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70年代:我一进山美女排队献身 > 第181章 这是人能想出来的?!

李默住进姚家的消息,并没有在县委大院里掀起太大的波澜。

在外人看来,这不过是姚县长惜才,给一个有功的农村少年安排个住处,方便照顾而已。

毕竟李默治好了姚虞花的病,这份恩情摆在那里,怎么优待都不过分。

然而几天之后,大院里的一些人就品出不对劲的味道了。

农业局的季科长是第一个感觉到诡异的。

那天,他揣着一份关于春耕生产的报告,兴冲冲地来找姚县长汇报工作。

一进书房,他就愣住了。

书房里,姚县长并没有坐在他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后,而是搬了张小马扎,坐在一个年轻人旁边。

他手里拿着个小本本,正伸着脖子,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年轻人用铅笔在几张草纸上写写画画。

那个年轻人,正是前几天住进来的乡下小子李默。

“咳,县长。”季科长清了清嗓子,试图引起领导的注意。

姚和韵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眉头一皱,有些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老季啊,什么事?不急的话先放着,我这正忙着呢。”

说完,他又把头转了回去,指着草纸上的一个圈,虚心请教道:“李默,你说的这个‘养殖区’和‘种植区’分离,是为了防疫?可咱们农村,猪圈鸡窝不都是挨着房子建的吗?哪有那么多讲究?”

李默头也没抬,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一行清晰的字迹。

“人畜混居,是最大的疫病源头。一旦发生猪瘟、鸡瘟,就是毁灭性的打击!我们要搞规模化养殖,就必须把防疫放在第一位!

养殖区要选在村子的下风口,远离水源地,并且要设置隔离带和消毒池。”

姚和韵听得连连点头,在本子上飞快地记录着,嘴里还念念有词道:“下风口,远离水源,消毒池......对对对,这个重要,太重要了!”

季科长站在原地,张着嘴,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受到了冲击。

这......这是什么情况?

堂堂一县之长,在跟一个毛头小子请教怎么搞养殖?而

且那态度,哪里是上级对下级,分明就是个小学生在听老师讲课!还是那种生怕漏掉一个字的三好学生!

“那个......县长,春耕的事......”季科长不死心地又说了一句。

“春耕春耕,你就知道春耕!”姚和韵猛地回头,瞪了他一眼,“你那报告里写的,无非就是老一套,什么深挖沟、多积肥,喊了几十年的口号了!我问你,小河村那样的山地,你怎么深挖沟?土地贫瘠得跟石头似的,你上哪积肥去?”

季科长被怼得哑口无言,一张脸涨成了猪肝色。

“看看!”姚和韵把李默画的草图往他面前一递,“这叫‘等高线梯田’!把山坡地改成一层层的梯田,既能保水保土,又能增加耕种面积!还有这个,‘沼气池’!把人和牲畜的粪便集中起来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用来做饭照明,剩下的沼渣沼液是最好的有机肥料!你那报告里有这些东西吗?啊?”

季科长看着那张画得歪歪扭扭,但思路却清晰得可怕的草图,额头上冒出了一层冷汗。他一个在农业口干了二十多年的老科长,竟然被图上这些闻所未闻的名词给问住了。

“这......这是人能想出来的?”他结结巴巴地问。

“妈蛋,怎么就不能想出来了?”姚和韵一脸骄傲地指了指身边的李默,那神情,仿佛在炫耀自己刚考了满分的儿子,“李默同志想出来的!不光是想,人家连怎么测量、怎么施工,都给出了详细的方案!”

季科长看向李默,那个年轻人终于抬起了眼皮,平静地看了他一眼。

那眼神很淡,却像一把锋利的刀子,瞬间剖开了他那点可怜的专业自尊。

“季科长小河村的情况,不能照搬平原地区的经验。”李默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因地制宜,才是根本。”

季科长落荒而逃。

从那天起,“县长书房里有个‘太上皇’”的传闻,就在县委大院里不胫而走。

越来越多的人见识到了这奇特的一幕。水利局的工程师被叫来,对着李默画的引水渠图纸反复研究,最后惊为天人,说这设计比他这个科班出身的搞得还专业。

林业局的干部被叫来,听李默讲如何进行经济林和用材林的区分种植,如何培育菌菇、药材,听得一愣一愣的。

供销社的主任也被叫来,听李默分析县里各种土特产的优劣和销售渠道的开拓方向,最后搓着手,激动地问姚县长能不能把这位“小财神”借给他用几天。

李默就像一个无所不知的宝库,无论姚和韵提出哪个领域的问题,他都能给出直指核心、且极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姚和韵对李默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请教”,逐渐演变成了近乎狂热的“信赖”。

