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 > 第534章 情报解密:先遣军规模与目的

“伏羲”号研究站,深层情报分析中心。

这里没有窗户,只有无数面闪烁着数据流和星图的巨大光屏,空气中弥漫着高强度咖啡因饮料和精密电子设备散热混合的独特气味。来自军方情报局、战略分析智库、语言学、密码学以及“伏羲”AI核心算法的专家们,如同最精密的齿轮,日夜不停地运转,试图从浩如烟海的缴获数据和王也获取的碎片信息中,拼凑出关于格伦塔帝国及其此次入侵行动的完整图像。

情报来源主要分为三部分:

1. 舰船数据核心: 从被俘或击毁的帝国舰船,尤其是那艘被王也完整保存的“毒蝎级”驱逐舰和旗舰残骸中恢复的数据库。这是最客观、但也可能经过筛选或加密最严密的“硬数据”。

2. 俘虏口供: 从数以万计的战俘,特别是中高层军官和技术人员口中获取的信息。这部分信息主观性强,可能包含谎言、夸大或基于个人认知的局限,但往往能提供数据库无法反映的细节和“软情报”。

3. 王也获取的碎片信息: 主要来自那位被俘元帅和几名核心将领在精神濒临崩溃时吐露的只言片语。这些信息等级极高,但往往零散、模糊,需要结合其他信息进行解读和验证。

最大的突破,来自于对旗舰数据库最高加密层的破解。这套被称为“帝国壁垒VII型”的加密系统,其复杂程度让地球最顶尖的密码学家也感到绝望。它并非固定算法,而是会随着时间、甚至根据访问者的权限和生物特征动态变化的活性加密。

转机出现在一名被俘的、并非死硬派的帝国通讯中尉的配合下。他为了换取更好的待遇,提供了一条关键线索:加密系统的核心密钥,与帝国皇室的某种血脉标记或特定仪式日期有关联,并且会随着前线指挥官的定期生物认证进行更新。

结合王也从元帅记忆中捕捉到的、关于某个帝国重要庆典日的模糊信息,以及技术团队对元帅生物样本的深度分析,“伏羲”AI终于构建出了一个动态密钥模型。

经过连续七十二小时不间断的算力冲击——

“屏障……正在瓦解!”

“核心数据库……访问权限获取!”

“正在下载……我的天,数据量太大了!”

海量的、此前从未接触过的绝密信息,如同决堤的洪水,涌入地球的服务器。

当初步整理出的数据呈现在战略分析室的巨大屏幕上时,所有在场的高级军官和智库成员,都感到一股寒意从脊椎升起。

这支让他们付出惨重代价、几乎倾尽地球之力才勉强击败的帝国舰队,在格伦塔帝国的官方文件中,其正式番号是:

“格伦塔帝国星域勘探与力量评估舰队——第七边缘侦察分队”。

是的,它不是主力,甚至不是一支完整的远征军,仅仅是一支负责“勘探”和“评估”的侦察分队!隶属于帝国庞大的“星域勘探司令部”,其主要任务是在帝国疆域边缘,寻找有价值的星球和文明,并进行初步的“接触”与“实力评级”。

其具体编制如下:

· 舰船总数: 187艘。包括1艘“征服者级”战列舰(旗舰),15艘各型巡洋舰,43艘驱逐舰,68艘护卫舰,以及60艘辅助舰船(运输、维修、侦察等)。

· 人员总数: 约12万8千名格伦塔军事人员,以及约3万名各类辅助人员(工程师、科学家、奴工等)。

· 作战兵力: 地面主力为约2万名“猎杀者”动力步兵及其配套载具。

这个规模,放在地球语境下,无疑是灭国级的庞大舰队。但对比从数据库碎片中了解到的、关于帝国主力舰队的只言片语——动辄以万艘计的战舰,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士兵——这支“第七边缘侦察分队”,确实只能用“先遣侦察军”来形容。

“我们……我们几乎赌上一切,只是……只是打掉了帝国伸向宇宙深处的一根……手指头?” 一位年轻的参谋官声音干涩,脸上血色尽失。

进一步解读任务日志、侦察报告以及舰队内部的通讯记录,这支先遣军的目的逐渐清晰:

