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 > 第302章 有时候真的挺想弄死方孝孺

显微镜的呈献,在健文初年的朝堂上,确实激起了一圈不大不小的涟漪。朱标在御书房内,对着那能将虱子照得如同指甲盖般大小的“奇镜”端详了许久,最终吐出一句:“格物之妙,竟至于斯。”随后便下令将显微镜收于内库,言称待与翰林院诸学士共同参详。没有预想中的龙颜大悦,也没有额外的赏赐,只有一种深沉的、令人捉摸不透的平静。

方孝孺一派的御史们,短暂地沉寂了几日,仿佛被这超越他们理解范畴的器物震慑住。但很快,新的弹劾奏章便如雪片般飞入通政司。这一次,他们不再直接攻击“奇技淫巧”,转而抨击格物院“耗费国帑,未见实效”,“聚集三教九流,有损朝廷清誉”,甚至有人捕风捉影,称格物院内夜间常有异响,恐有“巫蛊厌胜”之事。攻击的角度愈发刁钻,却也愈发显得底气不足。

吴铭对此心知肚明。方孝孺是在用这种不间断的骚扰战术,消耗他的精力,模糊格物院的正面形象,同时等待一个能给予致命一击的机会。而这个机会,随着北疆日益紧张的战报,正迅速到来。

这一日,大朝会。金銮殿内,气氛凝重。兵部尚书出班,奏报北元残余势力,在太尉蛮子(注:北元将领,活跃于明初)等人的整合下,屡屡犯边,劫掠边镇,近日更是在长城外聚集了相当规模的骑兵,似有大规模入寇之意。

“陛下,”兵部尚书声音沉痛,“北虏猖獗,边关告急。虽赖陛下洪福,将士用命,屡挫其锋,然其飘忽不定,剿之不易。且去岁北地苦寒,边军粮秣、冬衣、军械皆有短缺,长久下去,恐生变故。”

朱标端坐龙椅,眉头紧锁。他登基以来,一直秉持“与民休息”之策,不愿轻启大规模战端,但北元的威胁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让他寝食难安。他目光扫过殿内群臣,最终落在了站在武勋班列前列,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吴铭身上。

“镇国秦王。”朱标开口,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北虏为患,乃我大明心腹之疾。朕闻你新明之地,火器犀利,甲胄精良,水师更是纵横南洋,能破幽冥巨舰。如今国难当头,你身为镇国秦王,太祖亲封,与国同休,不知有何良策,可解北疆之困?”

瞬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吴铭身上。文官们眼神复杂,有期待,有审视,更有毫不掩饰的幸灾乐祸。武勋们则大多带着好奇,他们中不少人对吴铭这个以文官出身,却因军功和奇技封王的异类,感情复杂,既佩服其能力,又对其立场心存疑虑。

吴铭心中凛然。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这是一个**裸的阳谋。献出军械技术,甚至派兵助战,则等同于将新明的利爪交到大明手中,未来一旦翻脸,后果不堪设想。若不献,则“心怀叵测”、“坐视国难”的罪名立刻坐实,方孝孺等人便可借此发难,甚至可能危及他和家人在应天的安全。

他深吸一口气,出班奏对,声音平稳:“陛下,北虏之患,确为痼疾。臣在新明,亦时刻不敢忘怀。新明确在火器、军制上略有心得,此乃为在海外立足,不得已而为之。”

他话锋一转,并未直接回答献与不献,而是说道:“然,臣以为,对付北虏,绝非仅凭犀利火器便可一劳永逸。昔日汉武帝倾尽文景之积,虽逐匈奴于漠北,然国力亦为之大损。我大明如今初定天下,当以稳固内政,充实仓廪为先。对于北虏,当以‘筑墙、积谷、练兵、缓图’为要。”

“筑墙,乃巩固边墙堡垒,使其难以逾越;积谷,乃在边境屯田储粮,使大军出征无粮草之忧;练兵,乃汰弱留强,革新战法,使将士如臂使指;缓图,乃分化瓦解,拉拢一部,打击一部,使其不能合力。此四策并行,方是长久之道。”

他顿了顿,迎着朱标和群臣的目光,继续道:“至于新明之火器技术,并非臣不愿献于朝廷。实则,火器制造,乃一系统工程,涉及冶金、化工、机械加工等诸多环节。即便臣将图纸奉上,以大明如今之工匠水准、物料基础,恐也难以在短期内仿制成功,即便仿制,其效能亦恐不及原品十之一二,徒耗钱粮。且核心技术,关乎新明数十万军民生死,臣……不得不慎。”

大殿内一片寂静。吴铭这番话,有理有据,既表达了忠于大明、愿为北疆出力的态度,又巧妙地以技术壁垒和“军民生死”为由,婉拒了立刻交出核心技术的要求,同时还提出了一个看似更稳妥、更符合朱标“休养生息”理念的长期战略。

方孝孺冷哼一声,出班道:“吴王此言,看似老成谋国,实则推诿塞责!既言忠君爱国,何以吝啬区区技艺?莫非在新明眼中,朝廷安危,尚不及你海外一隅之私利?所谓技术壁垒,不过是托词!莫非我大明万千工匠,还比不上你新明招募的那些海外蛮夷?”

