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 > 第635章 量产化难题与解决方案

虚空舟的成功首航与紫微帝星幡展现的煌煌神威,如同在联盟高层心中点燃了两簇炽烈的火焰,一簇是希望,另一簇则是焦灼。希望在于,这两件超凡造物证明了地球文明在顶尖力量层面,拥有着足以令帝国侧目的潜力与独特性;焦灼则源于一个冰冷而现实的困境——量产化。

无论是虚空舟那需要“虚空髓晶”为主材的舟体,还是紫微帝星幡那承载星辰意志的“星核碎片”,皆是可遇不可求的宇宙瑰宝。其炼制过程,不仅需要王也这等化神期修士倾注海量心血与神识,更对“虚空熔炉”的环境有着极致要求。这意味着,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类顶级法宝注定只能是孤品或极少量的存在,无法装备部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更无法作为常规战力投入到惨烈的星际消耗战中。

瓦西里耶夫在一次最高军事会议上,指着星图上那象征帝国主力舰队的庞大阴影,语气沉重:“王也道友为我们锻造了无坚不摧的神兵,但我们不能指望仅凭一两件神兵就赢得一场战争。我们需要的是,能让更多将士在星海中生存下来、并有效杀伤敌人的‘制式武器’。”

压力再次传导至艾琳娜博士领导的尖端项目组与王也处。经过反复论证与推演,一个务实的战略转向被明确提出:放弃对高阶法宝不切实际的量产追求,转而集中资源与智慧,攻关技术下放,研制简化版、功能特定、具备一定量产可行性的“次生代”超凡装备。

第一个攻关方向,源自“周天星辰大阵”的启发。既然无法炼制三百六十五面星辰幡布下笼罩星域的大阵,那么能否将大阵的局部威能微缩化、便携化?

项目组以紫微帝星幡蕴含的“空间禁锢”与“能量扰乱”法则碎片为蓝本,尝试将其极度简化。他们放弃了寻找星核碎片这类逆天主材,转而使用在小行星带大量存在的、对能量具有一定承载和导引特性的“灵纹石”作为基板,辅以相对易得的“星辰金”粉末勾勒符文回路。

王也则负责最关键的一步——将他领悟的一丝空间禁锢道韵,以及如何引动微弱星辉之力构成干扰场域的核心法则,拆解、简化,烙印成可以被特定频率神识或真元激活的“标准阵纹”。

历经数百次失败,消耗了堆积如山的材料后,第一台成功运行的“星辰阵盘”原型机终于诞生。它仅有脸盆大小,厚度不足一掌,通体呈暗灰色,表面布满了细密的银色纹路,中心镶嵌着一小块作为能量引信的“星辰金”。

测试场中,一名筑基期的“启明星”学员,按照王也传授的特定法诀,将自身真元注入阵盘。阵盘中心的星辰金瞬间亮起,表面银色纹路流转,一道无形的、直径约百米的微弱力场以阵盘为中心展开。力场内,低阶能量武器的光束发生了明显的偏转和衰减,小型无人机的速度下降了百分之三十,其内部的精密仪器受到了强烈干扰。

虽然效果远不如帝幡那般冻结星辰,但足以在连排级别的遭遇战中,为小队提供宝贵的战术优势,干扰敌方瞄准、减缓小型单位突进速度,甚至短暂瘫痪敏感的侦察设备。更重要的是,它的制造材料相对普通,对炼制者的要求大幅降低,可以由经过专门培训的、金丹期以下的阵法师团队,在简化版的“熔炉”中进行小批量生产。

第二个方向,则瞄准了虚空舟那神鬼莫测的机动能力。完整的空间折叠阵法显然无法复制,但项目组提出了一个取巧的思路——短程、单向、一次性的空间跳跃。

目标是制造一种单人或双人乘坐的 “小型遁空梭” ,用于特种部队的敌后渗透、紧急撤离,或高级军官的战场快速转移。它不需要虚空舟那样横跨星海的续航与持续隐匿,只需要在关键时刻,能瞬间突破敌方封锁或火力覆盖,进行一次最远不超过零点一光秒的短距离空间跳跃。

设计上,遁空梭摒弃了复杂的持续供能系统和空间折叠阵法,转而采用了一种类似“弹弓”的原理。梭体核心是一个一次性的“空间跃迁核心”,由高度压缩的灵能晶体和预先刻画好的、极其不稳定的空间符文构成。使用时,驾驶者以自身神识或特制钥匙将其激发,核心瞬间释放庞大能量,强行在梭体前方撕开一道极不稳定的微型空间裂缝,并将梭体“抛射”进去,完成一次短途跃迁。

代价是巨大的。每一次跳跃,都会彻底报废那昂贵的“空间跃迁核心”,并且跃迁过程充满风险,落点会有一定随机偏差,对驾驶者的身体和精神也是巨大的负担。梭体本身也不具备虚空屏障那样的完美隐匿,仅在跳跃启动和完成的瞬间空间波动较大,容易被高端传感器捕捉。

但即便如此,其战略价值依然无可估量。想象一下,一支特种小队可以凭空出现在帝国战舰的指挥中枢附近;一位陷入重围的舰队指挥官,能在最后关头瞬间脱离战场。这为战术执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与突然性。

简化版装备的研发同样面临重重挑战。

“星辰阵盘”的稳定性问题突出,长时间运转或承受高强度攻击容易过载烧毁,合格率始终徘徊在低位。

“小型遁空梭”的“空间跃迁核心”制造难度极高,需要王也定期注入一丝空间道韵作为“引信”,严重限制了产量,且成本高昂,目前仅能优先配发给最顶尖的“星辉”小组和舰队司令级别的高级军官。

然而,这条路的方向是正确的。它们或许没有原版法宝那般毁天灭地的威力,但它们是可复制的,是能够融入现有军事体系的,是能够实实在在提升基层战斗力的。

当第一批五十台“星辰阵盘”正式列装小行星带的精锐猎杀小组,当三艘“小型遁空梭”原型机在月背基地进行最终测试时,瓦西里耶夫知道,联盟终于找到了一条在资源与需求之间取得平衡的道路。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随着材料学的进步、阵法知识的普及以及对宇宙法则理解的深化,或许有一天,这些“简化版”也会不断迭代,最终无限接近那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