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带着截教一飞冲天 > 第474章 四处求助寻助力

带着截教一飞冲天 第474章 四处求助寻助力

作者:脑洞大的咸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7:11:47

路明站在荒原上,风从背后吹来,衣袍紧贴脊背。他低头看着掌心那枚“随缘”石片,边缘的锯齿状刻痕还沾着些许沙土。刚才在浮沙下挖出的碎石与残碑背面的断链痕迹完全一致,这不是巧合,而是某种回应——对方知道他曾来过,也清楚他看见了什么。

他不再犹豫。

单靠自己,破不了这禁制。它会学习,会演化,甚至可能正在苏醒。再拖下去,不只是错失线索的问题,而是整个洪荒都将被卷入一场无人预料的变局。

他取出监察符纹,指尖一缕灵力渗入其中,将过去七次记录的禁制波动数据凝成一道光流。随即抽出一块空白玉简,以指血为墨,将光流封入内部。玉简表面刻下一行小字:“封渊九转,非镇物,乃养胎。禁制活化,脉动渐频,恐有大劫将启。”

这不是求援,是警示。他不能以私利相邀,唯有把事态抬到足以惊动隐世之人的高度,才可能换来一丝回应。

玉简封好后,他并未立刻送出。他知道,寻常传讯手段到不了那些人手中。他们不在凡尘行走,也不受天庭律令约束,若想触及他们的感知范围,必须用更古老的方式——星火传讯网。

这是截教遗留的最后联络体系,早已废弃多年。启动一次需耗费三滴精血,且只能定向投递至预设坐标点,无法确认是否有人接收。但他记得几位传说中人物的居所方位:昆仑墟西麓的断崖之下,北冥海畔那根插在礁石间的竹竿旁,还有西漠深处一座会移动的沙丘底部。

他咬破指尖,在玉简上画出三个微小符印,分别对应三地。然后取出一小撮灰白色粉末,那是从截教秘库深处带出的“引星砂”。他将玉简置于掌心,引星砂洒落其上,低声念出古咒。

第一滴血落在玉简中央。

第二滴注入符印。

第三滴弹向空中。

引星砂突然燃起淡蓝色火焰,玉简腾空而起,在离地三尺处悬停片刻,随即化作一道流光,撕裂空气,直射天际。它不会飞向天空,而是顺着地脉轨迹疾行,最终在特定节点借星辰之力跃迁,抵达目标区域附近。

这只是第一步。

他还需要留下可被察觉的信标。真正的隐世者不会轻易回应外界呼唤,但他们会对同类气息保持警觉。他从怀中取出三块相同的石片,每一块都刻着“随缘”二字,又用灵力在背面烙下同样的符文:“封渊将醒,独力难支,愿共察之。”

他分出三具化身,各自持一枚石片,朝不同方向而去。

一具前往昆仑墟边缘,在一处崩塌的祭坛前埋下石片;

一具踏浪而行,至北冥浅滩,将石片嵌入岸边一块布满划痕的巨岩缝隙;

第三具深入西漠,在一片干涸河床的龟裂之地,把石片压进一座倒伏石柱的基座下。

每一处都是他曾探查过的旧迹,也是当年截教与其他传承交集过的地点。那里残留的气息尚未完全消散,适合做信标的锚点。

本体未动。

他蹲下身,抓起一把沙砾,仔细筛检。这些沙子曾轻微震颤过,说明地下存在能量传导路径。他沿着弧形轮廓外侧百丈范围走了一圈,每隔十步便放下一颗经过处理的碎石,石中嵌有微量共鸣晶粉,一旦周围出现异常灵压变化,便会发出只有他能感知的微震。

这是预警阵。

不需要激发,不释放气息,仅靠风力推动沙粒摩擦传递信号。最原始,也最不易被察觉。

布置完毕,他退回禁制正南方的一处岩层裂口。这里地势略低,上方有天然石盖遮蔽,下方则是稳定的玄武岩基座。他以剑尖划开岩壁,钻入地下三丈,盘坐于内。

主身在此调息,三具化身轮流在外巡守。监察符纹仍贴在额心,持续接收玉简反馈。若有任何回应,系统会在第一时间激活预警。

时间缓缓推进。

两个时辰后,北冥方向传来一丝异样波动。不是直接回应,而是监察符纹捕捉到一次短暂的能量扰动,位置正是那根竹竿所在的礁石区。扰动持续不到半息,像是有人轻轻触碰了石片,又迅速撤离。

他睁开眼,没有动作。

又过了半个时辰,西漠信标也出现了类似反应。沙丘移动了约三十步,原本埋石的位置裸露出来,但石片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沙地上一道浅浅划痕,形如环扣。

两处都有人接触过信物。

但无人现身,也未留下进一步信息。

他在地下岩洞中静静思索。这些人或许仍在观望,不确定他的意图是否纯粹,或是顾虑幕后势力的存在。毕竟,谁也无法保证这封求助不是陷阱。

他取出铜铃,再次检查铃身。那一丝暗红光泽未曾再现,但它确实曾有过回应。这说明铜铃的身份确认机制依然有效,只是触发条件极为苛刻。

他开始回忆当年那位阵亡长老临终前说的话。模糊不清,只剩几个词:“……铃不通魂,只认脉……须得同源之气……”

同源?

他心头一动。难道这些隐世强者之间,真的存在某种血脉或传承上的联系?而铜铃,正是验证这种联系的钥匙?

若是如此,仅靠玉简和石片恐怕难以真正打动他们。他们需要更确切的证明——证明他掌握的信息真实可信,证明这场危机并非虚妄。

他重新取出残碑拓片,铺在膝上。指尖轻抚那道断裂锁链的痕迹,闭目运转心溯之法,试图还原当年亲眼所见的每一个细节:石碑材质、刻痕深浅、周围地气流动……

忽然,他停下。

拓片上有一处极细微的凹陷,位于断链末端下方,之前从未注意。他凑近细看,发现那不是一个笔画,而是一个微型印记——像是一只眼睛,闭合着。

他猛地记起,当年拓印完成后,曾有一位老仆悄悄告诉他:“此碑非人所立,乃自生之物。见过它的人,都会被记住。”

他盯着那个印记,良久不动。

如果这块拓片本身就是一种标记,那么持有它的人,是否早已暴露在某些存在的视野之中?

正想着,监察符纹突然轻轻一跳。

来自昆仑墟的信标,有了动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