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 > 第33章 谏言国策关注民生

凭借在皇室健康管理项目上积累的信任资本,以及牛痘推广带来的巨大声望,吴铭在朝堂上的话语权悄然提升。他不再满足于仅仅提出具体的技术性建议(如牛痘、特区),而是开始尝试触及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那些真正导致民生困苦、国库空虚的顽疾。

他知道这极其危险,如同在悬崖边跳舞。但他更知道,若只治标不治本,大明这艘巨轮终将再次陷入历史的循环。他必须谨慎地、有策略地抛出他的想法,进行“压力测试”。

他的切入点,选择了赋役制度和基层治理。

这日朝会,议事完毕,朱元璋照例问了一句:“诸卿可还有本奏?”

通常此时,便是无事退朝。但吴铭深吸一口气,出列躬身:“臣,有本奏。”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这个“惹事精”又要说什么?

朱元璋似乎也习惯了,抬了抬下巴:“讲。”

“陛下,”吴铭声音清晰,尽量让语气显得恳切而非指责,“臣近日整理牛痘推广各地反馈之文书,见闻虽多为疫病防控之事,然其间亦夹杂诸多地方民情。臣忧心发现,各地赋役征收,仍存诸多积弊,小民困苦,恐伤陛下爱民之心,亦损国家长治久安之基。”

这话开头开得稳,先表忠心,再摆问题。

朱元璋眉头微皱:“赋役乃国之根本,自有成法。有何积弊?”

“臣愚见,其弊非在成法不善,而在施行之失察,积久而成疾。”吴铭谨慎地选择词语,“其一,乃田亩不清,赋税不均。虽洪武初年曾大造黄册、鱼鳞册,然历时已久,豪强之家或诡寄田地,或投献人口,隐漏税赋,将负担转嫁于小民。富者田连阡陌而赋轻,贫者无立锥之地而役重,此非陛下立法之本意!”

这话点出了土地兼并和赋税转嫁的核心问题,不少官员脸色微变。

“其二,乃里甲之困,杂役无穷。”吴铭继续道,“小民应役,本是常理。然地方官府往往借兴修水利、递运官物等名目,额外摊派,征发无度。且里长、甲首往往由富户轮流充当,其等常借此欺压良善,盘剥乡里,甚至将自身之役转嫁贫户。致使百姓畏役如虎,甚至弃田逃亡,户口凋零,朝廷反而失了税源!”

他描述的正是明代中后期严重的“役困”问题,此时已现端倪。

“其三,乃征缴之弊,胥吏之害。”吴铭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征收钱粮,本是胥吏职责。然其等往往利用信息不对等……呃,利用百姓不明章程,或夸大损耗,或隐瞒优惠,或拖延办理,从中勒索钱粮,敲诈勒索,‘非正式’征收远超正税!此等胥吏,犹如仓鼠,蛀空国基,离间君臣!”

他几乎将基层胥吏的**行为**裸地揭露出来,引得不少官员,尤其是地方出身的官员,面露不豫之色。因为这触及了无数人的灰色利益。

朝堂上一片寂静。吴铭所说的,并非什么新鲜事,几乎是公开的秘密。但如此直接地在朝堂上系统提出,并直指制度执行层面的深层弊端,还是第一次。

一位户部侍郎忍不住出列反驳:“吴知事此言,未免以偏概全!赋役征收,自有法度,岂能因个别胥吏不法,便否定全盘?且清丈田亩、整顿吏治,牵一发而动全身,谈何容易!”

立刻有几人附和。

吴铭早有准备,不慌不忙道:“下官并非否定全盘,正是欲维护法度之尊严!然疥癣之疾,久而不治,亦成心腹之患!下官亦知此事艰难,故并非主张即刻大变,而是恳请陛下关注此弊,徐徐图之。”

他话锋一转,抛出几个看似具体、实则意在引子的“建议”:

“譬如,可否选择一两县试点,重新清丈田亩,核实户口,做到赋役均平?或可尝试简化役法,将部分杂役折银征收,再由官府雇人应役,减少胥吏插手环节?甚至可尝试‘官绅一体当差纳粮’之念(他极其谨慎地提出这个概念),以示公平,减轻贫户负担?”

“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八个字一出,如同在油锅里滴进了冷水,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荒谬!”

“此乃动摇国本之言!”

“士大夫乃国家栋梁,岂能与黔首同役?成何体统!”

“吴铭!你究竟是何居心?!”

怒吼声、斥责声几乎要掀翻奉天殿的屋顶。这简直捅了马蜂窝,触及了所有既得利益者最敏感的神经!

吴铭立刻意识到自己过于冒进了,赶紧收束:“下官失言!此仅为一时妄念,绝无他意!下官核心之意,乃是恳请陛下关注民生多艰,赋役之苦!即便艰难,亦当有所作为,而非视而不见!”

他再次强调初衷,将焦点拉回“关注民生”。

龙椅上的朱元璋,始终面沉如水。吴铭的话,像一把刀子,剖开了太平盛世下的脓疮。这些问题,他何尝不知?甚至比吴铭看得更透彻!但他更知道改革的阻力有多大,牵涉有多广。

他看着底下激动得面红耳赤的臣子,又看看那个虽然被围攻却依旧努力挺直脊梁的年轻官员,目光复杂。

“够了!”朱元璋一声冷喝,压下所有声音。

他盯着吴铭,看了良久,才缓缓道:“吴铭,你倒是敢说。”

语气听不出褒贬。

“民生多艰,朕岂不知?赋役之弊,朕亦深知!”朱元璋的声音带着一种沉重的压力,“然治国非空谈!需权衡利弊,循序渐进!你所言,有可取之处,然亦多书生之见,操切孟浪!”

这是定调子,既肯定了问题存在,又批评了吴铭的急躁。

“此事,朕记下了。户部、都察院,需加强对地方赋役征收之监察,若有贪酷害民之胥吏,严惩不贷!至于清丈田亩、役法改革……容后再议。”

一个典型的朱元璋式处理:先抓几个典型(胥吏)平息舆论,核心问题暂时搁置。

“退朝!”

朱元璋起身离去,留下心思各异的满朝文武。

吴铭暗暗松了口气。虽然核心建议被搁置,但至少成功地将问题摆上了台面,引起了皇帝的再次关注,这本身就是一种进展。

他知道,改革绝非一蹴而就。今天播下的种子,或许需要很久才能发芽。

然而,他这番“狂言”,彻底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当他走出奉天殿时,感受到的不再是简单的敌意,而是来自整个官僚体系的、冰冷的、近乎实质的排斥和厌恶。

他甚至听到身后传来低低的、毫不掩饰的咒骂:“沽名钓誉!祸国殃民!”

吴铭面无表情,步伐稳健地向前走着。

内心oS:「需求提报了,虽然被甲方以‘优先级不高’、‘资源不足’为由暂缓,但至少进入了需求池(皇帝的考虑范围)。仇恨拉得有点狠,不过……也算值得。」

他明白,从这一刻起,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提出新奇点子的“技术官僚”,而是真正成了一个试图挑战现有秩序和利益格局的“改革者”。

这条路,注定孤独,且布满荆棘。

但他别无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