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一不留神就穿越 > 第63章 吴家堡兴建造药坊

一不留神就穿越 第63章 吴家堡兴建造药坊

作者:踏七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7:11:16

一、晨院见孙医,容光焕新显惬意

吴家堡的清晨,总被一股淡淡的药香笼罩。东头的医院是堡内最安静的去处 —— 青砖瓦房连成一片,院前种着大片的薄荷、艾草,翠绿的枝叶上还凝着晨露,风一吹,药香便飘出老远;诊室的窗棂敞开着,偶尔传出孙大夫温和的问诊声,混着煎药的 “咕嘟” 声,透着几分安宁。

叶青云踏着晨露走进医院时,正看到孙大夫坐在院前的石桌旁,手里拿着一个玉扳指把玩,身边站着一位穿浅绿布裙的女子,正给他续着热茶。孙大夫如今的模样,与半年前判若两人 —— 以前他总穿着洗得发白的灰布长衫,头发花白,背也有些驼,如今却换上了深蓝色的锦缎长衫,腰间系着玉带,头发用玉簪挽着,脸上的皱纹似乎少了许多,连背都挺直了,看起来年轻了足有十岁。

“孙大夫,好雅兴啊。” 叶青云笑着走上前,目光落在孙大夫身边的女子身上 —— 这女子是上个月刚到吴家堡的柳姑娘,据说懂些药理,被孙大夫聘来帮忙整理药材,如今两人形影不离,堡里的人都知道,孙大夫身边多了个贴心人。

孙大夫见是叶青云,连忙起身拱手,脸上的笑意更浓了,眼角都眯成了缝:“叶大人来了!快坐!柳儿,给叶大人倒杯热茶!”

柳姑娘温顺地应了一声,转身去倒茶。她动作轻柔,眉眼间带着几分温婉,给叶青云递茶时,还轻声说了句:“叶大人请用茶。”

叶青云接过茶杯,抿了一口,笑着对孙大夫说:“孙大夫近来气色真好,看来这日子过得很舒心啊。”

孙大夫摸了摸下巴上的短须,得意地笑道:“托叶大人的福!自从行军散开始对外销售,每月的分成就没断过,上个月又分了五千两,足够我和柳儿过上好日子了。再说,医院里的事也顺,百姓们看病方便,工匠们有个头疼脑热的,吃两副药就好,我这心里也踏实。”

说起行军散,孙大夫的话就多了起来:“上次虎啸山的轻骑去巡逻,遇到几个流民得了风寒,吃了咱们的行军散,第二天就好了!还有青运城的商家,上个月还来订了两百份,说要带去外地,给商队的人备用。这药啊,真是个好东西!”

叶青云点头,这正是他来找孙大夫的目的。他放下茶杯,开门见山:“孙大夫,今日来找你,是想跟你商量件事 —— 我想建一个专门的制药作坊,主研行军散,再顺便研发些治疗外伤、风寒的药剂,你看如何?”

二、畅谈建坊计,细酌布局谋周全

孙大夫听到 “建制药作坊”,眼睛瞬间亮了,连忙问道:“叶大人说的是真的?专门建个作坊做药?”

“当然是真的。” 叶青云点头,语气诚恳,“现在咱们的势力越来越大,虎啸山有轻骑,吴家堡有明卫,大辽城还有耶律烈的士兵,行军散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堡里的百姓、工坊的工匠,也需要更多的药材治病。现在医院的煎药室太小,每次做行军散都得挤着来,效率太低,建个专门的作坊,既能提高产量,又能好好研究改进配方,岂不是两全其美?”

孙大夫激动得直拍大腿:“好!太好了!叶大人这个主意,说到我心坎里了!行军散的配方虽然成熟,但还能改进 —— 比如加入些驱蚊虫的药材,夏天士兵在山里巡逻,就能少受些叮咬;还有外伤药,现在用的金疮药效果虽好,但愈合得慢,要是能加点促进愈合的药材,就更好了!”

柳姑娘也在一旁轻声附和:“是啊,现在医院的药材都是堆在后院的棚子里,下雨还容易受潮,建个专门的作坊,药材储存也能更妥当些。”

叶青云见两人都赞同,便拿出一张吴家堡的地图,铺在石桌上:“我已经大致看了几个地方,觉得西坡那边最合适 —— 离药材库近,运药材方便;旁边有一条小溪,取水方便,清洗药材也省事;而且西坡离居民区远,制药时的药味不会影响百姓生活。你们觉得怎么样?”

