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 > 第227章 白银!白银!白银!白银!白银!

巴罗手指点向海图东方空白处的那一刻,不仅指向了可能的巨大财富,更像一块巨石投入深潭,在大明帝国的权力核心激起了层层涟漪,暗流骤然加速。

武英殿内,摔碎的茶盏碎片尚未清理,朱元璋背对着殿门,身形如同一尊凝固的铁像,望着墙上那幅涵盖了已知世界的《大明混一图》,目光死死锁在东部那片象征无尽海洋的留白区域。他的呼吸粗重,胸膛剧烈起伏。白银!足以解决宝钞危机、充盈国库、支撑他所有雄图霸业的巨额白银,可能就在那片未知的蔚蓝之后!这诱惑,足以让任何帝王疯狂。

但同时,帝王的多疑与谨慎也在疯狂叫嚣。一个来历不明的俘虏,一幅简陋的海图,一个无法证实的指向……这会不会是敌人的诡计?调虎离山?引他耗费巨资进行一场镜花水月的远征?

“蒋瓛!”朱元璋的声音沙哑而冰冷。

“臣在。”蒋瓛如同幽灵般现身。

“加派人手,给咱盯死‘四海绸缎行’,盯死所有可能与佛郎机人有牵连的官员、商贾!有任何异动,立刻来报!还有,那个巴罗……他的话,还有谁知道?”

“回陛下,仅限于吴太傅、格物院核心数人,及臣与少数心腹。已下达封口令。”

“好。”朱元璋缓缓转过身,眼中已是一片骇人的清明与决断,“管他是真是假,是陷阱还是金山,咱都要去看看!但绝不能莽撞!”

他看向肃立一旁的吴铭和闻讯赶来的太子朱标、魏国公徐达。

“老大,你怎么看?”

朱标眉头紧锁,显得忧心忡忡:“父皇,海外之事,虚无缥缈,若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恐非善策。且如今沿海未靖,内患未除,是否应先行巩固根本?”

徐达则截然相反,虎目放光:“陛下!标儿过于谨慎了!既然有线索,岂能因噎废食?管他东面有什么,派一支精锐舰队去看看便是!若是陷阱,揍他娘的!若是金山,搬他娘的!我大明儿郎,还能怕了海上风浪和几个红毛鬼不成?”他看向吴铭,“吴铭,你脑子活,你说,那东面,到底可能有什么?”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吴铭身上。

吴铭深吸一口气,知道自己的话将至关重要。他不能直接说出“美洲”和“波托西银矿”,只能引导:“陛下,太子殿下,魏国公。巴罗所指方向,根据臣与格物院推算,需跨越一片极其广阔的海洋,其距离,可能远超我等想象。”

他走到《大明混一图》前,用手大致比划了一个从大明到欧洲,再到巴罗所指东方的巨大弧形:“佛郎机人自西而来,已证明大地确为球形。若东方真有广袤陆地,其物产、矿藏,恐怕……不亚于西洋诸国,甚至犹有过之。巴罗船上发现矿石,证明至少有一条航线,正在将东方的物产运往西方。若我等坐视,假以时日,西方诸国凭借东方财富,国力大增,船坚炮利再反噬而来,则我大明危矣!”

他顿了顿,掷地有声:“故,臣以为,无论东方是金山还是险阻,大明都必须去!不仅要探,更要占先机!此非一时之利,实乃关乎国运之长远大计!”

朱元璋眼中精光爆射!吴铭最后一句,深深戳中了他的心坎。他朱元璋白手起家,深知先机的重要性!绝不能让潜在的威胁成长起来!

“好!吴铭此言,深得咱心!”朱元璋一锤定音,“海上,必须去!但如何去,需从长计议。”

最终的决策在高度保密中形成:

加速“破浪”号修复与改进,并以其为蓝本,秘密筹建一支规模更大、装备更精良的远洋探索舰队,代号“星槎”。此事由吴铭总揽,工部、格物院、水师协同。

继续对巴罗进行“软性”审问,尽可能榨取关于东方航线、海况、风土人情乃至佛郎机人航海技术的一切信息,由格物院负责,蒋瓛配合安保。

对“四海绸缎行”及江南关联势力,暂时按兵不动,外松内紧,引而不发,等待“星槎”舰队初步成型或对方露出更大破绽。

沿海水师加强巡逻与清剿,扫荡已发现的可疑据点,震慑屑小,为远航创造相对安全的后方环境。

帝国的战争机器,开始悄然转向一个全新的、充满未知的方向。

然而,风暴总是在平静中酝酿。就在“星槎”计划紧锣密鼓推进之时,暗处的刀子,终于动了。

这日深夜,吴铭仍在格物院与周大巧推演新舰船的龙骨结构,一名蒋瓛派来的心腹千户浑身湿透、带着血腥气匆匆闯入。

“太傅!不好了!‘海狐’侦察船队在返航至舟山外海时,遭遇不明舰队伏击!韩佥事……身负重伤!”

