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一不留神就穿越 > 第28章 途遇孤坟

一不留神就穿越 第28章 途遇孤坟

作者:踏七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7:11:16

一、车中论道,医理惊贤

马车碾过官道的碎石,车轮 “咕噜” 声伴着微风中的草木香,在午后的阳光里漫散。车厢内,玄机子正与孙大夫凑在一处,捧着一本泛黄的《本草纲目》低声讨论 —— 孙大夫指着 “黄连” 条目,眉头微蹙:“玄道长,你看这黄连虽能清热燥湿,却性寒伤胃,若是脾胃虚弱的病人,如何配伍才能既治病又不伤正?”

玄机子指尖轻点书页,沉吟道:“可配干姜温中,再佐甘草调和,干姜之温能制黄连之寒,甘草之甘能缓药性,三药合用,寒热相济,正好解此困局。”

孙大夫眼睛一亮,连连点头:“妙!我之前总想着用党参补气,却忽略了寒热平衡,道长这配伍,真是点醒了我!”

叶青云坐在对面,怀里抱着小白狐,听着二人讨论,忽然想起之前在现代接触过的医学知识,忍不住开口:“孙大夫,玄师父,其实除了汤药内服,还有一种‘注药入体’的法子,能让药直接到病灶处,起效更快,还能避免伤胃。”

“注药入体?” 孙大夫猛地抬头,眼中满是诧异,“是像针灸那样用针吗?可针只能导气,如何能注药?”

叶青云笑着解释:“不是针灸的针,是一种特制的细管,管内藏着推杆,将药磨成细粉溶在清水中,吸入细管,再将细管刺入皮肤下的脉络,推动推杆,药就能顺着脉络直达病灶。比如有人外伤感染,将消炎的药直接注入伤口附近,比内服汤药起效快得多,还不用经过脾胃,自然不会伤胃。”

这话一出,孙大夫瞬间怔住,手里的医书都忘了翻页:“竟有这般法子?药不经过口腹,直接入体?那身体会不会排斥?细管刺入脉络,会不会伤了气血?”

玄机子也面露意外,看向叶青云的眼神多了几分探究 —— 他知道徒弟偶有 “奇思”,却没想到会说出这般超出传统医理的法子。

叶青云耐心解答:“孙大夫放心,只要细管提前用烈酒煮沸消毒,避免‘秽气’(细菌)带入,再选浅表的脉络刺入,不会伤气血;至于排斥,只要药材选得对症,磨得足够细,身体不仅不会排斥,还能更快吸收。比如之前咱们做的行军散,若是溶在水中注入体内,中暑的士兵半个时辰就能缓过来,比温水送服快一倍。”

他顿了顿,又想起更震撼的知识,继续道:“还有一种‘麻醉药’,无论是草药提炼的,还是用其他药材配制的,服下或注入体内后,能让人失去痛感却保持清醒。若是遇到需要‘开颅治伤’的病人 —— 比如有人头部受创,颅内有瘀血,只需用麻醉药让病人无痛,再用特制的小刀打开颅骨,取出瘀血,再用消毒后的蚕丝线缝合,就能救回性命,这比传统的‘头痛医头’有效得多。”

“开颅治伤?” 孙大夫这下彻底惊住,手里的医书 “啪” 地掉在膝上,“打开颅骨?那岂不是伤了‘天灵盖’?人怎么可能活下来?叶公子,你这说法…… 真是闻所未闻,惊为天人啊!”

玄机子也坐直了身子,语气带着几分郑重:“青云,你这些法子,是从何处得知的?虽看似离奇,却隐隐合了‘直达病灶’的医理,绝非凭空臆想。”

叶青云心中一动,知道不能说出现代背景,只能含糊道:“是以前在一本古籍上看到的,书名记不清了,只隐约记得这些法子,当时觉得奇特,便记在了心里。孙大夫若是感兴趣,咱们以后可以慢慢研究,说不定能改良出适合现在的方法。”

孙大夫连忙点头,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要研究!必须研究!若是真能成,多少被疑难杂症折磨的病人,都能有救了!”

