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 > 第152章 吴青天

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 第152章 吴青天

作者:金毛月下绝杀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7:35:37

那老妪凄厉的哭喊,如同一声尖锐的哨响,瞬间刺破了潘汝桢等人精心维持的祥和假象!

“青天大老爷!求您给俺们做主啊!俺儿子被他们抓走了!说是去做工,就再没回来!俺孙子快饿死了!那粥…那粥是馊的啊!”

声音嘶哑,充满了绝望和悲愤,在这突然死寂的粥棚前显得格外刺耳。

潘汝桢脸色骤变,原本和煦的笑容僵在脸上,瞬间变得铁青。他身旁的杭州知府及一众官员更是慌了手脚,额头上瞬间冒出冷汗。

“哪里来的疯婆子!胡言乱语!惊扰钦差大人!还不快拖下去!”潘汝桢反应极快,厉声呵斥,眼神凶狠地瞪向旁边的衙役。

几名如狼似虎的衙役立刻上前,就要去拉扯那老妪。

“住手!”

吴铭一声断喝,如同平地惊雷,震得所有人心头一跳。他弯腰,亲自扶起那浑身颤抖、泣不成声的老妪,温声道:“老人家,不必害怕,慢慢说,本官为你做主。”

他冰冷的目光扫过那些僵住的衙役,最后定格在潘汝桢脸上:“潘大人,这是何意?本官在此,竟要当街驱赶申冤百姓吗?”

潘汝桢被吴铭的目光刺得心中一寒,连忙挤出一丝笑容:“大人恕罪,下官是怕这疯婆子冲撞了大人,胡言乱语,扰乱了赈济秩序…”

“是否胡言乱语,本官自会判断!”吴铭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他不再理会潘汝桢,转而看向那粥棚的大木桶,对随行的御史道:“去,验粥!”

一名御史立刻上前,用勺子舀起一勺粥。只见那粥颜色灰暗,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酸馊气味,米粒稀少,几乎全是清汤寡水!

“大人!此粥已变质,且稀薄不堪,根本无法果腹!”御史朗声回禀,声音中带着压抑的愤怒。

围观的人群中顿时响起一阵压抑的骚动和议论声,许多流民眼中露出了敢怒不敢言的神色。

吴铭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他指着那馊粥,厉声问潘汝桢:“潘大人!这就是你所说的‘全力赈济’?这就是你让本官看的‘秩序井然’?!用馊粥喂食灾民,这就是你浙江布政使司的为官之道?!”

潘汝桢汗如雨下,张口结舌:“这…这定是下面的人偷懒舞弊!下官…下官失察!请大人息怒,下官定严惩相关人等!”

“失察?”吴铭冷笑,“好一个失察!那这位老人家所说,其子被强征做工,下落不明,又作何解释?莫非也是下面的人胡作非为,潘大人一概不知?!”

“这…这绝无可能!定是误会…”潘汝桢还在强行辩解。

就在这时,那老妪又哭诉道:“大人!不是误会!俺儿就是被官差和穿着绸缎的老爷家丁一起抓走的!说是去城南张老爷的桑园做活!可去了就没了音信!俺去问,他们就打俺!说俺儿偷跑了的!俺儿最是孝顺,绝不会丢下俺和娃儿跑了的啊!”

“张老爷?哪个张老爷?”吴铭立刻抓住关键追问。

老妪茫然摇头:“俺…俺不晓得全名,只听人都叫他张百万…”

“张百万?”吴铭目光锐利地看向潘汝桢。

潘汝桢脸色更加难看,支吾道:“或是…或是城中乡绅张奎…此人乐善好施,或许…或许是招了些短工…”

“乐善好施到需要官差协助强征流民?”吴铭语气如刀,“潘大人,你还要替他遮掩到几时?!”

他不再给潘汝桢解释的机会,猛地转身,面对所有流民和围观百姓,朗声道:“诸位乡亲父老!本官吴铭,奉皇上之命,特来江南查勘灾情,整肃吏治!今日所见所闻,令本官痛心疾首!朝廷拨付的赈灾钱粮,绝不容许任何人贪墨克扣!流离失所的百姓,绝不容许任何人欺压盘剥!”

他声音铿锵,掷地有声:“自即日起,所有粥棚由本官带来的专人接管,确保每日供应足量、干净粥饭!所有被强征的民夫,一律放归!本官在此立誓,定将此次水患之中,所有贪赃枉法、欺压百姓的蠹虫,一一揪出,严惩不贷!皇天在上,此心可鉴!”

流民们愣了片刻,随即爆发出巨大的哭号和感激之声,纷纷跪倒在地,磕头不止:“青天大老爷!谢谢青天大老爷!”

