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非遗纪元:我的非遗传承帝国 > 第23章 扩大招募

非遗纪元:我的非遗传承帝国 第23章 扩大招募

作者:飞蚕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5:14:06

市集上那些无声却灼热的目光,如同无数条无形的丝线,缠绕在林砚身上,清晰地将一种沉甸甸的期待传递到她心中。李阿婆的成功案例,像一盏骤然点亮在迷雾中的灯塔,其光芒不仅照亮了李阿婆自身的航程,更让周围无数仍在黑暗中徘徊的小船,看到了靠岸的方向。

林砚知道,她不能再仅仅满足于“阿婆的蓝”这一个成功样本。星星之火已然燃起,接下来要做的,不是小心守护这一簇火苗,而是要让这火焰,引燃更多等待已久的薪柴。她的“非遗联盟”,必须从构想走向实质性的扩张。

然而,扩张不等于盲目收编。李阿婆的合作之所以顺利,源于机缘巧合下的深度了解和信任建立。面对市集上其他几十位手艺各异、性情不同的传承人,她必须有一套清晰的标准和审慎的策略。热情不能取代理性。

回到客栈,她再次打开电脑,在“非遗联盟”计划书下新建了一个文档,标题为:“传承人筛选与合作拓展方案”。

她首先列出了核心筛选标准:

1. 技艺的非遗属性与独特性: 必须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和传承历史的非遗项目或传统手工艺。技艺本身需具备一定的艺术价值或实用价值。

2. 传承人的技艺水准与稳定性: 传承人需技艺精湛,是该项手艺的真正掌握者,并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优先考虑那些像李阿婆一样,面临传承困境却依然坚守的老手艺人。

3. 合作意愿与开放心态: 传承人需要有一定的意愿接受新的模式和改变,能够理解和认同品牌化、设计赋能的价值,愿意在保持技艺本真的前提下进行有限度的创新尝试。

4. 人品与可靠性: 诚信、负责是长期合作的基础。需要通过侧面了解和直接接触进行判断。

依据这套标准,她的目光首先投向了市集上几位给她留下较深印象的手艺人:

· 银匠杨师傅(老杨): 手艺扎实,擅长錾刻精细的民族图案,作品古朴厚重。但设计略显陈旧,销售情况一般,为人看起来爽直。

· 陶艺师周师傅(老周): 采用古法柴烧,陶器色泽温润,带有天然的“火痕”肌理,极具独特性。但产品器型传统,易碎难运输,且他本人性格似乎有些固执。

· 一位做木雕佛像的陈师傅: 雕刻技法娴熟,佛像开脸慈悲庄严。但作品题材单一,市场狭窄,且师傅寡言少语,难以沟通。

目标初步锁定,林砚开始了系统性的接触。她没有再像最初对待李阿婆那样,先从情感沟通入手,而是采取了更有效率的“案例展示 模式说明”的方式。

她选择了一个下午,市集相对清闲的时候,先来到了银匠老杨的摊位。

“杨师傅。”林砚微笑着打招呼。

老杨一见是她,立刻放下手中的工具,脸上堆满了热情甚至有些局促的笑容:“林姑娘!来来,快请坐!”他连忙用袖子擦了擦旁边唯一一张小凳子。

林砚没有坐,而是拿出手机,调出“阿婆的蓝”在线上的一些精美产品图和高分评价,递给老杨看。“杨师傅,您看,这是李阿婆现在的围巾,和我们合作后,包装、讲故事,线上销售的情况。”

老杨凑过来,眯着眼仔细看着屏幕上的图片和文字,嘴里不住地发出“啧啧”的惊叹声。“了不得,真了不得……阿婆这下可是熬出头了!”

“杨师傅,”林砚收回手机,目光诚恳地看着他,“您的手艺,我看也非常好。尤其是您錾刻的这些花纹,又细又活,是机器绝对做不出来的。我在想,如果我们合作,也许可以把您的银饰,也做一些新的设计和包装,比如打造成更符合年轻人审美的文创饰品,或者高端定制系列,让它的价值也能被更多人看到。”

老杨听得眼睛发亮,但随即又露出一丝忧虑:“林姑娘,不瞒你说,我这东西……重,材料也贵,定价高了,怕没人要啊。而且,我这老花样,年轻人能喜欢吗?”

“这正是我们需要一起解决的问题。”林砚肯定地说,“材料贵,恰恰说明价值高,关键是如何让消费者认同这个价值。花样可以微调,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在保留您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做一些更现代、更百搭的设计。如果您有兴趣,我们可以详细聊聊合作模式,和李阿婆那边类似,有保底,有分成,共同发展。”

老杨搓着手,脸上是明显的心动,但又带着对未知的忐忑。“我……我考虑考虑,跟我家里人也商量商量,行吗?”

“当然可以。”林砚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您想好了,随时找我。”

接着,她又用类似的方式接触了陶艺师老周。老周对林砚提到的“将柴烧陶器的独特肌理与现代茶器、花器结合”的想法表现出兴趣,但对他坚持的某些传统器型是否应该改变,与林砚产生了一些分歧。林砚没有强求,只是请他再斟酌,强调合作的前提是互利共赢,并尊重技艺核心。

她也尝试与那位木雕陈师傅沟通,但对方只是沉默地听着,偶尔点头或摇头,几乎不发表意见,沟通难度极大。林砚意识到,这类沟通意愿过低的传承人,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或更合适的契机,暂时不适合作为首批拓展的目标。

几天下来,林砚接触了五六位潜在合作者。反馈各不相同,有意向明确的,有犹豫不决的,也有直接婉拒的。这让她更深刻地认识到,非遗联盟的拓展,绝非简单的复制粘贴,每一个合作都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沟通和方案定制。

但收获也是显着的。银匠老杨在和家人商量后,主动联系了她,表示愿意尝试;陶艺师老周也松了口,同意先拿几件作品试试水;甚至有一位做民族刺绣的张阿姨,在观望了几天后,主动找到林砚的客栈,询问合作的可能。

林砚的笔记本上,渐渐列出了一个初步的、有待进一步评估和洽谈的“潜在合作伙伴名单”。

她知道,这将意味着巨大的工作量激增。产品设计、生产标准、质量把控、供应链管理、市场推广……每一个新加入的品类,都像一个新开辟的战场。

但看着那份不断延长的名单,林砚心中没有畏惧,只有愈发澎湃的动力。

“非遗联盟”的骨架,正在她的努力下,一点点地长出新的血肉。

从一个人,到一支队伍;从一个品牌,到一个生态。

这条路上,挑战丛生,但前景,也愈发清晰和壮阔。

---

第23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