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非遗纪元:我的非遗传承帝国 > 第53章 苏绣大师

非遗纪元:我的非遗传承帝国 第53章 苏绣大师

作者:飞蚕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5:14:06

沈砚心的旅程与周锐的截然不同。他没有选择便捷的高铁,而是坐上了一趟慢悠悠的绿皮火车,卧铺。车轮与铁轨规律性的撞击声,像一种独特的催眠曲,也像为他接下来将要面对的文化叩访,做着心理上的铺垫。他需要这段缓冲期,将自己从云南那片浓烈奔放的土地色彩中抽离,慢慢浸润到江南烟雨朦胧、精致内敛的氛围里。

他的行囊里,没有周锐那份密密麻麻的商务计划书,只有几本关于苏绣历史和针法的专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以及一个小心包裹的、从李阿婆那里得来的扎染布样——这是他理解的“信物”,一种手艺人与手艺人之间的无声致敬。

抵达杭州后,他没有立即联系早已打听好的那位目标人物——苏绣大师张清远。而是花了三天时间,像个真正的学者或游客,流连于西湖畔、博物馆的织绣展厅、以及那些隐藏在老巷弄里的、可能售卖传统工艺品的小店。他用眼睛看,用相机记录,用心感受这座城市赋予苏绣的独特气韵。他要知道,在这片土地上,什么样的表达才是恰当的,什么样的尊重才是对方能感知到的。

第四天,沈砚心才通过一位工艺美术界前辈的引荐,预约了拜访张清远师傅的时间。地点不在商业画廊,也不在热闹的文创区,而是在城西一个颇为幽静的居民小区里,一套朴素的一楼居所,带一个小小的、阳光可以洒进来的院子。

叩响门环,开门的一位穿着素雅棉麻上衣、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老妇人,年纪与李阿婆相仿,眼神却截然不同。李阿婆的眼神是带着生活磨砺的沧桑与温和,而这位张清远师傅的眼神,清亮、锐利,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艺术家般的审视感。

“张师傅,您好,冒昧打扰。我是沈砚心。”沈砚心微微躬身,态度谦和。

张清远淡淡地点了点头,侧身让他进来。“沈老师,请进。”称呼是客气的,但语气里带着疏离。

屋内陈设简单,最引人注目的是靠窗摆放的一张巨大绣绷,上面绷着一块白色缎子,仅完成了一小部分,隐约可见是极其繁复的花鸟图案。旁边的丝线架上,色彩斑斓的丝线按色系排列,井然有序,仿佛一道静默的彩虹。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浆糊和丝线的味道。

没有寒暄,张清远直接指向绣绷:“沈老师是行家,请看吧。”

这不是邀请,更像是一种考验。沈砚心走近,没有立刻评价绣品本身,而是目光落在绷架的榫卯结构、绷布的松紧度,以及旁边一枚搁在丝绒布上的、被手指磨得温润光滑的木质绣针上。

“绷布平整如镜,张力均匀,这是基本功,也是最见功夫的地方。”沈砚心开口,声音平稳,“用的是传统的‘细绣’手法,丝理走向完全遵循画理,尤其是这只鸟雀的羽毛部分,用了‘施针’和‘滚针’结合,才能表现出这种蓬松感和光泽变化。”

张清远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惊讶,但很快隐去。“看来沈老师不是门外汉。”

“略知皮毛,在张师傅面前是班门弄斧。”沈砚心诚恳地说,“我研究过您的几幅代表作,尤其是那幅《莲塘清趣》,用‘虚实针’表现水汽氤氲,用‘套针’表现莲瓣的层层叠叠,几乎达到了‘以针代笔,以线为墨’的境界,令人叹服。”

他提到的是张清远早年的成名作,也是学术界公认能体现其艺术造诣的精品。张清远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能说出这些门道的年轻人,确实不多见了。

“都是老黄历了。”她语气依然平淡,但不再那么冰冷,“沈老师这次来,不只是为了讨论技法吧?”

沈砚心知道,真正的交锋开始了。他没有回避,但也绝不急切。

“是的,张师傅。我代表‘非遗纪元’,一个致力于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生活连接起来的平台。我们真诚地希望能与您这样的顶尖艺术家合作。”

“合作?”张清远微微挑眉,嘴角似乎牵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嘲讽,“怎么合作?把我的绣品放到网上,标上价格,让不懂行的人指指点点?还是搞那些所谓的‘体验课’,让外行来糟蹋我的丝线?”

她的抗拒,直接而尖锐,完全在沈砚心的预料之中。

“不,张师傅。”沈砚心摇头,目光坦然,“我们绝不介入您的创作和现有的高端定制业务。恰恰相反,我们希望合作的,是您的‘知识’,是您愿意分享的那部分‘美学’。”

他停顿了一下,观察着张清远的反应,见她没有立刻打断,才继续道:

“我们想邀请您,作为我们‘非遗联盟’在苏绣领域的首席艺术顾问。您不需要教授核心的、赖以成名的独门针法。您可以开设一些关于苏绣美学、色彩搭配、纹样寓意的讲座,或者指导学员完成一些简单的、装饰性的小件作品。目的是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理解苏绣为何是‘软黄金’,为何能成为‘东方艺术的明珠’。”

“至于您的绣品,”沈砚心目光转向那幅未完成的作品,语气带着敬意,“它们是无价的艺术品。我们平台希望做的,是通过我们的渠道和内容能力,向更广阔的人群,讲述它们背后的故事、技艺的难度、以及您倾注其中的心血与岁月。我们相信,理解,是尊重和珍视的前提。当人们真正理解了它的价值,价格,反而是最不需要多言的东西。”

他没有提保底分成,没有提市场规模,他提的是“理解”,是“价值”,是“知识”的传递。

张清远沉默了。她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他的眼神清澈而坚定,没有商人的算计,只有一种对技艺本身的尊重和一种……似乎是想要搭建某种桥梁的执着。

她见过太多打着“合作”、“推广”旗号,实则只想榨取她名声和作品商业价值的人。但这个人,似乎有点不一样。

“说得很好听。”良久,张清远才缓缓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但我怎么知道,你们不是换了一种更聪明的方式来利用我呢?”

沈砚心知道,第一次拜访,能进行到这里,已经不易。他不再试图说服,而是从随身的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那块李阿婆的扎染布样。

“张师傅,这是云南的一位苗族扎染传承人,李阿婆的作品。在认识我们之前,她的作品也只是在本地集市上,被游客当作便宜的纪念品。现在,通过一种彼此尊重的方式,她的技艺被更多人看见和认可,她也找到了传承的新路径。”

他将布样轻轻放在旁边的茶几上,那奔放自然的冰裂纹理,与室内精致典雅的苏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又奇异地和谐。

“我们不敢保证一定能成功,但我们承诺,会像尊重李阿婆和她的扎染一样,尊重您和您的苏绣。合作的方式,您可以完全主导。我们,只是桥梁。”

沈砚心站起身,微微鞠躬:“今天冒昧打扰了。请您不必现在就答复。我们会等待您的消息。无论结果如何,能亲眼见到您的作品,聆听您的见解,已是不虚此行。”

他没有留下任何合同草案,也没有催促,只是留下了那块扎染布样,和一个真诚的态度。

离开张清远家,走在江南细密的雨丝中,沈砚心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第一颗种子已经埋下。它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江南的雨露慢慢滋养,才有可能发芽。

他拿出手机,在团队群里回复了四个字:“初见,已叩门。”

第53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