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小米阅读 >
            其他 >
            带着截教一飞冲天 >
            第519章 创新成果大推广
        
            小米阅读 >
            其他 >
            带着截教一飞冲天 >
            第519章 创新成果大推广
        
    传令使奔至殿角,将密函递上。路明接过,玉符表面刻着北境锻脉堂的印记,内里已同步接入统御殿主阵列。他指尖轻划,批文内容展开——冷锻银芯调用许可正式生效,首批材料将在两日内送达L-379工坊。与此同时,南部匠盟也回传消息,同意开放三项联合测试接口,东陆器阁则提交了新的适配协议草案。
阻碍并未完全消散,但裂口已然撕开。
路明没有停留。他转身走向玉符中枢,调出所有试点单位的运行日志。L-379工坊的“长明”转换器持续稳定运转,七日无故障;北境矿道监测组反馈,新型聚能环使灵脉采掘效率提升近五成;南部动力阵列完成三次满负荷试运,能量损耗低于预期标准。这些数据被逐一提取,压缩进一组特制玉简,形成可交互式查看的动态图谱。
一个时辰后,中央灵域外的空地已被清出。数十名匠人正架设展台,铺设导灵纹路,连接实时投影阵。这里原是旧时宗门大会的集会场,多年荒置,今日重启。展区分作两翼:左侧复现传统工艺流程,三名老匠人按古法锻造阵基,火炉燃了半日,才堪堪完成一道铭纹;右侧则是新技术实景演示区,“长明”转换器原型机静静矗立,外壳泛着青光,旁边陈列着冷锻银芯、微型净化阵等衍生模块。
路明亲自到场监布。他未发一令,只在关键节点指点几处细节——投影角度调低三寸,便于远观者看清内部结构;体验区增设触摸感应层,让来访者能亲手感受能量流动差异;匠人讲述环节不设稿本,只准如实陈述使用过程中的得失。
次日辰时,各宗门代表陆续抵达。有人皱眉打量展区,低声议论“花哨有余,实利难断”;也有人径直走向右侧,伸手触碰那台运转中的转换器,脸上露出惊色。
路明缓步上前,开始引导参观。他不谈理论,不说前景,只问:“你们想看什么?”
一名来自西岭的首领冷冷道:“我只信亲眼所见。你说它快,快多少?稳,怎么个稳法?”
路明点头,抬手激活演示阵。一组矿能传输系统启动校准程序,传统模式下需半刻钟完成的能量匹配,在新系统中仅用三息便宣告结束。现场一片寂静。
“这不是特例。”他说,“过去七天,这样的操作已在十六个节点重复验证。”
随即,影像切换。画面中是一座边陲村落,土地干裂,灵泉枯竭多年。一群村民围着一座小型净化阵,水汽缓缓升腾,地下灵流重新汇聚。孩童跑过新开辟的药田,笑声透过玉符传来。一位老药师捧起一碗清水,对着镜头说:“这水,能用了。”
人群骚动起来。
“这不是未来,这是现在。”路明站在展台中央,声音不高,“有人怕变,是因为没见过不变的代价。停工的工坊、断供的矿道、饿着肚子改图纸的匠人——他们等不起百年验证。”
几位原本冷眼旁观的宗主 exchanged glances,终于有人开口:“我们愿试点引入冷锻银芯。”
又有声音接上:“南部那套动力阵列,能不能派个人来讲解?”
路明未答,只命人开启申报通道。短短半个时辰,收到二十七份初步意向书,涵盖九大门派、十四支野匠联盟。他当场批复六项紧急支援申请,调拨材料与技术人员同步出发。
当天午后,统御殿高台再度点亮。路明立于玉符阵前,手中握着一枚新制玉符,核心纹路由三重交叠的灵网构成,象征跨域协作。
“洪荒创新共议台,现在开启。”
话音落下,他将玉符嵌入主阵凹槽。刹那间,光芒自中枢扩散,十八条光路延伸而出,直连各大宗门、工坊、矿区的技术终端。平台界面浮现:左侧为项目申报区,右侧是成果公示墙,中央设有资源匹配系统,下方滚动着即将召开的线上论道会名单。
“所有已完成试点的单位,必须上传至少一项可共享技术参数。”路明宣布,“所有提出需求的势力,需明确列出所需支持类型与承接能力。平台自动匹配,三日内无异议即视为合作成立。”
第一批信息迅速涌入。北境锻脉堂发布冷锻银芯量产工艺要点;东陆器阁开放两项通用接口协议;L-379工坊提交“长明”转换器维护手册,并附上常见故障应对方案。与此同时,三个偏远矿区提出引进净化阵的需求,平台立刻将其与掌握技术的野匠团队对接。
玉符流光交错,织成一张不断扩展的网。
一名传令使快步登台,低声禀报:“已有四十三家单位完成注册,首批二十个接入端口全部占满,请求扩容。”
路明微微颔首,目光落在那片跃动的数据流上。他知道,热潮不会永远高涨,后续必有争议、博弈甚至反扑。但现在,火已经点燃。
就在此时,南部讲习堂方向传来诵读声。年轻匠人们正齐声朗读《灵机赋》,字句清晰传入高台——“金石非死物,灵机自心生。一纹通万象,百炼化无形。”
路明侧耳听了片刻,转而看向平台界面。一则新消息刚刚弹出:一位匿名匠人上传了一种改良型导灵轨设计,标注“可供任意工坊免费复制”。
他伸手点开详情,发现图纸下方已有数百条留言。有人提出优化建议,有人分享实际测试结果,还有人主动申请联合改进。
又一条消息跳入视野:北境某小队阵师报告,他们在野外作业时临时组装了一套便携式供能装置,借用的就是“长明”原理,现已成功支撑整夜照明与通讯。
路明的手指停在玉符上方。
远处,风掠过高台边缘,吹动了他的衣袍。下方广场上,仍有代表在仔细比对数据,有人争论,有人记录,有人默默抄写图纸带回去研究。
平台左下角,一个新的申请窗口闪烁着微光。点开一看,是来自极西荒原的一支游牧匠团,语言粗粝但态度坚决:“我们没资源,没工坊,但我们有人。只要给图纸,我们就能造。请让我们接入。”
路明抬起手,准备批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