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一不留神就穿越 > 第67章 造万斤锤

一不留神就穿越 第67章 造万斤锤

作者:踏七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7:11:16

一、冶铁厂内察困境,人工锻打陷瓶颈

吴家堡的冶铁厂永远裹着一层灼热的热浪。三伏天的日头刚爬过墙头,熔炉里的炭火就已烧得通红,火星从炉口喷溅出来,落在青石板上,烫出一个个小黑点。十几个工匠光着膀子,抡着十几斤重的铁锤,围着烧得发白的铁坯敲打,“叮叮当当” 的锤声震得人耳膜发颤,汗水顺着他们黝黑的脊背往下淌,在腰上的布巾里拧出半碗水来。

叶青云站在冶铁厂的凉棚下,手里拿着一块刚锻打的铁锅坯,指尖划过边缘凹凸不平的纹路,眉头渐渐皱起。“王铁匠,这铁锅坯怎么还这么粗糙?” 他朝着不远处正在指挥锻打的冶铁厂总管王铁匠喊道。

王铁匠擦着额头的汗跑过来,看着叶青云手里的铁坯,无奈地叹了口气:“叶大人,不是兄弟们偷懒,实在是这铁坯太硬,人工锻打费劲得很!一块铁锅坯要六个工匠轮流打半个时辰,才能勉强敲平,边缘还是难免不整齐。现在骑兵要盔甲、农具要铁锅,订单堆得像小山,咱们就算把工匠分成三班倒,也赶不上需求啊!”

叶青云顺着王铁匠指的方向看去,冶铁厂的角落里堆着几十块待锻打的铁坯,旁边的成品区却只摆着十几副盔甲和几十口铁锅,差距悬殊。他走到锻打区,看着工匠们抡锤的动作 —— 一个工匠刚抡完一锤,就扶着膝盖大口喘气,另一个立刻接上来,铁锤落在铁坯上,只能砸出一个浅坑,要反复砸十几下,才能让铁坯稍微变形。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叶青云轻声呢喃,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铁坯。人工锻打不仅效率低,还浪费人力 —— 现在冶铁厂有五十名工匠,大半都耗在锻打上,其他工序如熔铁、制模都缺人手;而且锻打的质量不稳定,有的铁坯敲得薄厚不均,做成盔甲容易变形,做成铁锅容易漏水。

他想起之前去大辽城时,耶律烈提到北蛮的骑兵盔甲都是用 “大锤” 锻打,虽然也是人工,但锤子更重,效率稍高些。可北蛮的大锤最多也就两百斤,还是要靠几个工匠合力抡动,跟吴家堡现在的情况差不了多少。

“要是能有个更重的锤子,不用人抡,自己就能砸下去就好了。” 一个年轻工匠一边擦汗一边嘀咕,话刚说完,就被王铁匠瞪了一眼:“净想些没用的!哪有不用人抡的锤子?除非是万斤重的神锤,自己能掉下来!”

“万斤重的锤…… 自己掉下来……” 叶青云心里突然咯噔一下,像是被什么东西点醒了。他快步走到凉棚下,拿起纸笔,飞快地画了起来 —— 一个巨大的锤头,挂在吊钩上,四周架着滑轨,吊钩通过绳索连接到绞盘上,用畜力拉动绞盘,把锤头升到高处,再松开绳索,让锤头顺着滑轨自由落体,砸在铁坯上。

“王铁匠,你看这个行不行!” 叶青云把图纸递给王铁匠,指着上面的结构,“做一个五吨重的锤头,就是咱们说的‘万斤锤’,用铸铁打造;在锻打区架四根木柱,木柱上装铁制的滑轨,确保锤头能笔直落下;再做一个带齿轮的绞盘,用牛或马拉动,把锤头吊到两丈高,松开绞盘,锤头靠自重砸下去,力道肯定比人抡锤大得多!”

