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一不留神就穿越 > 第65章 积极想办法

一不留神就穿越 第65章 积极想办法

作者:踏七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7:11:16

**阵建成的喜悦还未完全散去,李村长就捧着空荡荡的粮仓账本,愁眉苦脸地找到叶青云。账本上的数字触目惊心:全村三百多口人,剩余的粮食只够支撑十天,连掺着野菜煮稀粥都难以为继。更棘手的是,肖亲王那边断了军饷,叶青云手下的十几号人也快断了补给,晒盐场堆着的细盐虽多,却因运输成本太高,运到镇上卖的钱还不够支付商队的路费,根本换不来足够的粮食。

“青云啊,这粮食要是断了,就算阵法能挡住北蛮,村里也得乱啊!” 李村长坐在院里的石凳上,手里的烟杆半天没点着,“之前靠晒盐换粮,可现在商队要价越来越高,说路上怕遇到北蛮,得加护卫费,咱们的盐卖出去根本不赚钱,反而赔了力气。”

叶青云接过账本,指尖划过上面的数字,心里沉甸甸的。**阵能藏村御敌,却填不饱肚子,没有粮食,再坚固的防御也撑不住。他走到院外,望着晒盐场堆得像小山似的细盐,又看向村外新植的竹林和远处的大海,忽然有了思路:“李叔,咱们不能只盯着晒盐卖粮,得另想办法 —— 吴家村靠海,有竹林,还有这么多肯干活的村民,只要找对路子,总能赚到粮食。”

他立刻召集王五、袁七、耶律娟和村里的骨干,在晒盐场开起了会,把粮食短缺的困境和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众人一听,也纷纷出谋划策。

第一步:优化晒盐运输,降低成本换粮

“商队要价高,咱们就自己组队运盐!” 王五第一个开口,拍着胸脯说,“俺带着几个壮实的村民,再让袁七跟着护卫,走小路去镇上,不用给商队钱,省下的路费就能多换些粮食!”

叶青云点头赞同,又补充道:“光走小路还不够,咱们得把盐包装得更紧实 —— 之前用陶坛装盐太沉,一次运不了多少,改用竹筐(新砍的竹子编的筐,轻便又结实)装,再在竹筐里垫上麻布,防止盐漏出来。这样一来,一匹马能多运两筐盐,运输效率也能提高不少。”

袁七也跟着说:“我去探查过,从村里往镇上的小路,只有两处可能遇到强盗,咱们提前在那两处设下埋伏,再带上几个燃烧瓶,就算遇到强盗,也能应付。另外,咱们可以和镇上的粮店商量,用盐换粮,不直接要钱 —— 粮店老板缺盐,咱们缺粮,以物换物,还能省去中间的差价。”

说干就干,王五立刻带着村民编竹筐,耶律娟和妇女们则缝麻布垫;袁七去镇上联系粮店,约定好以一斤细盐换两斤谷子的比例;叶青云则带着人修整小路,清理路上的碎石,让运盐的马队走得更顺畅。三天后,第一支由王五带队的运盐队出发了,十匹马拉着五十筐细盐,袁七带着两个手下护卫,沿着小路往镇上走。五天后,运盐队平安回来,马车上装满了一百斤谷子和五十斤玉米,虽然不多,却解了燃眉之急,也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

第二步:开发竹林副业,编竹制品换钱

“咱们新种的竹林虽然没长高,但之前砍的竹子还有不少,能编竹筐、竹篮、竹席,这些东西镇上的人都需要,能换不少钱买粮!” 耶律娟看着晒盐场旁堆着的竹子,提议道。

叶青云眼前一亮,村里的老人大多会编竹制品,只是以前没想着卖钱。他立刻让李村长组织村里的老人,教年轻村民编竹制品 —— 竹筐(装东西用)、竹篮(买菜用)、竹席(铺床用)、竹篓(装粮食用),样式简单实用,却很受镇上人喜欢。

为了让竹制品卖得更好,耶律娟还在竹筐、竹篮上编了简单的花纹,比如小野花、小兔子,让竹制品看起来更精致。袁七去镇上时,顺便带了几个竹篮给粮店老板,老板一看就喜欢上了,不仅多换了十斤谷子,还答应帮他们代售竹制品,卖出去的钱按比例分成。

没过多久,村里的竹制品就通过粮店卖了出去,换回来的钱不仅买了粮食,还买了些布料和农具,村里的运转也渐渐有了起色。王五笑着说:“以前只知道竹子能做陷阱,没想到还能换粮食,这竹林真是咱们的宝贝!”

