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 > 第480章 筛选与培养星空战士

“星槎”计划的舰船在船坞中逐渐成型,冰冷的钢铁与流淌的符文交织成指向星海的利矛。然而,再先进的战舰,也需要能够驾驭它的船员和战士。一支能够在残酷星际环境中生存、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星空战士”队伍,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舰船本身。

地球联盟最高统帅部下达了“启明星”征兵与培训计划的最高指令。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征兵,而是从全球现有武装力量和超凡者群体中,筛选出最顶尖的苗子,经过地狱般的淬炼,打造出文明的第一代星海利刃。

选拔的范围覆盖全球:

1. 超凡军团精锐:那些在与格伦塔帝国地面部队、变异生物、乃至阴兵鬼将战斗中存活下来的老兵,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强大的心理素质。他们精通各种单兵灵能武器、外骨骼装甲,部分人本身就是低阶修士或异能者。

2. 各国空军王牌:曾经驾驭战机在蓝天翱翔的精英飞行员,他们拥有极高的G力耐受性、空间感知能力和瞬间决策能力,是转职星际战机飞行员或舰船驾驶员的最佳人选。

3. 修真界年轻俊杰:各大宗门、世家以及元初门内部,年龄适中、根基扎实、悟性上佳的弟子。他们强大的个人实力、对能量的精细操控以及对阵法、符箓的理解,是星舰发挥出玄学侧威能的保障。

4. 特殊人才:包括但不限于顶尖的狙击手、电子战专家,应对星际级别的信息对抗、以及拥有罕见辅助异能,如超强感知、短距预知、能量治愈的人才。

选拔过程极其残酷,淘汰率高达99%以上。

第一关,基础筛查:灵根资质至少下品灵根、身体强度需承受至少10G过载、精神力水平能抵御基础精神干扰、文化程度需要掌握高等数学、物理、天文学基础。仅此一关,就筛掉了绝大多数普通士兵和许多只会埋头苦修的修士。

第二关,模拟环境适应:在大型离心机上测试极端过载耐受;在沉浸式模拟舱中体验失重、真空、强辐射、精神污染等复杂太空环境;在虚拟战网中进行基础的空战格斗和舰船操作测试。许多优秀的陆军士兵和习惯了脚踏实地战斗的修士,在这里因严重的空间眩晕、心理崩溃或操作失误而被淘汰。

第三关,潜力与心性评估:由王也亲自炼制“问心镜”配合联盟最先进的心理监测设备,拷问入选者的内心。忠诚度、意志力、团队协作精神、在绝境中的求生欲与创造力,都被严格审视。任何一丝对战争的恐惧、对权力的过度渴望、或是潜在的背叛可能,都会被无限放大,导致出局。

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只有不到五千人,从全球数十亿人口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进入下一阶段的资格。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当之无愧的精英,是人类个体力量与意志的巅峰代表。

这五千名预备星空战士,被秘密送往位于月球背面的“广寒宫”基地深处,以及新建的、处于地球同步轨道的“南天门”空间训练站。他们的训练,由联盟最顶尖的星际战术教官、王牌飞行员、修真界宿老以及“伏羲”AI共同主导。

体能极限与环境适应训练

这并非简单的体能训练,而是针对星际环境的“重塑”。

· 重力适应性训练:训练基地拥有可变重力场装置。学员们需要在零重力(失重)、微重力(月球、火星)、标准重力(地球)乃至超高重力(模拟某些气态巨行星环境或高机动过载)之间快速切换,并完成诸如武器射击、工具维修、近身格斗等高精度任务。许多最初级的动作,如“行走”、“转身”,在失重环境下都需要重新学习。

· 极端环境生存:学员们被投放到模拟的各种极端环境中——接近绝对零度的深空寒域、充满腐蚀性气体的大气、高强度离子辐射带、甚至模拟遭遇“肃正者”那种空间褶皱带来的物理参数紊乱区域。他们需要仅凭轻便的太空服或初期护盾,在限定时间内找到生存之法。教官们冷酷地宣称:“战舰可能被击毁,你们必须有能力在任何残骸或陌生星球上,为文明保留最后的火种。”

· 真空与辐射对抗:虽然战舰和护甲能提供保护,但战士们必须习惯在真空环境下保持冷静,并学会在护盾过载或破损时,短时间内用自身真元或灵能屏障抵御真空和辐射。高阶修士在此方面优势明显,但普通战士则需要依靠强化后的体质和特制药剂硬扛。

失重状态下的战斗技艺

这是对传统战斗方式的彻底颠覆。

· 武器运用:制式的灵能突击步枪、狙击枪、手持能量炮,在后坐力处理、弹道计算上都与地面截然不同。在失重状态下,每一次开枪都会带来反向的、无休止的旋转,战士们必须学会用微小的姿态调节喷口或运用真元反冲来抵消。近战武器更是如此,一刀劈出,若没有着力点,自己反而会飘走。教官们传授着“借力打力”、“以点破面”的太空战技,甚至借鉴了太极、柔道等技巧,将敌人的力量化为己用。

