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 > 第408章 《一至九字宝塔诗:中华塔》赏析

《一至九字宝塔诗:中华塔》(粤语诗)

文\/树科

细广

江河边

人人指望

嘟喺钟意标志

冚唪唥寄托五行

天地道德八卦阴阳

心心嘅节奏层层叠叠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7.6.粤北韶城沙湖畔

《一至九字宝塔诗:中华塔》赏析

文\/阿蛋

在诗歌的璀璨星空中,宝塔诗以其独特的形制独树一帜。它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起始,向下延展,逐层递增字数,直至七字句的塔底收束,排列后呈等腰三角形,宛如巍峨宝塔屹立,因而得名。其原称 “一字至七字诗”,亦名 “一七体诗”,从一字至七字句,逐句押韵,或两句一韵,韵律严谨。宝塔诗最早雏形可追溯至隋朝,隋?释慧英的《一三五七九言诗》便是例证 ,到唐代逐渐定型,诸多名家如白居易、元稹等皆有创作。

树科先生的《一至九字宝塔诗:中华塔》,正是在这一传统诗体基础上绽放的新花。从形式上看,它完美契合宝塔诗的外在特征,从单字 “尖” 开始,字数层层递增,至 “心心嘅节奏层层叠叠” 结束,构建出宝塔的形态。“尖” 字开篇,简洁有力,如奇峰突起,奠定全诗独特的基调,它既是塔尖的直观描绘,又似蕴含着某种锐利、向上的精神指向,引领读者进入诗歌营造的独特世界。

随着诗句推进,“细广” 二字,短短两字,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辩证的空间感。恰似宝塔从尖细的顶端逐渐向宽阔的底部过渡,细处见精巧,广处显雄浑,为后续诗句的展开预留广阔空间,引发读者对塔的形态及相关意象的丰富联想。

“江河边” 将宝塔的空间位置明确,使抽象的塔有了具体的地理依托。江河,在中华文化中向来是文明的摇篮、历史的见证者,奔腾不息,承载无数故事。宝塔矗立江河边,便天然地与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相连,沾染了岁月的沧桑与厚重,也暗示其在人们生活与精神世界中的重要地位。

“人人指望” 一句,从对塔的外形描摹转向人的情感表达。“人人” 强调范围之广,表明宝塔所承载的期望并非个体的、小众的,而是大众共有的。“指望” 二字饱含情感,人们对宝塔寄予希望,或祈求平安,或寄托理想,宝塔成为大众精神寄托的象征,它不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

“嘟喺钟意标志” 进一步阐述宝塔在人们心中的意义。“嘟喺” 是粤语特色表达,增添地域文化色彩,使诗歌更具生活气息与亲切感。“钟意” 即喜欢,人们喜爱宝塔,因其是一种标志,是地域文化、精神信仰的鲜明标识,在人们心中占据特殊位置,承载着对家乡、对传统的热爱与认同。

“冚唪唥寄托五行” 则将宝塔与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学说相联系。“冚唪唥” 同样是粤语词汇,有全部、整个之意,强调涵盖之全。五行学说认为世间万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宝塔寄托五行,意味着它融合了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蕴含着天地间的运行规律与神秘力量,成为沟通天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极大地拓展诗歌的文化深度与哲学内涵。

“天地道德八卦阴阳” 一句,继续深挖宝塔蕴含的文化内涵。天地,是宇宙的宏大框架;道德,是人类社会行为准则与精神追求;八卦阴阳,源自《易经》,代表世间万物变化规律与对立统一关系。宝塔与这些元素紧密相连,表明它不仅是物质实体,更是承载宇宙观、价值观与哲学思想的文化符号,体现古人对天地自然、人类社会的深刻理解与敬畏之心,让读者感受到诗歌背后深厚的文化积淀。

末句 “心心嘅节奏层层叠叠”,“心心” 强调人的内心世界,与前文 “人人指望” 相呼应,表明人们对宝塔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真挚深沉的。“节奏” 一词,赋予诗歌音乐性,仿佛人们对宝塔的情感如节奏般有规律地跳动,又似宝塔本身蕴含独特韵律。“层层叠叠” 既是对宝塔外形层层累积的再次描绘,又象征人们内心复杂、深厚且层层交织的情感,以及宝塔所承载文化内涵的丰富厚重,如同层层叠叠的山峦,无穷无尽,回味无穷。

从文化内涵看,这首诗融合多种文化元素,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度致敬与传承。粤语词汇的运用,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使诗歌充满浓郁的广东地域风情,是岭南文化在诗歌领域的生动体现。五行、八卦阴阳等传统文化符号的融入,展现中华民族古老智慧与哲学思想,使诗歌具有跨越时空的文化魅力,让读者在品味诗歌时,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传统文化在现代诗歌中的延续与创新。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对中华塔的描绘,抒发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精神寄托的追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对塔外形的细致刻画,到对其承载意义的深入挖掘,字里行间渗透着人们对宝塔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超越个体,上升为群体对文化根源的眷恋与认同,引发广泛共鸣。

《一至九字宝塔诗:中华塔》以独特的宝塔诗形式,融合丰富的文化元素,抒发真挚深厚的情感,在传统诗体与现代创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既传承宝塔诗的古老形制与文化基因,又注入新时代的生活气息与情感内涵,为古老诗体注入新活力,是一首兼具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的佳作,让我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