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 > 第516章 对树科《人?》(粤语诗?组诗)的深度剖析

《人?》(粤语诗·组诗)

——各地博物馆、人类化石睇后

文\/树科

《人·神·人》

女娲神造?喺神?

上帝神造?喺神?

神创造咗人?

人创造咗神!

伟人?伟神?

人细、太细,噈要神……

《进化论·人》

人喺马骝嚟嘅?

马骝喺你哋嘅老窦?

细阵时嘅达尔文

大咗后嘅我哋……

伟大嘅火!火嘅伟大

烧?咗、唔会熄咗、静鸡……

《人·信仰》

人喺人嚟嘅

本嚟噈几咁简美……

人喺神嚟嘅

伟大、细人嘅丑陋……

人喺马骝嚟嘅

噈我哋喺进化嘅马骝……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7.16.粤北韶城沙湖畔

对树科《人?》(粤语诗?组诗)的深度剖析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的多元景观中,树科的《人?》(粤语诗?组诗)宛如一组独特的文化拼图,以其深邃的哲学思考、鲜明的地域语言特色,为我们呈现出对人类本质、起源以及信仰的深度探索。这组诗不仅是个体感悟的抒发,更是对人类共通问题的诗意叩问,在粤语文化与现代诗学的交织中,绽放出别样的光芒。

诗人与粤语文化背景

树科,作为这组诗的创作者,置身于粤语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粤语,这一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的语言,有着独特的魅力。它保留了大量中古汉语的语音特点,如完整的入声韵尾(-p, -t, -k)、更多的鼻音韵尾(-m, -n, -ng)以及丰富的古韵母 。众多在现代普通话读来不押韵的古诗词,用粤语诵读却能音韵和谐,这便是粤语强大文化底蕴的体现。在诗歌创作领域,粤语的运用赋予作品更丰富的情感层次与文化内涵。粤语中丰富的俗语、歇后语和独特的词汇,使诗歌更贴近生活本真,充满浓郁的烟火气,为诗歌创作开拓出一片别具一格的天地。树科巧妙地驾驭粤语这一语言工具,将其融入诗歌创作,让粤语的音韵美与诗歌的节奏感完美融合,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文本细究

《人?神?人》

诗篇开篇,诗人便以极具冲击力的问句直抵人心:“女娲神造?喺神?\/ 上帝神造?喺神?” 女娲造人是华夏民族源远流长的神话传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自身起源的浪漫想象;上帝造人则是西方基督教文化的核心教义之一。诗人将这两个来自不同文化体系的人类起源神话并置,以简洁却有力的疑问,瞬间点燃读者对人类诞生之谜的好奇与思考。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给出了振聋发聩的观点:“神创造咗人?\/ 人创造咗神!” 这一观点的反转,宛如一道思想的闪电,打破了长久以来人们对神创人的固有认知。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来看,早期人类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对自然现象充满恐惧,对世界的认知极为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创造出神的形象,将其作为解释未知、寻求心灵慰藉和精神寄托的港湾。正如马克思所言:“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人类在蒙昧时期,依据自身的想象与需求,构建出形形色色的神。神的形象、性格和能力,无一不是人类自身特征的投射与放大。诗的后半部分 “伟人?伟神?\/ 人细、太细,噈要神……” 进一步深化主题。这里的 “人细”,可理解为人类在面对浩瀚无垠的宇宙、神秘莫测的自然以及诸多未知时,深切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与脆弱。当人类自身的力量难以应对外界的挑战与困惑时,便本能地渴望有强大无比的神来庇佑、指引自己。这种对神的强烈需求,从侧面反映出人类在追求强大、探索真理过程中的复杂心理状态。在文学的浩瀚星空中,对人与神关系的探讨从未停止。古希腊神话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中的神具有鲜明的人格化特征,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实际上折射出的是古希腊人的生活、价值观和理想追求。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娲不仅抟土造人,还在天塌地陷之际炼石补天,拯救苍生。女娲的形象,正是人类对保护者、拯救者的美好想象与创造。树科在这首诗中,以简洁质朴的粤语诗句,深刻剖析了人与神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展现出独特的哲学思考,引领读者重新审视人类与神的关系这一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

《进化论?人》

“人喺马骝嚟嘅?\/ 马骝喺你哋嘅老窦?” 诗人以一种诙谐幽默、近乎调侃的语气,提及达尔文的进化论。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进化论认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这一观点自提出以来,便在科学界和社会各界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与激烈的争议。诗人通过这种看似简单甚至略显 “粗鄙” 的发问,实则是在引导读者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一科学理论。当我们以轻松诙谐的态度去看待这一严肃的科学论断时,会惊讶地发现它对传统的人类起源观念产生了何等巨大的冲击。“细阵时嘅达尔文 \/ 大咗后嘅我哋……” 这两句诗蕴含着时间的跨度与观念的深刻转变。达尔文在年轻时提出进化论,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在当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挑战了宗教神学的权威,遭受了诸多质疑与批判。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咗后嘅我哋”,即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已经普遍接受了进化论,将其视为科学常识。这一对比,不仅生动地体现了科学发展对人类认知的巨大改变,也深刻地暗示着人类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坚定步伐。“伟大嘅火!火嘅伟大 \/ 烧?咗、唔会熄咗、静鸡……” 诗中的 “火” 具有丰富的多重象征意义。从人类进化的漫长历程来看,火的使用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让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熟食促进了大脑的发育,为人类智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在黑暗中,火带来了光明,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活动时间与空间;在寒冷的环境中,火提供了温暖,帮助人类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增强了人类的生存能力。这里说 “烧?咗、唔会熄咗、静鸡……”,寓意着火对人类的影响深远而持久,即使历经岁月的沧桑变迁,火所代表的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力量从未消失,它始终默默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对火的象征意义进行挖掘的佳作数不胜数。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与希望,火在这里象征着智慧、勇气以及文明的曙光。在中国古代传说中,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火同样是开启人类新纪元的关键元素。树科在这首诗中,巧妙地将科学知识与诗意表达有机结合,借火的意象生动展现出人类进化历程的波澜壮阔与艰辛曲折。