王铁匠凑过来看图纸,眼睛越睁越大:“叶大人,这…… 这能行吗?五吨重的锤头,要是掉偏了,不得把冶铁厂砸了?而且滑轨能不能撑住这么重的锤头啊?”

“只要设计得好,肯定行!” 叶青云指着图纸上的滑轨,“滑轨用硬木做框架,里面镶上铁条,打磨光滑,锤头两侧装滑轮,卡在滑轨里,肯定掉不偏;木柱用最粗的楠木,埋进地下三尺深,再用铁箍加固,绝对能撑住锤头的重量;绞盘用铸铁做齿轮,绳索用十几根牛皮绳拧在一起,承重肯定够。”

旁边的工匠们也围过来看图纸,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要是真能成,咱们就不用这么累了!”“万斤锤砸下去,一块铁坯说不定一下就能砸平!”“就是不知道好不好做,这么大的锤头,怎么铸造啊?”

叶青云看着大家期待的眼神,拍了拍王铁匠的肩:“王铁匠,这事就交给你了!需要什么材料、什么人手,尽管跟王五说,吴家堡全力支持!咱们早点把万斤锤做出来,就能早点解决锻打难题,骑兵的盔甲、百姓的农具,都能尽快做出来!”

王铁匠握紧图纸,重重点头:“叶大人放心!属下定不辱命,就算拼了这把老骨头,也得把万斤锤造出来!”

二、图纸细化破难点,工匠合力解难题

接下来的三日,叶青云几乎天天泡在冶铁厂,和王铁匠一起细化万斤锤的图纸。原来的草图只有大致结构,现在要算出每个部件的具体尺寸:锤头高五尺、宽三尺、厚两尺,用铸铁铸造,重量刚好五吨;滑轨长两丈五,木柱高两丈八,埋入地下三尺,露出地面两丈五,正好让锤头能从两丈高落下;绞盘直径一丈,装十二个铸铁齿轮,绳索用二十根牛皮绳拧成,直径有碗口粗,承重能达到十吨,足够吊起锤头。

“锤头的底部得磨平,不然砸在铁坯上受力不均,容易把铁坯砸歪。” 王铁匠拿着尺子在图纸上比划,“还要在锤头两侧装两个铁滑轮,滑轮的直径要跟滑轨的槽刚好匹配,这样才能顺畅滑动,不卡顿。”

叶青云点头,在图纸上标注:“锤头底部铸造成平面,误差不能超过半寸;滑轮用精铁打造,表面要打磨光滑,减少摩擦。另外,在滑轨的底部装一块厚铁板,防止锤头落下时砸坏地面,铁板下面还要垫三层石板,增加承重。”

绞盘的设计是另一个难点。要拉动五吨重的锤头,需要足够的拉力,光靠一匹马肯定不够。叶青云和王铁匠商量后,决定做一个 “双绞盘”—— 两个绞盘并排安装,用齿轮连接,两匹马同时拉动,拉力能翻倍,轻松吊起锤头;还在绞盘旁装一个制动杆,松开时能慢慢放下锤头,避免速度太快砸坏铁坯。

“制动杆得用硬木做,外面包一层铁,不然反复摩擦容易磨损。” 王铁匠补充道,“还要在绞盘上装一个刻度盘,标出锤头的高度,这样工匠们能知道吊到多高合适,不同的铁坯需要的力道不一样,薄的铁坯吊低些,厚的吊高些。”

图纸细化完,接下来就是准备材料。王五接到消息,立刻调动吴家堡的资源:从山里砍伐最粗的楠木,用来做滑轨的木柱;从铁矿调运最好的铸铁,用来铸造锤头和绞盘齿轮;从皮革坊定制二十根粗牛皮绳,每根都要经过拉力测试,确保结实;还从工匠坊调派十名最有经验的木匠和铁匠,协助王铁匠建造。

