猛地回神。她把听筒放回座机上,转身走到桌边,拿起那卷棉纱贴在脸颊上——棉纱还带着厂里机器的温度,却暖不了她心里的急。

许应麟是沪上商会的会长,手里握着南北的资源渠道,要是能让他给盛家注资,别说周转,就是扩产都够了。可如今连见一面的准信都没有,难不成真要向庄铠平低头?

艾颐咬了咬下唇,把棉纱放回纸筒里……

盛恩华在门外静静的看着,刚才的那通电话他也听到了,能和沪上商会合作自是好的,只是上次把文件递过去后,到现在还没收到答复。

两日后。

秋阳格外的暖,把盛家纺织的红砖厂房晒得发烫。厂房外的空地上,剧组的人忙得脚不沾地:导演正对着摄影机比划,几个场工扛着帆布搭遮光棚,还有十几个工人模样的群演挤在一块儿,手里攥着纱锭,你看我我看你。这次的工厂外景拍摄是艾颐向导演推荐的,那是她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机会,既能给厂子赚点场地费,也能让更多人知道盛家的棉纱,总不能因为钱的事垮了劲。

“都站好!别扎堆!”副导演扯着嗓子喊,手里的喇叭都快凑到嘴边了,“等会儿拍的是纺纱车间的戏,你们得像天天干活的样子,别跟刚进城似的!”

群演里有个穿蓝布短褂,忍不住嘀咕:“我们本来就是天天干活的,就是这拿着纱锭不纺纱,只摆样子,哪会啊?”

这话刚落,就听见身后传来个清亮的女声:“不会就学,我教你们。”

众人回头,就见艾颐从厂房里走出来。她没穿平日里的锦缎旗袍,换了件月白的细布短衫,下面是藏青的褶裙,裙摆掖在黑布平底鞋里,行动利落。头发用一根乌木簪子束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鬓边垂着两缕碎发,被风吹得贴在脸颊上,倒比穿旗袍时多了几分英气。

“七小姐!”工厂的陆经理连忙迎上去,递过一块干净的帕子。

艾颐点了点头,接过帕子,擦了擦额角的薄汗,目光扫过那群手忙脚乱的群演,径直走了过去。她走到刚才说话的穿着短褂的中年男子面前,看着他手里攥得死紧的纱锭,忍不住笑了:“周师傅,您这是把纱锭当铁疙瘩攥呢?”

老周脸一红,不好意思地松了松手:“七小姐,这拍戏的活儿跟真干活不一样,我们实在摸不着门道。”

“不难。”艾颐弯腰拿过他手里的纱锭,指尖碰着冰凉的金属锭杆,顺势将老周的手指往回收了收,“您看,这样虚拢着,力气用在手腕上,镜头拍出来才显精神——您要是真用平时纺纱的劲,胳膊绷得硬,在倒像在跟锭子较上劲了。”

她说着,手腕轻轻一旋,手里的纱锭跟着转了个圈。老周看着她指尖的动作,眼睛一亮:“哎!对!就是这个感觉!我平时纺纱前暖手,也是这么转锭子的!”

“就是这个理。”艾颐把纱锭还给他,又走到另一个年轻女工身边,调整她握锭子的姿势,“手指别绷那么直,稍微弯点,显得软和,观众看着才舒服……”

她教得认真,没注意到厂房门口多了一行人。

许应麟本是来视察盛家纺织厂的——最近商会要规整上海的纱厂,盛家虽不算顶大,却因为手艺好,在同行里有些名声,之前盛恩华递来的意向书他看过了,觉得有一定可行性,便顺道过来看看。

刚到门口,就看见那个穿着短衫的有过两面之缘的姑娘在教工人摆姿势,动作熟练,语气亲切,倒不像那些娇小姐的做派。

“那是盛七小姐?”许应麟停下脚步,目光落在艾颐身上,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陪同的经理连忙点头:“是。今天有剧组来拍外景,七小姐是组里的演员。”

许应麟“哦”了一声,眼神里多了点兴味。他看着艾颐蹲下身,帮一个小工把松了的围裙带子系紧,又叮嘱了句“等会儿拍戏别紧张,就当平时干活”,才缓缓走了过去。

“盛小姐。”

艾颐听见声音,回头一看,心里咯噔了一下,“许会长?您怎么来了?”