潘汝桢及一众地方官员面如死灰,呆立当场。他们知道,吴铭这番表态,等于彻底撕破了脸,江南官场精心编织的伪装,被彻底掀开了!

吴铭扶起跪地的百姓,然后冷冷地对潘汝桢道:“潘大人,即刻随本官回衙!本官要亲自查阅所有粮仓出入记录、赈济款项账册!还有,立刻将那位‘乐善好施’的张奎‘请’到衙门来!本官要问话!”

“是…是…”潘汝桢声音干涩,几乎站立不稳。

钦差行辕立刻从驿馆移至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衙门。吴铭雷厉风行,立刻封锁账房、粮库,所有相关账册档案全部封存,由带来的御史和账房先生日夜核查。

同时,一队锦衣卫缇骑直扑城南张奎的庄园。

然而,得到的回报却是:张奎已于两日前“突发急病”,被家人送往城外别庄“静养”去了!庄园内只留下一些仆役,一问三不知。

“跑得倒快!”吴铭冷哼一声,毫不意外,“看来是有人提前报信了。”

他并不气馁,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下令严密监控张奎所有产业及家人,同时加大审讯力度,重点突击那些被看管粥棚、负责征发民夫的底层衙役和胥吏。

这些底层吏员心理防线本就脆弱,在锦衣卫的威慑和吴铭承诺“坦白从宽”的政策下,很快便有人崩溃,开始吐露实情。

线索如同抽丝剥茧般,逐渐清晰起来。

克扣赈粮、以次充好、甚至发放馊粥,是普遍现象,为了倒卖出粮食牟利。

强征流民青壮为豪绅做工,确有其事,官府吏员从中收取“介绍费”。

而那位“张百万”张奎,正是杭州乃至浙江都排得上号的豪绅,与潘汝桢等官员往来密切,其产业众多,需要大量廉价劳力。

更重要的是,一名掌管粮库钥匙的小吏在高压下,战战兢兢地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官仓的存粮,远没有账面上记录的那么多!有很大一部分,早在水患发生前,就被“借用”或“调拨”出去了,具体去向,他级别太低,无从得知,但批示的手令,似乎…似乎来自布政使司的高层!

查账的御史也很快发现了问题:账目做得极其漂亮,几乎天衣无缝。但通过比对不同仓库、不同时间段的记录,还是发现了一些细微的、难以解释的粮食亏空和银钱流向问题。

所有的线索,最终的指向,越来越清晰地对准了同一个人——浙江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潘汝桢!

吴铭坐在布满卷宗的公案之后,看着汇总上来的条条罪证,目光冰冷。

他知道,擒贼先擒王。是时候,和这位封疆大吏,当面对质了。

他提起笔,写下一份手令:“请潘布政使,过府一叙。”

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衙门,二堂。

此地虽不如大堂威严,却更是权力核心所在。此刻,堂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让人窒息。

左布政使潘汝桢坐在下首,脸色灰败,早已没了往日封疆大吏的从容。他勉强维持着镇定,但微微颤抖的手指和不时滑动的喉结,暴露了他内心的惊惶。

吴铭端坐主位,面色平静,目光却锐利如刀,仿佛能穿透人心。几名御史和那位锦衣卫校尉肃立两侧,无声地施加着压力。

“潘大人,”吴铭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在寂静的堂中回荡,“城西粥棚之事,相关吏役已然招供。克扣赈粮,以次充好,发放馊粥,强征民夫,这些,你可知情?”

潘汝桢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回钦差大人,下官…确有失察之罪!御下不严,致使胥吏胆大妄为,欺上瞒下!下官痛心疾首,甘受朝廷责罚!然,下官确未指使,更未从中牟利啊!”他依旧试图将责任推给下面的人,保住自己。

“未指使?未牟利?”吴铭轻轻敲了敲桌面,一份口供被推到他面前,“据粥棚管事交代,每次克扣下的粮食,都会按比例上缴一部分‘孝敬’,而接收这些‘孝敬’的,可是你布政使司仓场衙门的一名书办!而这名书办,与你潘府的一名管事,是连襟!这,也是巧合?也是胥吏自作主张?”

潘汝桢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这…下官实不知府中下人与衙门胥吏有这等关联…定是他们私下勾结!”

“好一个私下勾结!”吴铭冷笑,又拿起另一份卷宗,“那我们再说说官仓存粮。据库吏交代,以及本官核对近三年账目,发现杭州府三大官仓,账面存粮与实际盘存,相差竟高达五万石!这些粮食,在水患发生前,就陆续被以‘平抑粮价’、‘调剂军需’、‘暂借州县’等名目调拨出去,但接收方凭证模糊,多数不知所踪!而这些调拨批文,”吴铭的声音陡然严厉,“皆有你潘布政使的签押用印!这,难道也是胥吏能私下做主的?!”

