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非遗纪元:我的非遗传承帝国 > 第81章 张师傅的“破圈”

非遗纪元:我的非遗传承帝国 第81章 张师傅的“破圈”

作者:飞蚕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5:14:06

李阿婆的意外走红,如同一块投入湖面的巨石,在“非遗纪元”内部激荡起层层涟漪。内容团队士气大振,赵小满更是连续几天走路都带着风。但在这股兴奋之余,一股无形的压力也悄然转移到了沈砚心和他所负责的传承人深度合作组身上。

尤其是苏绣大师,张清远。

张师傅与李阿婆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李阿婆质朴、亲和,带着土地般的温厚,面对镜头虽腼腆,但那份真实极易打动人。而张清远,则像他手中的苏绣一样,精致、内敛,带着一种疏离的清高。他的世界仿佛只有那一方绣绷,丝线流转间,是几十年沉淀下的孤寂与风骨。对于赵小满团队提出的“更开放、更贴近年轻人”的内容建议,他大多只是微微蹙眉,不置可否,用沉默维持着技艺的矜持。

“沈总监,张师傅那边……还是没什么进展。”赵小满找到沈砚心,语气带着些许无奈,“我们提了几个创意,比如拍他的一天,或者讲解一下苏绣最难的针法,他都不太感兴趣。总觉得……有点曲高和寡。”

沈砚心静静听着,目光落在自己办公室墙上挂着的一幅张清远早年的双面绣小品上,那是一对栩栩如生的京巴狗,毛发丝缕分明,眼神灵动。他理解张清远,那份对技艺的敬畏与自豪,不容许有任何轻慢的、哗众取宠的解读。

“他不是抗拒,”沈砚心缓缓开口,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他只是在守护他心中的‘苏绣’。在他看来,技艺本身的光芒足以照亮一切,无需额外的粉饰。”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街道熙攘的人流。“但时代变了,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改变他,而是找到一扇合适的窗,让外面的人,能窥见他那座宝库的璀璨。”

几天后,沈砚心带着一个极其简单的想法,再次拜访了张清远在苏州的工作室。他没有带拍摄团队,只带了一台小巧的高清摄像机和自己一件定制款的深灰色西装外套。

工作室里,茶香袅袅。张清远刚完成一件大型作品的收尾工作,神情略显疲惫,但看到沈砚心,还是客气地请他坐下。

“张师傅,今天不拍复杂的,也不问您问题。”沈砚心将西装外套挂在旁边的衣架上,将那台小摄像机固定在三角架上,调整好角度,对准了空着的绣绷。“我只想请您,在这件西装的领口内侧,绣一个最简单的、您觉得最能代表苏绣雅致的纹样。什么都行,您随心而定。我们只记录您刺绣的过程,不说话。”

张清远看了看那件质地精良的西装,又看了看已经架好的、并不显眼的摄像机,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沈砚心平静而诚恳的目光让他无法拒绝。这要求,似乎并不逾越他的底线。

他沉吟片刻,点了点头。没有选择繁复的龙凤花鸟,他取出一小卷接近西装颜色的深灰色丝线,又选了一根细如发丝的绣针。他戴上老花镜,在领口内侧比划了一下,心中已然有了构图——一株极简的、迎风摇曳的兰草。

镜头下,没有旁白,没有音乐(后期添加),只有最原始的环境音。绣花针穿透布料的细微“沙沙”声,丝线被拉紧时轻微的摩擦声,偶尔窗外传来的几声鸟鸣,以及张清远平稳而悠长的呼吸声。

沈砚心亲自掌镜,他运用了之前与赵小满团队讨论过的微距和特写手法。镜头紧紧跟随着那枚小小的绣花针,捕捉着针尖刺入、丝线滑出的每一个瞬间。光线从南窗透入,柔和地打在张清远那双布满细纹却异常稳定的手上,打在随着他动作微微颤动的丝线上,折射出内敛而华美的光泽。

一株兰草,寥寥数笔,却蕴含了苏绣极高的技艺。他用的是散套针,丝线劈得极细,色彩过渡自然到几乎看不出针脚,只在光影流转间,才能看到那兰叶的舒展与韧劲。整个过程,张清远全身心沉浸其中,外界的一切仿佛都已不存在,他的眼神专注得令人动容。

短短二十分钟的刺绣过程,被完整记录下来。沈砚心道谢后,带着这段原始素材回到了公司,直接交给了赵小满团队。

“后期处理,保持这份宁静和专注。”沈砚心交代,“标题就叫……‘当苏绣遇见西装’。不需要过多解释,让画面自己说话。”

赵小满团队如获至宝。阿飞在剪辑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片的质感,只做了轻微的色调优化,让那种高级的灰调和丝线的光泽更加突出。配乐选了一首空灵、略带古意的钢琴曲,音量压得很低,几乎与环境音融为一体。

视频成品只有一分半钟。开头是张清远那双苍老而灵巧的手的特写,接着镜头拉远,展现他正在一件现代西装上刺绣的反差场景,随后又是极致的微距,展示丝线如何化作栩栩如生的兰草,最后镜头再次拉远,展示绣好的成品——在西装硬挺的线条内侧,那株精致的、暗纹的兰草若隐若现,仿佛一个只有知己才懂的、低调而奢华的秘密。

视频首先在“国民非遗课堂”主账号和“张师傅的苏绣笔记”子账号同步发布。起初,数据增长平稳,符合苏绣相对“高冷”的调性。

但转机发生在发布后的第六个小时。一位拥有数百万粉丝的、专注男性时尚与生活方式的知名博主“mr. why”转发了这条视频,并配文:

“这才是顶级的‘小心机’!谁说传统工艺不能又潮又酷?把这株兰草绣在西装领口,低调、风骨、品味拉满,瞬间秒杀一切大牌Logo。求问哪里可以定制?!!”

这条转发,如同打开了某个关键的阀门。

视频瞬间冲破了原有的文化爱好者圈层,涌入了大量关注时尚、潮流、品质生活的年轻用户,尤其是那些对个性化、有文化内涵的穿搭感兴趣的都市男性。

“我靠!帅炸了!”

“原来苏绣可以这么玩?瞬间觉得我衣柜里的西装不香了。”

“这比什么限量版球衣有排面多了!”

“求链接!多少钱我都冲!”

“这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高定好吗?”

“已关注张师傅!跪求出周边!”

评论区的画风与李阿婆视频的“治愈风”截然不同,充满了惊叹号、潮流的网络用语和强烈的消费**。视频在小红书(虚构,指代图文种草平台)上更是呈现刷屏之势,相关话题 #苏绣西装#、#男人的浪漫#、#新中式高定# 迅速登上平台热门。

张清远,这位原本只在特定圈层内备受尊敬的苏绣大师,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破圈”了。他的技艺,不再被看作是陈列在博物馆玻璃柜中的遗产,而是成为了当代潮流精英眼中,代表极致品味和独特个性的“时尚单品”。

沈砚心看着后台爆炸的咨询量——其中八成都是关于西装刺绣定制的——和他手机上几位之前很难接触到的顶级时装编辑、品牌买手发来的好友申请,脸上露出了一个极淡、却意味悠长的笑容。

他找到赵小满,只说了一句:“告诉张师傅,他守护的东西,有很多人,看见了,并且,非常想要。”

赵小满重重地点头,她明白,沈总监又打赢了一场漂亮的、无声的战役。这一次,他不仅为张清远找到了那扇“窗”,更是亲手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天地的大门。

---

第81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