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马文才的重生棋局我为英台梳红妆 > 第31章 暗中观察 巧妙示好

心莲将小姐眉梢眼角的细微变化全都看在眼里,心中暗自着急。

她好不容易才让小姐对那“祝英台”死了心,怎地又来个更厉害、身份也更匹配的祝家公子?

但转念一想,若小姐真能攀上祝家这门显赫亲事,于院长、于书院、于她自己都是天大的好事。

便也转而怂恿玉兰,多在祝英齐可能出现的地方抚琴、烹茶,或借讨论诗书之名前去请教。

然而,在暗自观察中,心莲却愈发心惊地发现,那个“祝英台”对那个穷书生梁山伯的关心似乎超乎寻常!

那种下意识的维护、亲近的眼神、无言的默契,绝不仅仅是“同窗情谊”那么简单!联想到“他”的女儿身,一个可怕的念头攫住了心莲。

一股强烈的嫉妒和危机感绕上她的心。

梁山伯虽穷,却是她目前所能接触到的最有可能摆脱奴籍、攀上安稳生活的唯一希望,她苦心经营许久,绝不允许任何人夺走。

就算是出身高贵的祝英台也不行!

祝英齐的到来,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尼山书院漾开层层涟漪,经久不息。

他并未急着逼迫祝英台立刻返家,而是当真以访客身份暂住下来,白日里或与陈山长品茗论道,或于藏书阁翻阅典籍,偶尔也会在学堂外静听片刻讲学。

其言行举止,皆符合一个世家公子求知好学的形象,唯有那不时掠过书院各处的锐利目光,透露着他未曾放松的警惕与深藏的心事。

马文才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心知祝英齐留在书院,大半原因是为了看住祝英台,而那位“秦姓书生”及其女伴的下落,恐怕更是祝英齐胸中一块难以释怀的大石。

这日午后,他寻了个机会,带着两卷难得的前朝兵法典籍孤本,以请教兵法为名,再次拜会祝英齐。

两人于客房窗下对坐,香茗氤氲,话题从兵法韬略渐渐引申至各地见闻。

马文才状似无意地感叹:“英齐兄游历四方,见多识广,实在令人钦佩。不像我等困于书院,所见不过是诗书典籍,听闻的也多是学子间的琐事趣闻。前几日倒听人说起一桩奇事,说是有个姓秦的落魄书生,不知用了什么手段,竟拐带了一位富户家的女眷私逃,一路辗转,似是往杭州方向去了,也不知是真是假。想来世间之大,无奇不有。”

他语气平淡,仿佛只是随口提及一件道听途说的轶闻,目光却敏锐地捕捉到祝英齐执杯的手指骤然收紧,虽面上依旧沉静,但眼底那一闪而过的急切与阴霾却未能逃脱马文才的眼睛。

祝英齐放下茶杯,声音略显低沉:“哦?竟有此事?文才兄可知那书生具体名讳?或是那户人家姓氏?”

他尽力保持平稳,但那细微的紧绷感已然出卖了他内心的波动。

马文才心中了然,面上却露出几分遗憾:“这倒不曾细问,只是饭后闲谈,一听而过。怎么,英齐兄对此事感兴趣?”他恰到好处地流露出一点好奇。

祝英齐自知失态,忙收敛心神,勉强一笑:“不过是觉得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竟有如此败德之人,为那被拐带女子的家人唏嘘罢了。”

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开,心中却已将“杭州”、“秦姓书生”这几个关键词牢牢记住。

马文才也不再追问,这份顺水人情,他十分乐意。

与此同时,另一场风波却在悄然酝酿。

心莲对“祝英台”与梁山伯之间那种若有若无的亲密越发嫉恨难安。

她几次三番想与梁山伯单独说话,不是被“祝英台”打断,便是梁山伯心不在焉,目光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向那个清瘦的身影。

这日,她终于瞅准梁山伯独自一人在凉亭中温书的机会,快步走了过去。

“梁公子。”心莲柔声唤道,脸上堆起温婉的笑容,将一碟刚做好的精致点心放在石桌上,“读书辛苦,用些点心吧。”

梁山伯抬起头,见是心莲,忙客气地道谢:“有劳心莲姑娘了。”目光却并未在点心上停留,又回到了书卷上。

心莲心中气闷,在一旁坐下,故作担忧地叹了口气:“梁公子真是勤勉,只是也要爱惜身子才好。不像有些人,仗着家中权势,终日无所事事,只会缠着别人嬉闹,耽误正业。”

梁山伯闻言,微微蹙眉:“心莲姑娘何出此言?书院同窗皆很好学,无人嬉闹耽搁。”

心莲撇撇嘴,意有所指:“我是说那位祝公子呀。你看他,明明与马公子一般家世显赫,却不见他如马公子那般稳重自持,整日里只爱找梁公子你说话玩闹。我是担心……他是不是别有用心,带坏了梁公子你。”

她有意无意的暗示着:“,梁公子你不觉得奇怪吗?那位祝公子,生得也太过俊俏了些,说话行事,有时扭扭捏捏,倒像个……”

“心莲姑娘!”梁山伯罕有地沉声打断了她,脸上带着不悦,“英台他性情率真,赤子之心,与我志趣相投,乃是难得的知己!请你莫要在背后妄加揣测,毁人清誉!”

他性子温和,极少动怒,此刻却明显动了气,维护之意显而易见。

心莲被他呵斥,愣在当场,随即一股巨大的委屈和怨毒涌上心头。

她看着梁山伯维护“祝英台”那急切的样子,最后一丝犹豫也消失了。

好!你们既是“知己”,我便让你们做不成这“知己”!

尼山书院的夜色,被不同居所间悄然流动的心思割裂开来。

上等甲字一号房内,烛火通明,马文才并未安歇,而是就着灯光翻阅兵策,姿态看似闲适,耳根却微动,留意着窗外院落的动静。

他知道,祝英齐的到来绝不会让那个胆大包天的祝英台安分多久。

甲字六号房与客舍相距不远,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那位忧心忡忡的兄长的干预。

而偏远的西厢庚子号房,此刻早已熄了灯,梁山伯家境贫寒,惜灯油如金。

且明日还有早课,早已沉入梦乡,对他视为知己的“贤弟”即将面临的风波毫无察觉。

引发风波的中心——甲字六号房的祝英台,此刻正坐立难安。

梁山伯白日里丢失母亲遗物砚台的懊恼模样不断在她眼前浮现。

那方旧砚,她见他用过多次,深知其在他心中的分量。

“不行,必须找回来!”她咬咬牙,下定决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