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 > 第184章 就老朱那文化水平,他还给人起名上瘾了?

没有预兆,没有通传。

纪纲率领的锦衣卫包围了平江伯府。

当平江伯府的门房揉着惺忪睡眼打开侧门时,便被眼前森然的阵势吓得瘫软在地。

锦衣卫鱼贯而入,迅速控制各处门户、通道,将尚未反应过来的陈府家眷、仆役悉数驱赶到前院看管起来。

哭喊声、呵斥声、物品摔碎声瞬间打破了府邸往日的奢华与安宁。

吴铭随后来到府中,他并非来监督抄家,而是有更明确的目标——陈桓的书房和密室。

根据王老五的供词以及之前的推断,那里最可能藏匿着与“星槎”、“雾隐”直接相关的核心机密。

陈桓的书房布置得古雅奢华,但此刻却是一片狼藉。

书架被推倒,桌椅翻覆,显然主人在逃离或被抓前进行了仓促的破坏和搜寻。

吴铭不为所动,指挥着随行的锦衣卫高手和工部匠人,仔细检查墙壁、地板、书架夹层,寻找可能的暗格或密室。

“大人,这里有发现!”一名锦衣卫敲击着一面书柜后的墙壁,发出了空洞的回响。

匠人上前,仔细摸索,找到了机括。随着一声轻微的咔哒声,一块墙面向内翻转,露出了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狭窄入口,里面漆黑一片,散发出阴冷潮湿的气息。

密道!

吴铭精神一振,示意点燃火把,率先弯腰钻了进去。

密道向下延伸,曲折狭窄,空气污浊。

走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前方出现一道铁门,门上挂着一把沉重的铜锁。

“撬开它!”吴铭下令。

锦衣卫中不乏溜门撬锁的好手,很快便弄开了铜锁。

推开铁门,里面是一间不大的石室。

石室中央放着几个包铁皮的大木箱,角落里还有几个卷宗柜。

吴铭的心跳加速,他有预感,这里就是陈桓隐藏最深层秘密的地方。

打开木箱,里面并非预想中的金银珠宝,而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卷宗、书信和账册!

吴铭随手拿起一本账册翻开,瞳孔骤然收缩——上面记录的,竟是陈桓多年来贿赂朝中各部官员的详细清单!

时间、姓名、官职、金额、事由,一清二楚!其中不乏一些品阶不低的重臣!

再看书信,更是触目惊心!有与“星槎”商议如何利用漕运舞弊套取盐引、转移资金的密信;

有提及海外“主上”指示,要求加快搜集火器工匠、沿海布防图的汇报;

甚至还有几封语气恭敬、署名“雾隐拜上”的信件,内容涉及海外据点建设、人员派遣等宏观布局!

“雾隐”终于露出了直接的痕迹!

这些信件虽然依旧没有透露“雾隐”的真实身份和海外据点的具体位置,但其存在、其影响力、以及其针对大明的险恶用心,已暴露无遗!

陈桓,就是“夜枭”组织嵌入大明勋贵集团的一颗至关重要的棋子!

“全部封存!一本纸片都不准遗漏!”吴铭强压着内心的激动,下令道。这些证据,足以掀起一场席卷朝堂的风暴,也将对“夜枭”组织造成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

与此同时,前院的抄家也有了惊人发现。

在清点陈桓府库时,除了查抄出堆积如山的金银古玩、田产地契外,还发现了一个隐秘的兵器库,里面存放着数十副精良的铠甲、劲弩甚至几门小型火炮!

这已远超勋贵府邸应有的护卫标准,形同谋逆!

消息传开,整个京城为之震动!

那些曾经与陈桓过往甚密的官员,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

朱元璋的雷霆手段,再次让所有人见识了洪武皇帝的冷酷与决绝。

吴铭带着从密道中起获的核心证据,再次进宫面圣。

朱元璋看着那些记载着贿赂清单和“雾隐”密信的铁证,脸色阴沉得可怕,但眼中却燃烧着一种近乎残酷的冷静。

“好,很好。”朱元璋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山雨欲来的压迫感,“咱这大明朝,是该好好清洗清洗了。吴铭,你这差事,办得不错。”

“臣不敢居功,全赖陛下圣断。”吴铭恭敬道。

“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这是咱的规矩。”朱元璋摆了摆手,“陈桓一案,由三法司会审,你参与其中。这些证据,足够让他死一百次!至于那些名单上的人……”朱元璋眼中寒光一闪,“一个都跑不了!”

