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空间女配在六零 > 第183章 冬学与新事

空间女配在六零 第183章 冬学与新事

作者:a重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6:13:12

腊月的寒风裹着细碎的雪粒子,在李庄的土路上打着旋儿。凤紫鸾裹紧蓝布棉袄,踩着冻得硬邦邦的田埂往村支书家走,鞋帮上沾的雪渣子簌簌往下掉。远远就看见村支书家烟囱里蹿出的炊烟,混着灶膛里柴火的焦香,她哈了哈冻僵的手指,加快了脚步。

\"凤医生来啦!\"王大嫂正蹲在院门口择菜,抬头看见她,忙不迭招手,\"支书在屋里跟老会计合计事儿呢,说是要办冬学哩!\"

凤紫鸾一愣,抬脚迈进门槛,就见堂屋里围坐着七八个人。村支书手里捏着支铅笔,在算盘珠子噼啪声里抬头笑道:\"正说要找你呢!县里下来通知,说要响应扫盲运动,各村办冬学教识字。我想着咱李庄今年收成好,正该抓抓文化——你当先生最合适。\"

老会计推了推圆框眼镜,补充道:\"我算了笔账,咱村十五岁以上不识字的,男女加起来得有百十来号人。冬闲时候,正好把他们拢到一块儿学。\"

君陌离不知何时也进了屋,正蹲在墙角摆弄从县里带回来的铁皮箱——那是装医疗器具的,这会儿被他擦得锃亮,箱盖上还贴着\"冬学用具\"的红纸条。\"我寻思着,\"他抬起头,古铜色的脸膛被火塘映得发亮,\"识字班得分班。年轻后生学珠算,好帮着队里记工分;妇女们学记账,省得买盐打醋都靠划道道;娃娃们就先认自家名字,再学简单的加减法。\"

\"君同志这主意实在!\"村支书一拍大腿,\"凤医生,你教文化课,君同志教算术,老会计管总账——对了,教室设在哪儿?\"

\"祠堂后头的厢房收拾出来吧。\"凤紫鸾想了想,\"那边背风,窗户纸我带着妇女们重新糊,再架上咱磨坊新买的煤油灯,晚上也能学。\"

三天后的黄昏,祠堂后厢房亮起了第一盏煤油灯。凤紫鸾踮着脚往土墙上贴自己用红纸剪的\"好好学习\",君陌离搬着从自家搬来的长条凳,小满跟在后头,怀里抱着用包袱皮裹着的石板和石笔。

\"娘!我也要坐前排!\"宝宝被凤紫鸾抱在怀里,伸着小手指向最前面的位置。凤紫鸾笑着戳他鼻尖:\"你呀,先跟着娘认'人''口''手',等明年再当小学生。\"

第一堂课来了二十七个人。二十来岁的后生们揣着皱巴巴的工分手册,三十来岁的媳妇们抱着纳了一半的鞋底,连七十岁的李阿婆都拄着拐杖坐在最后一排——她孙子偷偷告诉凤紫鸾,老太太是想认得药方子上的字,省得每次抓药都得求药铺掌柜念。

\"咱们先从最简单的学起。\"凤紫鸾拍拍手里的自制识字卡,上面画着个圆滚滚的太阳,旁边写着\"日\"字,\"这个念'日',就是天上的太阳。\"她指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等太阳落山,咱们就说'日头下山喽'。\"

后排突然传来轻轻的笑声。凤紫鸾转头,看见王大嫂捂着嘴,眼睛却亮晶晶的——她丈夫刚才憋不住,用胳膊肘捅了她一下,小声说:\"这不就跟咱给孩子起小名儿似的?'日头'就是'太阳'。\"

君陌离那边更热闹。他搬来的旧算盘被小满抢着拨弄,二十来个后生挤在两张拼起来的桌子前,盯着他演示怎么用算盘记工分。\"上珠一个顶五,下珠一个顶一。\"他拨动算珠,清脆的声响里,年轻的后生们跟着念叨,\"出工一天记十分,迟到半小时扣两分......\"

