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生日裂痕未愈的母女伤 > 第76章 合作排练,火花初现

门被推开时,走廊的灯光斜切进来,照在钢琴侧面。我下意识抬手挡了挡光,听见林宇也站起身的声音。

“时间到了。”一个穿着深蓝工装的男人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一串钥匙,“十一点清场,你们得走了。”

林宇看了眼手机,屏幕显示23:07。他转头看我:“刚才我们说到哪儿了?”

“副歌后的清唱段。”我手指还搭在琴键上,指腹压着那个小三和弦没松开,“你说想让声音像突然被风吹散一样,但要有呼吸声做连接。”

“对。”他重新坐下,从包里抽出本子,“不如我们现在就把结构定下来?明天再来,怕思路断了。”

我没反对。脑子里那股劲还在,像是夜里被风推着走,停不下来。

管理员在门口等了一会儿,见我们没动,叹了口气:“行吧,再给你们十五分钟。下次别这么晚。”

门轻轻合上,灯没关。

林宇翻开空白页,用笔画出时间轴。“前奏三十秒,钢琴单音进入,两遍循环后加吉他泛音,怎么样?”

“可以。”我点头,“主歌部分我想用低音区铺底,声音轻一点,像自言自语。”

“那就不要标准节拍。”他补充,“节奏稍微拖一点,让人感觉你在回忆什么。”

“比如……”我试弹了一组下行音符,“这样?”

他听着,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再慢半拍。不是卡准,是‘赶不上’的感觉。”

我笑了下,又试了一遍。这次故意让第三句落在节拍之后,声音压得很低。

林宇忽然抬头:“就这个感觉。你不是在唱词,是在翻旧照片。”

我心里一动。这个词说得准。

“副歌呢?”我问。

“爆发不能靠音量。”他说,“要用情绪密度。比如,第一句保持克制,第二句突然拉宽空间感——我可以在这时候加入口哨音?”

“口哨?”

“不是花哨的那种。”他用手比了个弧度,“像夜里远处传来的,若有若无。”

我想起小时候巷口半夜巡逻的人吹的调子,短促、孤寂。“有画面。”

“那你唱的时候,别想着高亢。”他看着我,“要想着‘有人听到了吗’。”

这句话落进我心里。很久没人从这个角度谈演唱。

“第二段副歌后抽掉所有伴奏,只留清唱。”我接上去,“然后第三段再猛地回来,像有人推开门,风停了,但心还在晃。”

“对。”他眼睛亮了一下,“就像刚才你说的那样。”

我们同时沉默了一瞬。不是冷场,是某种想法撞在一起后的余震。

他低头记下结构节点,我则开始整理钢琴部分的标记。写着写着,发现自己的字迹有点抖——手有些凉了。

林宇察觉到,把保温杯递过来:“喝点热水。我习惯带两个杯子。”

我接过,杯盖拧开时腾起一点白气。温水滑下去,喉咙舒服了些。

“你平时都这么晚走?”我问。

“以前没人合作,写完就发网上。”他笑了笑,“现在不一样了。有人能听懂我在写什么,就不想停下来。”

我没说话。这句话让我想起关毅第一次听完我唱歌时的样子。那种眼神,不是欣赏技巧,而是看见了什么更深处的东西。

“你呢?”他问我,“为什么愿意跟我一起改这首歌?”

“因为我也听过那个地下版。”我说,“那时候我在送快递,耳机里突然放这首,风声混着口琴,整个人愣在路上。”

他点头:“那天我也在现场。站在台下录了音,回去剪了好几个版本。”

“你也在?”

“嗯。”他轻声说,“我当时就想,要是以后有人能把这种感觉唱出来就好了。”

我看着他,忽然觉得这不只是巧合。

“所以现在,”我翻开新一页纸,“我们试试把它变成我们的版本?”

他合上笔帽,正色道:“来吧。”

接下来的十分钟,我们把整首歌拆成五段,逐一确认处理方式。前奏由钢琴主导,吉他以泛音点缀;主歌人声贴着旋律走,不做修饰;第一段副歌保留原曲情绪张力,但压缩配器厚度;第二段副歌结束后,所有人声乐器骤停,只留我清唱八小节,背景加入指尖划过琴键的摩擦声和一次深呼吸;第三段重启时,鼓点突入,吉他扫弦紧随其后,形成反差冲击。

“最后收尾呢?”我问。

“不要完满结束。”他说,“最后一个音不收实,让它悬着,像风还没走完。”

我试了试那个结尾音,让它微微颤抖,在空气中慢慢消散。

林宇闭眼听了几秒,睁开时嘴角扬起:“就是这个。”

墙上的钟指向23:19。管理员的脚步声再次靠近。

“真得走了。”他收起本子,把吉他背好。

我也合上乐谱,却发现手边的草稿纸上写满了两人交替的笔迹,有的地方甚至叠了好几层修改。最上面一行写着:《晚风》联合改编版——姜美丽 & 林宇。

“明天几点?”我问。

“老时间。”他说,“我带口琴来。还有,我录了个demo框架,你可以先听听看。”

“好。”

我们一同走出练习室。走廊灯光昏黄,脚步声在空荡的楼道里回响。拐弯前,他停下。

“其实……”他顿了顿,“我很庆幸今天听见你练琴。”

“我也是。”我说。

他笑了笑,转身朝楼梯走去。

我站在原地,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乐谱边缘。纸面还带着体温,上面的每一个符号都像是刚刚活过来的痕迹。

回到练习室取落下的水杯时,发现灯居然还亮着。我明明记得出门前关了开关。

走近才发现,林宇的笔记本落在钢琴凳上,封面朝下,露出一角写着“主歌动机调整”的便签条。

我拿起本子,准备追出去,却听见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门被推开,林悦站在那里,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夹。

“你们谈完了?”她问。

“刚结束。”我说,“林宇忘了东西,他应该马上会回来。”

她走进来,目光扫过桌上的草稿纸。“你们已经搭上了?”

“嗯。定了基本结构,明天继续细化。”

她拿起一张谱纸看了看,又放下。“节奏设计很冒险。尤其是清唱那段,一旦失控就是硬伤。”

“但我们想试试。”我说。

她盯着我看了一会儿,忽然说:“你知道为什么我会让你们组队吗?”

我不知道。

“林宇写的歌太冷,像冬天的河面。”她说,“而你唱歌的方式,总让人觉得底下有火在烧。你们俩凑一块儿,说不定能把冰层踩裂。”

我没吭声。这话听起来不像夸奖,倒像提醒危险。

“别搞砸了。”她把文件夹放在桌上,“这是正式任务书。双人舞台评估,下周五。结果计入季度评定。”

她转身要走。

“老师。”我叫住她,“如果我们改得太偏,还能算原曲吗?”

她回头:“音乐没有‘太偏’。只有‘是不是你想说的’。”

门关上前,她留下一句:“排练时间你们自己安排。只要别把灯泡熬炸了。”

我一个人站在屋里,手里攥着林宇的笔记本。

窗外夜色浓重,玻璃映出练习室的轮廓,像一艘漂在黑水里的船。

我走回钢琴前,轻轻按下开头的那个单音。

它安静地响着,像一声问候,也像一声承诺。

远处传来电梯启动的轻响,接着是脚步声由近及远。

我低头翻开林宇的本子,第一页写着一句话:

“有些歌,不是写给听众的,是写给那个终于能听懂它的人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