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五姓嫡脉:躺赢大唐 > 第454章 作战布置之经济手段1

五姓嫡脉:躺赢大唐 第454章 作战布置之经济手段1

作者:秋清逸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2:32:40

阿宝吃东西则是很像人类,用爪子抓着糕点一口一口的咬,另外一只爪子还会把掉在自己胸口的碎块捡起来塞嘴里。

其实阿宝坐在地上吃东西的时候,猛兽气质展现,但是黑白配的毛发,样子实在是太过于蠢萌,往往让人忽略了这点,忍不住就想撸它一把。

李俊养的几小只,包括小草姑娘的两只大山狸子,因为每天都吃鸡蛋黄,专门的骨粉,也从来不缺食物。再加上每天都那么多人给它们洗澡,使得它们干净的很,毛发油光水滑的,十分的漂亮。

大家都很喜欢撸几小只,但是几小只却比较喜欢和熊孩子们玩,虽然它们很多时候都觉得熊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好烦人。

事实上熊孩子和熊孩子玩耍,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神奇的是几小只似乎是特别的喜欢青衣娘子,这个真的是很灵性,无论是人和动物,似乎都很喜欢青衣娘子。

李俊尴尬的摸了摸鼻子,觍着嫩脸就准备向娘亲求情,然而还不等他开口,嘴角便便崔氏拧住了:“你呀,还敢为她求情,现在她都无法无天了,你还一个劲的宠着她,怀孕了还想跟着你一起远征,你们是不是想上天?

哼,告诉你们,青衣在生孩子之前,就只能呆在我身边。”

族人们都鼻观鼻的坐在位置上,安静的可怕,包括五个族长和在场的几房族老。

青衣娘子有多恐怖大家又不是不知道,现在她全身上下都透露出来了:我很不开心。

缺心眼才会这个时候招惹他,没看到大族长都在青衣娘子面前吃憋了吗?

这个时候的青衣娘子只有大主母崔氏和青鸾娘子才能镇的住,要不然大主母把青衣娘子拘在身边,族人们怎么会觉得是李氏的一大喜事?

亲,是和三房族长血脉开枝散叶一样的喜事哦。

而李俊这样说,并用指挥棒在地图上划拉一下,就说哪些地方是自己的,什么地方给青衣娘子生下来的孩子,族人们没有谁觉得不对。

青衣娘子生的孩子也是嫡子,分出去几个,十几个州也是应该的。

到时候青衣娘子是分出去那支的老祖宗,差事怎么也不会少于三千,所以都在琢磨着怎么讨好青衣娘子了。

而青鸾娘子只是笑呵呵的看着自己的郎君弟弟,并没有什么不满的地方。

“娘亲,儿在西域打下来的地盘上,控制水源,控制物资,控制粮食,控制所有物资的价格,并对宗教信仰进行控制,用户籍制度控制西域异族人,迁移到我们地盘上的流民。

娘亲,儿接下来要进行的金融控制,才是儿的杀手锏。

儿的这个金融控制手段,必须要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基础,而我们李氏并不缺这个,所以儿有信心,彻底的控制我们打下来的地盘,甚至是没有打下来的草原民族。”

李俊准备对异族人实行的经济政策很简单,就是学后世清朝时晋商的做法……放贷。

清朝百分之八十的蒙古人都欠晋商的钱,上到王公喇嘛,下到普通牧民,全成了晋商的债奴。

晋商就用一张盖着官印的纸,一套遍布草原的金融吸血网络,加上驴打滚的利息。

晋商三管齐下,硬生生的就把彪悍的蒙古草原,变成了他们的巨型提款机。

晋商通过金融手段,把自由放牧`的草原民族变成他们的打工仔,其实和已经存在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子钱家的套路,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清朝的晋商进蒙古草原,刚刚开始是随军的皇商。

商人的嗅觉是最灵敏的,这些晋商到了草原上就发现这里什么都缺,尤其是茶叶,布匹,铁器这些生活必需品。

蒙古人离不开茶,他们宁可三日无粮,也不可一日无茶。

而草原上的牛羊牲畜,皮毛等又是中原的硬通货,于是晋商便在蒙古草原上的关键节点,建起了庞大的贸易网络。

比如大胜魁,元盛德,天义德这些巨无霸商号,他们利用清廷赋予的特权,几乎垄断了这条草原丝绸之路。

蒙古人想要买生活必需品,只能找他们;想卖自己的产品,也基本上只能靠他们。

定价权当然也就在晋商的手里,这种绝对的贸易垄断,是金融控制最坚实的基础。

没有选择,就是最大的控制。

当然了,光靠买卖差价挣钱,那格局就小了。

晋商最阴险,最歹毒,最硬核的招数,是在贸易的过程中,发明并普及了一种叫印票的东西,这玩意儿是控制蒙古王公贵族的金融核武器。

印票这玩意儿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说白了也就是欠条,蒙古王公札萨克,喇嘛庙这些上层的消费**强,要买奢侈品,修庙宇,搞排场,可手头的现银又经常不够。

欸,晋商这个时候就贴心的给他们提供服务:您先拿货,打个欠条就行。但这欠条必须要盖有王公或者是寺庙大喇嘛的官方印信,所以叫印票。

而这印信一盖,欸,这性质就变了,它就代表着官方信用背书,是强制性的债务凭证。

《清稗类钞》里记载了印票的威力:“蒙人购物率以印票为凭届期不尝。债主可执票,呈请地方官及盟长扎萨克追索。蒙官不敢袒护。”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到期还不上钱,晋商拿着盖有官印的印票,直接找蒙古王公的领导,也就是扎萨克,甚至是清廷驻蒙大臣告状。

蒙古王公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清廷的认可,根本就不敢赖账。

更绝的是,这印票的利息高的吓人,普遍都是驴打滚的复利。年息动辄三四分,甚至是更高。

比如康熙亲征噶尔丹时,就发现喀尔喀蒙古王公欠晋商巨债。或数千,或数万,利息沉重,王等俸禄不足以偿还债务。

而王公们还不上债务怎么办?

这都不是事,晋商便贴心的允许以牲畜抵账。

最妙的地方就是:估价权在晋商的手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