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非遗纪元:我的非遗传承帝国 > 第39章 寻找“1号员工”

非遗纪元:我的非遗传承帝国 第39章 寻找“1号员工”

作者:飞蚕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5:14:06

官网的需求文档和技术方案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首场线下课的筹备也进入了具体规划阶段。林砚意识到,仅靠他们三个创始人,已经无法应对即将涌来的庞杂事务。市场宣传、内容创作、用户沟通……这些需要持续投入精力和创造力的事情,必须有一个专职人员来负责。寻找公司的第一位正式员工,被提上了最紧迫的日程。

招聘信息发布在几个主流的招聘平台和本地文创类的社群中。职位是“内容运营专员”,要求有网感、熟悉新媒体、具备一定的文案和视觉表达能力,当然,最重要的是对传统文化有认同感。

简历像雪片般飞来。共享办公空间的临时打印机几乎没停过,吐出一份份承载着不同背景和期望的履历。林砚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埋首其中进行初筛。

大部分简历都遵循着标准的模板,罗列着学生会经历、实习经验、掌握的软件技能。其中不乏名校毕业生和拥有大厂实习经历的佼佼者。他们条件优秀,目标明确,言谈举止间透着职业化的训练。周锐翻看这些简历时,明显更倾向于这类“即战力”:“这个不错,在xx平台实习过,做过百万播放量的短视频项目,来了就能上手。”

然而,林砚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些简历完美得如同工业流水线上的标准件,却很难让她感受到与“非遗”这个带着泥土气息和手温的词句之间,有什么独特的连接。她需要的是一个能理解他们正在做的事情的“怪异”与珍贵,并能用这个时代的话语体系将其讲述出来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熟练的内容生产者。

就在她感到有些审美疲劳,准备从周锐推荐的几个“优等生”中安排面试时,一份风格迥异的简历吸引了她的注意。

简历的模板很简洁,甚至可以说有些朴素。姓名:赵小满。应届生,学校并非顶尖名校,专业是听起来有些缥缈的“文化资源管理”。实习经历也只有一段,是在一个本地的小型独立书店做新媒体小编。

吸引林砚的,不是这些常规信息,而是简历末尾附上的一个个人作品集链接,以及“自我评价”一栏里手绘的几个俏皮小图标和几句真诚甚至有些莽撞的话:

“擅长在故纸堆里找梗,相信古老的灵魂需要年轻的翻译官。”

“不会写假大空的公关稿,但能盯着李阿婆的手看一上午,然后写出她每一个皱纹里的故事。”

“梦想是让我的十万粉丝(虽然现在只有三百,主要是同学和亲戚)都觉得非遗酷毙了!”

林砚点开了那个作品集链接。里面不是标准的h5或者ppt,而是一个她自己搭建的、风格活泼的个人博客。里面有她为那家独立书店写的推文,文字灵动,视角独特,能将一本冷门诗集和当下的热点巧妙结合;有她拍摄的短视频,记录城市里即将消失的老手艺——吹糖人、补锅底、手工装订书籍,镜头语言虽然青涩,却充满了不加修饰的好奇与温情;甚至还有几篇她关于“国潮”现象的思考短文,虽然观点略显稚嫩,但其中透露出的对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敏锐观察,让林砚颇为惊讶。

尤其是其中一条关于“街头偶遇竹编老人”的短视频,没有煽情的背景音乐,只有镜头静静对着老人那双布满老茧、却异常灵巧的手,记录竹篾在他指尖如何从僵硬变得柔顺,最终成为一只精巧的蝈蝈笼。视频配文只有一句:“他编的不是蝈蝈笼,是快要被我们遗忘的,夏天的声音。”

这条视频的播放量并不高,但下面的几条评论却异常真诚,有人在问地址想去看看,有人在感慨手艺的神奇。

林砚反复看着这条视频和赵小满写的那些文字。在这个女孩身上,她看到了一种未经雕琢的灵气,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老东西”的好奇与热爱,以及一种试图用自己熟悉的、属于Z世代的方式去解读和传播的强烈**。这或许正是“非遗纪元”在内容层面最需要的那种“翻译官”。

她将赵小满的简历单独抽出来,递给旁边的周锐和沈砚心。

周锐快速扫了一眼,眉头就皱了起来:“应届生?没大数据运营经验?粉丝三百?林砚,我们需要的是能立刻产生流量的人。这个……太冒险了,完全是张白纸。”

沈砚心则拿着简历,仔细看了那份作品集,尤其是那条竹编老人的视频。他沉默了片刻,推了推眼镜,难得地没有立刻否定:“镜头感很朴素,没有过度渲染。文字……有点意思,至少不虚伪。”

林砚知道周锐的顾虑有道理,但她心中有一种强烈的直觉。“我知道她缺乏经验,”林砚看着两人,“但她有我们最需要的东西——真诚的热爱,以及用新鲜方式表达古老事物的潜力。经验可以培养,但这种敏感和灵气,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的第一位内容员工,我不希望只是一个执行命令的机器,我希望她是一个能和我们一起创造、一起探索的伙伴。”

她指着那条视频:“你们看,她不懂什么高深的传播理论,但她本能地抓住了最能打动人心的东西——那双手,那份专注。这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力量。我们需要有人,能把李阿婆们身上这种沉默的力量,‘翻译’给更多人看。”

周锐看着林砚坚定的眼神,又瞥了一眼沈砚心似乎并不反对的态度,沉吟了一下。他习惯于数据驱动决策,但他也明白,在创业初期,尤其是在文化领域,有时候创始人的直觉和魄力比冰冷的数字更重要。

“好吧,”周锐妥协了,但补充道,“可以给她一个面试机会。但我们必须设置一个实战考核,比如,让她在有限时间内,为李阿婆的扎染课策划一个简单的社交媒体推广方案。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同意。”林砚点头,这很公平。她立刻让助理联系赵小满,安排面试。

放下电话,林砚看向窗外。暮色渐沉,城市灯火次第亮起。她不知道赵小满是否就是那个对的人,但她愿意去相信那份简历里透露出的、笨拙却真诚的热情。

寻找“1号员工”,不仅仅是填补一个职位空缺,更像是在为“非遗纪元”这颗刚刚破土的种子,寻找第一缕能与之共鸣的阳光。

第39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