小白狐似乎察觉到车厢内的热烈气氛,从叶青云怀里探出头,对着孙大夫 “嗷呜” 轻叫两声,像是在附和。车厢内的讨论愈发热烈,从注射到麻醉,从外科缝合到开颅手术,孙大夫不时拿出笔墨记录,玄机子则从道门 “气血流转” 的角度补充,叶青云偶尔穿插细节,三人越聊越投缘,连马车的颠簸都忘了。

二、途逢孤坟,凶兆暗藏

马车行至未时,前方出现一段依山而建的弯道 —— 道路左侧是陡峭的山坡,长满了低矮的灌木;右侧是深约丈许的沟壑,沟底杂草丛生,偶尔有几声鸟鸣从沟底传来。正午的阳光本该炽热,可走到这弯道处,却莫名泛起一股寒气,吹在人身上,竟让人打了个寒颤。

叶青云正与孙大夫讨论麻醉药的草药配方,眼角余光突然扫到右侧沟壑边缘的一抹异常 —— 那里孤零零立着一座土坟,坟包不大,没有墓碑,更没有纸钱、香烛的痕迹,甚至连一丝杂草都没有,光秃秃的坟土呈现出暗沉的灰褐色,还布满了细密的裂纹,裂纹中渗出湿漉漉的潮气,明明是晴天,坟包却像刚淋过雨般潮湿。

“停车!” 叶青云猛地开口,声音带着几分急促。

马夫吓了一跳,连忙拉紧缰绳,马车 “吱呀” 一声停下,车轮正好停在弯道中央。刘武和几名随从立刻翻身下车,警惕地看向四周:“首领,怎么了?有埋伏?”

叶青云没回答,径直推开车门下车,目光死死盯着那座孤坟。玄机子和孙大夫也跟着下车,刚踏上地面,玄机子就皱起眉头,指尖掐了个八卦诀,脸色渐渐凝重:“好重的怨气……”

孙大夫也察觉到不对,下意识地后退半步:“这地方怎么这么冷?明明是正午,却比清晨还寒,而且这坟…… 怎么连草都不长?”

叶青云走到沟壑边缘,俯身细看 —— 坟包的土硬得像石块,用脚尖轻轻一碰,竟簌簌掉下来几块碎土,土块中带着一股淡淡的腥气,不是泥土的腥,而是类似血干后的腥气。更诡异的是,坟包周围三尺之内,连苔藓都没有,光秃秃的地面泛着冷光,与沟底茂盛的杂草形成鲜明对比。

“孤坟无草,开裂潮湿,寒气逼人……” 叶青云低声呢喃,转头看向玄机子,声音压得极低,“师父,这是怨气凝结成煞的征兆吧?无草是因为怨气太重,生机不存;开裂是怨气侵蚀坟茔,撑裂坟包;潮湿是怨气化成的阴寒之气,连阳光都晒不散。这种凶兆,怕是坟里的人死得冤,怨气冲霄,才会这样。”

玄机子点点头,眼神愈发凝重:“没错,这是‘冤煞坟’的迹象。寻常坟茔就算无碑,也会有草木生长,可这座坟,怨气已经重到‘寸草不生’的地步,说明死者死前定受了极大的委屈,甚至可能是被人害死的,死后怨气不散,才会形成这般凶兆。若是不管,这怨气不仅会影响路过的人,还会波及附近的村落,轻则让人头痛、失眠,重则引发疫病,甚至出现横祸。”

孙大夫听得心惊,作为医者,他虽不懂风水煞气,却能感受到这地方的 “不祥”—— 空气中的寒气带着一股刺骨的阴意,吸进肺里,竟让他的胸口隐隐发闷。小白狐从叶青云怀里跳下来,蹲在沟壑边缘,对着孤坟 “呜呜” 低叫,尾巴绷得笔直,毛发都微微竖起,显然也感知到了危险。

刘武走上前,沉声道:“首领,这孤坟邪性,咱们还是赶紧离开吧,免得沾染上晦气。前面不远应该有村落,咱们去村里歇脚,别在这儿耽搁。”

叶青云却摇了摇头,目光坚定:“路遇冤情,怎能一走了之?若是咱们不管,死者的怨气永远散不了,还会害了附近的村民。咱们既然撞见了,就该查清楚真相,还死者一个公道,也免得煞气再伤人。”

玄机子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拍了拍叶青云的肩:“说得好!道门弟子,本就该‘见煞必解,见冤必伸’。这冤煞若不化解,迟早会酿成大祸,咱们今日管了,也是积德行善。”

孙大夫也点头:“叶公子说得对,若是死者真有冤情,咱们查出真相,也能让他安息,免得怨气再害人。只是这坟前没有墓碑,咱们怎么查死者是谁?”

