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小米阅读 >
            其他 >
            带着截教一飞冲天 >
            第508章 制定办法解隐忧
        
            小米阅读 >
            其他 >
            带着截教一飞冲天 >
            第508章 制定办法解隐忧
        
    东南方向的信号仍在跳动,玉符表面泛起一层细密的波纹。路明指尖轻压符心,将那道微光锁定,随即闭目,神识沉入其中。
一帧帧画面自记忆深处浮现:北境渠首的夯土虚浮、东陆药谷的炼炉青烟、西部垦荒团截断水源的暗渠、中部冶炼坊错配的材料清单。这些片段原本散落各处,如今被一道资源转移的轨迹串联起来,如同拼图的最后一块归位。
他睁开眼,掌中玉符微微震颤。不是因为外力,而是内部数据正在自动重组。他没有阻止,任由系统将各地异常点投射至虚拟沙盘,按时间轴排列,再以利益流向为线逐一连接。
三处红点接连亮起——北境、东陆、南部匠盟外围。它们不在同一区域,却共享一个时间节点:导灵塔工程启动后的第七日。也正是从那天起,原本应逐级上报的材料消耗记录出现了延迟,而某些未登记在案的交易开始频繁出现在边缘坊市的情报简报中。
路明抬手,在空中划出一道符印。沙盘模型随之旋转,显现出各项目的执行层级结构。所有问题都集中在“自主执行”环节,且无一例外绕开了交叉核验机制。制度允许地方自行调配人力与物料,也承认其对施工细节的最终裁定权,但从未规定必须接受第三方监督。
他收回手,目光落在袖中玉匣上。那里存放着主控玉符的备份,也是他此次外出唯一携带的核心法器。他取出玉符,将其平置于膝前,双手结印,启动归档回溯功能。
一段段加密记录被调出。联络使的加急讯报、各地监理的半月报、民间情报网的碎片摘要,还有他自己在工地暗查时采集的样本数据,全部汇入同一流程。他设定了三个筛选条件:资源流动异常、执行标准偏离、沟通记录缺失。
结果很快显现。二十七项备案项目中,有九项存在至少两项以上偏差。更关键的是,这九个项目背后的资金流,最终都指向几个早已形成联盟的传统势力分支。他们并未明面反对新政,却通过控制原料供应、安插监理人员、操纵评估周期等方式,悄然影响着新兴势力的发展节奏。
风从崖台边缘掠过,吹动了他的衣角。他不动,只是缓缓收紧了手指。
问题不在个别项目的执行失误,而在整个协作体系缺乏动态调节能力。规则定得再细,若无人核查过程,若无机制应对变通,再公正的框架也会被钻出空洞。
他重新打开玉符界面,新建一份草案文档。标题未写,直接切入正文。
第一条:设立跨域资源调配委员会。成员由传统势力、新兴势力及中立技术团体三方推选,每季度召开审计会议,公开各区域关键物资的存量、流向与使用效率。任何单方面超量调用行为,须提前七日提交说明,并接受联席质询。
第二条:建立常设协商平台。每月组织多势力代表闭门会谈,议题不限于工程建设,涵盖资源分配、技术共享、争端预警等范畴。会议记录双向存档,地方可保留原始版本,中枢仅备案摘要,但所有决议需经三分之二以上成员签字方可生效。
第三条:推行争议前置调解制。凡涉及跨区资源占用、标准认定分歧或履约纠纷,必须先提交中立仲裁小组进行调停。该小组由五名不参与具体项目的资深阵师组成,独立于任何势力体系,享有临时调查权与建议否决权。未经调解程序,不得发起正式申诉或采取强制手段。
写完三条主干,他又补充了实施细则。包括仲裁小组的轮值机制、协商会议的议题申报流程、审计数据的脱敏标准。每一项都尽量避开集权陷阱,也不放任自治失控。他反复调整措辞,删去带有命令色彩的词汇,替换为“建议”“共议”“协同推进”等更具包容性的表达。
随后,他启动模拟校验程序。输入不同势力的历史反应模式,测试方案在各类情境下的接受度。第一次运行结果显示,传统势力对审计制度抵触强烈,认为干涉过多;第二次调整后,虽勉强通过,但新兴势力又担忧仲裁成本过高,可能成为变相门槛。
他静坐片刻,再次修改。将审计范围限定在战略级资源,非核心物资由地方自主管理;仲裁费用由中枢先行垫付,事后根据责任判定分摊。第三次模拟终于显示多数派支持率超过七成。
他松了口气,却没有放松。
真正的难点不在设计本身,而在如何让各方相信这份方案不是新一轮控制的开端。过往的经验告诉他,再合理的规则,一旦传达方式生硬,都会被解读为压制。
他关闭草案界面,重新进入编辑模式。这一次,不再以“指令”形式发布,而是改写为《共治倡议书》。开篇不再罗列条款,而是回顾融合初期各方达成的共识,强调当前挑战是共同面对的发展阵痛,提出办法的目的不是问责,而是维护合作根基。
接着,他制作三份精简摘要。面向传统势力的版本,突出“稳定秩序”与“防止混乱竞争”;给新兴势力的,则强调“透明保障”与“防止资源垄断”;至于边缘族群,重点放在“参与权”与“申诉通道”的建立。
最后,他将完整方案连同三份摘要一并封入一道青光符令。符令成型瞬间,泛出淡淡微光,随即隐没于玉符深处。他伸手取来袖中玉匣,打开暗格,将符令轻轻放入。
玉匣合拢时发出一声轻响。
他仍坐在原地,双目微闭,呼吸平稳。夜风已止,崖台上一片寂静。远处山影模糊,近处石面微凉。他的左手搭在玉匣边缘,右手则垂于身侧,指尖还残留着刚才结印的轻微酸胀。
神识并未退出。他在玉符内最后一次巡检方案流转状态,确认所有数据链完整闭合,无一遗漏。
就在此刻,他忽然察觉一丝异样。
玉符底层日志显示,五分钟前曾有一次极短暂的远程探查尝试。来源不明,路径经过多重跳转,但最终指向南部某座登记在册的监察节点。那本是一个闲置已久的中继站,按理不应主动发起连接。
他没有立即追踪,也没有切断信号。只是将那段日志标记为“待查”,并顺手在玉符外围增设了一层反向诱捕程序。
做完这些,他依旧未动。
月光斜照在玉匣表面,映出一道细长的光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