首要任务是评估太阳系的资源丰度。其侦察报告中对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卫星的矿产资源,尤其是某些地球上没有的、对帝国科技至关重要的稀有元素,标注了“高价值”、“极具开采潜力”的评级。

舰队携带了复杂的评估系统,旨在分析目标文明的科技水平、军事力量、社会组织度和潜在威胁等级。基于远程观测,将地球文明标记为“K级(初步星际文明)- 低威胁”。认为其刚踏入太空,科技树偏向内敛发展,军事力量局限于行星防御,社会结构松散。

随着地球联军展现出超出预期的抵抗,尤其是基于现有科技的顽强防守,评估等级被上调至“K级 - 中等威胁”,备注“拥有一定程度的超常规个体力量,需重点观察”。

在旗舰被俘前,一份未发送完成的最高警报报告中,对地球的评估被紧急修改为 “未知等级(?) - 极高威胁!确认存在‘法则级’或‘近神级’个体单位!文明潜力重新评估!建议帝国启动最高应对预案!”

根据评估等级,侦察分队拥有相应的行动权限。对于“低威胁”或“中等威胁”文明,标准程序是“接触、威慑、迫使其臣服或签订不平等条约,为后续资源开采铺平道路”。只有在遭遇“极高威胁”或无法掌控的局面时,才会选择撤退并将情报送回。显然,地球的情况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案,导致其连撤退都未能完成。

除了冰冷的任务数据,一些细节也引起了分析员的注意:

一些中下层军官的私人通讯中,流露出对此次任务“偏僻”、“枯燥”、“晋升缓慢”的不满,侧面印证了这片星域在帝国眼中的“边缘”地位。

先遣军曾多次向后方请求增派更多的工程船和殖民预处理单位,表明他们最初的计划可能不仅仅是侦察,而是打算在评估完成后,立即着手建立前进基地和资源开采点。

在几份高度加密的、关于帝国周边局势的简报中,隐约提到了一个名为“自由联盟”的势力正在帝国另一侧边境活动,牵制了帝国部分主力。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帝国只能派遣一支侦察分队来处理太阳系事务。

从元帅和几名将领脑海中获取的碎片信息,虽然混乱,却与数据库内容相互印证,并补充了一些“人”的视角:

在入侵初期,帝国高层普遍认为这只是一次轻松的“武装游行”,甚至将其视为一次让新兵历练和让老旧舰船消耗掉的机会。

这是最强烈的情绪。元帅的记忆中,充满了对王也那无法理解的力量的极致恐惧,以及一种信念的崩塌——帝国引以为傲的科技和力量,在某种更高层次的存在面前,竟如此不堪一击。

在最后时刻,元帅最强烈的念头,并非个人生死,而是必须将“存在未知超规格个体”这一信息传回帝国。他知道自己失败了,但他希望用失败警醒帝国,重新评估这个看似落后的星系。

综合所有情报,一个清晰而令人窒息的结论摆在眼前:

地球文明,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遭遇了一个疆域辽阔、科技高度发达、军事力量深不可测的星际帝国派出的一支侦察部队。尽管地球在王也的帮助下奇迹般地赢得了这场战役,但也彻底暴露了自己,尤其是暴露了王也这位“法则级”存在的存在。

这根本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更加危险、更加不确定的未来的开始。帝国的主力究竟有多强大?他们得知侦察分队全军覆没和王也的存在后,会作何反应?是派遣更强大的舰队前来报复和探究,还是因为忌惮而暂时采取观望?

巨大的压力,如同无形的山峦,压在每一位知晓内情的地球高层心头。胜利的喜悦早已被这冰冷的情报冲刷得一干二净,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忧虑和对未来的紧迫感。

他们赢得了一场战役,却可能惊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地球文明,必须利用这宝贵的、用鲜血换来的喘息时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决心,发展、武装、团结起来,以应对那悬于星空之上的、不知何时会降临的、真正意义上的灭顶之灾。

情报的解密,如同一盆冰水,浇醒了胜利后的些许浮躁,将最残酷的宇宙生存法则,血淋淋地展现在了所有地球人面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