“陛下,”吴铭趁机进言,“陈桓虽倒,但‘星槎’在逃,‘雾隐’未现,海外威胁仍在。臣请继续追查,尤其是顺着密信中提到海外据点和人员派遣的线索……”

“准!”朱元璋毫不犹豫,“一查到底!需要什么,直接跟咱说!水师、锦衣卫,随你调用!咱倒要看看,是哪个魑魅魍魉,敢在咱的大明兴风作浪!”

带着皇帝的尚方宝剑,吴铭回到吴府,徐妙锦正坐在院中晒太阳,孕肚已十分明显。

看到丈夫归来,她脸上露出温柔的笑容。吴铭走过去,轻轻握住她的手,感受着那份宁静与温暖。

“又解决了一个大麻烦?”徐妙锦轻声问。

“嗯,解决了一个。”吴铭点点头,目光却投向远方,“但还有更大的,藏在海那边。”

“那就去把它也找出来。”徐妙锦的语气平静而坚定,“我和孩子们,等你回家。”

平江伯府的抄家所得,尤其是那几箱来自密室的核心卷宗,被迅速转移至宫中一处绝对机密的偏殿。

朱元璋亲自下令,由吴铭牵头,抽调翰林院中最擅密码古文的饱学之士、锦衣卫内精于刑名鉴定的高手,组成一个临时的“译析专班”,日夜不停地对这些书信、账册进行梳理、破译和研判。

殿内烛火通明,日夜不息。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墨锭和一丝紧张的气息。吴铭坐镇其中,既要统筹协调,自己也亲自参与关键信件的分析。他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信息处理能力,在这种海量杂乱的信息筛选和模式识别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专班的工作进展起初并不顺利。“雾隐”的信件多用隐语和代称,且笔迹似乎经过刻意伪装,时而娟秀如女子,时而狂放似武夫,显然极其谨慎。与“星槎”的通信则相对直接,但涉及具体人名、地点时,也多以代号或暗语替代。

打破僵局的,是一封“雾隐”写给陈桓的、关于如何处置一批“南洋来的特殊木料”(实指优质造船木材)的信件。信中提到了一个交货的沿海地点,用的代号是“三叉口”。一位老翰林在翻阅古籍和地方志时,偶然发现,前朝海图中,福建漳州府海外有一处暗礁密布、水道形似三叉的险要之地,当地渔民世代称之为“鬼叉口”,官方图籍则讳称“三礁口”!

“三叉口就是鬼叉口!”这一发现令人振奋!这不仅确认了一个可能的秘密交接点,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解读“雾隐”密信中地理代号的钥匙!

顺着这条思路,专班开始集中攻关所有带有地理指示的信件。结合缴获的海图、地方志以及张老汉等沿海人员提供的口头信息,越来越多的代号被破译出来:“双鱼岛”可能指代澎湖以东某双峰岛屿,“沉舟滩”可能是一处容易搁浅的浅水区……“雾隐”海外势力活动范围的轮廓,正在一点点变得清晰。

与此同时,对与“星槎”通信的破译也有重大收获。在一封催促陈桓加快“货品”(指盐引兑换的资金)交付的信中,“星槎”略带焦急地提到,“主上对‘火鸦’进度不满,望速决断”。

“火鸦”! 这是一个全新的代号!从上下文推断,这极有可能指的是“夜枭”组织正在进行的某项与火器相关的秘密项目!这与之前发现的他们搜集火器工匠、图纸的行为完全吻合!

“他们在海外,可能正在试图建立自己的军工体系!”吴铭得出这个结论时,背后惊出一身冷汗。一个拥有庞大资金、严密组织,并且致力于发展先进武器的海外敌对势力,其对大明的威胁程度,远超寻常倭寇或海盗!

