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 > 第285章 虚实相生的方言诗学

《虚实相生的方言诗学》

——论树科《真真假假啲嘢》中的存在之问与语言突围

文/元诗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版图中,粤语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质地和文化立场,构筑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树科的《真真假假啲嘢》以简洁的粤语方言为载体,却承载着厚重的哲学命题,通过"真"与"假"的辩证诘问,将读者引入一个语言与存在相互缠绕的诗学迷宫。这首诗表面上在探讨真伪之辨,实则揭示了认知的局限性与语言的遮蔽性,在方言的韵律中完成了对普遍真理的叩击。

?一、追问的节奏与存在的困惑?

诗歌开篇即以四个问句形成排比:"乜嘢真嘅?乜嘢假嘅?/乜喺假嘅?乜喺真嘅?"这种重复叠加的疑问句式,模仿了《天问》式的原始追问,又带有禅宗公案的机锋。粤语特有的"乜嘢"(什么)和语气词"嘅"的运用,使哲学命题瞬间落地为市井对话,崇高感与日常性在此奇妙融合。诗人将"道"与"路"这对哲学概念并置发问:"道喺真嘅?路喺假嘅?",令人想起《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的古老智慧,却又通过粤语的音韵赋予其新的节奏。

诗中"蜜仔"(蜜蜂)的意象值得玩味。当诗人向蜜蜂询问真理时,只得到"嗡嗡嗡"的拟声回应。这一场景既幽默又深刻,暗合维特根斯坦"对于不可言说之物应保持沉默"的哲学观。蜜蜂作为自然界的传粉者,其语言系统与人类截然不同,它的"回答"恰恰揭示了跨物种沟通的困境,进而隐喻人类认知的边界。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境,在此被转化为更为本质的语言困境。

?二、道路的隐喻与认知的困境?

诗歌中段将追问转向"道路"这一核心意象。在"问咗你啦,真嘅道路!/道路真假?你问咗佢?"的循环发问中,诗人解构了"道路"作为真理隐喻的确定性。当道路被具象化为"沥青铺嘅",其物质性消解了形而上的崇高感,这与韩愈《原道》中"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的道德化道路形成鲜明对比。当代物质文明对精神世界的侵蚀,在此得到微妙呈现。

"蚂蚁喺坑渠讲"这一意象尤为精妙。蚂蚁作为微小生物,其视角与人类形成巨大反差,它们在排水沟中的"言说",暗示着被主流话语忽视的边缘声音。庄子《秋水》中河伯与北海若的对话,在此被降格为昆虫世界的微观叙事。诗人通过视角的极端缩小,实现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消解,暗示所谓真理可能存在于最卑微的角落。

?三、方言的突围与诗学的反叛?

诗歌末段"哈哈哈"的笑声打破了前文的凝重,将严肃的哲学追问转化为游戏般的语言狂欢。"你真佢假/嘟喺蛤乸睇到嘅"中,"蛤乸"(蛤蟆)的引入,延续了诗人对非人类视角的偏爱。蛤蟆的视觉系统与人类迥异,它所"看到"的真假,再次挑战了认知的客观性。这与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中"身体作为认知媒介"的观点不谋而合,方言词汇在此成为突破认知定式的利器。

"??住放大镜/嘟喺睇唔到暗物质嘅"两句,将诗歌推向科学哲学的高度。粤语动词"??"(拿)与"睇唔到"(看不到)的日常表达,与"暗物质"这一前沿科学概念形成奇异混搭。诗人暗示,即便借助科学仪器(放大镜),人类仍无法完全把握宇宙真相(暗物质),这与海德格尔"此在"的有限性论述遥相呼应。方言在此不仅是一种语言选择,更成为对抗科学主义霸权的诗学策略。

?四、声韵的哲学与文字禅机?

从声韵学角度分析,全诗大量运用粤语特有的入声字(如"乜"、"啲"、"嘢"、"喺"),形成短促有力的节奏,模拟了追问时的急切感。语气词"嘅"的重复出现,创造出独特的语音场域,使抽象的哲学思考具有了可触摸的声音质感。"嗡嗡嗡"既是拟声,又暗含"言语如蜂鸣般无意义"的隐喻,与《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形成跨时空对话。

诗中"真"与"假"的辩证关系,令人想到《红楼梦》"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悖论。但树科通过粤语的市井气质,将这一玄学命题拉回日常生活。佛教"色即是空"的教义,在此被转化为方言的活泼表达,形成独特的"文字禅"效果。诗人不提供答案,而是通过语言的自我消解(如蜜蜂的无意义鸣叫、蚂蚁的不可听闻的言说)来呈现认知本身的局限性。

?五、方言诗学的现代性意义?

《真真假假啲嘢》的独特价值,在于它用最本土的语言形式探讨最普世的哲学命题。粤语不仅是表达工具,更是思维方式的体现。诗歌中"蜜仔"、"蛤乸"等方言词汇,构建了一个不同于标准汉语的认知世界,这种语言选择本身就是对中心话语的有意偏离。巴赫金"众声喧哗"的理论在此得到完美诠释,边缘方言获得了与主流话语平等对话的权利。

在全球化语境下,树科的创作提示我们:真正的现代性不在于对西方理论的亦步亦趋,而在于如何用本土语言回应人类共同困境。这首诗与北岛《回答》的普通话呐喊形成有趣对照,二者都以怀疑精神审视世界,但树科通过方言的柔软性,将对抗转化为包容,将断言转化为疑问。这种诗学姿态,或许为汉语诗歌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真真假假啲嘢》看似简单的文字背后,隐藏着深邃的诗学思考。树科用粤语特有的韵律和词汇,构建了一个真伪莫辨的认知迷宫,在其中,蜜蜂的嗡鸣、蚂蚁的低语、蛤蟆的视角、暗物质的不可见性,共同构成了对人类认知限度的隐喻。这首诗的魅力不在于给出答案,而在于保持追问的姿态;不在于语言的精致,而在于用方言的粗粝质感触碰思想的边界。在标准汉语占据主流的诗歌场域中,这样的方言写作无疑是一次勇敢的语言突围,也为当代诗学如何融合地方性与普遍性提供了宝贵范例。

喜欢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