《人?信仰》

“人喺人嚟嘅 \/ 本嚟噈几咁简美……” 诗人认为,从最本真、最纯粹的角度来看,人类源于人类自身的繁衍,这种生命的传承方式是简单而美好的。然而,现实中的人类社会却远非如此单纯。“人喺神嚟嘅 \/ 伟大、细人嘅丑陋……” 当人类将信仰的目光投向神时,便衍生出了复杂多样的情况。一方面,神被赋予了伟大、崇高、神圣的品质,成为人类精神追求的至高目标;另一方面,在信仰的名义下,却滋生出许多人性的丑陋与黑暗,诸如历史上的宗教战争、狂热的宗教迫害等,都是以神之名行丑恶之事,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人喺马骝嚟嘅 \/ 噈我哋喺进化嘅马骝……” 再次提及进化论,表明人类虽然在生理上从猿猴进化而来,实现了身体结构和智力水平的巨大飞跃,但在精神层面,仍处于不断进化、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在拥有智慧、创造灿烂文明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保留着一些原始的本能与缺陷。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类信仰与自身矛盾性的探讨屡见不鲜。例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书中的人物在宗教信仰、道德观念与个人情感**之间苦苦挣扎,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深刻揭示了人类在信仰与现实冲突中的痛苦与迷茫。又如加缪的《鼠疫》,在可怕的灾难面前,人们的信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有人坚守信仰,从中汲取力量;有人则动摇放弃,陷入绝望。这部作品深刻地反映出人类在信仰困境中的迷茫与艰难抉择。树科通过这首诗,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人类在信仰的指引下,如何正确面对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以及在漫长的进化之路上如何不断完善自我,实现精神层面的升华。

艺术表现手法

语言特色

粤语在这组诗中的运用,为诗歌赋予了浓郁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粤语中的独特词汇、发音和语法结构,如 “喺”“噈”“咗” 等粤语虚词的频繁使用,让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这种方言入诗的创新方式,不仅拉近了诗歌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粤语文化的温暖怀抱之中,更能深刻地感受到诗人所要传达的情感与思想。例如在 “女娲神造?喺神?\/ 上帝神造?喺神?” 中,“喺” 字的使用,既符合粤语的表达习惯,又使诗句在语气上更加自然流畅,增强了诗歌的口语化效果,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修辞运用

诗人在诗中巧妙运用了反问、象征等修辞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反问句如 “神创造咗人?\/ 人创造咗神!”“人喺马骝嚟嘅?\/ 马骝喺你哋嘅老窦?” 等,以强烈的语气表达出诗人对传统观念的质疑与反思,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促使读者重新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认知。象征手法的运用更是为诗歌增色不少,如 “火” 的象征意义,通过这一具体的意象,承载起人类进化、文明进步等抽象而丰富的内涵,使诗歌的表达更为含蓄深沉,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读者可以从 “火” 的意象中,联想到人类在进化历程中所取得的每一个重大突破,感受到文明进步的力量与希望。

诗歌结构

每一首诗在结构上都相对短小精悍,但在有限的篇幅内,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丰富的情感。三首诗各自独立成篇,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对人类本质的探究,犹如三颗璀璨的明珠,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同时,它们又相互关联,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主题大厦,从对人类起源的神话与科学探讨,到对人类信仰与自身矛盾性的反思,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出诗人对人类这一宏大主题的深刻思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逐步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感受诗歌的思想魅力。

诗歌价值与意义

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表达,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树科的这组粤语诗,将诗歌的这些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它以简洁的诗句,引发读者对人类起源、信仰、进化等宏大命题的深入思考,展现出诗歌以小见大、以微知着的强大艺术力量。在粤语文化的语境下,这组诗更是具有非凡的价值。它传承和弘扬了粤语文化,让粤语这一独特的语言艺术在诗歌创作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诗歌这一艺术形式,粤语文化得以更广泛地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粤语的魅力,感受粤语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这组诗也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启发更多的诗人关注地域文化与诗歌创作的融合,推动诗歌创作的多元化发展。

树科的《人?》(粤语诗?组诗)是一组具有深刻思想内涵与独特艺术价值的杰出作品。它以粤语为独特载体,以对人类本质的深入探究为核心主题,在诗歌的世界里独树一帜,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这组诗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更促使我们对自身的存在与发展进行深刻反思。在当今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这样的诗歌作品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着我们在追求物质富足的同时,不要忘记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始终保持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与思考。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走进这组诗的世界,感受它的魅力,从中获得启示与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