材料陆续运到冶铁厂,铸造锤头成了第一个难题。五吨重的锤头需要一个巨大的熔炉,现有的熔炉最多只能熔半吨铁,根本不够用。王铁匠召集工匠们商量,决定把三个熔炉连在一起,中间挖一个大熔池,三个熔炉同时熔铁,把铁水倒进熔池里,再倒入锤头的模具中。

“模具得用砂土和黏土混合制作,里面要涂一层草木灰,防止铁水粘在模具上。” 王铁匠指挥工匠们搭建模具,“锤头的模具要分上下两部分,等铁水冷却后,再拆开模具,取出锤头。”

铸造那天,冶铁厂热闹非凡。三个熔炉同时点火,工匠们轮流往炉里加煤和铁矿,火焰烧得冲天,映红了半边天。等铁水熔化成通红的液体,工匠们用特制的铁勺,把铁水一勺勺舀进熔池,直到熔池装满。然后,王铁匠亲自指挥,将熔池里的铁水缓缓倒入锤头模具中,铁水流动时发出 “滋滋” 的声响,冒出阵阵白烟。

“大家都离远点!小心烫着!” 王铁匠大声喊道,眼睛紧紧盯着铁水的流动,生怕出现偏差。叶青云也站在远处看着,手心捏着一把汗 —— 这是万斤锤最关键的一步,要是锤头铸造失败,后续的工作都得推迟。

铁水倒完后,需要冷却三天才能拆模。这三天里,王铁匠几乎寸步不离熔炉旁,时不时查看模具的温度,生怕冷却太快导致锤头开裂。第三天清晨,工匠们小心翼翼地拆开模具,一个乌黑发亮的巨大锤头出现在眼前 —— 锤头表面光滑,没有裂痕,尺寸跟图纸上的一模一样。

“成了!锤头成了!” 工匠们欢呼起来,王铁匠更是激动得老泪纵横,对着锤头连连拱手:“老天保佑!总算没白费功夫!”

叶青云走上前,用手敲了敲锤头,声音沉闷,说明质地坚硬。他笑着拍了拍王铁匠的肩:“好样的!接下来就是搭建滑轨和绞盘,咱们加把劲,争取早日试运转!”

三、滑轨绞盘齐搭建,万斤锤初现雏形

搭建滑轨的木柱需要埋得牢固。工匠们在锻打区挖了四个三尺深的坑,把楠木柱放进去,周围填满碎石和水泥,再用铁箍把木柱的顶部和中部加固,确保木柱不会晃动。然后,在木柱内侧装铁制的滑轨槽,滑轨槽里镶上打磨光滑的铁条,再用润滑油涂抹均匀,减少滑轮的摩擦。

“滑轨槽的间距要精准,误差不能超过半寸,不然锤头的滑轮卡不进去。” 木匠总管李师傅拿着水平仪,反复调整滑轨槽的位置,“还要确保四个木柱在同一个平面上,不然锤头落下时会倾斜,砸不准铁坯。”

叶青云也拿着尺子帮忙测量,时不时趴在地上看滑轨槽是否水平。经过两天的调整,滑轨终于搭建完成 —— 四根楠木柱笔直地立在锻打区,中间的滑轨槽光滑平整,像四堵黑色的墙壁,等着锤头的安装。

绞盘的安装相对简单些。工匠们在滑轨旁挖了一个一丈深的坑,把绞盘的底座埋进去,用水泥固定,然后装上两个铸铁绞盘和齿轮,再把两匹健壮的马套在绞盘的拉杆上。最后,装上制动杆和刻度盘,一个完整的双绞盘就做好了。

接下来是安装锤头和绳索。工匠们用吊车把五吨重的锤头吊起来,小心翼翼地把锤头两侧的滑轮卡进滑轨槽里,然后把绞盘的牛皮绳固定在锤头顶部的吊环上。王铁匠拉动制动杆,让两匹马慢慢拉动绞盘,锤头顺着滑轨缓缓上升,直到升到两丈高的位置,再松开制动杆,锤头稳稳地停在滑轨顶部。