所有破译出的零散信息,被吴铭系统地整理、标注在一张巨大的东南沿海及南洋海域图上。一个个被破译的代号地点被圈出,之间用箭头连接,形成了一张虽然仍不完整,但却足以让人触目惊心的“夜枭”组织活动网络图!其核心区域,似乎指向了琉球群岛以南、吕宋以北的一片广阔海域,那里岛屿星罗棋布,航道复杂,正是隐匿的绝佳场所。

带着这份初步成果和研判报告,吴铭再次觐见朱元璋。

武英殿内,朱元璋俯身在那张标注得密密麻麻的海图前,目光锐利如鹰,久久不语。吴铭在一旁静静地等待着,能感受到皇帝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混合着愤怒、警惕和决断的复杂气息。

“好啊……真好啊……”朱元璋终于直起身,声音低沉,却带着金铁交鸣般的质感,“就在咱的眼皮子底下,不,是在咱的大门口,竟然盘踞着这么一条毒蛇!建窝点,搞火器,还想掏空咱的江山!”

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盏乱响:“咱原本想着,把海一封,就能保个清净。现在看来,是咱想错了!你越是躲着,这些魑魅魍魉就越是嚣张!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吴铭心中一动,意识到朱元璋的想法可能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果然,朱元璋目光灼灼地看向吴铭:“吴铭,你之前跟咱说的开海、设市舶司,咱当时觉得还不是时候。但现在,咱改主意了!”

他指着海图上的那些代号地点,语气斩钉截铁:“光靠岸上防守,太被动!咱得把船派出去!得让咱们的水师,能名正言顺地到这些地方去转一转,看一看!得让咱们的商人,能把那边的消息带回来!这海,不能永远关着!”

“陛下圣明!”吴铭强压住心中的激动,知道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若要肃清海患,知己知彼,主动出击,确为上策。有限度地开海,恢复市舶司,既可通商惠民,更可借此平台,搜集情报,震慑宵小!”

“嗯!”朱元璋重重地点了点头,“不过,此事不能操之过急。当前首要,是给咱把这‘夜枭’的窝点端掉!把那个‘雾隐’和‘星槎’给咱揪出来!”

他踱步到殿中央,沉声下令:“吴铭,着你根据现有线索,制定一个详尽的方略!需要多少战船、多少水师、如何伪装、如何进剿,都给咱想清楚了!锦衣卫在沿海的所有暗桩,皆由你协调调用!务必要做到,要么不动,动则必杀!”

“臣,领旨!”吴铭肃然应命。他知道,皇帝这是下定决心,要发动一场针对“夜枭”老巢的跨海远征了!这将是洪武朝第一次主动的大规模海上军事行动,其意义非凡。

他抬头望向南方那片蔚蓝的海域,内心oS充满了挑战的兴奋:“项目终于从风险管控阶段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目标:端掉对方总部(夜枭巢穴)。资源:皇帝无限量支持。下一步,就是制定完美的‘斩首行动’方案了。这可比商业并购刺激多了!”

回到吴府,他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徐妙锦。徐妙锦抚摸着隆起的腹部,眼中既有担忧,也有骄傲:“夫君只管前去,家中一切有我。”

就在吴铭全身心投入到跨海征剿方略的制定中时,吴府迎来了天大的喜事——徐妙锦又要生了!这回是俩!

在某个清晨,徐妙锦的胎动转为密集的阵痛。

早已准备好的稳婆、侍女们立刻忙碌起来,整个吴府虽紧张却有条不紊。

吴铭被拦在产房外,听着里面传来的妻子压抑的痛呼声,心揪得紧紧的,坐立难安。他经历过战场厮杀,面对过朝堂诡谲,却觉得这短短几个时辰比任何时候都难熬。

他在院中来回踱步,内心oS乱成一团:“这项目交付(生孩子)比搞定千万级订单还折磨人!怎么还没动静?现代医学剖腹产多快啊……不对不对,自然生产好……老天保佑,母子平安……”

就在他几乎要将青石地板磨穿之时,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哭划破了紧张的空气!紧接着,是第二声,同样有力!