孙大夫凑到地图前,手指在西坡的位置划了划:“西坡好!那边地势平坦,阳光也足,药材炮制需要晒干,正好用得上!而且离小溪近,清洗药材不用来回运水,能省不少力。”

“那作坊的布局,就得好好规划规划。” 叶青云指着地图,开始细说,“首先得分几个区:第一区是药材清洗区,建几个石槽,靠近小溪,方便取水;第二区是药材炮制区,行军散的药材需要炒、炙、煅,得建几个灶台,还要有通风的烟囱,不然烟太大;第三区是研磨区,放些石碾、竹筛,把炮制好的药材磨成粉;第四区是成品区,分储存室和包装室,储存室要干燥通风,防止药材受潮,包装室用来把行军散装成小袋,方便携带;最后,还得建一个研发室,孙大夫你研究新配方,需要安静的地方,研发室就设在作坊最里面,远离其他区域,免得被打扰。”

孙大夫听得连连点头,补充道:“叶大人考虑得真周全!我再提几点:炮制区的灶台得用耐火砖,不然容易裂;研磨区的石碾要选大些的,磨粉更快;储存室里要放些石灰缸,吸潮效果好;还有,作坊的墙得建高些,再装几个通风窗,既能防盗,又能让空气流通,药味散得快。”

柳姑娘也轻声说:“我觉得还得建一个药材分类区,刚运来的药材,先在这里分类、挑拣,把坏的、杂质去掉,再送到清洗区,这样能保证药材的质量。”

叶青云笑着点头:“好!就按你们说的来!药材分类区加在清洗区前面,其他区域按咱们刚才说的布局。孙大夫,作坊的建设就辛苦你多盯着,需要什么工匠、什么材料,你跟王五说,他会全力配合;需要采购药材,就让暗卫去青运城、大辽城的药铺采购,保证供应充足。”

孙大夫拍着胸脯保证:“叶大人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我一定把作坊建得妥妥当当,让行军散的产量翻几番,还要研发出更好的药剂!”

三、调匠兴土木,热火朝天建作坊

当日午后,叶青云就召集了王五、工匠总管和几名暗卫,在西坡召开了建坊动员会。西坡的空地上,早已聚集了五十多名工匠,他们拿着铁锹、锄头,等着分配任务。

王五拿着图纸,站在高台上,大声说道:“兄弟们!叶大人决定在这里建一个制药作坊,专门生产行军散和其他药剂,这可是关乎咱们吴家堡士兵和百姓健康的大事!大家都加把劲,争取一个月内把作坊建好!”

工匠们齐声应道:“好!”

王五接着分配任务:“李匠头,你带十个人,负责挖地基、建灶台,一定要用耐火砖,保证灶台结实耐用;王匠头,你带十个人,负责建作坊的墙体和屋顶,墙要用青砖,屋顶用瓦片,通风窗按孙大夫说的尺寸建;张匠头,你带十个人,负责打造石碾、石槽、石灰缸这些设备,石碾要选质地坚硬的青石;剩下的人,跟着我去搬运材料,保证材料供应充足!”

工匠们立刻行动起来。李匠头带着人,先用铁锹挖地基,地基挖得足有三尺深,再填上碎石,夯实平整,然后开始砌灶台;王匠头带着人,搬来青砖,按图纸的尺寸砌墙,每砌一层,都用线拉平,保证墙体笔直;张匠头带着人,去山里挑选青石,用锤子、凿子打造石碾,石碾的表面打磨得光滑平整,方便磨粉。

暗卫们也没闲着,他们分成两队:一队去药材库,把需要的石灰、耐火砖、瓦片运到西坡;另一队去青运城的药铺,采购石槽、竹筛、陶罐这些器具,还有一些常用的药材,提前储备在临时搭建的棚子里。

孙大夫几乎每天都要去西坡查看进度。他戴着草帽,穿着短褂,穿梭在工匠们中间,一会儿看看灶台的耐火砖有没有砌好,一会儿摸摸石碾的表面够不够光滑,一会儿又叮嘱储存室的通风窗要留大些。遇到工匠们有疑问,他都耐心解答,比如 “灶台的烟囱要斜着建,不然下雨会漏水”“储存室的石灰缸要放在角落,别挡着药材存放”。

柳姑娘也跟着孙大夫去西坡帮忙。她带着几个懂药理的姑娘,在临时棚子里整理刚运来的药材,把当归、川芎、防风这些行军散常用的药材分类挑拣,去掉杂质,再用布包好,放在干燥的地方。有时候,她还会给工匠们送茶水、点心,工匠们都笑着说:“孙大夫有柳姑娘帮忙,真是福气啊!”

