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农民工在三国虐爆名将能臣 > 第202章 新政伊始·朝堂之上的新面孔

启元元年,正月十六,华朝第一次大朝会。

天色未明,洛阳皇城的轮廓在稀薄晨雾与未熄宫灯映照下,显露出森严气象。

朱雀门外,等候入朝的官员们已排成长列。

与以往任何朝代都不同,这支队伍中,身着朱紫,位列公侯者,十之七八皆是面孔黝黑,举止间带着沙场煞气或工匠朴拙之气的“潜渊系”骨干。

他们或许不太熟悉繁复的觐见礼仪,相互间的招呼也多是拍肩捶胸,带着军营里的爽朗,但人人眼中都闪烁着一种昂扬的,急于做事的锐气。

“咚咚咚——”景阳钟响,宫门缓缓开启。

百官按品秩鱼贯而入,走过巨大的广场,步入气势恢宏的太极殿。

殿内金碧辉煌,蟠龙柱下,御座高悬,袁大山已端坐其上,冕旒后的目光平静而深邃。

白素雅则于珠帘之后,虽不直接临朝,其存在本身便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内心oS:袁大山看着台下这群大多跟自己一样出身微末的兄弟伙计,心里有点想笑,又有点自豪:好嘛,这朝堂,跟咱当初的工棚议事也没差太多,就是地方敞亮了,衣服好看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礼官引导下,山呼之声响起。

声音洪亮,却难免参差不齐,不少武将动作僵硬,显然是临时恶补的礼仪。

站在文官队列稍后位置的诸葛瑾、顾雍等前朝旧臣,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但很快掩饰过去,只是垂下的眼眸中,难掩一丝诧异与不适。

这朝堂……太不一样了。

“众卿平身。”

袁大山声音沉稳,“今日乃新朝首次大朝会,诸事繁杂,不必过分拘泥虚礼,有事速奏,讲求实效。”

开场白就定下了基调——效率至上。

首先出列的是新任尚书令柳如梦。

她手捧一卷厚厚的文书,声音清晰,语速不快却条理分明:

“陛下,娘娘。根据各地初步统计,去岁战事波及州郡,田亩荒芜约三成,流民登记在册者逾百万户。

“户部侍郎李四火已初步拟定《垦荒安民令》,核心有三:

“一,无主荒地,准许流民开垦,三年内免赋;

“二,由将作监提供改良农具图样,各郡县工坊仿制,低价或赊贷与民;

“三,兴修水利之处,优先以工代赈。请陛下御览。”

她没有堆砌辞藻,直接切入核心问题,列出解决方案。

袁大山接过内侍传上的文书,快速浏览,随即点头:“准!即刻下发各州郡,令其限期上报实施细则,不得拖延!”

【内心oS(袁大山):李四火这小子,搞后勤出身,数据就是扎实。柳如梦归纳得也清楚,一眼就能看明白要害。】

“臣遵旨!”柳如梦躬身退下,动作干净利落。

紧接着,工国公张三铁出班。

他手里拿着的不是笏板,而是一卷巨大的图纸,显得有些突兀,但他浑不在意,瓮声瓮气地汇报:

“陛下,洛阳至长安的官道拓宽、取直工程,图纸、预算已由牛小牛核算完毕,征发民夫及物料调度方案也已拟妥。

“另,黄河几处险要河堤加固,需立即动工,以防春汛。还有,各主要矿场需增加安全措施,这是臣拟的《工矿安全条陈》……”

他一项项说着,全是实打实的工程,数据精确,工期明确。

旧臣队列中传来几声低低的吸气声。

如此直白地在朝堂上讨论预算、工期,在他们看来,近乎“言利”,有失体统。

但袁大山听得频频点头:“准!所需钱粮,与户部对接。安全条陈,着工部即刻颁行天下,凡有违反,重罚!”

【内心oS:要的就是这个!三铁还是实在,不玩虚的。安全条陈?好家伙,这安全意识领先时代一千年!】

轮到礼部尚书李丽丽,她汇报的是即将到来的万国来朝及春祭大典安排。

她没有引经据典,而是直接说流程,人员分工,物资准备,甚至考虑了不同邦交使臣的接待规格差异,务求实效且不失国体。

袁大山同样快速批准。

朝会进程极快,处理政务的效率高得让诸葛瑾等人咋舌。

许多在过去需要反复扯皮,拖延数月的议题,在这里往往片刻就有决断。

当然,也并非全无插曲。

轮到兵部汇报边军轮换事宜时,一位原西凉降将出身的兵部郎中,许是习惯了军中做派,汇报到一半,竟直接指着地图对身旁一位老臣嚷道:

“老大人你看,这处关隘若不增兵,羌人定然从此处钻进来!”

吓得那老臣连连后退。

又有一次,讨论到某郡官员任命,勇国公武二石觉得那人不错,直接粗声粗气地插话:

“俺看那小子行!能打……呃,是能干!”

引得众人侧目,他自己也挠头讪笑。

这些小小的“失仪”,让一些恪守礼法的旧臣面露尴尬,甚至有人微微摇头。

但在袁大山看来,这不过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然。

【内心oS:袁大山看着武二石那憨样,差点笑场:这莽夫……不过话说回来,他看人有时候还挺准。算了,规矩慢慢教,这股子敢说话的劲头不能打压。】

他甚至注意到,柳如梦在退回班列时,悄悄拉了拉张三铁的衣袖,示意他把图纸卷好;

李丽丽则在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对那位插话的兵部郎中使了个眼色,后者立刻意识到什么,涨红了脸低下头。

这些小动作,让袁大山心中更加欣慰。

他们或许还不够圆滑,但他们在学习,在互相提醒,在努力适应新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他们心是齐的,目标是一致的——把这个新生的国家治理好。

朝会持续了近两个时辰,处理的大小政务超过了过去一个月的量。

当袁大山宣布散朝时,许多草根出身的官员立刻三五成群,一边往外走,一边还在激烈讨论着刚才的议题,或者相约去衙门继续细化方案,那股蓬勃的朝气与实干精神,几乎要溢出太极殿。

袁大山最后看了一眼那些略显拘谨,默默退出的旧臣背影,又看了看身边这些虽然举止还不够优雅,却充满无限可能性的“自己人”,嘴角微微上扬。

【内心oS:袁大山站起身,舒展了一下筋骨:有点乱,有点吵,但真他娘的有活力!慢慢来,都是好苗子,练练就好了!这天下,交给他们,我放心!】

新的时代,就在这略显嘈杂却效率惊人的朝会中,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本章完)

---

【下章预告】

朝堂新气象已现,卧龙岂能长久沉寂?袁大山亲赴幽居,以诚相询,诸葛亮有感新朝锐意,终献安蜀良策!顶级智囊归心,巴蜀大地将迎何种变革?《第203章:诸葛归心·卧龙献策安巴蜀》敬请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