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空间女配在六零 > 第189章 希望的种子

空间女配在六零 第189章 希望的种子

作者:a重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6:13:12

清晨的阳光洒在乡间小路上,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清香。王大柱、翠兰和君陌离一家三口走在通往县城的路上,脚下的土路因为昨夜的露水而略显湿润,踩上去发出轻微的“咯吱”声。

王大柱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袖口和领口都缝补过,但整整齐齐。他一路上不停地东张西望,像是第一次出门的孩子,脸上写满了兴奋和期待。

“君同志,你说县里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宽的马路?听说还能看到汽车呢!”王大柱扭头问君陌离,眼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君陌离笑了笑,点头说道:“是有汽车,不过不多。县里比咱们村里热闹,街道两旁有商店、粮站,还有学校和医院。你们去了可得好好看看,开阔开阔眼界。”

翠兰挎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几本农业书籍和笔记本,她走在君陌离身边,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她今天穿了一件干净的碎花布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显得格外精神。

“君同志,我这次去,一定要把新技术记牢了。”翠兰认真地说,“回去后,我得教给村里的姐妹们,让大家都能科学种田。”

君陌离看着她坚定的神情,心里一阵欣慰。他拍了拍翠兰的肩膀,说道:“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这次去县里,不仅是学习,也是咱们李庄的一次机会。如果能学到新技术,推广开来,咱们的玉米产量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小满走在父母中间,手里拿着一个用竹篾编的小笼子,里面装着一只他昨天捉的蟋蟀。他一路上蹦蹦跳跳,时不时掀开笼子盖子,看蟋蟀蹦跶两下,然后又赶紧盖上,生怕它跑了。

“爹,县里有没有蟋蟀?”小满仰起头问君陌离。

君陌离笑着回答:“县里可能没有田里的蟋蟀多,不过城里的小孩也爱玩这些。你要是喜欢,等学完了,咱们可以抓几只带回去。”

“好!”小满欢呼一声,抱着笼子跑到了前面,像个小领队似的。

凤紫鸾没有和他们一起走,她留在村里照看试验田,顺便帮着其他村民处理一些农活。临走前,她特意嘱咐君陌离:“到了县里,别光顾着看新鲜,记得多问技术员问题,把该学的都学回来。”

君陌离回头冲她挥了挥手:“放心吧,忘不了。”

县城比李庄热闹得多。街道两旁是整齐的砖瓦房,有些店铺门口还挂着红布幌子,写着“供销社”“粮站”“新华书店”等字样。路上行人匆匆,有挑着担子卖菜的农民,也有穿着工装骑着自行车的工人。偶尔还能看到一辆嘎斯卡车缓缓驶过,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王大柱一路上瞪大了眼睛,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什么都觉得新鲜。他指着路边的一辆自行车,对君陌离说:“君同志,你看那车子,没有马拉,自己就能跑,真神了!”

君陌离笑着解释:“那是自行车,城里人骑得多。等咱们村里条件好了,说不定也能买得起。”

翠兰则对街边的新华书店最感兴趣。她站在书店门口,透过玻璃橱窗往里看,里面摆满了各种书籍和报刊。她小声对君陌离说:“君同志,我听说这里能买到农业技术的书,要是能买一本带回去,那该多好啊。”

君陌离点了点头:“等学完技术,咱们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书,买一本回去慢慢研究。”

三人按照县农业局的指引,来到了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这是一栋两层的小楼,门口挂着一块写着“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木牌,门口站着一位穿着中山装的干部,正在和几个农民模样的人交谈。

君陌离走上前去,礼貌地说道:“同志,我们是李庄的,来送玉米苗,顺便学习新技术。”

那位干部打量了他们一眼,笑着点头:“哦,是李庄的同志吧?张局长已经交代过了,快请进。”

他们跟着干部走进了推广站的大厅。大厅里摆放着几张长桌,桌上放着一些玉米标本和土壤样本。墙上挂着几幅农业生产的宣传画,画上有金黄的麦田、丰收的玉米地和农民喜笑颜开的场景。

不一会儿,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他穿着一身整洁的灰色中山装,手里拿着一叠资料,看起来文质彬彬。