第三步:利用海边资源,捕鱼晒鱼干补粮

“咱们靠海,海里有鱼,晒成鱼干既能当菜,又能换粮!” 张叔(晒盐场的负责人)提议道,“以前村里也有人捕鱼,只是没大规模弄,现在粮食不够,正好可以组织村民捕鱼晒鱼干。”

叶青云觉得这主意好,立刻让铁牛带着村民做渔网(用麻绳编的粗网,虽然不如细网好用,但能捕到大鱼),又让村里的老人教年轻人划船、撒网。每天清晨,十几条小船从海边出发,傍晚回来时,船上装满了海鱼 —— 有带鱼、黄花鱼、鲅鱼,村民们把鱼开膛破肚,清洗干净,放在晒盐场的空地上(晒盐场有现成的晒架,正好用来晒鱼干),撒上一点盐,几天就能晒成鱼干。

晒好的鱼干一部分留给村民当菜,补充蛋白质;另一部分则让运盐队一起带到镇上,卖给镇上的饭馆 —— 饭馆老板缺鱼干,一斤鱼干能换一斤谷子,比直接卖鱼划算多了。这样一来,村里不仅多了一种食物来源,还多了一条换粮的路子,粮食短缺的困境也渐渐缓解。

第四步:节省粮食消耗,共度难关

“光开源还不够,得节流!” 李村长说道,“咱们要按人头分粮,老人孩子少分点,壮实的村民多分点(要干活),尽量让粮食能多撑几天。另外,村里的野菜、野果也能当饭吃,让村民们有空去山里挖野菜、摘野果,掺在粥里煮,能省不少粮食。”

叶青云赞同李村长的提议,还加了一条:“咱们的晒盐场可以种点耐盐的蔬菜,比如菠菜、小白菜,之前种的菠菜长得不错,再多种点,既能当菜,又能省粮食。”

村民们一听,也都积极响应,每天除了干活,就去山里挖野菜、摘野果,晒盐场的空地上也种满了蔬菜。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每个人都很努力,没有一个人抱怨 —— 大家知道,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度过难关。

半个月后,村里的粮仓渐渐满了起来,不仅有谷子、玉米,还有晒好的鱼干和各种蔬菜;运盐队和竹制品、鱼干的销售也走上了正轨,每天都能换回来不少粮食和钱。叶青云站在粮仓前,看着满仓的粮食,心里踏实了不少。王五和袁七带着运盐队刚回来,马车上装满了粮食和布料,笑着说:“主上,咱们的运盐队现在在镇上小有名气,粮店老板还想跟咱们长期合作呢!竹制品也卖得好,不少人都来粮店问,什么时候再送新的竹制品过去。”

耶律娟也走过来,手里拿着刚编好的竹篮,上面编着一朵小野花,笑着说:“叶大哥,你看,这是我新编的竹篮,粮店老板说这个能卖个好价钱,能换更多的粮食呢!”

叶青云看着眼前的众人,又望向远处的竹林和大海,心里充满了希望。虽然北蛮的威胁还在,段有鹏和袁七还没带回硫磺,但吴家村已经不再是之前那个缺粮缺钱的村庄了 —— 有晒盐、竹制品、鱼干三条赚钱的路子,有齐心协力的村民,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挺过去。

夕阳西下,晒盐场的细盐在余晖下泛着白光,竹林里传来村民编竹制品的笑声,海边的小船上还飘着鱼干的香味。叶青云知道,只要大家继续努力,吴家村不仅能守住,还能越来越好,等到北蛮退去,等到天下太平,这里一定会成为一片充满生机的乐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