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非遗纪元:我的非遗传承帝国 > 第183章 “非遗之光”

非遗纪元:我的非遗传承帝国 第183章 “非遗之光”

作者:飞蚕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5:14:06

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的会议厅。与时装周的炫目浮华截然不同,这里笼罩着一种庄重而理性的氛围。深色的木质墙面,环形排列的座椅,不同肤色的代表们面前摆放着同声传译设备,空气里弥漫着多种语言低沉的杂音,如同文明交汇的絮语。

林砚坐在发言席上,面前是准备好的讲稿和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精心制作的ppt。但她没有立刻开始。她深吸一口气,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那些或好奇、或审视、或期待的面孔。他们中有西装革履的官员,有穿着民族服饰的手工艺代表,有目光锐利的学者,也有来自各大媒体的记者。

“尊敬的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林砚开口,流利的英语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她的声音清晰而稳定,没有刻意营造激情,却带着一种源自实践的确信,“在展示具体数据和案例之前,我想先请大家看一张图片。”

她身后的巨大屏幕亮起,没有复杂的图表,只有一张放大的特写照片——李阿婆那双布满皱纹和老茧的手,正将一束棉线浸入靛蓝色的染缸,蓝色的汁液如同时光,浸润着苍老的皮肤与洁白的棉线。

“这是一双中国云南一位普通扎染艺人的手。”林砚的声音放缓,“这双手,在过去六十多年里,重复了成千上万次这样的动作。在她年轻时,这门手艺能让她养家糊口;但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这双手创造的价值,一度变得微乎其微,甚至无法换来一条机器生产的围巾。”

台下变得安静,许多目光聚焦在那双充满岁月和劳作痕迹的手上。

“我们‘非遗纪元’的故事,就始于对这双手所代表价值的追问——为什么凝聚了时间、智慧与文化记忆的手工创造,会在现代市场体系中失语?”林砚引入了核心,“我们五年的探索,试图回答的,正是这个问题。而我们的答案,可以概括为一个理念:基于文化本真的价值重塑与生态构建。”

她没有停留在抽象概念,迅速切入实质。

“价值重塑,并非简单的包装和提价。”她切换ppt,展示了李阿婆工坊从过去单一的传统图案,到如今丰富多彩的现代衍生品系列,旁边附上了其收入增长的曲线图。“而是通过深入理解技艺的文化内核,比如扎染的‘偶然天成’之美,将其与现代设计、市场需求结合,重新定义它在当代生活中的角色和意义。我们从一条围巾开始,让它走进了时尚秀场、高端家居、甚至年轻人的日常穿搭。价值重塑的关键,是找到传统技艺与当代人情感和功能的连接点。”

接着,她展示了“非遗纪元”的商业模式图,清晰勾勒出“传承人联盟-标准化工坊(手作单元)-国民课堂(大众市场)-天工集(高端品牌)-线上商城(全域渠道)-数据中台(精准驱动)”的闭环。

“单一的商业成功是脆弱的。”林砚强调,“我们构建的这个生态,旨在为技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系统性的支持。传承人联盟和标准化工坊,保证了技艺的传承有序与品质可控,也解决了规模化生产的瓶颈;国民课堂和线上商城,培育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市场认知;天工集树立了文化高度和品牌价值;数据中台则让我们的所有决策,能更精准地响应市场需求。这个生态,让技艺的保护、传承、创新和商业化,形成了一个相互滋养的良性循环。”

她分享了具体数据:带动直接就业的传承人及工匠数量,培养的年轻学徒人数,国民课堂覆盖的城市和参与人次,“天工集”在国际市场的接受度和品牌溢价……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活生生的改变。

然后,她引入了“东韵”的案例,没有回避挑战。“商业化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我们正面临新的竞争者,他们以更快速、更视觉化的方式解读‘新中式’。这促使我们反思,也让我们更坚定:创新不能以牺牲文化本真为代价。 就像一棵树,枝叶可以伸向天空,探索阳光雨露,但它的生命力,永远来自于深扎土壤的根系。”她再次回到了“根与芽”的比喻,台下不少人微微颔首。

最后,她的语气变得更加深沉,带着一种展望未来的使命感。

“五年前,我们只想让一位老艺人的围巾得到公正对待。今天,我们看到了这个模式更广阔的可能性。非遗保护,不应是文明博物馆里的静态陈列,而应是活态的生长与交流。基于我们已有的实践和思考,我谨在此,代表‘非遗纪元’,正式提出一项国际倡议——‘非遗之光’全球计划。”

大屏幕上出现了计划的Logo,一束温暖的光,穿透象征着不同文明的符号,汇聚在一起。

“‘非遗之光’计划承诺,”林砚清晰地说道,“第一,‘薪火相传’项目:‘非遗纪元’将每年全额资助一百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手工艺人来华,进入我们的工坊和联盟体系,进行为期三至六个月的深度研修与交流学习。他们不仅可以学习中国的特定技艺,更重要的是,可以深入了解我们如何构建商业生态、如何实现技艺与现代生活的结合。”

台下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许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眼睛亮了起来。

“第二,‘数字方舟’项目:我们将与UNESco合作,利用区块链、VR\/AR等数字技术,共同构建一个开放性的‘全球非遗数字档案库’。对濒危的、特别是缺乏传承人的珍贵技艺进行高精度数字化采集和存证,实现永久性、可追溯的保护,并向全球研究者和社会公众开放。”

学者和科技领域的代表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

“第三,‘创新工场’项目:我们将设立‘非遗之光’创新基金,每年遴选和支持十个由不同国家手工艺人与合作者提出的、具有文化价值与市场潜力的创新项目,提供种子资金、导师指导和全球渠道资源。”

林砚总结道:“女士们,先生们,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非遗之光’计划,是我们希望贡献的一份力量。我们相信,通过商业赋能、科技助力与全球协作,散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文明星火,可以彼此照亮,汇聚成光,共同照亮人类文化的未来。”

她微微鞠躬:“谢谢大家。”

短暂的寂静后,掌声如同潮水般涌起,持久而热烈。这掌声,不仅仅是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业案例,更是为了那份超越商业、指向文明共同未来的格局与担当。

林砚走下讲台,几位非洲、南亚地区的代表立刻围了上来,急切地询问“非遗之光”计划的具体细节和申请方式。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和李阿婆当初听到UNESco邀请时相似的光芒——那是一种看到了希望的光芒。

站在人群外围,周锐、徐薇和沈砚心(通过视频连线)相视一笑。他们知道,“非遗纪元”从此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他们的“帝国”,不再仅仅是一个商业实体,更成为了全球非遗保护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一盏试图照亮更多人的“光”。

第183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