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 > 第80章 我姐夫一家威胁我?

北平钦差行辕内的空气,仿佛凝固的胶质,沉重得令人窒息。所有证供、账册、物证清单均已整理完备,厚厚一摞案卷堆放在密室中央,如同沉默的火山,蕴藏着足以焚毁无数人的惊雷。

李侍郎、张少卿、钱御史三人围着那堆案卷,却无人敢轻易触碰最后的火漆封印。他们的目光时而投向案卷,时而望向窗外南京的方向,脸上交织着完成重任的疲惫、如释重负的轻松,以及更深层次的、无法言说的恐惧。

案子查到这个地步,真相已然大白,却又仿佛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停滞。皇帝拿到了最关键的铁证,却并未立刻降下雷霆之怒;燕王府撇清了自身,龟缩不出;都指挥使司一片死寂;就连那权倾朝野的胡惟庸,似乎也只是在京城称病,并未有鱼死网破的举动。

一切,都在等待。等待着那张至高无上的龙椅上,最终的发落。

这种等待,最是煎熬。

吴铭肩头的伤在徐妙锦悄悄送来的药材调理下,已好了七七八八。他比三司官员显得更为平静,每日里除了翻阅案卷细节,便是与王伯推演各种可能发生的局面及应对之策。他深知,在这最后的时刻,任何一丝急躁或疏忽,都可能前功尽弃。

终于,在令人窒息的等待中,南京的旨意到了。

来的不是公开的圣旨,而是一队风尘仆仆、神色冷峻的大汉将军和一名面无表情的司礼监随堂太监。他们直接进入钦差行辕密室,甚至没有多余的眼神交流。

“陛下口谕。”随堂太监的声音尖细而平稳,没有任何情绪起伏。

李侍郎三人及吴铭立刻跪倒。

“北疆一案,尔等辛苦了。案情朕已尽知。三司即刻依据现有证供,拟定结案陈词,具本上奏。涉案一应人犯、证物,着锦衣卫即刻接管,押解进京。”

口谕极其简短,甚至没有对案情的任何评价,只是冰冷的程序性指令。

但其中蕴含的信息,却让李侍郎等人心中巨震!

陛下让他们拟定结案陈词?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皇帝认可了他们的调查结果,此案即将盖棺定论!而“依据现有证供”,这个措辞更是微妙——陛下是否暗示,结案的范围就止步于“现有”供述所及?那未曾点破的名字……

更让他们心惊的是“锦衣卫即刻接管”!这意味着皇帝不再完全信任地方和三司,要由他的绝对亲军来掌控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环节!这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绝对的掌控。

“臣等遵旨!”李侍郎压下心中惊涛,叩首领命。

那随堂太监点点头,目光扫过那堆案卷,最后在吴铭身上停留了一瞬,淡淡道:“吴御史,陛下另有口谕给你。”

吴铭心中一凛:“臣恭聆圣谕。”

“陛下说:吴铭此次差事办得不错,受了委屈,也受了惊吓。先回京歇着吧,咱另有任用。”

另有任用?!

这话听起来是关怀和提拔,但结合眼下局势,却让吴铭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皇帝这是要将他调离风暴中心?是保护,还是……暂时冷藏?

“臣,谢陛下隆恩!”吴铭叩首,面色平静,看不出丝毫波澜。

大汉将军们迅速上前,开始清点、接收所有案卷和证物清单。关押赵四的牢房也被锦衣卫全面接管。

整个过程高效、冷酷、不容置疑。片刻之后,这队皇家使者便带着关乎无数人命运的卷宗和唯一的关键活口,如同来时一般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行辕,仿佛从未出现过。

密室内,只剩下李侍郎三人与吴铭,面面相觑,竟有一种恍如隔世的不真实感。

“这……这就结束了?”张少卿喃喃道,仿佛一拳打在了空处。

“陛下自有圣断。”李侍郎长长吐出一口浊气,语气复杂,“我等……依旨办事吧。”

结案陈词的拟定,变成了一种极其微妙的政治操作。如何表述案情,如何界定责任,如何措辞……每一个字都需要反复斟酌。最终成文的奏章,将北疆贪墨、资敌的主要罪责牢牢钉死在了已死的刘俊、王登、在逃的赵四(虽被押解,但显然已是替罪羊)以及都指挥使司郑指挥使等人身上。对于兵部职方司,只用了“核查不严,亦有失职”等模糊字眼。而对于燕王府,则定性为“治家不严,御下无方,失于察查”,予以申斥罚俸。至于那个最高处的名字,只字未提。

这是一份皇帝需要的、能够平稳落地、不至于立刻引发朝野剧烈震荡的结案报告。

奏章发出后,李侍郎三人仿佛被抽空了所有力气。

吴铭则开始默默收拾行装,准备返京。他知道,北平的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但真正的风暴,并未消失,只是被推迟,并且转移到了帝国的中枢。

离京前夜,燕王府再次派人送来请柬,这一次,是王妃以私人名义设宴,为吴铭饯行,并感谢他“查明真相,还王府清白”。

宴无好宴。吴铭心知肚明,但还是去了。

宴会气氛诡异而客气。燕王朱棣依旧“病着”未曾露面,由王妃主持。葛诚作陪,笑容热情却难掩眼底的复杂。席间只谈风月,不论政事,仿佛之前那场惊心动魄的博弈从未发生。

临别时,王妃赐下一对玉如意,寓意“平安如意”。葛诚亲自送吴铭出府,在府门前,趁着夜色,低声快速说了一句:“王爷托我带句话:吴御史是聪明人,北平之事,尘埃落定。京城风云莫测,望你好自为之。”

这是警告?是提醒?还是某种意义上的认可?

吴铭微微一笑,拱手道:“多谢王爷、王妃厚赐,多谢长史相送。下官谨记。”

转身离去时,他的背影在北平清冷的夜色中显得格外挺拔。

他知道,自己在这洪武十三年的北疆风云中,已然留下了一道深刻的印记。他这把刀,既被皇帝用过,也被燕王忌惮过,更被那隐藏在最深处的巨鳄凝视过。

如今,刀将归鞘,重返京城。

但那更大的舞台,更凶险的博弈,正在那里等待着他。

马车驶出北平城,吴铭回头望了一眼那座在暮色中沉默的巨城。这里的故事暂告一段落,而属于大明王朝的、更加波澜壮阔也更加血腥黑暗的洪武大案,才刚刚拉开序幕。

他的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混合着疲惫与锐利的弧度。

京城,我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