五万石!这个数字让潘汝桢浑身一颤,脸色瞬间惨白如纸。他张了张嘴,想辩解那只是正常周转或损耗,但在吴铭冰冷的目光和确凿的账目差异面前,任何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

“还有豪绅张奎,”吴铭步步紧逼,“强征流民为其做工,官府胥吏从中收取好处,为其提供便利。而这张奎,每年向你潘府‘敬献’的节礼,远超其正常营收所能支撑!他名下的田产、商铺,多次与你有低价转让的交易记录!这些,你又作何解释?!”

一件件,一桩桩,或直接或间接的证据,被吴铭有条不紊地抛出,如同一步步收紧的绞索,套在潘汝桢的脖子上,让他呼吸越来越困难。

吴铭并没有拿出那最要命的、关于粮食最终流向和围积的直接证据(这部分还在深挖),但仅凭目前这些,已经足够构成一条清晰的、指向潘汝桢滥用职权、贪墨粮款、纵容乃至参与盘剥灾民的证据链!

“潘汝桢!”吴铭猛地一拍案几,声如雷霆,“你身为朝廷二品大员,主政一方,代天子牧民!却在天灾之际,不思赈济抚恤,反而纵容甚至指使属下,克扣赈粮,盘剥灾民,更与地方豪强勾结,倒卖官仓存粮,中饱私囊!你可知罪?!”

这一声厉喝,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击溃了潘汝桢的心理防线。

他瘫软在椅子上,双目失神,嘴唇哆嗦着,再也无法维持那可怜的镇定。他知道,对方掌握的远比他想象的要多,再狡辩下去,只会罪加一等。

“臣…臣…”他挣扎着想站起来跪下,却浑身无力,最终滑落在地,伏地痛哭流涕,“臣有罪!臣糊涂!臣辜负皇恩!请钦差大人开恩啊!”

他开始了断断续续的交代,承认了自己默许甚至暗示下属克扣赈粮、与张奎等豪绅有所往来、默许官仓粮食被“调剂”出去牟利等事实。但他依旧极力将责任淡化,声称自己所得不多,大多是被下面的人和中层官吏瓜分了,自己只是“失察”和“默许”。

吴铭冷冷地看着他表演,并不完全相信他的供词。他知道,潘汝桢此刻的认罪,只是为了保命,试图弃车保帅,将大事化小。

“潘汝桢,你的罪,自有国法裁决。”吴铭打断了他的哭诉,“本官问你,那五万石官粮,究竟流向何处?被谁围积?最终获利者还有谁?你若想戴罪立功,就从实招来!”

这才是吴铭最关心的核心问题。扳倒一个潘汝桢固然重要,但更要揪出整个利益链条,追回被贪墨的粮食和款项,才能真正缓解灾情。

潘汝桢听到这个问题,浑身一僵,脸上露出了极大的恐惧,眼神闪烁,似乎陷入了激烈的挣扎。他张了张嘴,却半晌说不出一个字。

显然,那背后的利益网络,牵扯之深,让他即使到了这个地步,也不敢轻易吐露。

吴铭并不急,他知道火候已经到了。他挥了挥手:“将潘大人带下去,好生看管。让他好好想想,是继续替那些人守着秘密,一起万劫不复,还是争取一个坦白从宽的机会。”

两名锦衣卫上前,将瘫软如泥的潘汝桢架了出去。

堂内恢复了寂静。吴铭揉了揉眉心,连续的高强度审讯和脑力博弈,让他也感到一丝疲惫。

“大人,潘汝桢已然松口,为何不趁热打铁,逼问出粮食去向?”一名御史有些不解地问。

“逼问出来的,未必是全部,也未必是真。”吴铭摇摇头,“他此刻心神已乱,但最深层的恐惧还在。让他冷静一下,在绝望中慢慢消化恐惧,反而更容易突破。而且…”

他目光深邃:“我们需要他开口,但不能只依赖他开口。他这条线要查,我们自己的调查更不能停。双管齐下,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他随即下令:“立刻根据潘汝桢已承认的罪状,签发海捕文书,通缉豪绅张奎!对其所有产业、庄园进行彻底搜查!同时,加大力度审讯那些仓场、漕运相关的官吏,重点追查那五万石粮食的最终去向!我要知道,每一粒粮食,到底进了谁的粮仓!”

“是!”众人领命,精神振奋。案子取得重大突破,胜利在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