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马文才的重生棋局我为英台梳红妆 > 第108章 归途惘然 各怀心绪

当梁山伯听到了“祝英台身份暴露”,“马文才出面作保”、“婚约”等只言片语之时。

心中如同被重锤击中,又慌又乱,正欲去找英台问个明白,却撞见了匆匆赶来的她。

“英台!你……你没事吧?”

梁山伯一把抓住她的手腕,脸上写满了担忧与焦急,“我听说……听说……”

看着他真诚而关切的眼神,祝英台鼻尖一酸,强忍的委屈几乎要决堤。

她简略地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自然略去了与马文才单独对话的细节。

只说是马文才以“旧识”和“权宜之计”帮忙搪塞了过去,但书院已不能再留,她必须即刻随父母回家。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梁山伯听闻她安然无恙,长长松了口气,但随即,一股巨大的失落和无力感涌上心头。

英台要走了。

而且,是在马文才的“庇护”下,安然离开。

他想起自己方才听到“婚约”二字时的惊慌失措,想起自己面对这种变故时的束手无策。

与马文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轻易化解一场弥天大祸的能力相比,他显得如此渺小,如此无能。

他甚至连站出来为她辩解的勇气和立场都没有。

这种认知,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穿了他一直以来的书生意气。

他看着祝英台,千言万语堵在胸口。

最终只化作一句苍白无力的:“英台,你……你回家后,多多保重。我们……我们……”

他想说“后会有期”,想说“等我功成名就”,可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祝英台看着他欲言又止、痛苦挣扎的模样,心中亦是一片凄然。

她知他木讷,知他窘迫,此刻也不忍心再逼他什么,只强扯出一个笑容,低声道:“山伯,你也保重。我……我走了。”

说罢,她狠心转身,生怕再多留一刻,眼泪就会不争气地落下。

看着她渐行渐远的背影,消失在书院曲折的回廊尽头,梁山伯僵立在原地。

马文才站在不远处的阁楼窗前,将楼下那场仓促而伤感的告别尽收眼底。

他面无表情,指节轻轻敲打着窗棂。

马车轱辘,碾过下山的青石板路,一声声,敲在祝英台的心上。

她靠在微晃的车厢壁,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山色,目光空洞。

尼山书院那熟悉的飞檐翘角,连同她短暂而炽烈的少女梦,一同被遗留在渐浓的暮色里。

高氏坐在她身侧,轻轻握住女儿冰凉的手,无声地叹了口气。

她看得懂女儿眼中的失落与不甘,但作为祝家的主母,她更清楚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家族利益下最好的选择。

“英台,”高氏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

“事已至此,莫要再钻牛角尖。马公子……文才他,无论是家世、人品,还是对你的回护之心,都无可挑剔。今日若非他,后果不堪设想。”

祝英台闭上眼,眼前却浮现马文才立在槐树下。

神情坦荡说着“婚嫁自主,绝不以此相挟”的样子。

那股挥之不去的憋闷感又涌上来,堵在心口。

高氏将手轻轻覆在女儿冰凉的手背上,触到一片细腻的湿凉。

她没有点破,只温声道:“回去让厨房给你炖盏燕窝。家中新到了几匹软罗,颜色正配你。”

祝英台没有回头,声音有些飘忽:“母亲,书院后山的桃花……该落尽了吧。”

高氏心中一叹,语气却依旧平稳:“草木枯荣,自有其时,人亦如此。”

祝公远骑马行在马车旁,听着车内妻女的低语,眉头紧锁。

他回头望了一眼尼山的方向,心中亦是百感交集。

惊魂甫定之后,是对马文才愈发深刻的欣赏与倚重。

这门婚事,必须尽快敲定!

书院内,暮色渐合。

荀巨伯抱着一摞刚领的日份例笔墨,穿过庭院。

正瞧见梁山伯独自站在书院的石阶上,身形僵直,像是化作了一尊石像。

荀巨伯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想安慰几句,却见梁山伯猛地转身,一言不发地冲回了斋舍,将门紧紧关上。

马文才并未去关注梁山伯的失意。

他缓步走回甲子一号厢房,神色平静,唯有眼底深处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锐芒。

“公子,”观砚悄步跟上,低声禀报,“都已安排妥当。”

“嗯。”马文才淡淡应了一声,“继续盯紧太原动向。”

“是。”观砚应下,犹豫片刻,又道,“公子,祝小姐她……”

马文才脚步微顿,侧头看了观砚一眼,目光虽不凌厉,却让观砚瞬间噤声。

“做好你分内的事。”马文才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观砚立刻垂首,不敢再多言。

马文才收回目光,继续前行。

夜色渐深,祝府。

祝英台躺在闺房绣榻上,辗转反侧。

久违的熏香,柔软的锦被,却无法给她带来丝毫安宁。

近日发生的一切,走马灯般在脑海中回放。

王卓然的厉声质问,父母的惊慌失措,马文才沉稳解围的身影,还有……山伯那痛苦而无力的眼神。

她想起马文才那句“幼年一面之缘”的解释,试图从中找出破绽,却发现那理由合情合理,。

可他若早已知晓,为何从不点破?

那些似有若无的靠近,究竟是善意,还是另一种形式的掌控?

与此同时,马文才并未入睡。

他在书房灯下,铺开信纸,研墨挥毫。

一封是写给父亲马太守的,请父亲适时向祝家正式提及婚约之事。

另一封,则是给他安插在外的暗线,指令他们加大对太原王氏罪证的搜集力度,尤其是其与朝中其他势力勾结的证据。

书院恢复了表面的平静,只是少了祝英台的甲子六号房,显得格外空寂。

梁山伯如同失了魂,课堂之上神思不属,射艺课也频频脱靶。

荀巨伯等人想劝,却不知从何劝起。

马文才则一切如常,甚至比往日更加勤勉于学业,待人接物也愈发沉稳周到,引得夫子们频频赞许。

唯有在无人注意的角落,他看向梁山伯那颓丧背影的目光,才会流露出一丝冰冷的淡漠。

数日后,杭州马太守府的信使抵达上虞祝府,带来了马太守的亲笔信函。

信中除了问候,更是委婉而坚定地提起小儿女缘分,暗示择日便可正式纳彩问名。

祝公远接到信,如获至宝,立刻与高氏商议起来。

高氏心中早已把马文才当做佳婿,马家还未下聘,她便开始暗自盘算起嫁妆事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