吴铭手中炭笔“啪”地折断:“怎么回事?详细说!”

“对方约有七八艘战船,形制混杂,有佛郎机快船,也有倭寇式样的关船,甚至有几艘我朝样式的沙船改造!他们利用夜色和岛礁埋伏,火力凶猛,专挑我‘海狐’小队落单时下手!韩佥事为掩护友船和俘虏撤离,率座船断后,激战中……被敌炮击中船舱……”

“俘虏呢?巴罗呢?”吴铭急问。

“巴罗无恙,已被另一艘‘海狐’拼死护送至安全水域,正在秘密押送回京途中。但……但我们缴获的那箱矿石……在混乱中,随着韩佥事的座船……沉入深海了!”

吴铭心头一沉。矿石沉没,关键物证丢失!对方此次伏击,目标明确,就是要夺回俘虏和矿石!他们不仅知道“海狐”的行动,甚至连其返航路线和押送细节都一清二楚!

内奸!而且层级不低!消息是从哪里泄露的?水师?格物院?还是……?

“韩成的伤势如何?”

“重伤昏迷,随船医师正在竭力救治,但……情况不妙。”

吴铭闭上眼,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对手的反扑来得又快又狠,直接重创了侦察力量,毁掉了关键物证,险些劫走俘虏。这是在警告,也是在示威。

“立刻加派绝对可靠的人手,接应巴罗,确保其万无一失!韩成那边,动用最好的军医,不惜一切代价救治!”吴铭迅速下令,眼中寒芒闪烁,“另外,通知蒋指挥使,内鬼……恐怕比我们想的,藏得更深!”

他走到窗前,望向东南方向漆黑的海面。损失是惨重的,但对方如此狗急跳墙,正说明他们害怕了!害怕大明真的将目光投向东方!

“想要阻止我们?”吴铭低声自语,仿佛在对着海上的敌人宣战,“晚了。”

帝国的意志已然启动,暗处的刀光,只会让这艘即将起航的巨轮,更加坚定地破开迷雾,驶向那注定要掀起惊涛骇浪的远方。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开始。

韩成的牺牲如同一块沉重的礁石,压在每一个知情者的心头。“海狐”小队带着重伤的指挥官和缴获的俘虏,在付出了惨重代价后,终于突破重围,撤回了最近的卫所。随军的医师竭尽全力,但韩成伤势过重,在抵达卫所的当夜,便因失血过多和伤口恶化,壮烈殉国。他至死都紧握着那半块从敌船缴获、被他偷偷藏起的、与沉没矿石同源的小样本。

消息传回应天,朱元璋震怒,下旨厚葬韩成,追封爵位,荫及子孙。但再高的哀荣,也换不回这位忠诚勇敢的将领。水师上下,一片悲愤,求战之声高涨。

吴铭心中更是沉痛与愤怒交织。韩成的牺牲,那箱沉没的矿石,无不印证了对手的猖獗和内部渗透的严重性。巴罗和那小半块矿石样本,成了目前最关键的突破口。

巴罗被秘密转移至更加隐蔽的地点,由蒋瓛的精锐和吴铭挑选的格物院护卫共同看守。吴铭调整了策略,不再仅仅依赖沟通,而是开始系统性、多角度地榨取信息。他让画师根据巴罗的描述(通过图画和肢体语言),不断修正和完善那幅东方海图;他让工匠制作各种航海仪器模型,观察巴罗的反应,试图理解他们的技术层次;他甚至找来一些海外奇珍、动植物图册,试图定位巴罗故乡和航线途经之地。

与此同时,对内部的清洗也在蒋瓛的铁腕下悄然进行。接触过“海狐”行动计划的所有人员,从水师参谋到负责传递命令的小吏,甚至格物院内可能接触到航线推测数据的人员,都经历了严格的甄别。几条可疑的线索被揪出,指向了水师都督府的一名经历(从七品文官)和户部清吏司的一名主事。他们或受“四海绸缎行”重金收买,或因把柄被控,泄露了部分情报。然而,蒋瓛和吴铭都清楚,这很可能仍是弃车保帅的把戏,真正的核心内奸,依旧隐藏在更深的水下。

压力,开始以另一种形式显现。

几日后的朝会上,一向低调的御史台中,一位名叫张文弼的御史突然出列,手持奏疏,语气激昂:

“陛下!臣闻近有水师舰船,屡屡越境寻衅,与海外番商冲突,甚至深入不明海域,劳师靡饷,空耗国力!更听闻,有大臣蛊惑圣听,妄言海外有金山银山,欲引陛下效仿秦皇汉武,行穷兵黩武、求仙问药之事,此实乃亡国之兆!臣恳请陛下,明察秋毫,止干戈,重农桑,驱逐佞臣,以安天下!”

