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逼我重生是吧!之逆袭 > 第89章 外部黑手

逼我重生是吧!之逆袭 第89章 外部黑手

作者:金扬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0-31 06:00:51

成为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的牵头单位,意味着“新生科技”将调动国内顶尖的研究力量,共享部分核心数据,并接受最严格的审计和监督。专项目标是研发出性能超越国际顶尖水平、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极低、且成本可控的新一代生态建筑材料体系。

消息公布,业内震动。赞誉与压力并存。一些未能入选的竞争对手,酸溜溜地表示“新生科技”不过是运气好,暗地里则摩拳擦掌,准备看笑话。

专项启动会上,来自各部委的领导、顶尖院校的院士、行业权威济济一堂。会议气氛庄重而略带紧张。一位资深院士在发言中不客气地指出:“这个专项意义重大,但难度极高。牵头单位不仅要技术过硬,更要具备整合资源、协调各方、承受失败的战略耐性。‘新生科技’作为民营企业,能否担此重任,我持观望态度。”

林枫感受到了沉甸甸的目光,他站起身,语气平静却坚定:“感谢院士的提醒。‘新生科技’深知责任重大。我们不敢保证一定成功,但我们可以保证,将投入百分之两百的努力,秉持开放合作的精神,接受各方的监督。成功,属于国家;失败,责任由我林枫一力承担。”

专项研究迅速展开,但内部的挑战首先浮现。来自不同单位的专家们,在研究路线上产生了严重分歧。一派主张延续“长青”项目的成功经验,以“微生物代谢合成”为主要技术路径,力求稳健;另一派则力主采用更前沿、但也更不确定的“人工合成细胞器”路径,认为这才是颠覆性的未来方向。

双方专家争执不下,会议常常不欢而散,项目进度受到影响。作为总负责人,林枫必须做出决断。

“两条路都试,风险和时间成本太高;只选一条,选错了满盘皆输。”张浩感到无比棘手。

林枫没有急于拍板,他组织了一场封闭式的技术辩论会,要求双方抛开成见,只基于现有实验数据、技术可行性和时间节点要求,进行深度攻防。他亲自旁听了整整两天。

辩论会上,双方唇枪舌剑。“人工合成细胞器”派描绘了诱人的前景,但拿出的实质性突破数据有限;“微生物代谢”派则稳扎稳打,展示了清晰的技术路线图和阶段性成果,但天花板也相对明显。

林枫在会议最后做出了一个让部分人意外的决定:现阶段,集中百分之七十的资源,主攻“微生物代谢”路径的深度优化和集成,确保专项有基本盘成果;同时,拿出百分之三十的资源,成立一个独立的小组,由他直接负责,秘密进行“人工合成细胞器”路径的探索性研究。

“我知道这很冒险,像是在赌博。”林枫看着与会的专家,“但我们既要对国家的投入负责,确保有可见的产出,也不能因为畏惧风险而放弃对未来的探索。责任,我来扛。”

就在专项研究按新规划艰难推进时,境外势力终于出手。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突然撤稿了专项组内一位青年骨干科学家几年前发表的一篇论文,理由是“数据图片存在可疑重复”。虽然该论文与专项核心研究关联不大,但此举意在打击专项组的学术声誉。

紧接着,境外媒体开始炒作“中国国家级科研项目存在学术不端”、“牵头单位科学家信誉存疑”等话题,试图从舆论上抹黑整个专项。

专项组内人心浮动,那位被撤稿的青年科学家承受巨大压力,甚至萌生退意。

林枫第一时间站出来,公开表态支持那位科学家,指出撤稿调查存在不公,并宣布“新生科技”将资助其进行独立的第三方数据复核。同时,他联合参与专项的其他单位,共同发表声明,谴责这种带有政治目的学术打压,坚信中国科研人员的诚信与能力。

林枫的果断应对,稳定了军心。或许是否极泰来,在舆论风波平息后不久,两个研究路径几乎同时传来捷报!

主攻的“微生物代谢”路径,在提高产物效率和稳定性上取得关键突破,核心指标达到预期;“人工合成细胞器”探索小组,也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发现了一种新型催化介质,使得细胞器组装效率提升了数十倍,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整个专项组欢欣鼓舞。之前持观望态度的老院士,也亲自打来电话,对林枫的领导力和团队的韧性表示赞赏。

然而,就在专项进入成果集成和示范应用的关键阶段,最后的考验降临。专项所需的某种关键稀土原料,其全球主要出口国突然以“环保”为由,大幅限制出口,导致价格飙升且供应紧张,严重威胁到示范生产线的建设和后续推广。

这明显是瞄准了专项的“软肋”进行的精准打击。短时间内找到替代原料或解决方案极其困难。

“能不能申请国家储备?”张浩急切地问。

“量太大,而且这涉及国际市场博弈,远水难解近渴。”林枫眉头紧锁。他再次召集核心团队,下达指令:“启动应急预案,动用我们所有的商业和人脉资源,全球范围内寻找潜在的非主流供应商和替代品。同时,材料小组立刻转向,研究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该稀土用量的可行性方案,哪怕性能暂时牺牲百分之十!”

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团队终于在非洲一个不起眼的国家找到了稳定的替代原料供应渠道,虽然成本有所上升,但解了燃眉之急。同时,材料小组也成功地将该稀土元素的用量降低了百分之十五,且通过工艺调整,基本保持了产品性能。

这场供应链危机,让林枫和整个专项组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主可控”四个字的分量。

最终,专项成果发布会隆重举行。新一代生态建筑材料以其卓越的性能、极低的碳阻迹和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评价。它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更代表了中国在高端建材领域突破重围、掌握话语权的决心和能力。

站在发布会的舞台上,林枫看着台下闪烁的灯光和众多肯定的目光,心中感慨万千。从一款有问题的胶水,到引领国家专项,这条路充满了荆棘与陷阱。

“这份成果,属于每一位参与其中的科研人员,属于支持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林枫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它告诉我们,没有任何壁垒是不可逾越的,只要我们有决心、有耐心、有勇气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发布会结束后,林枫没有参加庆功宴,他独自回到办公室。张浩跟了进来,脸上带着成功的喜悦:“枫哥,我们做到了!这下可以松口气了吧?”

林枫摇了摇头,指着墙上新挂上去的一幅世界地图,上面标注着全球建材市场的格局和未来的技术热点。

“松气?”他转过身,目光如炬,“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国际巨头不会坐视我们崛起,下一个战场,也许就在深海,也许就在极地,也许在循环经济的全新模式上。逆袭,从来不是终点,而是一种常态。”

他拿起笔,在地图上一个空白区域画了一个圈:“通知战略部,开始研究极端环境建筑材料的需求和技术路径。我们的下一站,在那里。”

窗外,华灯初上,这座由无数建筑材料构筑的城市,正静静聆听着下一个传奇的序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