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 > 第66章 文明睇见的永恒轮回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 第66章 文明睇见的永恒轮回

作者:汉字靓仔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2:34:22

《文明睇见的永恒轮回》

——《睇到伏羲女娲图……》的诗学解构与哲学观照

文\/文言

一、观视的诗学:从视觉凝视到精神观照

这首以粤语方言构筑的观像诗,以密集的\"睇\"字构建起独特的视觉诗学空间。开篇\"佢睇,佢哋睇\/你睇,你哋睇\/我睇,我哋睇\"的复沓结构,恰似《周易》\"观卦\"之象的现代转译。伏羲女娲交尾图作为观照对象,在复调的凝视中完成了从具象到抽象的升华。这种集体观视行为暗合海德格尔\"此在\"的共在性,当\"齐齐,眼睇睇\"的刹那,观者与图像形成了伽达默尔所谓的\"视域融合\"。

诗中\"睇到规矩\/睇到阴阳\"的递进,实则是从《考工记》\"匠人建国\"的规矩之器,到《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跃迁。规矩作为空间秩序的具象化,与阴阳构成的宇宙律动,在观视中完成了从器物到形而上的双重解蔽。这种观照方式让人想起宗炳《画山水序》中\"澄怀味象\"的审美境界,诗人在博物馆的时空胶囊里,重启了华夏文明特有的观物方式。

二、星象与节气的宇宙诗学

\"睇到星象\/睇到节气\"的并置,构建起天地人的三重对话。伏羲女娲手持的规与矩,在《淮南子》中被赋予\"天圆地方\"的宇宙论意义,而诗中星象的流转恰似张衡《灵宪》所述\"日月之行,星汉之列\"。节气作为农耕文明的时间密码,与星象的空间坐标形成时空交响,这种观物方式在郭璞《江赋》\"经途履轨,据度攸常\"中已有诗性表达。

诗人将现代天文认知与传统星象学并置,\"螺旋嘅dNA\"与\"文明嘅轨道\"的意象碰撞,恰似莱布尼茨发现二进制与易经卦象的惊异时刻。这种跨越时空的观物视角,使伏羲女娲图成为连接古今的\"时空褶皱\",正如博尔赫斯笔下的\"沙之书\",在无限延展的螺旋中,每个观者都成为文明基因的携带者。

三、自我观照的哲学迷宫

\"睇到己己咩?\"的诘问,将观视从客体转向主体。粤语中\"己己\"的叠音使用,既保留了古汉语\"其己\"的语法痕迹,又创造出独特的音韵迷宫。这种自我凝视让人想起老子\"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的哲思,当观者面对伏羲女娲交尾图时,实则是通过镜像完成对文明基因的自我认知。

诗中\"仲有……\"构成的排比追问,形成德里达所谓的\"延异\"效果。dNA双螺旋与文明轨道的意象,将生物学事实与文化记忆编织成莫比乌斯环。这种观物方式在庄子\"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的物我之辨中找到回响,当观者试图在图像中确认自我时,却陷入更深的文明迷思。

四、方言诗学的时空穿越

粤语\"睇\"字的反复咏叹,构建起独特的方言诗学空间。这个源自古越语的词汇,在诗中既是视觉行为,也是文化密码的破译钥匙。当\"眼睇睇\"的童谣式叠音,与\"文明嘅轨道\"的宏大叙事相遇,形成张爱玲所谓\"参差的对照\"。这种语言策略使诗歌成为文化记忆的容器,正如陈寅恪所言\"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诗人通过方言的肌理,触摸到岭南文化与中原文明的隐秘关联。粤语保留的中古汉语特征,在此成为连接古今的时空隧道,让伏羲女娲的古老神话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声。这种语言实践印证了本雅明\"灵光\"理论,在机械复制时代重建艺术的\"此时此地性\"。

五、和谐美学的现代性转化

\"睇到和谐……\"的收束,将全诗推向哲学升华。这种和谐观既包含《礼记》\"致中和\"的古典智慧,又暗合莱布尼茨\"预定和谐\"的现代命题。诗中星象、节气、dNA与文明轨道的并置,构建起多层次的和谐系统,让人想起方以智《物理小识》\"天人合一\"的科学哲学。

诗人通过观物方式的现代转换,使传统和谐美学获得当代阐释。当伏羲女娲交尾图在数字时代被重新观照,其蕴含的阴阳辩证法与系统论思维产生奇妙共振。这种转化印证了李泽厚\"积淀说\"的理论洞见,在历史长河中,文明基因始终保持着开放性的自我更新。

六、未完成的观视:从解构到重构

诗末\"仲有噈好……\"的悬置,构成开放性的诗学空间。这种未完成状态恰似《周易》\"未济\"卦的哲学启示,当观者试图穷尽图像意义时,反而坠入更深的认知迷雾。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诗歌成为永动的意义生成器,每个时代的观者都能在其中注入新的阐释可能。

在博物馆的时空胶囊里,伏羲女娲图成为文明对话的界面。诗人通过观视行为的诗学解构,将古老神话转化为现代性的精神资源。这种转化既是对海德格尔\"世界图像时代\"的回应,也是对华夏文明\"生生之德\"的当代诠释。当dNA双螺旋与文明轨道在诗行中交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文明的过去,更是其永恒的未来。

结语:在螺旋中永恒轮回

这首观像诗以精微的诗学技艺,在方寸之间构建起宏大的文明对话场域。从粤语方言的肌理到哲学命题的展开,从视觉凝视到精神观照,诗人完成了对传统意象的创造性转化。当我们在螺旋的dNA与文明的轨道中不断回望,终将领悟:文明的基因始终在观视与被观视的辩证运动中,完成其永恒的轮回与新生。这种领悟,或许正是诗人留给我们的\"噈好\"启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