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 > 第206章 什么?我老丈人也是谜语人?我儿子还被霸凌了?

宣府镇的夜晚,寒风裹挟着细碎的雪粒,敲打着窗棂。镇守府邸内,灯火通明,气氛却比屋外更加冰冷沉重。吴铭守在徐达榻前,目不转睛地盯着岳父苍白而痛苦的面容,感受着他滚烫的体温和时而急促、时而微弱的呼吸。太医们按照吴铭调整后的方子煎了药,小心翼翼地给昏迷中的徐达灌下,又依照吩咐,用温盐水和蒸煮过的干净布条,一遍遍清洗、更换着徐达背上那触目惊心的创口。

时间在煎熬中缓慢流逝。后半夜,徐达的呼吸似乎平稳了一些,额头上渗出的汗水也不再那么滚烫。一位太医小心翼翼地将手搭在徐达腕间,凝神诊脉良久,脸上终于露出一丝难以置信的松动:“脉象……似乎……沉取稍有力了些?高热……好像退下去一点点?”

这话如同黑暗中透进的一缕微光,让室内所有人都精神一振。吴铭心中稍安,他知道,或许是加大剂量的清热解毒药起了作用,或许是持续的物理降温和伤口清洁控制了感染的进一步恶化。但这仅仅是稳住阵脚,远未到脱离危险的时候。

“不可松懈!继续用药,密切观察!”吴铭沉声吩咐,声音因疲惫而沙哑。

天色将明未明之时,徐达忽然发出一声极其微弱的呻吟,眼皮颤动了几下,竟缓缓睁开了一条缝隙。眼神起初是涣散而迷茫的,随即聚焦,看清了守在床前的吴铭和徐辉祖。

“……铭儿……辉祖……”他的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却让徐辉祖瞬间红了眼眶,紧紧握住父亲的手。

“父亲!您醒了!”徐辉祖声音哽咽。

吴铭也是心头一热,俯身轻声道:“岳父,您安心休养,前线有冯、傅二位将军顶着,暂无大碍。”

徐达微微摇了摇头,似乎想说什么,却因虚弱而气短,只断断续续吐出几个字:“……小心……身边……人……” 说完,便又疲惫地闭上了眼睛,但呼吸相较于之前,明显平稳了许多。

“小心身边人!”

这五个字,如同惊雷在吴铭耳边炸响!徐达在生死边缘挣扎醒来,第一句警示竟是这个!这说明,泄密之事,甚至他此次遇伏,绝非偶然,内鬼可能就在这宣府镇,甚至……就在这镇守府内!而且是与徐达关系亲近,能接触到核心军机的人!

吴铭立刻起身,目光锐利地扫过室内所有人——几位太医、侍立的亲兵、端药进来的仆役……每个人的表情都在摇曳的烛光下显得有些模糊不清。他不动声色,对徐辉祖使了个眼色。

天亮后,吴铭以钦差身份,召集宣府镇所有千户以上将领及镇守府内所有文书、幕僚,宣布彻查泄密一事,要求所有人详细汇报近期的行踪、接触人员,并接受单独问询。气氛顿时变得更加紧张。

与此同时,吴铭暗中派绝对信任的亲随,秘密调查镇守府内所有人员的背景,特别是近期有无异常举动,以及与外部,尤其是与草原方面有任何可能的联系。

调查在高压下进行。大部分人都表现得正常,但也有几个人引起了吴铭的注意:一位负责与大同前线传递文书的书记官,其侄儿近日曾与来自塞外的皮货商有过接触;一位徐达麾下的老牌参将,其麾下士兵曾报告说在元军此次南下前,见到过形迹可疑的汉人在边境附近活动,但当时未引起足够重视。

线索纷乱,真假难辨。但吴铭凭借其现代项目管理中梳理复杂信息的能力,敏锐地抓住了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负责照顾徐达战马的马夫老赵,在徐达遇伏前几日,曾以“马匹躁动需安抚”为由,向一位相熟的、略通兽医的随军医官讨要过一些草药。而那位医官,恰好是之前对吴铭加大金银花用量提出异议的人之一!

吴铭立刻秘密控制了马夫老赵和那名医官。分开审讯,起初两人皆矢口否认。但当吴铭拿出朱棣提供的、带有科尔沁萨满印记的焦黑羊皮碎片,并点出某些特定草药混合后可能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却能令战马在特定环境下易受惊的效果时,那名医官的心理防线首先崩溃了。

他涕泪交加地招认,自己是受了京师某位大人物的重金收买(他不知具体姓名,只知是通过中间人联系),任务是留意徐达的动向,并在必要时,利用职务之便行“方便之事”。徐达此次出巡的路线和时间,就是他透露出去的。至于让马夫老赵在草料中混入特定草药,是为了制造意外坠马的假象,没想到徐达会在遇伏时旧创并发,情况失控。

而马夫老赵,则是在威逼利诱下,成了帮凶。

内鬼竟然真的潜伏在徐达身边!而且牵扯到了京师的“大人物”!

