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 > 第210章 造船!造大船!

圣意虽定,然筹建水师之事,落到实处,却远比朝堂之上慷慨陈词要复杂艰难。吴铭领了“水师筹建总提调”的差事,方知其中牵扯之广,阻力之深,远超想象。

首当其冲的,便是工部的消极应对。

龙江关造船司隶属工部,虽奉皇命配合,但上至郎中,下至匠头,多是因循守旧之辈。对于吴铭拿出的那些“不伦不类”、融合了番船式样的新船图纸,他们表面唯唯,背后却怨声载道。

“祖宗之法不可变!福船广船历经考验,何其稳当!如今非要学那番鬼,弄什么‘尖底’、‘多桅’,还要加装这许多炮位,万一倾覆,谁来担责?”

“材料!木料、桐油、铁钉,哪一样不要钱?按这新制式,耗费比旧船多出近半!户部那边能痛快给钱?”

“工期?吴太傅要求三年内造出首批十艘大洋舰,二十艘海鹄船?这……这简直是强人所难!以往造一艘大福船都需年余!”

种种借口,拖沓推诿,工程进度缓慢如蜗牛。吴铭亲赴龙江关督促进度,面对工匠们看似恭敬实则敷衍的态度,心中愠怒却知强压无用。他明白,不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效,无法打破这些固有的思维和利益藩篱。

其次,是来自户部的“哭穷”。尽管朱元璋已下令市舶司税收优先用于水师,但具体拨付、核销,流程冗长,户部官员总能找出各种理由延迟、克扣。没有充足的资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更有一层隐忧,来自军方内部。一些陆师出身的将领,对这支即将耗费巨资建立、且可能独立成体系的水师心存芥蒂,担心其会分走原本就紧张的军费资源,暗中并不支持。

面对重重困局,吴铭并未气馁。他深知,必须找到一个突破口,用事实说话,打破僵局。

他将目光投向了龙江关船厂那些并非官籍、而是被征调或雇佣的民间大匠。这些匠人往往身怀绝技,却因身份低微,其创新想法多被官身匠头压制。吴铭绕过工部官员,直接带着图纸和一小笔从太子朱标处特批的“实验经费”,找到了几位以手艺精湛、敢于尝试闻名的老匠人。

“诸位老师傅,”吴铭态度诚恳,毫无太傅架子,“可知为何新船要设计成尖底?为何要增桅杆?”他并非直接命令,而是结合流体力学原理(用他们能理解的风、水之力解释)和航海需求,深入浅出地分析新设计的优势,并许以重赏,鼓励他们先按新图纸打造一艘等比例缩小的模型船,在秦淮河乃至长江口进行试航对比。

重赏之下,又有吴铭的“道理”说服,几位大匠心动,暗中领着得力徒弟,悄悄开工。与此同时,吴铭凭借其“向上管理”的艺术,频繁与朱标沟通,由太子出面,协调户部,确保那笔“实验经费”和后续首批建船款项能及时到位,堵住了户部的嘴。

而一个意想不到的助力,竟来自家中。

五岁的吴麟,对父亲书房里那些画满线条和数字的船舶图纸产生了浓厚兴趣。吴铭忙于外务时,他便常常趴在书案前,看着那些复杂的结构图发呆。一日,吴铭正为一艘“大洋舰”的龙骨承重与火炮后坐力分布的计算问题困扰(虽有现代知识,但具体参数需符合当代材料工艺),反复演算仍觉不够优化,不禁眉头紧锁。

吴麟安静地看了一会儿,忽然伸出小手,指着图纸上一处标注了尺寸的肋材结构,又拿起自己的小算盘,笨拙地拨弄起来,嘴里模糊地念叨着几个数字。吴铭起初未在意,只当是孩童游戏。但当他瞥见吴麟那异常专注的眼神和算盘上逐渐成形的、与他演算思路迥异却似乎更为简洁的数字组合时,心中猛地一动!

他试着按吴麟无意中提示的思路重新计算,竟发现了一种更优的材料分布方案,能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减轻部分重量,节省木料!虽然这发现基于吴麟懵懂的、近乎直觉的数学敏感,但其指向的结果却实实在在!

吴铭又惊又喜,将小儿子抱起来,忍不住在他脸上亲了一口:“吾家麟儿,真乃福星也!”内心oS:“这数学天赋居然还能点在海事工程上?莫非真是老天爷赏饭吃?”

他并未期望一个五岁孩童能解决具体技术问题,但吴麟这种对数字和结构的天然敏感,仿佛给他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提醒他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更加灵活。

有了民间匠人的技术突破尝试,有了太子的资金支持,甚至还有了幼子带来的“灵感”,吴铭心中渐渐有了底。他不再与工部官僚空耗,而是将精力集中在推动那艘模型船的建造和后续的试航验证上。

他要在长江之上,用一艘更快、更稳、更能装载火炮的模型船,击碎所有的质疑与阻碍!龙江关的波澜,必须用更汹涌的破浪之势来平息!

