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间谍永不眠 > 第253章 内心萌动

间谍永不眠 第253章 内心萌动

作者:zx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0-31 07:10:58

二五三、内心萌动

袁文是过来人,她当然明白王昂眼神中的渴望。

她开始担心这个成长中的少年。

但是,她又不能表现的过于关心,怕她的关心,让王昂更加误解、尴尬,甚至想入非非。

她内心也有萌动,她也害怕自己。

这种情感的波动让她意识到,自己并非全然无动于衷。可理智告诉她,界限必须守住。她只能将关切藏在日常的指导中,用平淡掩饰波澜,既不让他靠近,也不让他走远。

沈培说:“你怎么了?心里有事?”

袁文笑了笑:“没事,你继续说。”

她忽然想起多年前母亲曾对她说过的一句话:“有些事,不是不说就不存在,而是说了,便再无回头路。”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轻轻打开了记忆的锁,让她看清了内心深处的挣扎。

是的,她内心在挣扎。

她知道自己在逃避,王昂的目光像春日的风,轻轻拂过心湖,泛起一圈圈涟漪。她害怕那涟漪扩大成浪,冲垮多年筑起的堤防。可越是压抑,那份隐秘的悸动越清晰。

沈培凝视着她:“你怕……说了以后,我们就回不到现在了?”

“你想到哪里去了?”袁文又笑了笑:“你继续讲古文吧。”

沈培叹了一口气,继续讲。

两人相处这么长的时间,对袁文的性格,沈培是了解的。她出过轨,当然知道女人出轨前心不在焉而茫然纠结的样子。她只是不愿承认,那眼神里的躲闪与迟疑,早已出卖了内心的松动。

袁文现在就是这个样子。

总有人好奇为什么大龄剩女不好追,几个月婴儿,你做个鬼脸她就咯咯笑;两三岁女娃,一颗糖能开心大半天;

十七八岁姑娘,喜欢的人带去吃碗路边炒粉,能兴奋到睡不着;

到了三十多岁,你带她去海边,她可能只会说:“没感觉,来过几次了。”

出轨不一样。

沈培见过最有刚的出轨妻子,被他丈夫发现后按在家门后的地上一顿暴打,无论是被她丈夫薅头发,还是打嘴巴子,都一声不吭,既不喊疼,也不骂,连一声哎吆都没有。

等到她的丈夫打累了,坐在地上大喘气,出轨的妻子站了起来,面对围观的街坊四邻,用手把散乱的头发一捋,说了一句;“还过不过?”

他的丈夫头都没抬说:“中午整两个菜,我要喝点。”

这个出轨妻子,就是她自己。

老唐还是舍不得她。

***

老唐年轻的时候,公开身份是一个警察。

有一天,沈培去给他送饭,正好一个年轻女性过来支支吾吾了半天,专门有个女警去问她才说出来自己被同事强奸了。

年轻女性记得很清楚,她是那种是不认可不承认不回忆的感觉,只说自己被强奸了。

整个人一直在强装正常理性冷静。

从她说话颤抖的语气,你就能感觉到她内心早就失控了。

出轨之后的样子,和这个年轻女性的样子差不多。

沈培不希望袁文有一天,变成这个样子。

对于女性出轨背后的真相,她是这样理解的:

一般人对女**望不甚了解,仅用自己的认知去套用揣测。

如果她想上位,她可能去色诱顶头上司,宽衣解带,舌游白猪。如果她想释放荷尔蒙,她可能会去找个强壮有力的肌肉男,体验她那三分地的极致愉悦。

如果她想要满足虚荣心,她可能去圈个高帅的小男人,在闺蜜面前炫一番,证明自己魅力不减18岁的当年。

你以为她是恋爱脑,一时鬼迷心窍?告诉你,偷的糖既甜又带着偷的恐慌,这种刺激感和新鲜感很容易上头。

男人喜欢女人的漂亮脸蛋,女人喜欢男人的甜言蜜语,所以女人学会了化妆,男人学会了撒谎。

***

“这个世界有没有后悔药?”

“没有。”

“长生呢?能让人长生不老的药?”

“没有,绝对没有。”

“有没有治出轨的药呢?”

“有。”

“那是什么药呢?”

“那种药,就是忘记。忘记那个人,忘记那件事。”

“你的意思是说,忘记就可以治愈?”

“是的,但这种药一定要在出轨前服用。之后就没有效果了。”

“明白了,出轨之后再服用,已是木已成舟。”

“是的。出轨了,就没有后悔药。”

“无法挽回?”

“是的。想出轨的人是防不住的。”

***

沈培等老唐回来,她要提出离婚。

她对不起老唐,她不是个好女人。至于彭北秋,哪怕他愿意娶她,她也不愿意做小,不愿意做妾。

谈不上坚贞,就是不愿意而已。

老唐可是明媒正娶,八抬大轿把她娶回家的。老唐发达前,两人一起没少吃苦,这也是老唐放不下她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丸子生下来,她准备独自把孩子抚养成人。

以她对老唐为人的了解,这一次,老唐不会放过她的。

他会杀了她和孩子。

***

近代中国,有许多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比如中国清代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魏源的《海国图志》,都是近代以来中国地缘政治的奠基之作。

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国家积弱当有勇士赴汤蹈火,才能震撼国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大义。

谭嗣同有两个学生,一个蔡锷,一个杨昌济,蔡锷一个学生是朱德,杨昌济一个学生委员,谭嗣同之所伟大,不仅仅死的壮烈,更伟大的是传承。

在中日甲午之战后,伊藤博文与李鸿章签订和约时,伊藤博文说:“从前我在海军学校中,有一个同班同学,经常考第一名的中国人,叫做严复,回国之后,贵国何以不加重用?”

伊藤博文叹了一口气后,道:“他仍不过是个翻译嘛。在英国留学时,他是高才生,爱国热忱亦不在我之下,同时回国后,我为日本首相,他至今仍是个翻译。仅以个人际遇而论,对日本帝国何能不爱之,对中华帝国又何以不恨之!”

李鸿章后来遍访各处幕府,最后才知道他深居简出,避在上海租界一小屋中埋头着作。

严复翻译西洋名着赫胥黎的《天演论》,还有许多译作风行全国,如《原富论》、《名学浅说》等。

当时还在被清廷通缉。

可叹。可叹。

当满清为什么明知前面是绝路,还是头也不回的往前冲?因为心里倍儿明白,已经不能回头了,回头便是万丈深渊,现在蒙眼往前冲,至少还能拖延时日,为何不呢?

满清堕落太快了,以至于人们都来不及惊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