每天,他处理完必要的公务,就一头扎进书房,跟李默泡在一起。

两人时而对着地图激烈争论,时而埋首于一堆数据中奋笔疾书。

有时候为了一个细节,能吵得面红耳赤,但下一秒,一旦被对方说服,姚和韵又会立刻抚掌大笑,高呼“妙哉”。

县委大院里的人看姚和韵的眼神都变了。

以前的姚县长,沉稳、威严,带着一股上位者的气度。

现在的姚县长,走路带风,双眼放光,浑身充满了打了鸡血一般的干劲,像个刚刚找到了奋斗方向的愣头青。

半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

在李默这个“总设计师”和姚和韵这个“总施工队长”的联手推动下,“小河村农工商联合社”的筹备工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推进。

方案在市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争议,但姚和韵顶着压力,亲自去向那位思想开明的陈市长做了专题汇报。

当他把李默那套完整的、逻辑严密的构想和盘托出后,据说陈市长在办公室里沉默了足足两个半钟,最后只说了一句话:“和韵,放手去干!出了问题,我给你担着!另外,你说的那个李默,什么时候带他来见见我。”

有了市里尚方宝剑,县里的一切阻力都迎刃而解。

当然,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于小河村内部。

当“按劳分配、按股分红”和“贡献奖励”的初步方案传回村里时,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那些勤快肯干的村民,自然是欢欣鼓舞,仿佛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但村里那些常年游手好闲、指望吃大锅饭的懒汉们,却炸了锅。

“凭啥啊?都是一个村的,凭啥他干得多就拿得多?”

“什么狗屁联合社,不就是变着法儿地让咱们给他们当长工吗?”

“土地入股?俺家的地凭啥给你?分红?谁知道是真是假,到时候钱都进了你们当官的腰包!”

各种风言风语,闹得人心惶惶。

面对这种情况,李默的对策只有四个字:快刀斩乱麻。

他对姚和韵说:“姚叔,对付这种人,讲道理是没用的。

你越是跟他们解释,他们越是觉得你有鬼。

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自己滚蛋。”

于是,一份极其严苛的《社员劳动纪律章程》被公示了出来。

其中明确规定了每日最低工分、工作质量要求,以及对于消极怠工、无理取闹者的处罚措施——连续三次考核不达标者,直接开除出社,收回其以土地、劳力入的股份,只退还极少的本金。

这一招,釜底抽薪,狠辣至极。

那些懒汉们一看,傻眼了。

这哪里是请他们发财,这分明是要他们的命!真要按这章程来,他们一天都混不下去。

闹了几天,发现联合社筹备组根本不搭理他们,铁了心要执行新规矩。

一些人扛不住,骂骂咧咧地退出了。

还有一些人,则被家里人逼着,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

经过这一番清洗,留下来的,基本都是真心想过好日子、肯下力气干活的人。

整个小河村的风气,为之一清。

姚和韵看着这份清退名单,对李默的手段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自己处理这种事,往往顾虑太多,总想着要团结大多数,结果反而被少数人绑架。

李默却不同,他目标明确,出手果断,直击要害,根本不在乎一时的得失和非议。

这份魄力,哪里像个少年,分明是个杀伐决断的枭雄!

这半个月,姚和韵的身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下去,眼窝深陷,下巴上也冒出了青色的胡茬。

他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不是在开会协调,就是在下乡考察,忙得脚不沾地。

可他的精神,却前所未有的亢奋。

他觉得,自己不是在做一个项目,而是在参与一场伟大的变革。而引领这场变革的,就是他身边这个深不可测的年轻人。

每当夜深人静,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看到书房里依旧亮着的灯光,看到李默还在伏案工作的身影,他心里就会涌起一股踏实感。

有他在,这事,能成!

而这种朝夕相处,也让另一个人,对李默的感情,发生了质的变化。

姚虞花每天看着自己的父亲像个小学生一样围着李默转,看着县里那些头头脑脑们在李默面前恭恭敬敬,看着那个男人用几张草纸、几句话,就搅动了整个清河县的风云。

她那颗本就悸动的心,彻底沦陷了。

她发现,自己之前对李默的欣赏,是多么的肤浅。她只看到了他的勇猛、他的胆大心细,却没看到他胸中那片足以吞吐天地的乾坤。

这个男人,是一座挖不尽的宝藏,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史诗。

她看着他,眼神里的爱慕和痴迷,再也无法掩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