叶青云也时常去西坡视察。他看到工匠们热火朝天的样子,看到孙大夫忙碌的身影,看到柳姑娘细心整理药材的模样,心中满是欣慰。这日,他走到炮制区,看到李匠头正在砌灶台,便问道:“李匠头,灶台什么时候能砌好?”

李匠头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叶大人放心!再有五天,灶台就能砌好,到时候再晾几天,就能用了!”

叶青云点头,又走到研磨区,看到张匠头正在打磨石碾,石碾的表面已经很光滑了,便说道:“张匠头,石碾要打磨得再光滑些,磨粉时才不会有杂质。”

张匠头应道:“叶大人放心!我会让兄弟们再打磨两天,保证磨出来的粉又细又干净!”

夕阳西下时,西坡的工地上依旧热闹。工匠们的号子声、锤子敲打声、车辆运输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首欢快的劳动之歌。孙大夫和柳姑娘并肩走在工地上,看着渐渐成型的作坊,孙大夫笑着说:“柳儿,你看,再过二十天,咱们的作坊就能用了,到时候咱们就能生产更多的行军散,帮到更多的人。”

柳姑娘笑着点头:“是啊,到时候我帮你整理药材,你研究新配方,咱们一起把作坊打理好。”

四、半月见雏形,细节打磨求完善

半个月后,制药作坊的雏形已经显现。西坡的空地上,一座青砖瓦房拔地而起,作坊的墙体已经砌好,屋顶的瓦片也铺了大半,通风窗整齐地排列在墙上,透着几分规整。

药材分类区的石槽已经安好,石槽用青石打造,表面光滑,旁边还挖了一条小沟,用来排清洗药材的废水;清洗区的石槽也快完工,靠近小溪的位置,还建了一个小水闸,方便控制水流;炮制区的灶台已经砌好,耐火砖的表面抹了一层水泥,光滑平整,烟囱斜着伸向天空,上面还盖了个小盖子,防止下雨漏水;研磨区的石碾已经摆放整齐,一共有五台大的石碾,两台小的石碾,石碾的旁边还放着竹筛,方便筛粉;储存室的石灰缸已经放进了角落,地面铺了青砖,还垫了一层木板,防止药材受潮;研发室的墙体已经砌好,门窗也安装完毕,就差铺屋顶的瓦片了。

孙大夫每天都泡在作坊里,对着每个区域细细检查,时不时让工匠们调整。这日,他看到储存室的通风窗留得有些小,便对王匠头说:“王匠头,这通风窗再开大些,不然空气流通不好,药材容易受潮。”

王匠头连忙点头:“好!孙大夫,我这就让人把通风窗改大些。”

孙大夫又走到研磨区,看到石碾的旁边没有放木凳,便说道:“张匠头,石碾旁边得放几个木凳,工匠们磨粉累了,能坐下歇会儿,不然一直站着,太累了。”

张匠头应道:“孙大夫想得真周到!我这就让人做几个木凳,放在石碾旁边。”

柳姑娘也没闲着,她带着几个姑娘,在药材分类区整理刚运来的药材。这次运来的药材很多,有当归、川芎、防风、白芷、甘草,都是制作行军散的常用药材。柳姑娘一边挑拣药材,一边教姑娘们分辨药材的好坏:“你们看,这当归要选颜色棕红、断面有油润光泽的,这样的当归药效好;川芎要选个大、质坚实、气味浓的,杂质多的就挑出去。”

姑娘们听得认真,时不时提问:“柳姑娘,这个白芷看起来有点发黑,是不是坏了?”

柳姑娘拿起白芷,闻了闻,说道:“这个白芷是受潮了,药效会打折扣,挑出去,放在一边,以后用来做熏香,别浪费了。”

叶青云这日去作坊时,正好看到柳姑娘教姑娘们分辨药材,便笑着走过去:“柳姑娘,辛苦你了。有你帮忙整理药材,孙大夫也能省不少心。”

柳姑娘连忙起身行礼:“叶大人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能为作坊出份力,我也很高兴。”

孙大夫从研发室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张药方,笑着对叶青云说:“叶大人,你来得正好!我刚改进了行军散的配方,加入了些薄荷和艾叶,既能驱蚊虫,又能提神,你看看怎么样?”