· 法术释放与能量操控:这是对修真者最大的挑战。在无重力、无明确上下方向的环境下,许多依赖地脉、方位、重力参考的法术模型需要重构。一道“火球术”可能因为真元输出角度微妙差异而打偏;一个“御风诀”在真空中几乎失效。学员们被要求重新理解“法则”,在虚空中重新定位自身的“道标”,寻找不依赖外部环境引动天地灵气的方法。王也甚至亲自讲解了他对“虚空生妙有”的感悟,引导修士们尝试直接汲取、炼化散布在宇宙中的微弱星辰能量和辐射能。

· 机动与协同:个人机动依靠小型矢量喷口背包或“御气”、“御剑”技巧。团队协同则更为复杂。在三维立体的战场空间中,没有“前线”与“后方”的绝对概念。战士们需要形成动态的、立体的战斗队形,相互掩护,火力交叉,信息共享。一场小队的突击训练,可能涉及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的同步推进与掩护,对团队默契和指挥系统提出了极致要求。

星空战士不仅是陆战队员,也必须是合格的舰员。

· 舰船系统认知:从最基础的“烛龙”级到复杂的“玄武”级,学员们需要了解每一型战舰的结构、动力系统、武器系统、护盾发生器、维生系统、通讯矩阵的运作原理和薄弱环节。他们需要知道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能最快地修复损伤,或是在必要时进行有效的破坏。

· 岗位实操:根据潜质和兴趣,学员们被分往不同岗位进行深度培训。驾驶员需要在复杂的引力场和碎片带中穿梭;炮手需要计算提前量、能量衰减、属性克制,在万公里外实现精准打击;通讯官需要过滤宇宙背景噪音和各种灵能、电子干扰,保持信息畅通;工程师则需要掌握结合了符文学、炼金术和量子物理的“星舰工程学”,能处理从引擎过载到阵法回路断裂等各种奇葩故障。

· 损管与逃生:模拟战舰被击中,舱室失压、起火、电路短路、阵法崩溃等极端情况。学员们需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警报轰鸣、红光闪烁的模拟舱内,顶着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执行标准的损管程序,或是组织有序撤离,进入救生舱。每一次训练都无比真实,因为失败可能就意味着“死亡”。

“伏羲”AI主导构建的“星海战网”,是训练的核心环节。这是一个几乎100%拟真的虚拟世界,复刻了已知的太阳系、格伦塔帝国边境星域、甚至根据情报推测的“肃正者”可能出现的诡异空间。

学员们在这里经历着一切:

· 常规对抗:红蓝双方驾驶着虚拟舰船,在复杂星域中进行舰队决战、破交作战、要塞攻防。

· 极端场景:突然遭遇超新星爆发余波、误入重力井、被未知宇宙生物袭击、面对“肃正者”的空间切割武器。

· 意志考验:战网会模拟战友在眼前“阵亡”、战舰被击沉孤身漂浮在绝望深空、甚至被敌人俘虏进行精神拷问等场景,不断磨砺学员的精神韧性。

在这里,“死亡”是常事。但每一次“死亡”后的详细数据分析和复盘,都让学员们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他们的战斗本能、战术思维和对星际战争的理解,在无数次虚拟的生死之间被锤炼得愈发纯粹。

训练是非人的,淘汰仍在继续。五千预备队员,在第一个月后就锐减至三千人。但能够留下来的,无一不是完成了脱胎换骨般蜕变的真正精英。

他们眼中曾经的兴奋或迷茫,已被沉静的锐利所取代。他们的动作干净利落,带着太空环境特有的节奏感。他们可以在失重状态下,一边用灵能步枪点射高速移动的靶标,一边用真元稳定自身并准备一个小范围防护法阵。他们可以穿着沉重的宇航服,在模拟的舰船破损管道中快速穿行,熟练地使用结合了符文的焊枪进行抢修。

在一次高级别的对抗演练中,一支由前空军王牌飞行员赵烈、元初门筑基后期弟子陈默、以及原欧盟电子战专家伊莎贝尔组成的混合小队,在面对由三名资深教官驾驶的“麒麟”级驱逐舰时,竟利用小行星带的复杂环境,以精妙的诱饵战术和一次冒险的近距离空间跳跃,成功“击伤”了驱逐舰的引擎,创造了训练营的一个奇迹。

王也的神念偶尔会扫过训练基地,感知着这些年轻战士的成长。他看到了陈默在失重环境中,将御剑术融入机动,剑光如游鱼般灵巧;看到了赵烈如何将飞行员的直觉与舰载AI的精准计算完美结合;看到了伊莎贝尔如何用自身精神力增幅通讯设备,在强干扰环境下建立了短暂而稳定的量子链接。

他的嘴角,微不可察地勾起一丝弧度。

这些战士,就是地球文明的未来,是“星槎”舰队真正的灵魂。他们的肩膀上,将承载起守护家园、探索星海、乃至追寻大道之外,那份属于整个人类集体的责任与荣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