叶青云看向道路前方 —— 弯道尽头隐约能看到炊烟,显然有村落。他指着炊烟的方向,道:“前面应该有村,死者若是附近的人,村民定有知道的。咱们先去村里打听,看看最近几年有没有人失踪或惨死,再回来处理这孤坟。”

马夫有些犹豫:“公子,这地方邪性,还是别管了吧?我以前路过这儿,听人说这孤坟好几年了,没人敢靠近……”

“无妨。” 叶青云语气温和却坚定,“咱们心怀正气,又有玄师父在,煞气伤不了咱们。刘武,你派两个兄弟守在这儿,别让路人靠近孤坟,免得沾染上怨气;其他人跟我去村里打听。”

刘武应声,立刻安排两名随从留在弯道处,自己则带着其他人跟着叶青云,朝着炊烟的方向走去。马车被留在原地,马夫牵着马,远远站着,眼神里满是忌惮,不敢靠近沟壑半步。

三、趋村探问,疑云初现

一行人沿着官道往前走了约莫两里地,前方果然出现一个小村 —— 村子不大,约莫二十来户人家,都是土坯房,屋顶盖着茅草,村口的老槐树上挂着一个破旧的木牌,上面刻着 “李家庄” 三个字,字迹模糊,显然有些年头了。

可奇怪的是,村子里明明有炊烟,却看不到一个人影 —— 村口的石碾子孤零零立着,旁边的水桶倒在地上,水洒了一地,早已干涸;几家院子的门虚掩着,却听不到狗叫,甚至连孩童的嬉闹声都没有,整个村子安静得异常,只有风吹过槐树叶的 “沙沙” 声,透着几分诡异。

“这村子怎么这么静?” 孙大夫皱起眉头,下意识地放慢脚步,“按理说这个时辰,村民该在院子里干活,怎么连个人影都没有?”

玄机子环顾四周,指尖轻捻,低声道:“村里有股淡淡的怨气,虽不如孤坟处重,却也透着不安。看来这村子,怕是也受了孤坟煞气的影响。”

叶青云走到村口第一户人家门口,轻轻推开虚掩的木门 —— 院子里杂草丛生,墙角堆着几捆干枯的柴火,屋檐下挂着的玉米棒子已经发黑,显然许久没人打理。正屋的门也虚掩着,叶青云轻轻敲门:“有人在家吗?我们是路过的旅人,想向您打听点事。”

屋内没有回应。叶青云推开门,屋里光线昏暗,炕上铺着破旧的被褥,上面落满了灰尘,桌上放着一个缺了口的粗瓷碗,碗里还有半碗没吃完的粥,早已发霉变质。显然,这家人走得匆忙,甚至没来得及收拾。

“这家人像是突然离开的。” 孙大夫走进屋,拿起桌上的碗看了看,“粥都没吃完,灰尘也不算太厚,最多离开半个月。”

叶青云又去了隔壁几家,情况大同小异 —— 有的院子里晒着的衣服还挂在绳上,已经褪色变硬;有的屋里还摆着没织完的布,纺车停在一旁;最离谱的是村口第三家,灶台上还放着没洗的锅,锅里的菜已经发黑发臭,显然是做饭时突然离开的。

“不对劲。” 刘武脸色凝重,手按在腰间的刀上,“这么多人家突然离开,难道是遇到了什么灾祸?”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 —— 众人回头,只见村尾一间土坯房的门悄悄打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汉探出头,警惕地看着他们,见他们没有恶意,才慢慢走出来,手里还握着一根拐杖,脚步蹒跚。

“你们…… 是谁?来这儿做什么?” 老汉声音沙哑,眼神里满是警惕,甚至带着几分恐惧。

叶青云走上前,语气温和:“老伯您好,我们是路过的旅人,刚才在前面弯道看到一座孤坟,想向您打听一下,那坟里埋的是谁?村里最近几年有没有人失踪或惨死?”