“恭喜老爷!贺喜老爷!”稳婆喜气洋洋地奔出来报喜,“夫人生了!是两位小公子!母子平安!”

刹那间,所有的焦虑和担忧都化作了巨大的喜悦。吴铭几乎要冲进去,被侍女笑着拦住:“老爷稍待,里面还在收拾。”

当吴铭终于被允许进入产房时,看到的是徐妙锦疲惫却洋溢着幸福光辉的脸庞,以及她身边两个用锦被包裹着的、皱巴巴红通通的小团子。

“看看你的儿子们。”徐妙锦声音虚弱,却满是温柔。

吴铭小心翼翼地靠近,看着那两个闭眼酣睡的小家伙,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和责任感涌上心头,马德,又是儿子,妙锦跟他姐姐是不是一样,前三胎必儿子。他轻轻碰了碰孩子们的小脸,又握住徐妙锦的手,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后只化作一句:“辛苦你了,妙锦。”

徐妙锦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双胞胎的降生,如同给紧张筹备中的吴铭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冲淡了离别在即的愁绪。

朱元璋得知消息,竟也难得地露出了笑意,遣马皇后亲自赐下厚赏,并允诺待吴铭凯旋,亲自为两个孩子赐名。

家庭的温馨短暂却深刻地慰藉了吴铭的心灵,让他更加坚定了必须铲除威胁、守护这份安宁的决心。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最后出征的准备中。

跨海征剿的方略已然成型,核心要点如下:

兵力构成:以福建水师为主力,抽调江浙精锐战船配合,组成一支混合舰队。不设主将,由吴铭以“钦差巡海使”身份统筹,实际指挥权交由几名久经沙场、忠诚可靠的水师将领分掌,以避免目标过大、被“夜枭”眼线察觉。

战略伪装:舰队出海后,先佯装例行巡防或护送商队(正好可试验性搭载少量官营商船),麻痹对方。抵达预定海域后,再根据破译出的地点坐标(如“鬼叉口”、“双鱼岛”区域),化整为零,进行拉网式秘密侦查。

作战目标:首要目标是确认“夜枭”主要巢穴的位置,尽可能擒获或击毙“星槎”、“雾隐”等核心头目,摧毁其造船工坊、火器试验场等关键设施。次要目标是搜集其与国内外势力勾结的证据。

后勤与联络:建立一条由快船和沿海烽燧组成的紧急通讯链,确保远征军与朝廷能及时互通消息。后勤补给则依托沿途卫所和随行补给船队。

这一日,吴铭携带着最终的方略和所需人员、物资清单,最后一次入宫面圣。

武英殿内,朱元璋仔细审阅了方略的每一个细节,末了,提起朱笔,在调兵文书上重重批下了一个“准”字。

“吴铭,”朱元璋放下笔,目光深沉地看着他,“咱把大明的利剑交到你手里了。给咱狠狠地捅出去!要让那些海外宵小知道,大明,不是他们能觊觎的!水师船只、精锐将士,随你调用。但记住,咱要的是胜仗,是‘夜枭’的覆灭!若是败了……”后面的话没说,但那股寒意已然清晰。

“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陛下静候佳音!”吴铭单膝跪地,郑重领命。

“去吧。”朱元璋挥了挥手,“等你回来,咱亲自给你的小子们赐名!”

带着皇帝的期望和沉甸甸的责任,吴铭走出了皇宫。他没有直接回府,而是先去了都察院和兵部,做最后的交接与安排。

当他终于踏着夜色回到吴府时,府内一片宁静。他轻手轻脚地走进内室,徐妙锦还未睡,正靠在床头,借着灯光看着身旁两个摇篮里的孩子。柔和的灯光洒在她苍白的脸上,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都安排好了?”徐妙锦轻声问。

“嗯。”吴铭走过去,坐在床边,看着熟睡的儿子们,又看向妻子,“明日一早,出发。”

徐妙锦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紧紧握住了吴铭的手。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