这番话,引经据典,看似忧国忧民,实则字字诛心,直指吴铭和正在推进的“星槎”计划!尤其“求仙问药”的比喻,更是恶毒地将朱元璋的海外探索比作昏君行为。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不少保守的文官纷纷附和,要求停止“妄动”,回归“根本”。

龙椅上,朱元璋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没有立刻发作,冰冷的目光扫过张文弼,又扫过那些附和的官员,最后落在面无表情的吴铭身上。

“吴铭,张御史所言,你怎么说?”朱元璋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但熟悉他的人都感到了那平静下的风暴。

吴铭出列,躬身一礼,语气平静无波:“回陛下,张御史忧国之心,臣感佩。然其所谓‘越境寻衅’,实为我大明水师于自家海疆巡护航道,清剿倭寇海盗,保境安民。所谓‘不明海域’,乃《大明混一图》未载之域,正需我等探索明晰,以彰华夏疆域之广。至于‘金山银山’……”

他顿了顿,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张文弼,“臣从未向陛下妄言海外必有金山,只言或有机遇,亦存风险,需谨慎探查,未雨绸缪。不知张御史从何处听闻臣‘蛊惑圣听’?又何以断定探索未知即为‘亡国之兆’?莫非张御史已能未卜先知,断定那万里波涛之外,空无一物?”

他语气陡然转厉:“还是说,有人不愿见我大明扬帆远航,窥探海外虚实,故而在此混淆视听,危言耸听,欲断我华夏开拓之路?!”

“你……你血口喷人!”张文弼脸色涨红,气得手指发抖,“臣一片忠心,天日可鉴!”

“忠心?”吴铭冷笑一声,“韩成指挥佥事为探查海疆,壮烈殉国,尸骨未寒!其麾下将士血染碧波,是为保我大明海疆安宁,开拓未来!而张御史在此安居庙堂,仅凭风闻便妄加指责,污忠烈为寻衅,斥探索为亡国,试问,此举寒了多少浴血将士之心?又究竟是何居心?!”

吴铭这番话,掷地有声,既驳斥了指控,又将问题提升到了忠奸对立、是否支持国家开拓的高度,更是巧妙地用韩成的牺牲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那些原本附和的官员也噤若寒蝉。涉及殉国将领,谁也不敢轻易沾惹。

朱元璋看着吴铭,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这小子,吵架的本事倒是没丢。

“够了!”朱元璋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海外之事,咱自有主张。水师巡防,乃职责所在。探索未知,亦是有备无患。韩成殉国,功在社稷,岂容轻侮?张文弼,风闻奏事,也需查证!罚俸半年,以儆效尤!退朝!”

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被强行压下,但朝堂上的暗流已然公开化。吴铭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对手不再满足于暗杀和破坏,开始尝试从舆论和政治上打击“星槎”计划。

回到府中,吴铭还未坐定,蒋瓛便如同影子般跟了进来,脸色比往日更加凝重。

“查清楚了。”蒋瓛没有废话,直接递过一份密报,“张文弼,与致仕的前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仕鲁乃是同乡,关系密切。而李仕鲁,与‘四海绸缎行’的大东家,是姻亲。”

图穷匕见!

“四海绸缎行”终于忍不住,动用了其在朝中的关系网,开始正面反击了!一个致仕的御史台高官,能量依然不容小觑。

“他们急了。”吴铭放下密报,眼中寒光闪烁,“因为我们摸到了他们的命脉。巴罗的存在,东方航线的线索,让他们感到了真正的恐惧。”

“接下来如何?”蒋瓛问道。

吴铭走到窗前,看着庭院中正在跟着武师练习基础拳脚的吴定国,小家伙一招一式,已然有了些模样。

“他们将战场引到了朝堂,那我们……就陪他们在朝堂上过过招。”吴铭转过身,语气坚决,“但海上的脚步,绝不能停!‘星槎’计划必须加速!蒋指挥使,劳你继续深挖李仕鲁和张文弼的底细,看看还能扯出多少人。朝堂上的口水仗,我来应付。”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加强对巴罗的保护和‘讯问’。我有预感,他脑子里装的东西,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韩成和那些牺牲的将士不能白死,他们用命换回来的线索,必须变成我大明扬帆远航的基石!”

忠魂已铸海图,匕首既现锋芒。一场围绕着帝国未来方向的明争暗斗,从波涛汹涌的大海,蔓延到了看似平静,实则杀机四伏的庙堂之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