冬学的火种一旦点燃,便迅速蔓延开来。起初只是晚饭后聚两个时辰,后来年轻人为了学珠算,天没黑透就往祠堂跑;妇女们怕耽误家务,便把鞋底纳到教室里,边学记账边纳鞋帮;就连放了寒假的小娃们,也搬着小板凳坐在教室后排,跟着大人念\"一、二、三\"。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那天,祠堂里比往年热闹十倍。君陌离搬来磨坊新制的煤油灯挂在房梁上,凤紫鸾则带着妇女们蒸了糖三角,煮了红枣茶。李阿婆戴着老花镜,举着自己写的歪歪扭扭的\"福\"字给大家看:\"我孙女儿说,这字儿比去年集上买的春联还精神!\"

\"阿婆,\"凤紫鸾凑过去,指着她本子上密密麻麻的笔记,\"您这上面记的可都是药方子?'陈皮三钱,山楂五钱,治娃娃积食'......\"

李阿婆笑得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可不!去年你给娃娃看病开的方子,我记了好几回才记住。今年咱自个儿能认药方,省得跑镇里找先生!\"她转头对旁边的媳妇说,\"翠兰,你家那口子上个月记工分老出错,明儿让他跟你学珠算——咱李庄人,可不能吃没文化的亏!\"

小满蹲在墙角,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己用石板写的\"春\"字给君陌离看。\"君叔叔,\"他仰着红扑扑的脸蛋,\"我娘说,等开春了,咱们的冬学还要教认庄稼的名字,'麦子''玉米''大豆'......\"

君陌离揉了揉他的脑袋,指尖触到那支磨得发亮的石笔——这是他用废钢锉一点点磨出来的,给每个孩子都发了一支。\"对,\"他望着窗外飘起的细雪,\"等春天来了,咱们不仅要认得字,还要认得田里的苗,认得粮囤的数,认得咱李庄的好日子。\"

除夕夜,祠堂的煤油灯一直亮到后半夜。凤紫鸾给每个来上课的人发了张红纸,上面是她用毛笔写的\"新年进步\"。君陌离则帮着老会计整理冬学记录——报名表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有二十岁的小伙子,有抱着娃的年轻媳妇,还有白发苍苍的老汉。

\"凤鸾,\"君陌离指着最后一页,声音里带着藏不住的欢喜,\"你瞧,连住在后山沟的刘老根都报了名。他说今年开春要带着儿子儿媳来学,说要多种两亩试验田,得认得化肥袋子上的字,算得清收成账。\"

凤紫鸾望着窗外绽放的烟花,映得雪地一片通明。远处传来零星的鞭炮声,混合着祠堂里尚未散尽的谈笑声。她忽然想起今冬第一堂课时,李阿婆颤巍巍举着\"福\"字的样子,想起小满用石板歪歪扭扭写下的\"春\"字,想起妇女们纳鞋底时还不忘念叨\"工分记账\"的模样。

\"是啊,\"她轻声应道,\"咱们的冬学,教的不只是字。是让咱李庄人,能看清脚下的路,能数清未来的日子,能挺直腰板,把好光景过得更瓷实。\"

大年初一的早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祠堂新糊的窗纸上时,凤紫鸾听见门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推开门,只见小满领着几个半大孩子,正踮着脚往门框上贴自己写的春联——虽然笔画稚嫩,但\"读书明理\"四个字,却被他们用红纸衬得格外鲜亮。

雪后的李庄静悄悄的,只有远处传来几声鸡鸣。凤紫鸾望着这群小不点儿冻得通红却笑得灿烂的脸蛋,忽然明白,这个冬天种下的不仅是知识的种子,更是一代李庄人对未来的盼头。就像君陌离常说的:\"咱不光要吃饱穿暖,更要心里亮堂。\" 而这亮堂的光,正从祠堂的煤油灯里,从每一个认真写字的指尖,从每一句\"我认识这个字\"的欢呼里,慢慢照亮了整个李庄的春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