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五姓嫡脉:躺赢大唐 > 第411章 多管齐下2

五姓嫡脉:躺赢大唐 第411章 多管齐下2

作者:秋清逸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2:32:40

最后跟大家提一嘴,今天聊的这面少女鼓啊,现在就摆在西藏博物馆里头。要是你有机会去那边逛逛,别忘了去“百万农奴解放”那个固定展厅瞅瞅,那里有好多真实的历史物件儿等着你去看呢。

李俊不反对任何劝人向善的宗教,甚至是十分的支持。

但是李俊知道,任何宗教创立之初,都是劝人向善的。

但是发展到极端的时候,往往就是活人献祭。

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佛教传入中土这几百年,就已经出现了两次灭佛事件,说明其本身就是有问题的,而且还很严重。

历史上会出现三武一宗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小规模的就更多了,说明佛教并没有吸取教训。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向看这些事件,李俊觉得佛教能在这一次次的灭佛事件后重新恢复,说明有其存在的理由。

凡事都有两面性,李俊觉得自己可以用佛教引人向善的一面。

但是李俊绝对不会允许佛门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任其像在其他地方这样的发展成披着佛门外衣,不受管控的豪强势力。

李氏是什么?

这个时代最顶级的世家门阀,和皇家共治天下的人,怎么可能喜欢自己的地盘上出现其他的豪强?

这个时代人们与野兽争生存空间,与疾病争命,可以说是命如草芥,宗教信仰能让人有个心灵寄托,这很好。

但是……

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不能走极端。

而相比之下,李俊还有点喜欢道家的通透,人家道教还会山,医,命,相,卜,琴棋书画等等,不像佛门只会向人们伸手。

李俊十分不喜佛门,李俊活了两辈子,他都不喜欢佛门。

二十一世纪互联网极度发达,高度商业化的寺庙,里面的和尚的各种也在网络上传播。

正所谓你笑大师过的苦,大师笑你没路虎;和尚洗头必有缘由,一生行普只吃素,买个奔驰代代步;佛门本是清静地,大师也开法拉利;寻龙分金看缠山,一天工资三万三。

少林那个胖和尚更有意思,资产几千亿,还他妈的是美刀,比互联网上的所谓的首富有钱多了。

后代也将近一百八,可能还不止。真他娘的是:搂着姑娘念着经,不负如来不负卿;我们佛门许了愿,都被和尚实了实。

我笑和尚不吃荤,和尚笑我没大奔;我问大师灵不灵,梅赛德斯六八零。

就这样的佛教,很难让李俊升起什么敬畏,崇拜,或者是向往之心。

相比之下,李俊虽然也不怎么喜欢道教那副爱谁谁,爱信不信,不信给道爷滚,别打扰道爷飞升的鬼样子。

但是李俊心里还是很欣赏道士的通透和不内卷,反正道家讲究的道法自然,一切都是克自己的洒脱。

兽军东侵的时候,人家道门的人下山杀鬼子,以至于到了二十一世纪的时候,道教衰弱的不成样子。

这也就是李俊为什么同样是清扫寺庙,道观,他没有像对付佛门一样的对付道门。

来到这个时代这么多年了,李俊把佛门的里外里看了一个遍,简直就是把他恶心到了。

前世的时候,再怎么样也有强力政府把控着,佛门没有办法肆无忌惮的兼并土地,放贷,奴役周边的人户。

李俊前世的时候,看一个堕落文人写的小说《水浒传》的时候,刚刚开始的时候,他有一个疑问:鲁智深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闯祸?

按理来说,鲁智深一个亡命之徒,好不容易在寺庙里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他应该珍惜才对。

那么他为何不安分守己,非要把文殊院闯个天翻地覆呢?

后来李俊长大了,也看懂了《水浒传》,也解开了他小时候的这个疑惑:其实这一切究其原因在于鲁智深看得很明白,五台山文殊院根本就不是什么佛门净地。

一个敢收留杀人犯的寺院,能是什么好地方?

鲁智深知道自己不是来当什么狗屁和尚的,他就是来避罪的。但是他您也没有想到这么一个地方,竟然能让他一个逃犯摇身一变成为“智深大师”。

关键是智真长老是知道他的身份,在介绍去相国寺的时候在信中是这么写的:“僧人智深,俗姓是前提辖官鲁达,为因打死了人,情愿落发为僧”——《水浒传》。

那么寺院既然知道鲁智深是个杀人犯,为何还敢收留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寺庙有很大的势力。

其势力大到可以暗通官府,以至于罩得住一个小小的杀人犯毫不费力。

本书作者的前辈,在其小说《水浒传》里如是写:鲁达失手打死镇关西,被赵员外安排去五台山文殊院出家避难时,赵员外是这样向鲁达介绍的:“寺里有五七百僧人,为头的智真长老是我弟兄。”

听这句话的口气,有没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像不像在介绍山寨?

像就对了~

本书作者的前辈用笔墨明确的在告诉读者……智真长老就是一个世俗之人,五台山文殊院就是一个世俗化组织,是披着佛教外衣的“山寨”。

《水浒传》作者还介绍了五台山文殊院的势力,比如小说里写:鲁智深在五台山附近卖酒时,没有一个老板敢卖给他。

为什么商户不敢卖给他,因为这些商户的房产和本钱全是五台山的。

由此可见五台山山下的小贩,只是山上文殊院“治下管的人户”而已。

李俊来到这个时代这么多年了,他知道佛门在这个时代的势力到底有多大,也知道佛门为何有如此势力。

这些东西,族中记事写的清清楚楚:南北朝时,寺庙田产多为官府赐田,有减税,免税特权。

于是和尚们尝到了甜头,便不满足,巧取豪夺又兼并了大量的土地。

再加上有的人为了避税,便主动以“捐献”的名义把土地“挂”到寺庙名下。

久而久之,这些土地也变成了寺院自己的。

除此之外,这些寺庙还还开展金融业务,包括典当,放贷,飞钱等等。

《水浒传》中的和尚就是如此,这些和尚还讲出身和门弟,师兄管着五台山,师弟则管着东京大相国寺,相当于垄断了佛教协会,垄断了佛教界的话语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