吴铭心中寒意森森。他立刻将审讯结果写成密奏,用八百里加急直送朱元璋御前。同时,他加强了宣府镇的戒备和徐达的护卫,严防敌人狗急跳墙。

就在密使出发后不久,那名招认的医官,竟在严密看管下,离奇中毒暴毙!显然是灭口!这更加印证了背后黑手能量之大,触角之深。

宣府镇上空,阴云密布。徐达虽暂脱险境,但身体极度虚弱。内鬼虽揪出两个,但幕后主使依旧隐藏在京师的重重迷雾之后。前线战事未歇,背后的刀子却已抵近咽喉。

宣府镇揪出内鬼、徐达病情暂稳的密报以最快速度送入京城,然而,另一股暗流却以更阴险的方式,抢先一步在金陵涌动。

就在吴铭北上后不久,一则看似不起眼的流言开始在官员私下的茶余饭后悄然传播。流言并未直接攻击远在北疆的吴铭,而是将矛头指向了他那刚刚显露出一丝不凡天赋的次子——吴麟。

“听说了吗?吴太保家那个不满三岁的次子,竟能无师自通,辨识数目,运算极快!”

“哦?竟有此事?孩童聪慧本是常事,有何稀奇?”

“嘿,若只是聪慧便罢了。可有人言,此子行为怪异,不喜玩闹,终日只与算盘方格为伍,眼神沉静得不似孩童,倒似……被什么精怪附体了一般!”

“慎言!此等怪力乱神之说……”

“非也非也,并非空穴来风。你想想,吴太保自入朝以来,所行所为,哪一件不是惊世骇俗?火铳、番匠、海贸、番薯,乃至那窥探月宫的千里镜!其所学所识,迥异于常人。如今其子又显此‘异象’,岂不令人深思?莫非……其家学渊源,本就非我中土正道?”

流言如同毒蛇,悄无声息地缠绕上“天赋”这个词,将其扭曲为“妖异”,将吴铭的“新知”污蔑为“非正道”。这背后隐藏的杀机,比直接的弹劾更为恶毒——它试图从根本上否定吴铭及其家族的“正统性”,将科学探索的精神打为异端,将天赋异禀的孩子妖魔化。

这流言自然也传到了太保府。徐妙锦闻之,又惊又怒,气得浑身发抖。她深知人言可畏,尤其是这种涉及“妖异”的指控,在当下这个时代,足以毁掉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家族。她立刻下令紧闭门户,严禁下人议论,同时更加小心地看护着三个孩子,尤其是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吴麟。

然而,流言还是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府内。下人们看吴麟的眼神,悄悄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畏惧和审视。连懵懂的三子吴麒,似乎也感觉到二哥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在外面玩耍时,若有其他官宦人家的孩子用奇怪的眼神看吴麟,他会像头被激怒的小狮子般冲过去瞪着对方,尽管他并不完全明白发生了什么。

吴麟自己,虽只有两岁多,却似乎比寻常孩子更为敏感。他变得更加沉默,常常一个人抱着算盘坐在角落,那双清澈的眼睛里,偶尔会闪过一丝这个年龄不该有的困惑与黯然。他或许不明白“妖异”是什么意思,但他能感觉到周围气氛的变化,感觉到那些原本亲切的目光变得有些异样。

徐妙锦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她将小儿子紧紧抱在怀里,柔声安抚:“麟儿不怕,麟儿是爹爹和娘亲的宝贝,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 但她心中的忧虑却与日俱增。丈夫远在危机四伏的北疆,幼子在家中又遭此无妄之灾,这让她倍感压力。

她试图通过父兄的关系向宫中递话,希望能遏制流言。马皇后得知后,虽心疼幼子,也严厉申饬了后宫不得妄议,但对于宫外士林清议中的暗流,即便是她也难以完全掌控。

此时,朝堂之上,那些反对吴铭的势力虽未公开拿一个孩子说事,但关于吴铭“结交藩王(指朱棣)”、“擅权边镇”的议论再次悄然抬头。 他们巧妙地将吴铭北上与朱棣的密切互动、以及他在宣府镇雷厉风行揪出内鬼的行为,描绘成一种危险的权力扩张,暗示其有不臣之心。

一时间,吴铭虽在北疆立功,其在金陵的根基和家人,却陷入了另一场无声的围剿之中。对手显然改变了策略,不再进行正面强攻,而是采用更阴柔、更持久的方式,从舆论、从家族、从道德层面,一点点地侵蚀、瓦解他的声望和根基。

太保府内,徐妙锦搂着因为被孤立而有些闷闷不乐的吴麟,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