“太好了!都装好了!” 工匠们围着万斤锤,兴奋地议论着。叶青云看着眼前这个庞然大物 —— 乌黑的锤头悬在半空,两侧的滑轮卡在滑轨里,下面的锻打台铺着厚铁板,旁边的绞盘上两匹马昂首挺胸,整个装置透着一股威慑力,像一头蓄势待发的巨兽。

“明天就开始试运转!” 叶青云宣布道,“王铁匠,你选几块不同厚度的铁坯,明天咱们试试万斤锤的力道,看看效果怎么样。”

试运转的前一晚,冶铁厂的工匠们都没睡好。有的工匠担心锤头会掉下来砸坏设备,有的担心绞盘拉不动锤头,还有的期待万斤锤能真的解决锻打难题。王铁匠更是反复检查了锤头、滑轨和绞盘,确认每个部件都没问题,才放心回去休息。

次日清晨,冶铁厂挤满了人 —— 不仅有冶铁厂的工匠,还有其他工坊的工匠、吴家堡的百姓,甚至袁七和耶律娟也来凑热闹,想看看这 “万斤锤” 到底有多厉害。叶青云站在绞盘旁,手里拿着一块三寸厚的铁坯,放在锻打台的铁板上。

“王铁匠,开始吧!” 叶青云喊道。

王铁匠点了点头,对拉绞盘的工匠说:“把锤头吊到一丈五高,慢些放!”

工匠们赶着两匹马,慢慢拉动绞盘,锤头顺着滑轨缓缓上升,直到刻度盘指向 “一丈五” 的位置。王铁匠大喊一声:“松制动杆!”

拉制动杆的工匠慢慢松开手,锤头顺着滑轨快速落下,“轰隆” 一声巨响,砸在铁坯上。烟尘散去后,众人围过去一看,原本三寸厚的铁坯被砸成了两寸厚,表面平整光滑,比人工锻打半个时辰的效果还好!

“成了!真成了!” 工匠们欢呼起来,有的甚至激动得跳了起来。袁七走上前,拍了拍锤头,笑着说:“这玩意儿真厉害!比十几个工匠还管用!以后咱们的骑兵盔甲,再也不用愁赶不上了!”

耶律娟也笑着点头:“有了万斤锤,冶铁厂的效率能提高好几倍,不仅能满足骑兵的需求,还能多做些农具,分给百姓们种地,真是一举两得!”

叶青云看着大家兴奋的模样,心中满是欣慰。他又让工匠们试了不同厚度的铁坯 —— 一寸厚的铁坯吊到一丈高,一锤就能砸成薄片,适合做铁锅的边缘;五寸厚的铁坯吊到两丈高,两锤就能砸平,适合做盔甲的胸甲。而且,每个铁坯的薄厚都很均匀,质量比人工锻打好了太多。

“以后锻打就靠它了!” 叶青云指着万斤锤,对王铁匠说,“再招些学徒,教他们怎么操作绞盘、调整高度,把锻打的工匠解放出来,去做熔铁、制模的工作,咱们的冶铁厂产能肯定能翻几番!”

王铁匠激动地点头:“叶大人放心!俺这就去招学徒,好好教他们操作,绝不让万斤锤闲着!”

四、万斤锤显威提产能,冶铁业升级助发展

万斤锤投入使用后,冶铁厂的效率肉眼可见地提升。以前需要六个工匠半个时辰锻打的一块铁锅坯,现在一个工匠操作绞盘,一锤就能砸平,效率提高了十几倍;以前五十名工匠大半耗在锻打上,现在只需要五个工匠操作万斤锤,剩下的工匠都能投入到熔铁、制模、组装等工序中,产能一下翻了三倍。

不到半个月,冶铁厂就完成了积压的订单 —— 两百副骑兵盔甲、五百口铁锅、三百把铁镐,还有一百把新设计的骑兵长枪。王铁匠带着工匠们,用万斤锤锻打盔甲的胸甲和头盔,薄厚均匀,防御力比以前的盔甲提高了不少;锻打的铁锅边缘光滑,再也没有漏水的情况;铁镐和长枪的刃口锋利,使用寿命也延长了。

“叶大人,您看这新做的盔甲!” 王铁匠拿着一副盔甲,递给叶青云,“用万斤锤锻打的胸甲,能挡住普通弓箭的射击,骑兵穿上它,在战场上更安全了!”