这话极为诛心,直接将吴铭推到了国家利益的对立面。

吴铭面色不变,回应道:“方学士此言差矣。臣并非吝啬技艺,而是深知欲速则不达。若朝廷确有决心提升军备,臣愿全力协助。格物院可先行研究如何提升现有火铳、火炮的射程与精度,改良火药配方,并尝试小规模冶炼更适合制造火铳的钢材。此乃根基,根基不牢,纵有神兵利器图纸,亦是空中楼阁。待根基稳固,再图更先进的火器,方是正途。此非推诿,而是臣在海外历经实践,得出的教训。”

他将问题从“给不给”转向了“如何一步步实现”,将格物院推到了前台,作为技术转移的缓冲和试点。这既回应了朱标的期待,也堵住了方孝孺一部分攻讦之口。

朱标看着殿下的交锋,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他需要吴铭的技术来巩固边防,但也忌惮新明过于强大的力量。吴铭提出的“循序渐进”方案,某种程度上符合他的心思,既能看到希望,又不至于立刻让新明的技术毫无阻碍地流入大明军队。

“你所虑,不无道理。”朱标终于开口,打破了沉寂,“格物院初立,确需时间夯实基础。这样吧,朕命工部、兵部,全力配合格物院,先行研究改良现有军械事宜。所需钱粮物料,由内帑拨付一部分。吴王,你要尽快拿出成效,莫要辜负朕望。”

他没有强迫吴铭立刻交出核心图纸,但给出了明确的时限和任务压力。

“臣,领旨。”吴铭躬身应下。这一关,暂时算是过去了。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朱标和方孝孺的耐心是有限的,北方的压力也是真实的。他必须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让格物院展现出足够的价值,同时,也要为可能到来的最坏情况做准备。

退朝后,吴铭没有直接回格物院,而是转道去了魏国公府。

徐达的病情在吴铭的持续调理和严禁烧鹅的“酷政”下,稳定了许多,但毕竟年事已高,加上早年征战留下的暗伤,精神大不如前。他靠在躺椅上,听着吴铭讲述朝会上发生的事。

“你做得对。”徐达声音有些沙哑,但眼神依旧锐利,“核心技术,不能轻易给人。皇帝……哎,他和他爹不一样,心思更重,也更……软。”他叹了口气,“北边的事,是个麻烦。蛮子那些人,不成气候,但像苍蝇一样,烦人得很。朝廷这些年,对边军的投入确实不足。”

他看向吴铭:“格物院那边,你真能弄出点名堂?”

吴铭点头:“岳父放心,改良现有火器,提升一些性能,问题不大。这也能确实增强边军实力,于国于民都有利。只是……”他顿了顿,“朝廷的胃口,不会止步于此。一旦看到甜头,索求只会更多。”

徐达沉默片刻,低声道:“家里几个小子,都还好?”

吴铭明白他话中的深意,回道:“定国性子跳脱,但筋骨打熬得不错。麒儿和麟儿对格物之事颇有兴趣,心思也更缜密些。”

“嗯,”徐达闭上眼睛,“孩子是好苗子……这应天城,看似繁华,实则是非之地。有机会……多让他们出去走走,见见世面。”

这话几乎是明示了。吴铭心中沉重,徐达这是在提醒他,要早做安排,为孩子们留好退路。

离开魏国公府,吴铭回到王府时,已是华灯初上。徐妙锦在书房等他,桌上放着几封密信。

“新明来的。”徐妙锦将信推到他面前,“阿尔瓦雷斯提供的部分矿化技术已经初步验证有效,我们在吕宋发现了高品位铜矿。另外,根据龙岩屿缴获的图纸,第二代‘破浪舰’已经开工,预计明年下水,火力与航速都将远超现有舰船。”

好消息接踵而至,但吴铭脸上并无喜色。他快速浏览着信件,新明的发展蒸蒸日上,但与大明的关系却如履薄冰。

“北疆的事,你知道了?”徐妙锦问。

吴铭点头,将朝会上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

徐妙锦蹙眉:“陛下这是步步紧逼。格物院成了烫手山芋,做不出成绩不行,做出成绩,只怕会引来更大的觊觎。”

“所以我们得把握好分寸。”吴铭指尖敲着桌面,“既要让朝廷看到格物院的价值,觉得离不开我们,又不能让他们觉得可以轻易拿捏我们。北疆的军械改良,可以做,但关键环节,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人手里。同时,新明那边,必须加快速度!尤其是破浪舰和基于新式火炮的岸防体系。”

他走到窗边,望着北方漆黑的夜空,那里是长城的方向,也是大明核心利益所在,更是悬在他和新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告诉新明,”他声音低沉而坚定,“一切计划提前。我们必须要在朝廷,或者说在方孝孺那些人失去耐心,彻底撕破脸之前,拥有足以自保,甚至……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的力量。”

徐妙锦走到他身边,轻轻靠在他肩上:“无论如何,我和孩子们都在你身边。”

吴铭握住她的手,感受着那份温暖与坚定。家庭的牵绊是他最大的软肋,也是他奋斗不息的最大动力。北疆的烽烟,已然点燃了忠诚的试炼场,而他,这个来自现代的灵魂,将在这明初的洪流中,为自己,为家人,也为那个寄托了他理想的新明,走出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接下来的日子,吴铭将大部分精力投入了格物院。他亲自指导工匠,利用新明的冶金经验,尝试用灌钢法提升铁料质量;优化火药颗粒化工艺,提升燃烧效率;甚至开始小规模试制更加轻便坚固的胸甲。这些改进看似琐碎,但组合起来,却能有效提升边军的战斗力。

格物院的灯火,常常亮至深夜。吴铭知道,他不仅仅是在为大明打造军械,更是在与时间赛跑,为自己和新明的未来,争取那渺茫而又至关重要的战略窗口。而北方的战鼓声,似乎越来越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