听到 “孤坟” 两个字,老汉身体猛地一颤,手里的拐杖差点掉在地上,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你…… 你们看到那座坟了?别去!那坟邪性!会害人的!”

“老伯您别慌,我们只是想打听情况,没有恶意。” 叶青云放缓语气,从怀里掏出一块干粮递给老汉,“您先歇会儿,慢慢说,那坟到底怎么回事?村里的人呢?怎么都不见了?”

老汉接过干粮,却没吃,只是紧紧攥在手里,嘴唇颤抖着,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那坟…… 埋的是村里的李二娃,三年前没的…… 至于村里的人,半个月前突然都走了,说是怕那坟的煞气,去镇上投奔亲戚了,就剩我这老骨头走不动,留在这儿守着……”

“李二娃?他是怎么死的?” 叶青云追问,“为什么埋在那种地方?连墓碑都没有?”

老汉叹了口气,眼神变得黯淡:“李二娃是个老实孩子,那年才二十岁,跟着村里的张屠户学杀猪。三年前的一天,他去镇上送肉,就再也没回来。过了半个月,有人在前面的弯道发现了他的尸体,身上有刀伤,像是被人杀的。可官府来查,查了半个月也没查出是谁干的,张屠户说他是欠了赌债被人杀的,让村里的人把他埋在弯道那儿,连块碑都没立……”

“张屠户?” 叶青云敏锐地抓住关键,“李二娃跟张屠户学杀猪,他死了,张屠户有没有异常?比如有没有突然多了钱财,或者跟谁结过仇?”

老汉愣了一下,想了想道:“异常…… 倒是有。李二娃死后没多久,张屠户就把杀猪铺卖了,去镇上开了家酒楼,听说赚了不少钱。而且李二娃死前几天,有人看到他跟张屠户吵架,吵得很凶,具体吵什么,没人知道……”

玄机子在一旁补充:“这么看来,张屠户的嫌疑最大。李二娃可能发现了张屠户的什么秘密,被张屠户灭口,死后怨气不散,才形成冤煞坟。村里的人离开,怕是也跟这煞气有关 —— 长期住在这里,受怨气影响,要么生病,要么出事,所以才搬走。”

孙大夫点头:“没错,怨气重的地方,容易滋生‘秽气’,引发疫病,村民搬走,也是无奈之举。只是这李二娃的冤情,若是不查清楚,煞气永远散不了,村民也回不来。”

叶青云看着老汉,语气郑重:“老伯,您知道张屠户现在在哪个镇开酒楼吗?我们想去找他问问,还李二娃一个公道。”

老汉眼中闪过一丝希望,连忙道:“知道!就在前面的‘平安镇’,酒楼叫‘张记酒楼’,镇上的人都知道!你们要是能帮李二娃伸冤,真是积大德了!”

叶青云点头,心中已有了计划 —— 先去平安镇找张屠户核实情况,若是能找到证据,就将张屠户送官查办;若是张屠户抵赖,再回来开棺验尸,用孙大夫的医术找出李二娃的死因,定能还他一个公道。

夕阳渐渐西斜,将村子的影子拉得很长。一行人谢过老汉,准备返回弯道处,再前往平安镇。老汉站在村口,看着他们的背影,嘴里不停地念叨:“老天有眼,终于有人来帮二娃伸冤了……”

小白狐跟在叶青云身边,时不时回头看向村子,像是在为即将解开的冤情高兴。叶青云抬头望向远处的夕阳,心中默默道:“李二娃,你放心,我们定会查清楚真相,让你安息。”

马车重新启动,朝着平安镇的方向驶去。弯道处的孤坟在夕阳下显得愈发暗沉,可叶青云知道,用不了多久,这座孤坟的怨气就会消散,李二娃的冤情,也终将大白于天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