叶青云接过药方,仔细看了看,点头道:“好!这个配方好!夏天士兵在山里巡逻,蚊虫多,加入薄荷和艾叶,正好能派上用场。等作坊建好,就先按这个新配方试生产一批,看看效果。”

五、坊成待投产,展望未来谋长远

一个月后,制药作坊终于建成了。这座青砖瓦房的作坊,占地约一亩,分成了六个区域,从外到内依次是:药材分类区、清洗区、炮制区、研磨区、成品区(储存室和包装室)、研发室。作坊的墙体高达一丈五,墙上装着整齐的通风窗,屋顶的瓦片排列得严丝合缝,门口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 “吴家堡制药坊” 五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是叶青云亲手写的。

开业前一日,叶青云、孙大夫、柳姑娘、王五和工匠们都来到了作坊,进行最后的检查。孙大夫带着众人,从药材分类区开始,一一查看:

药材分类区里,石槽已经清洗干净,旁边放着几个竹筐,用来装分类好的药材;清洗区的石槽里盛满了清水,小水闸运转正常,废水沟也畅通无阻;炮制区的灶台已经晾干,炉膛里放着柴火,随时可以点火;研磨区的石碾擦拭得干干净净,旁边放着木凳,竹筛整齐地挂在墙上;储存室里,石灰缸已经装满了石灰,木板铺得平整,角落里还放着几个大陶罐,用来装成品药材;研发室里,摆着一张木桌、几把椅子,桌上放着砚台、毛笔和几张药方,墙上挂着药材图谱,安静又整洁。

“太好了!一切都准备好了!” 孙大夫看着眼前的作坊,激动得眼眶都红了,“没想到我老孙这辈子还能有自己的制药作坊,还能研发新药剂,这都是托叶大人的福啊!”

叶青云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孙大夫,这是你自己的本事。没有你研制的行军散,没有你对药理的精通,就算建了作坊,也生产不出好药剂。以后,这作坊就交给你打理,需要什么支持,随时跟我说。”

王五也笑着说:“孙大夫,药材和设备的供应你放心,我已经跟青运城、大辽城的药铺和工匠们打好招呼了,只要你需要,他们会立刻送货过来。”

柳姑娘看着孙大夫,温柔地说:“我会一直帮你打理作坊,整理药材、记录配方,让你能安心研究新药剂。”

孙大夫感动得说不出话,只是连连点头。

次日清晨,制药作坊正式开始试生产。工匠们早早来到作坊,按分工开始工作:

药材分类区,柳姑娘带着姑娘们,将刚运来的药材分类、挑拣,把好的药材送到清洗区;

清洗区,工匠们将药材放进石槽,用清水仔细清洗,去掉泥土和杂质,再送到炮制区;

炮制区,孙大夫亲自指导工匠们炮制药材 —— 当归用酒炒,川芎用醋炙,防风用蜜炙,每一步都严格按照配方来,确保药效;

研磨区,工匠们推动石碾,将炮制好的药材磨成细粉,再用竹筛筛几遍,去掉粗渣;

包装室,工匠们将磨好的药粉装进小布袋,每个小布袋装一两,正好够一个士兵用一天,再用麻绳将小布袋串起来,方便携带;

储存室,工匠们将包装好的行军散整齐地摆放在木板上,旁边放着石灰缸,保持干燥。

叶青云站在作坊里,看着工匠们有条不紊地工作,闻着空气中浓郁的药香,心中满是欣慰。他走到包装室,拿起一串行军散,对孙大夫说:“孙大夫,这批行军散试生产完,先送一批到虎啸山,给轻骑们用用,看看新配方的效果;再送一批到吴家堡的医院,给百姓们备用;剩下的,储存起来,以后咱们的士兵外出巡逻、训练,都能用上。”

孙大夫点头:“好!我这就安排人送过去。等过几天,我再开始研究外伤药的新配方,争取让外伤愈合得更快,减少士兵和百姓的痛苦。”

夕阳西下时,第一批试生产的五百份行军散已经完成。工匠们将行军散装进木箱,送到虎啸山和医院。孙大夫站在作坊门口,看着远去的马车,脸上满是自豪。柳姑娘走到他身边,轻声说:“孙大夫,咱们的作坊终于投产了,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孙大夫笑着点头,看向叶青云的方向 —— 叶青云正站在西坡的高处,看着远处的吴家堡,眼神坚定。孙大夫知道,这座制药作坊,不仅是生产药剂的地方,更是叶青云守护士兵和百姓的重要支撑。有了这座作坊,有了充足的药剂,吴家堡的势力会越来越强,未来的路,也会越来越宽。

夜色渐浓,制药作坊的灯火依旧亮着。孙大夫和柳姑娘还在研发室里,研究着新的药方;工匠们已经散去,只留下两名暗卫在作坊门口值守。西坡的风,带着淡淡的药香,飘向远方,像是在宣告着吴家堡又添了一份新的力量,一份守护健康、守护未来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