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非遗纪元:我的非遗传承帝国 > 第112章 通融的智慧

非遗纪元:我的非遗传承帝国 第112章 通融的智慧

作者:飞蚕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5:14:06

回到北京,“天工集”项目组立刻围绕陈继明师傅提出的三个条件,尤其是最关键的“结合方式”问题,展开了紧张的攻关。

徐薇带领的设计团队提出了数套方案:有建议将缂丝画片用高透的树脂封装,再镶嵌在包身,以起到保护作用;有提议在画片四周用同色系皮条进行包裹式缝合;甚至还有更大胆的,建议将缂丝与特殊处理的透明皮革进行层压……但这些方案要么因为改变了缂丝的原始触感和透气性而被沈砚心否决,要么因为可能产生的厚重感或潜在的开胶风险被徐薇自己否定。

几天过去,进展甚微。陈师傅那边也一直沉默,显然也在苦苦思索合适的题材,双方的沟通一时陷入了僵局。

沈砚心将自己关在资料室里,面前摊满了各种传统器物结构的书籍和图录。她反复咀嚼着陈师傅那句话:“硬生生缝上去,不伦不类。” 这句话点破了问题的核心——不能是生硬的“加法”,而应该是和谐的“融合”。她想起古代书画的装裱,想起可拆卸的屏风结构,想起那些既独立又互为整体的传统造物智慧。

一个灵感如同电光石火般闪过她的脑海。

她立刻找到徐薇和林砚,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们可能想复杂了。为什么一定要把缂丝‘固定’在手袋上?为什么不能让它保持独立艺术品的状态,同时又可以与手袋产生关联?”

她拿出草图,快速勾勒起来:“我们可以在手袋的正面,设计一个隐蔽的、带有精密卡扣或磁吸结构的金属框架。这个框架本身就是手袋设计的一部分,线条要极其简洁优雅。然后,陈师傅创作的缂丝画片,我们为其配一个同样极窄的、与画作意境相融的木制或金属外框。”

她将画有卡扣的草图推向徐薇和林砚:“看,就像这样。缂丝画片通过这个外框,可以严丝合缝地、轻松地卡入或吸附在手袋正面的框架上。需要时,它就是手袋最璀璨夺目的核心;不需要时,或者需要单独欣赏、保管时,可以轻易取下,作为一幅独立的缂丝艺术品陈列。甚至,未来我们可以邀请陈师傅或其他传承人,为同一款手袋创作不同题材的缂丝画片,让使用者可以根据心情、场合进行更换。”

这个构思让徐薇眼睛一亮:“可更换的‘艺术芯片’?妙啊!这完全跳出了传统奢侈品的配件思维,赋予了产品前所未有的互动性和个性化空间!而且,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尊重了缂丝作为独立艺术品的完整性,避免了任何可能损害它的缝合或胶粘。”

林砚也立刻捕捉到了这个方案的精髓:“这不仅是解决了结合的技术难题,更是升华了产品的概念。它不是在做一个包,而是在创造一个可流动的、可定制的‘微型艺术馆’。

这个方案的核心优势在于,它将选择权和尊重一并还给了陈师傅。她们没有带着一个预设的、可能冒犯其技艺的方案去强求,而是带着一个充满诚意和巧思的“可能性”去沟通。

带着这个全新的方案,沈砚心再次只身前往苏州。

还是在那个临河的老宅,陈继明师傅听完了沈砚心的阐述,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他让沈砚心将草图留下,便又回到了他的缂丝机前,仿佛一切并未发生。

沈砚心没有催促,她知道,对于陈师傅这样的人,需要时间去消化和判断。

她在苏州住下,每日只是去老宅安静地坐一会儿,看看陈师傅工作,偶尔聊几句与项目无关的、关于缂丝历史或技法的闲话。她不再提手袋,不再提方案,只是默默地陪伴,表达着最大的耐心和尊重。

第三天下午,陈师傅缂完一个复杂的云纹,放下梭子,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手指,突然开口,没头没尾地问了一句:“那框……用什么木?”

沈砚心愣了一下,随即心中涌起一阵狂喜,她强自镇定,谨慎地回答:“我们初步设想是用紫光檀,木质坚硬,色泽沉静,纹理细腻,能与大多数缂丝作品的典雅气质相配。当然,最终选择,还得看您缂织的题材和色调来定。”

陈师傅“嗯”了一声,又不说话了。他起身走到里间,翻找了一会儿,拿着一张有些年头的纸走了出来,摊在沈砚心面前的桌上。

那是一张他年轻时画的稿样,画的是一丛幽兰,几块瘦石,构图疏朗,意境清远。

“缂这个,《空谷幽兰》。”陈师傅指着稿样,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确定,“兰为君子,石喻风骨。缂丝的‘雕镂’之技,正好表现石的嶙峋与兰叶的翻转柔韧。雅致,不喧哗,配得上你们说的那个‘框架’。”

他没有选择富丽堂皇的牡丹,没有选择寓意吉祥的锦鲤,而是选择了最具文人风骨的兰石。这既是他艺术人格的写照,也暗合了“天工集”想要传递的、内敛而强大的东方美学精神。

沈砚心看着那张泛黄的稿样,心中充满了感动。陈师傅不仅接受了方案,更用他选择的题材,为这款手袋注入了灵魂。

“太好了,陈师傅!这个题材非常合适!”沈砚心由衷地赞叹。

“嗯。”陈师傅收回稿样,重新坐回缂丝机前,拿起了梭子,开始分线,语气依旧平淡,“那就这样吧。你们去做那个‘框’,我这边,开始缂丝。”

没有多余的言语,合作便在这样一种默契中真正开始了。沈砚心知道,她们用“通融的智慧”——不是妥协,而是在更高维度上寻找共生点——成功叩开了这扇紧闭的门。

她离开老宅时,夕阳正好,将河面染成一片金黄。她回头望去,陈师傅佝偻而专注的身影在缂丝机前,仿佛与那古老的机器融为一体。一针一线,即将织就的,不仅是一幅《空谷幽兰》,更是一条传统技艺通往当代世界的崭新路径。

第112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