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农民工在三国虐爆名将能臣 > 第72章 筑城大业

农民工在三国虐爆名将能臣 第72章 筑城大业

作者:潜渊如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5:02:26

潜渊城的夯土墙在春日暖阳下蒸腾着泥土的潮气。城墙之内,早已不复当初的混乱与萧条。第一期建设的喧嚣尘埃落定,留下的是一片生机勃勃却又亟待完善的轮廓。袁大山站在新落成的议事堂前,目光如鹰隼般扫过这片他亲手参与规划、众人用血汗浇灌出的土地。空气中弥漫着木屑、铁锈、新翻泥土以及远处灶间传来的食物香气,混合成一种独特的、属于“建设”的味道。

内心oS (袁大山):基础有了,但远远不够!乱世如逆水行舟,不进则亡!教育、军工、商贸、农业……四轮驱动,一个都不能瘸!全面发展才是硬道理!

他的视线首先投向城东那片相对安静的区域。那里,原本几间稍显完好的旧屋被清理出来,围起了一个小小的院落。此刻,阵阵稚嫩而参差不齐的诵读声正从里面飘出,如同初春枝头冒出的嫩芽,虽微弱,却充满了向上的力量。那是潜渊城的第一座正式学堂。

学堂内,光线透过新糊的窗纸,柔和地洒在略显粗糙的原木桌椅上。十几个年龄不一的孩子坐得笔直,小脸绷得紧紧的,眼神却亮晶晶地追随着前方那道素雅的身影。白素雅今日未穿惯常的素净医袍,换了一身更便于行动的浅青色布裙,乌发依旧用那支乌木素兰簪简单绾起。她手持一根削磨光滑的木棍,指着挂在泥墙上的一块用木炭涂抹过的平整木板,上面用清晰有力的笔划写着几个大字:天、地、人、潜、渊。

“天地人,是我们生息的根本。潜渊,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城池。”白素雅的声音清越而温和,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认识这些字,才能读懂告示,才能记录药方,才能看懂地图,才能……更好地守护我们的家。”她耐心地引导着孩子们一遍遍跟读,纠正着发音。角落里,甚至坐着几个眼神热切的年轻妇人,她们抱着更小的孩子,也努力地跟着默念,手指在膝盖上笨拙地划动。

内心oS (袁大山):(看着素雅专注的侧影)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光有勇武的士兵不够,得有一代代识文断字、明白事理的新血!素雅主管最合适,她的耐心和威望无人能及。这些种子,将来都是潜渊的栋梁!

学堂的朗朗书声,很快被城西方向另一种更为铿锵有力的声音所覆盖——那是密集而富有节奏的金属敲击声,如同潜渊城强劲的心跳。

袁大山大步流星地走向扩建后的铁匠工坊区。原本狭小破旧的棚子已被推倒,取而代之的是几座高大宽敞、用粗大原木和厚实夯土垒砌而成的工坊。巨大的风箱在几个壮汉的合力拉扯下,发出“呼哧呼哧”的喘息,将炉膛内的火焰鼓动得炽白耀眼,热浪扑面而来。火星如同狂舞的金色萤火虫,在弥漫着汗味、煤烟味和铁腥味的空气中飞溅。

张三铁赤着精壮的上身,肌肉虬结,古铜色的皮肤上布满汗珠和细小的烫伤疤痕。他正挥舞着一柄分量惊人的大锤,每一次砸落都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铛!”声,精准地锻打着一块烧得通红的铁胚。在他身边,几个徒弟和招募来的新铁匠,有的在反复锻打矛头,有的在淬火,有的在精心打磨着初具雏形的环首刀刀身。角落里,堆放着几副用熟铁片和厚牛皮尝试铆接的简易胸甲,虽然粗糙,却闪烁着冷硬的防御光泽。

“城主!”张三铁看到袁大山,停下手中的活计,用搭在肩上的破布擦了把汗,声音洪亮,“您看!这批环首刀,俺们改进了淬火的法子,用的是东头老泉眼的冷水,反复锻打的次数也加了!保证比上次的更韧更利!”他拿起一把半成品,屈指在刀身上一弹,发出清越悠长的嗡鸣。

袁大山接过刀,入手沉重,刀身线条流畅,寒光隐现。他仔细审视着刃口和刀背的厚度比例,点了点头:“很好!张大哥,刀矛是我们的爪牙,甲胄是我们的鳞片!质量就是兄弟们的命!农具那边也不能落下,春耕在即,锄头、犁铧,要结实耐用!”