龙江关船厂一隅,被吴铭划为“实验区”的工棚内,气氛紧张而专注。几位被吴铭说动的大匠领着精心挑选的徒弟,日夜赶工,终于按缩小比例,造出了一艘融合了福船稳性、广船速度以及部分西式帆装和船体线条特点的新式模型船。此船虽小,却五脏俱全,甚至连模拟的火炮配重都严格按照图纸安装。

试航之日,选在长江一处开阔江面。吴铭特意邀请了兵部、工部相关官员,乃至几位持怀疑态度的勋贵将领前来观摩。太子朱标虽未亲至,却也派了东宫属官前来记录。

江风猎猎,吹动着围观者的官袍。工部那位负责造船的郎中看着那艘造型“怪异”的模型船,嘴角撇了撇,低声对同僚道:“哗众取宠!如此尖底,遇浪必翻!”

然而,当模型船被放入江中,帆缆在匠人熟练操控下升起,船只破开水面,如离弦之箭般驶出时,所有质疑的声音都卡在了喉咙里!

快!前所未有的快!

借助优化的船型和多桅帆装提供的动力,模型船在江面上纵横驰骋,速度远超旁边一同放下的、按传统制式制作的等比例福船模型!更令人惊叹的是其灵活性,转向、逆风行驶能力都显着提升。当匠人模拟操作“火炮”配重,展示其射击稳定性时,那艘传统福船模型已在江浪中摇晃得颇为明显,而新式模型船却依旧保持着相对平稳的姿态!

事实胜于雄辩!

吴铭站在岸边,负手而立,江风拂面,内心oS:“数据可视化展示成功!这下看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那位原本不屑的工部郎中,此刻瞪大了眼睛,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几位将领更是目光灼灼,他们是识货的,立刻意识到这种新船在海上追逐、抢占战位时的巨大优势!

“妙啊!此船若成,海寇那些快船,焉能逃脱?”

“若真能装载足够火炮,海上对轰,我大明岂会再落下风?”

观摩现场的风向瞬间逆转!

吴铭趁热打铁,将详细的试航数据记录(包括速度、稳定性、载重等对比)整理成册,连同那艘备受赞誉的模型船,一并呈送御前。

朱元璋看着那艘精致的模型船和详实的数据,听着太子朱标及兵部官员兴奋的汇报,终于彻底打消了最后一丝疑虑。他大手一挥,下了死命令:“即日起,龙江、福州、广州三大造船司,全力依新式图纸建造战舰!工部若有怠慢拖延者,革职查办!户部需确保钱粮足额及时拨付!吴铭,给咱盯紧了,三年之内,咱要看到能纵横四海的大明水师!”

有了皇帝的明确支持和成功试航的底气,水师筹建工作终于冲破了所有阻碍,驶入了快车道。

工部官员再不敢阳奉阴违,反而主动配合,调拨最好的物料和工匠。户部的款项也变得异常顺畅。龙江关船厂首先开始了首艘“大洋舰”的龙骨铺设,场面热火朝天。福州、广州的船厂也陆续启动。

吴铭更忙了。他不仅要监督造船进度,还要着手制定水师的编制、操典、训练大纲。他借鉴现代海军理念,强调专业化、标准化和纪律性。他亲自参与选拔第一批水师军官,要求不仅通水性,更要懂操船、识天文、知海图。

这一日,吴铭难得早早回府,带回了一艘精心制作的、与试航模型同款的小木船,送给了次子吴麟。

“麟儿,看,这就是爹爹正在造的大船的样子。”

吴麟抱着那艘小木船,眼睛亮晶晶的,伸出小手仔细摸着船身的每一处线条,然后又跑到书桌前,拿起炭笔,在纸上歪歪扭扭地画起了船的样子,旁边还标注着一些只有他自己才懂的数字符号。

徐妙锦看着小儿子专注的模样,对吴铭笑道:“这孩子,心思怕是真被你这船勾走了。整日不是算盘就是画船,比读《三字经》还上心。”

吴铭看着吴麟,心中一动,或许,这孩子的天赋,未来真能与这浩瀚海洋结缘?他蹲下身,对吴麟温和地说:“麟儿喜欢船?那就要更努力学好算学,将来才能算出最坚固、最快的船。”

吴麟抬起头,看着父亲,用力地点了点小脑袋。

与此同时,潮州府传来消息,在朝廷大军的压力下,袭扰南澳岛的部分海寇已被击溃,残余逃往更深的海域。危机暂解,但所有人都明白,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平静。唯有尽快建立起强大的水师,才能真正扼住海疆的咽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