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非遗纪元:我的非遗传承帝国 > 第226章 沉浸纪元

非遗纪元:我的非遗传承帝国 第226章 沉浸纪元

作者:飞蚕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5:14:06

“龙湖苑”非遗样板间的开放日,注定要成为“非遗纪元”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此前,无论是线上的爆火,还是线下一课难求的盛况,亦或是与茶饮品牌的成功联名,“非遗纪元”所触及的,更多是对于传统文化有天然好奇、有学习意愿,或是对“国潮”有消费冲动的年轻群体。但这一次,站在“龙湖苑”售楼部门前那乌泱泱的人群,成分要复杂得多,也更具分量。

有扛着长枪短炮的财经、地产和设计类媒体的记者;有衣着光鲜、手持请柬的投资客和潜在购房者;有皱着眉头、带着挑剔目光前来的独立设计师和建筑评论家;甚至还有几位在业内德高望重、平日难得一见的文化界老前辈,也在助理的搀扶下莅临现场。他们的到来,不仅仅是为了看一个楼盘,更是为了亲眼验证那个在舆论场上掀起过风浪、又在跨界合作中玩出新花样的“非遗纪元”,究竟能在一个实体空间里,变出怎样的魔法。

林砚和周锐、沈砚心、赵小满等核心团队早早到场。周锐一身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与现场西装革履的房企高管们谈笑风生,应对自如,负责稳住“场子”。赵小满则带着她的团队,如同最敏锐的哨兵,散布在人群之中,实时监控着所有人的反应,捕捉着每一句低声的议论。

而林砚和沈砚心,则更像这场“魔法秀”的缔造者与解说人。林砚穿着一身素雅的改良旗袍,料子是李阿婆亲手染的深青色土布,上面用极细的银线绣着若隐若现的卷草纹,既庄重又不失现代感。沈砚心则是一贯的中式立领深色上衣,神情肃穆,目光如炬,审视着展厅内的每一处细节,仿佛一位即将迎接大考的严师。

上午十点,售楼部沉重的双开门缓缓开启。柔和的、经过精心设计的光线流淌出来,伴随着若有似无的、空灵的古琴背景音。人群鱼贯而入,原本嘈杂的议论声,在踏入大厅的瞬间,不约而同地低了下去,化为一片低低的惊叹。

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冰冷的沙盘,而是一座巨大的、完全由传统榫卯结构搭建而成的艺术装置。它形似一朵旋转升腾的祥云,又似层层绽放的花瓣,复杂的木质构件严丝合缝地咬合在一起,没有用一根铁钉,却展现出一种惊心动魄的力学之美与结构之美。阳光从高处的天窗洒落,在光滑的木料表面留下斑驳的光影,仿佛给这件沉默的器物注入了呼吸。

“这是…纯榫卯?”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设计师忍不住上前,几乎将脸贴到了木头上,仔细端详着那精巧的榫头和卯眼,“这比例,这精度…简直是艺术品!”

沈砚心适时上前一步,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是的。由浙江东阳的老师傅,带领三个徒弟,耗时七十三天,全手工完成。我们称之为‘序章’,寓意着一种基于传统智慧的全新空间构建可能。”

他的解说没有过多的渲染,只是陈述事实,却足以让懂行的人肃然起敬。这不再是博物馆里隔着玻璃柜的观赏,而是可以触摸、可以感受、甚至可以作为建筑主体一部分的活态存在。

人群继续向内流动。客厅区域,一整面背景墙由无数片烧制出微妙青灰色泽的冰裂纹瓷片拼贴而成,每一片瓷片的裂纹都独一无二,在光线下折射出深浅不一的光晕,仿佛将江南的烟雨朦胧凝固在了墙上。与之相对的,则是一组线条极简的现代沙发,沙发上随意搭着几条苏绣靠垫,上面绣着精细的太湖石图案,丝线的光泽与瓷片的哑光形成了奇妙的对话。

“我的天,这个瓷片墙…”一位穿着时尚的女士低声对同伴说,“我还以为会是那种很老气的青花瓷,没想到这么高级,这么有质感。”