内心oS (袁大山):军工是命脉!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坚固的鳞甲,潜渊就是一块肥肉!张三铁这技术宅加拼命三郎的组合,真是捡到宝了!得想办法再搞点好铁料……武器升级和农具普及,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离开热浪滚滚的铁匠铺,袁大山转向城南一处新开辟的区域。这里相对安静,几间简易的棚屋充当了仓库和交易点。周一木正带着几个机灵的年轻人,清点着几辆简陋骡车上装载的货物:成捆的、散发着咸腥气的粗盐,几把新打制的柴刀和锄头,还有一些妇人们编织的草席、草鞋。

“周先生,这次去‘灰石集’,怎么样?”袁大山问道。

周一木捋了捋山羊胡,眼中闪烁着商人特有的精光,低声道:“回城主,还算顺利。用盐和铁器开路,比预想的受欢迎。换回了三车粮食,主要是豆子和黍米。还有一些珍贵的药材种子,素雅姑娘点名要的。还有这个……”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小布袋,里面是几块黄澄澄的硫磺和一小包硝石,“按您的吩咐,从几个行脚商人手里高价换来的,量不多,但开了路子。”

“很好!”袁大山眼睛一亮,“粮食是根本,药材是保障,这些硫磺硝石更是关键!下次可以带些我们晒的干菜、腌肉试试水。记住,安全第一!宁可不做,也不能暴露潜渊的位置和虚实。”

内心oS (袁大山):商业是血液!光靠自给自足不行,必须流通起来!盐和铁器是硬通货,能换来急需的物资。硫磺硝石……这可是未来的大杀器!周一木老成持重,让他负责商贸最稳妥。慢慢来,先在边缘地带建立信任,形成小循环。

最后,袁大山走向城外的田野。经过一冬的休整和初春的翻耕,大片新开垦的土地已经初具规模。田埂被修整得笔直,引水渠纵横交错,将琴山流下的溪水引向四方。许多青壮和妇孺正在田间忙碌,播种、覆土。

在一处田头,袁大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老农孙石头。他正蹲在地上,捧着一把新领到的麦种,眉头紧锁,嘴里念念叨叨。旁边站着几个年轻后生,脸上带着犹豫和不解。

“孙伯,怎么了?”袁大山走过去问道。

孙石头见是城主,连忙站起身,黝黑的脸上满是沟壑,带着庄稼人特有的固执:“城主,您说这‘选种’,要挑饱满的、没虫眼的,俺懂!可这‘轮作’……好好的地,种了一季麦子,不让接着种,非要种豆子?这不是瞎耽误工夫吗?地力……俺看这地肥着呢!”

袁大山没有直接反驳,而是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在手中捻了捻,又示意孙石头也感受一下。“孙伯,您是老把式,您看这土,是不是比刚开出来那会儿,颜色浅了点,捏起来也没那么油润了?”

孙石头仔细捻了捻土,脸色微微一变。

“麦子耗地力厉害,连着种,地就‘累’瘦了,长不出好庄稼,还容易招虫害。”袁大山耐心解释,“种一季豆子,豆子的根瘤能养地,豆秆豆叶翻进地里也是好肥料。这叫‘休养’,让地缓口气。明年再种麦子,保管比今年长得更旺!您看那边划出来准备种豆子的地,是不是去年种过麦子的?”

孙石头顺着袁大山指的方向看去,又低头看看手里的土,沉默了半晌,最终闷闷地点了点头:“城主说的……好像是有那么点道理。行,俺听您的!试试!”他转身对那几个后生挥挥手,“愣着干啥?按城主说的,这块地,种豆子!仔细点!”

内心oS (袁大山):农业是根基!吃饱肚子才有力气搞建设、练精兵!靠天吃饭的老经验要尊重,但更先进的耕作技术必须推广!轮作、选种、堆肥……一点一滴积累,才能保证粮食的稳定产出。孙石头这样的老农信服了,推广起来就容易多了。

夕阳西下,将潜渊城的一切都染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辉。学堂里,白素雅领着孩子们唱着简单的歌谣,歌声稚嫩却充满希望;铁匠铺中,锻打的火花依旧飞溅,为这座城锻造着锋利的爪牙;南门的小集市安静下来,周一木正借着最后的天光记录着账目;田野里,辛勤的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扛着农具踏上归途,谈论着新种下的希望。

袁大山站在初具规模的城墙上,俯瞰着这片在他和众人手中一点点改变的土地。耳边是夯土号子、读书声、打铁声、算盘声、农人的笑语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曲最动听的“筑城大业”交响乐。

内心oS (袁大山):(豪情与压力并存)教育在发芽,军工在淬火,商贸在萌芽,农业在深耕!这才是真正的筑城!每一步都艰难,但每一步都踏在实处!潜渊的根基,正在这汗水与智慧的交织中,一点点变得坚不可摧!路还长,但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