许应麟没直接回答,目光落在她沾了点棉絮的指尖,又扫过那群已经渐渐进入状态的群演,嘴角勾了勾:“盛小姐这模样,倒像是养在深闺里的娇客,怎么会懂工人握纱锭的力道?”

这话听着轻,却带着点“你不过是装样子”的意味。旁边的负责人脸都白了,想替艾颐解释,却被许应麟一个眼神制止了。

艾颐倒不慌,她笑着摇了摇头,拿起旁边桌上的一个纱锭,指尖在锭子上轻轻划了一下。“许会长说笑了。”她的声音坦然,眼神亮得像秋阳下的湖水,“拍戏要让观众信,得入戏;做人要懂世情,得共情。盛家的厂子,我们子辈就算不常去,那也是从梳棉到纺纱,每个工序都跟着师傅学过的。”

她说着,手腕又轻轻一转,纱锭在她手里转了个漂亮的圈,最后稳稳落在掌心。“您看,真干活的时候,手指要实,不然纱线会滑;但拍戏要的是样子,得虚一点,不然镜头里显得僵硬。这跟做生意一样,得懂变通,也得懂人心。不是吗?”

许应麟盯着她的眼睛,那里面没有慌乱,没有怯意,只有一种透亮的坚定,像极了他年少的模样——那时候他刚在上海创业,不想利用父亲的关系,面对洋商的压价,也是这样,不卑不亢,眼里燃着劲。他心里微微一动:“倒没看出来,盛小姐对生意,也这么懂。”

“家父常说,做生意不是守着账本,是守着人,守着手艺。”艾颐抓住这个机会,没再绕弯子,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许会长既然来了,不如去车间看看?我们厂新换了德国的纺纱机,纺出来的棉纱比以前细三成,北平的布庄已经订了不少货,就是……”

她顿了顿,语气里带了点坦诚的无奈:“就是资金周转不开,没法扩产,运输方面也不太……现在订单只能压着了。要是能有资金注入,既能扩大规模,也能打通南方的渠道——我知道贵商会在南方有一定资源,要是能合作,对我们两家都是好事。”

许应麟没说话,跟着她往车间走。车间里机器声隆隆,一排排纺纱机转得飞快。

艾颐边走边说,从原料渠道说到市场需求,从工人技术说到未来规划,条理清晰,句句都在点子上。说到资金困境时,她也没藏着掖着:“前阵子庄先生提出要注资,条件是让我嫁给他。”她的声音顿了顿,眼神却更亮了,“但我认为盛家的厂子,靠的是手艺和信誉,不是靠联姻撑着。许会长,您是前辈,应该知道,做生意最要紧的是合拍,不是依附。况且,那天在片场的事情您也看到了,因为一时不适,说撤资就撤资,这即使一时合作上了,以后未必会怎么样。”

许应麟听着,目光落在她脸上。阳光从车间的天窗照进来,落在她的发梢,镀上一层金边。她说话的时候,双手偶尔会攥紧戏服的衣角,指尖微微泛白,却依旧挺直脊背,眼里的光芒像团小火苗。

“盛小姐的意思,我懂了。”许应麟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艾颐,“盛家的厂子有潜力,你的想法也不错。”

艾颐的心跳猛地快了几分。

“但注资不是小事。”许应麟话锋一转,“我会让商会的人来再来详细考察一下,看看厂子的实际情况,具体后面再商议。”

又是这样。没答应,也没拒绝。

艾颐心里呼了口气,却没露出太多情绪,只是微微欠身:“多谢许会长肯给盛家一个机会。不管结果如何,艾颐都感激。”

许应麟看着她镇定的样子,嘴角又勾了勾,没再多说,转身带着助理往外走。走到车间门口时,他回头看了一眼——盛爱颐正站在纺纱机旁,跟工人说着什么,阳光落在她身上,像给她披了件金纱。

等许应麟的车消失在路尽头,纺织厂的负责人才凑过来,声音里满是激动:“七小姐!许会长肯考察!这就是有戏啊!”

艾颐笑了笑,摸了摸身边机器上的棉纱,指尖传来熟悉的温度。秋风从车间的窗户吹进来,卷着棉絮飘到她眼前,她轻轻吹了开来。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汽车的喇叭声。艾颐抬头望去,就见一辆黑色的汽车正往工厂门口开过来——庄铠平的车。

她脸上的笑容淡了淡,眼神却又坚定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