她的同伴,一位看起来对设计颇有研究的男士点了点头:“关键是搭配。你看,他们没有用红木家具,而是用了意式极简的沙发,一下子就把这种传统元素从‘古典’拉到了‘当代’,告诉我们这东西完全可以活在当下。”

这才是最致命的吸引力。如果说榫卯装置展现的是“技”的震撼,那么客厅的设计展现的则是“美”的融合。它无声地击碎了“非遗等于陈旧过时”的刻板印象,证明了东方美学完全可以与现代设计语言无缝对接,甚至提升空间的格调。

真正的“沉浸式”体验,在卧室和书房区域达到了**。

卧室里,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床,而是床后方那一整幅缂丝屏风。屏风上缂的是宋徽宗的《瑞鹤图》,但进行了抽象化的艺术处理,仙鹤的姿态更加写意,祥云化为了流动的色块。在专门设置的射灯照明下,缂丝“通经断纬”带来的雕琢镂刻之感愈发明显,图案仿佛悬浮于光影之中,充满了梦幻色彩。一位地产评论人站在那里足足看了十分钟,最后对身边的助理感慨:“这已经不是软装了,这是可以传家的艺术品。这个空间因为有它,价值感完全不同了。”

书房里,一张巨大的金砖砚台被嵌入书桌,成为独特的桌面;笔架上悬挂的毛笔,笔杆是精致的扬州漆器;甚至连镇纸,都是用了乌铜走银的工艺,打造成山水的形状。参观者被鼓励在这里坐下,提笔蘸水,在金砖砚台上临摹字帖。

一位带着小孩的中年父亲,试着握了握那支漆器毛笔,他的小女儿则好奇地用手摸着冰凉的乌铜走银镇纸。

“爸爸,这个冰冰的,上面还有亮亮的花纹,好看。”小女孩说。

父亲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对身边的销售人员感叹:“说实话,以前觉得非遗这些东西,离生活太远了。但今天在这里,让孩子摸一摸,坐一坐,我突然觉得,它们好像本来就该是这样,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种感觉…很奇妙。”

这句话,恰好被在一旁默默观察的赵小满听到,她飞快地在平板电脑上记录下这个真实的用户反馈。这比任何数据都更有力。

林砚穿梭在人群中,听着这些零碎却真实的评价,心中百感交集。她看到一位挑剔的老设计师,从最初的满脸怀疑,到在榫卯装置前久久驻足,再到对着缂丝屏风微微点头;她看到那些潜在的购房者,不再是简单地询问房价和户型,而是饶有兴致地打听某把椅子是哪位师傅做的,某块刺绣可不可以定制。

她知道,他们成功了。

这种成功,不在于今天能卖出多少套房子,而在于他们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场景教育”。他们将这些非遗技艺从抽象的“文化概念”,变成了可触摸、可使用、可体验、甚至渴望拥有的“生活场景”。他们让所有人亲眼看到,非遗不是需要被供养在神龛里的化石,而是可以完美融入现代人居,提升生活品质和美学的顶级资源。

“林总。”周锐不知何时走到她身边,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低声道,“初步反馈非常好。已经有三位意向强烈的客户,明确表示就是因为这个‘非遗样板间’才决定下单的。而且,设计圈和地产圈的好几个头部自媒体,已经在现场拍照拍视频,准备发稿了。”

林砚微微颔首,目光越过人群,与站在展厅另一端的沈砚心相遇。沈砚心那张一贯严肃的脸上,此刻也难得地露出一丝微不可查的、如释重负的笑意,朝着林砚轻轻点了点头。

这一刻,无需多言。

他们不仅向市场证明了“非遗 ”模式的无限可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向自己证明了,这条路,走得通,而且可以走得无比精彩。文化的内核,可以用最现代、最贴近生活的方式,绽放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沉浸式体验,不仅仅是指参观者沉浸在空间里,更意味着,“非遗”这个概念,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和温度,沉浸入这个时代的脉搏之中。一个属于非遗的、更加广阔的商业与文明纪元,正随着这间样板间的大门敞开,扑面而来。

第226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