叶青云接过盔甲,用手敲了敲胸甲,声音清脆,说明质地坚硬。他笑着说:“好!这批盔甲尽快送到大辽城,给铁牛的骑兵换上!还有铁锅和铁镐,一部分分给吴家堡的百姓,一部分运到青运城的商驿,作为贸易的商品,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万斤锤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吴家堡,甚至传到了青运城和大辽城。青运城的商家听说吴家堡有了 “万斤锤”,能快速做出高质量的铁器,纷纷派人来订购;大辽城的耶律烈也专门派人来打听,想请吴家堡的工匠去北蛮,帮他们也做一个万斤锤,提高北蛮的冶铁效率。

“耶律烈那边,咱们可以派两个工匠去指导,但核心技术不能外传。” 叶青云跟耶律娟商量,“万斤锤是咱们冶铁业的优势,要是其他势力都有了,咱们的竞争力就弱了。可以跟耶律烈约定,帮他们做一个小型的万斤锤,用来锻打骑兵的武器,作为交换,他们给咱们提供更多的马匹和皮毛,互利共赢。”

耶律娟点头:“好!我这就给哥哥写信,跟他说清楚情况。另外,咱们的商驿现在需要大量的铁器作为商品,万斤锤正好能满足需求,以后咱们的铁器贸易,肯定能成为大夏的龙头!”

随着冶铁效率的提高,吴家堡的其他产业也跟着受益。木工坊用冶铁厂做的铁锯和铁刨,能更快地加工木材,加快了商驿和房屋的建设;采石场用新做的铁镐,开采石料的速度提高了一倍,为修路和建城提供了充足的材料;甚至连酿酒坊,都用冶铁厂做的铁锅煮酒,效率更高,酒的口感也更好。

叶青云站在冶铁厂的凉棚下,看着万斤锤一次次落下,“轰隆” 的声响像一首雄壮的乐曲,诉说着吴家堡冶铁业的崛起。他想起最初人工锻打的困境,想起研发万斤锤时的种种难题,想起工匠们激动的笑脸,心中满是感慨 —— 在这乱世里,光靠蛮力不行,还得有创新的思维,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发展。

“以后咱们还要改进万斤锤。” 叶青云对王铁匠说,“比如在锤头底部装可更换的模具,既能锻打平面,也能锻打弧形,适合做盔甲的头盔和铁锅的锅底;再给绞盘装上更精密的齿轮,让锤头的高度调整更精准,适应更多种类的铁坯。”

王铁匠连连点头:“叶大人想得远!俺听您的,以后慢慢改进,让万斤锤越来越好用,为吴家堡做更多贡献!”

夕阳西下时,冶铁厂的炉火依旧通红,万斤锤的 “轰隆” 声还在继续。叶青云走出冶铁厂,看着远处的吴家堡 —— 工坊的烟囱冒着黑烟,商驿的旗帜在风中飘扬,百姓们扛着新做的铁锅回家,脸上满是笑容。他知道,万斤锤不仅解决了冶铁的难题,更开启了吴家堡产业升级的新篇章,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白狐不知何时跑到了他身边,蹭了蹭他的裤腿。叶青云弯腰抱起它,摸了摸它的绒毛,目光望向远方的大辽城 —— 铁牛的骑兵很快就能穿上新盔甲,大辽城的后路会更稳固,吴家堡的未来,会越来越光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