“你们是李庄的同志吧?”中年男子微笑着问道,“我是县农业局的技术员李明,负责这次的技术指导。”

君陌离连忙上前握手:“李技术员,您好,我是李庄的君陌离,这位是王大柱,这位是翠兰。”

李明点了点头,目光落在君陌离怀里的竹篮上:“这就是你们带来的玉米苗吧?我看看。”

君陌离小心翼翼地把竹篮放在桌上,李明拿起一株玉米苗,仔细观察了一番,脸上露出了赞许的表情。

“不错,这玉米苗长势很好,叶片宽厚,颜色浓绿,看来你们的科学种田方法确实有效。”李明说道,“我们这次来,就是要推广这些新技术,争取让全县的玉米产量都提高。”

接下来,李明带着他们参观了推广站的实验室和标本室,详细讲解了玉米种植中的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王大柱听得特别认真,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子,一边听一边记,生怕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李技术员,”王大柱忍不住问道,“我们村的玉米地有时候会闹虫灾,特别是玉米螟,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治?”

李明点了点头:“玉米螟确实是个大问题。我们可以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比如在田间放养赤眼蜂,或者使用低毒的农药,既能杀虫,又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翠兰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李技术员,我们村的妇女也想学技术,能不能多给我们一些指导?”

李明笑着回答:“当然可以。我们这次推广的新技术,就是要让大家都能学会。回去后,你们可以组织村里的妇女开个学习小组,我给你们寄些资料过去。”

君陌离听后,心里一阵感动。他知道,这些技术员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新的知识,更带来了改变的希望。

中午,推广站为他们准备了简单的午餐。饭后,李明安排他们去县里的农业展览馆参观。展览馆里陈列着各种农业机械模型、农作物标本和增产数据图表,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业发展成就。

小满对这些模型特别感兴趣,尤其是那些拖拉机和收割机的模型。他站在一个大型的拖拉机模型前,仰着头看了半天,嘴里喃喃地说:“爹,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开拖拉机!”

君陌离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好,爹等着你开拖拉机。”

下午,他们结束了参观,准备返回李庄。临走前,李明特意叮嘱君陌离:“君同志,回去后,你们一定要把学到的技术推广开来。我们县农业局也会定期派人下去指导,有什么问题,随时联系我们。”

君陌离郑重地点头:“放心吧,李技术员,我们一定把技术学好,用好。”

回村的路上,王大柱一路上都在念叨着学到的新技术,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兴奋地对君陌离说:“君同志,我这次真是开眼界了!原来种地还有这么多学问,回去后我一定好好干,争取让咱们的玉米产量翻一番!”

翠兰也笑着说:“我打算回去后组织村里的妇女开个学习小组,大家一起学技术,互相帮忙。”

小满坐在君陌离的肩膀上,手里还攥着那只蟋蟀笼子,兴奋地说:“爹,我也学到了好多东西!我以后要当科学家,种出世界上最大的玉米!”

君陌离被儿子的天真逗笑了,他低头看着儿子,认真地说:“好,爹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回到李庄,已经是傍晚时分。村里的炊烟袅袅升起,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味。君陌离一家和王大柱、翠兰刚走到村口,就碰到了迎面走来的凤紫鸾。

“回来了!”凤紫鸾笑着迎上前,“怎么样,学到了什么?”

君陌离点了点头:“学了不少东西,明天我召集大家开个会,把技术员讲的内容都告诉大家。”

凤紫鸾的眼睛亮了起来:“太好了!我就知道,这次去县里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君陌离在村里的晒谷场上召集了村民大会。他把从县里学到的新技术一一讲解给大家听,王大柱和翠兰也分享了他们的见闻和心得。村民们听得认真,不时点头,脸上写满了希望。

从那天起,李庄的玉米地里多了一些新的变化。村民们开始按照新技术施肥、灌溉,科学管理田地。王大柱成了村里的“技术带头人”,翠兰则组织妇女们开起了学习小组。

李庄的夏天,在忙碌与希望中缓缓展开。田野里,玉米苗一天天长高,人们的汗水洒在土地上,浇灌着丰收的希望。而在这个普通的夏日里,李庄人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继续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故事。

(大结局前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